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建立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李世民有勇有謀,手下有一批人才,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於是李世民玄武門發動一次流血政變,殺死自己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成為皇太子並掌握實權,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本書特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備受推崇的帝王,文治武功超越前代,締造傲人的「貞觀之治」。
他,一生鐵馬金戈,戰功無數。虛懷納諫,雄才大略,歷史上幾無人能出其右。這樣一位偉大皇帝的盛世天下竟是以威脅父皇、殺兄弒弟而展開序幕……
這場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宮廷恩怨,布局完備,過程驚險,管家琪透過簡易流暢的文字,以故事情節帶出歷史事件,舉重若輕,生動描述這場帝位爭奪的爾虞我詐與劍拔弩張的氣氛,讓讀者看出興味,不再覺得歷史枯躁乏味,值得兒少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管家琪,華文世界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1960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祖籍江蘇鹽城。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七年,1991年5月底辭掉記者工作之後,即在家專職寫作至今,一直在少年兒童文學領域努力耕耘,著作甚豐。目前在臺灣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的作品三百餘冊,在大陸、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地也都有幾十冊至一百多冊作品出版。經常至各地中小學與孩子們交流,引領孩子閱讀與寫作,廣受歡迎。曾多次得獎,譬如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童書、臺灣中華兒童文學獎、金鼎獎等。
章節試閱
晉陽起兵─李世民計誘父親造反
武德二年(西元619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高祖李淵竟然聽信了裴寂的讒言,而錯殺了大將劉文靜,這真是一件讓李世民始料未及的事。在倍感震驚之餘,也讓李世民更深切的體會到父親在唐朝建立以後,朝政廢弛的情況日益嚴重,影響所及,對他們三兄弟的明爭暗鬥也勢必會更加充耳不聞。
劉文靜是幾個最早參與晉陽起兵之謀的人之一,後來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開國元勛。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來回顧一下所謂的「晉陽起兵」。
這就必須從李淵的故事開始說起。
李淵出身豪門,祖父是後魏左僕射,官至太尉,位極尊榮,死後被追封為唐國公,後來李淵的父親襲封了唐公,北周時任安州總管以及柱國大將軍,也相當顯赫。
李淵出生於北周天和元年(西元566年),七歲小小年紀就已經承襲父爵為唐國公。據說他小的時候,和別的孩子相比,腦袋特別方圓,天庭特別飽滿,非常討人喜愛,當時的北周重臣楊堅(也就是後來的隋文帝)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見到他,就很喜歡他,對他格外關愛,直說一看這個孩子的相貌,就知道將來長大以後一定是一個不凡之人。
青年時期的李淵,人緣很好,射獵功夫尤其出色。日後就是因為擁有一流的射獵本事,讓他贏得了一門好親事,成為隋朝貴族竇毅的女婿。
當竇毅宣布要挑女婿的時候,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不僅因為竇毅是隋文帝的親戚(竇毅的妻子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姊姊),還因為竇毅挑選女婿的方式非常特別。
他讓人搬出一個漂亮的屏風,屏風上畫了一隻色彩奪目的孔雀。竇毅宣布,誰能夠射中畫中孔雀的兩隻眼睛,誰就可以做他的女婿!
這天,很多自命射藝不錯的年輕人都來角逐,但是一聽到這樣的選拔標準,每個人都直呼不可能。果然,射了半天,別說孔雀的兩隻眼睛了,就連一隻眼睛也沒人射得中。畢竟,孔雀的眼睛─這是一個多麼小的目標啊。
就在大家都認為不可能有人能夠辦得到的時候,李淵來了,他是最後一個到場參加招親的。只見他氣定神閒的把箭搭上弓,咻咻兩箭,竟然一箭射中孔雀的右眼,另一箭射中孔雀的左眼!
