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食育變形中!下一頁劇本由你來寫!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曾說:「食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重新建立人與食物、農民、土地的連結。」輔導司司長陳俊言進一步解釋,這不僅是對依賴多重轉運系統的現代飲食結構的反思,更是要喚回國人對食物原始樣貌與價值的認識。「你吃了什麼,就是誰。」食農教育的核心,是讓各種性別、年齡、地域的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與農業、生產、氣候、土地的關係,進而產生支持國產、選擇健康、尊重自然的行動力。
2024年下半年,22縣市政府的地方版5年食農教育推動計畫(112~116年)已全部核定通過。台灣的食農教育從立法、政策發布到地方計畫逐步核定,雖然行政骨架已然成形,但正如陳俊言所言,「這是一個長久的工作」,真正考驗的是如何在5年期推動計劃的架構內,落實到每一餐、每一課、每一場體驗。因此本期同步揭曉2025年《食力》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的第五屆評比結果,以媒體角度檢視各縣市的食育成果展現,以及5年計劃的規劃方向與實際落實是否吻合?
中央已搭好制度骨幹,現在輪到各地方政府與社會各界,以自己的語言、文化與產業資源,把「食農教育」這個概念轉化成每一位國民都能參與的行動。不是只有學校,不只是農會,也不只是做活動,而是一套讓人從土地、從飲食、從生活裡學會尊重自然與他人的系統性行動。因為面對極端氣候、飲食與地方產業斷裂、傳統文化供失、產地失衡、生態環境被破壞等,食農教育早已不是附屬在校園午餐中的「營養教學」,而是從校園、社區、到文化場域的公共行動。
本期以8種創新場景為題,與各位共思食育的變化彈性:為何吃乖乖能認識台灣食材、最真實的樂檸漢堡怎麼來、津和堂用設計教慢食、棉花田藉通路深耕有機、灃食用桌遊玩食育、吳雪月傳承野菜智慧、RE-THINK 創意減塑、三小市集從風士選物活化在地。這些實踐,正在打開食育的更多可能,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創新詮釋。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食育變形中!下一頁劇本由你來寫!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曾說:「食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重新建立人與食物、農民、土地的連結。」輔導司司長陳俊言進一步解釋,這不僅是對依賴多重轉運系統的現代飲食結構的反思,更是要喚回國人對食物原始樣貌與價值的認識。「你吃了什麼,就是誰。」食農教育的核心,是讓各種性別、年齡、地域的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與農業、生產、氣候、土地的關係,進而產生支持國產、選擇健康、尊重自然的行動力。
2024年下半年,22縣市政府的地方版5年食農教育推動計畫(112~116年)...
目錄
8場創新實踐正改寫食育劇本
食農教育不能再淪為煙火!五年期計畫上路後 如何推得更聚焦、更深入、更有創意? 08
【產地共創】一包乖乖就是一片土地!讓味覺成為認識台灣物產的食育教室 11
【真食誠實】看得見也吃得到!樂檸用在地真食材做出最誠實的漢堡 17
【食物設計】用一口風土料理打開文化感知力!津和堂用地方滋味開出教育新視野 23
【友善土地】讓農民被看見、有機更可親!棉花田一步一腳印種出有機日常 29
【環境教育】用美學與遊戲突破綠色同溫層!RE-THINK用設計力玩出永續新解法 34
【文化傳承】野菜不是雜草!吳雪月用保種復育傳承原民飲食智慧 39
【在地創生】讓農民被看見、讓地方有品牌!三小市集用教育與選物實踐農業的多元可能 45
【教育策展】從校園午餐到電競桌遊!灃食用全場域行動打造孩子的飲食素養 52
2025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排行榜】六都逆襲、六縣五星!2025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排行一次看 58
【民意調查】推動食育不能只靠燃燒熱情!地方政府能做些什麼?60
【榜單分析】宜蘭新北嘉義領軍、六都首度三城入五星!食育成為城市治理新基礎 62
【農業與環境】農業不只談生產、環境教育也早走出倡議!花蓮宜蘭台東穩居前段 桃園突圍而上 65
【教育與文化】制度夠深、教案夠廣、行動才有感!台南彰化高雄等五強突圍教學現場 68
【健康與營養】從吃得對到活得好!雙北領跑以飲食教育串起全齡健康治理鏈 71
【食安與衛生】食安治理也能成為公民教育!宜蘭嘉義台中讓制度落地、讓數據說話! 74
【推廣滿意度】食育推廣以質取勝才能深入民心!桃園市上升12名直衝第一! 77
|foodLIFE|TORTILLA 81
8場創新實踐正改寫食育劇本
食農教育不能再淪為煙火!五年期計畫上路後 如何推得更聚焦、更深入、更有創意? 08
【產地共創】一包乖乖就是一片土地!讓味覺成為認識台灣物產的食育教室 11
【真食誠實】看得見也吃得到!樂檸用在地真食材做出最誠實的漢堡 17
【食物設計】用一口風土料理打開文化感知力!津和堂用地方滋味開出教育新視野 23
【友善土地】讓農民被看見、有機更可親!棉花田一步一腳印種出有機日常 29
【環境教育】用美學與遊戲突破綠色同溫層!RE-THINK用設計力玩出永續新解法 34
【文化傳承】野菜不是雜草!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