如此精湛的技術,著實令在場的人驚歎不已。
李淵就這樣當上了竇毅的女婿,從此也成了皇親國戚。
由於岳家這層關係,再加上李淵自身的條件,使他在皇上面前春風得意,十分受寵。
隋朝大業初年,李淵出任郡太守。由於隋煬帝失德,從大業七年(西元611年)開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老百姓零星的造反事件,一時之間頗有風起雲湧之勢,不過這個時候李淵仍然相當忠於隋煬帝,並沒有二心。
大業九年(西元613年),李淵升為衛尉少卿。也就是在這一年,隋煬帝發動第二次侵略高麗的戰爭,弄得老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貴族楊玄感就利用這股老百姓不滿的情緒,乘勢起兵反隋。此時李淵受命在懷遠鎮負責督運糧草,在察覺出楊玄感的陰謀後,立即火速向隋煬帝稟報,隋煬帝遂任命李淵鎮守弘化郡,兼知關右諸軍事,來防禦楊玄感。應該說在這個時候,隋煬帝還是非常信任李淵的,對他也相當倚重。
可是,楊玄感兵敗之後,李淵就留守弘化郡,經過一段時間,由於李淵頗得民心,隋煬帝開始對他有所猜忌。大業十一年(西元615年),隋煬帝將李淵調任河東,顯然是不希望讓李淵在弘化郡扎根過深。得到調令,李淵就算覺得有點委屈,也只得攜家帶眷前往河東。這一年,李世民僅僅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
不過,有一句話說:「英雄出少年」,李世民還真應了這句話,年紀輕輕的就非常有謀略。後來李淵能夠打出反隋的旗號,最終成為大唐王朝的締造者,可以說都是由這個次子一手策畫出來的。
李淵在太原的實力愈來愈強,統治地位愈來愈穩固以後,有很多附近的官僚、地主以及富商紛紛主動前來投靠,於是,李淵在兒子們的建議之下,開始祕密召集英雄豪傑,他讓兒子們分頭進行,命長子李建成在河東發展勢力,次子李世民則在晉陽。此時的隋煬帝遠在江都,終日沉湎於聲色,絲毫沒有警覺到帝國已經搖搖欲墜。
李世民在晉陽一帶發展得很不錯,然而,他眼看父親其實明明已經成為太原實際的統治者,在當時各地反隋勢力中算是實力比較堅強的,卻始終缺乏魄力,不夠積極,甚至連得知自己受到隋煬帝的猜忌,都還會悶悶不樂。為了促使父親能夠有積極的作為,李世民和當時的晉陽縣令劉文靜一起商議了一條計策,想要逼父親果斷一點,勇敢造反。
為了讓這條計策得以順利實施,李世民還付出大量的資財結交晉陽宮副監裴寂,請裴寂從旁協助。
有一天,裴寂在晉陽宮設宴,邀請李淵參加。晉陽宮是隋煬帝的一個行宮,李淵留守太原,兼任晉陽宮監,既然副監裴寂設宴,邀請他參加,他當然沒有多想就去赴宴了。
席上,裴寂十分殷勤的向李淵進酒,等到李淵有些不勝酒力的時候,兩個美麗的女子忽然出現了,在裴寂的授意下,美女分別坐在李淵兩旁,陪著李淵不斷喝酒,後來更在李淵糊里糊塗的情況之下,把李淵攙扶進宮去休息。
李淵一直睡到半夜,才悠悠醒轉過來,看到躺在身邊的兩個美麗女子,一開始還很高興,以為自己豔福不淺,但是當他一問清楚原來她們都是宮女時,就嚇得立刻披衣坐起,酒也全醒了。
「你們怎麼會在這裡?這是怎麼回事?哎,我什麼也不知道啊!」李淵真是懊惱極了。
按規定,宮女統統屬於皇上,只能服侍和陪伴皇上,像李淵這樣「私納宮女」是要砍頭的。
事實上,李世民就是想要逼父親造反。想那八百多年以前,漢高祖劉邦在做那個小小亭長的時候,原本也沒有要造反的意思,只不過因為當時幾乎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反秦的浪潮,而劉邦在一次執行押解犯人任務的時候,眼看犯人愈逃愈多,估計是沒有辦法順利把犯人押到目的地了,想想反正這是唯一死罪,這才索性造反的。而在李世民看來,現在各地反隋的態勢愈演愈烈,父親的實力與條件比起當年的漢高祖,那可是要好得太多,至少父親已經充分掌握了「地利」。太原是當時的軍事重鎮,不僅兵源充足,而且糧餉豐沛,儲糧估計可供十年之用,父親又已經實際掌控太原,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機會啊!李世民心想,現在父親既然在無意間私納了宮女,犯下了死罪,那接下來當然也只能像漢高祖劉邦一樣,硬著頭皮造反了。
沒想到,李淵竟然還是那麼猶豫不決。儘管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急得要命,不斷勸進,尤其是李世民,反覆向父親陳述分析各種利害關係,可李淵卻還是那麼一副拿不定主意的樣子。
就在這個時候,隋煬帝忽然派人傳來了一紙命令,說李淵沒能抵禦阻止突厥兵入侵,要逮捕他去問罪!
如果說「私納宮女」一事讓李淵心存僥倖,以為只要隋煬帝不知情或許就沒事,現在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情勢一下子變得十分危急,李淵立刻體認到不造反就毫無退路,這才下定決心,同意反隋,並且準備伺機行動。
機會很快就出現了。大業十三年(西元617年)二月,馬邑人劉武周起兵叛亂,居然殺了太守王仁恭,還自稱天子。李淵在緊急跟兒子們商議之後,馬上以討伐劉武周為名,然後在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自行大量募兵,結果遠近地主都紛紛武裝前來投靠,不到幾天工夫就組成了一支一萬人左右的軍隊。
李淵這個舉動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兩人的懷疑。原來,他們是隋煬帝有感於對太原鞭長莫及,而特別安排在李淵身邊負責監視的。這時,王威和高君雅看李淵大張旗鼓募兵,感覺情況不對,兩人便偷偷商量好,要趁即將在晉祠祈雨的機會誅殺李淵,然後再去向隋煬帝請賞。
到了祈雨那一天,王威和高君雅按慣例都已換好便服,準備進行儀式了,晉祠外忽然趕來一位全副武裝的軍士,打斷了儀式的進行,說有一封來自京城的密函要送給李淵。
李淵就像往常一樣,要副留守王威先看。不料,這名軍士卻不讓王威看。
王威問道:「為什麼我不能看?」
李淵也很奇怪,「是啊,為什麼他不能看?」
軍士說:「因為事關王威和高君雅兩位大人,所以只能請大人您一個人過目。」
「居然有這樣的事?」李淵只得把信接過來。
這時,王威和高君雅互看一眼,都有一種大事不妙的感覺。
果然,李淵一看完信,立刻氣勢洶洶的指著他們大罵道:「好啊,原來你們倆竟敢私通突厥,還引突厥兵前來進犯,該當死罪!來人啊!」
直到這個時候,王威和高君雅才猛然意識到,他們想暗殺李淵的行動已經敗露,李淵這是先下手為強了。
確實如此。當李淵從王威和高君雅兩人的親信那裡得到密報的時候,吃了一驚,連忙與兒子們商量,兒子們特別是還不滿十九歲的次子李世民,力主一定要趕快先採取行動,否則只會遭致滅頂之災。於是,眾人便連夜商議出這麼一條汙衊王威和高君雅兩人勾結突厥的計謀,再以這個罪名把兩人砍頭。
在殺了王威和高君雅之後,李淵隨即一方面向百姓宣布兩人不可饒恕的罪狀,另一方面也再次強調自己大舉義兵是為了安定天下,同時還宣布與突厥和親,告訴大家此舉已有效避免了戰爭。老百姓不明就裡,都對李淵更加擁戴。
就在得到突厥的支持以後,李淵才公開打出反隋的旗幟,於同年(大業十三年,西元617年)六月在晉陽起兵,傳檄諸郡,號稱「義兵」。(古代把徵召、調兵和聲討所用的文書,通稱為「檄文」。)
回顧李淵起兵的過程,從最初設計李淵私納宮女,讓李淵誤犯了死罪,到後來的南征北討,劉文靜都出過不少力,怎麼說都是一個重量級的功臣。然而,沒想到晉陽起兵之後才過兩年多,李淵就把劉文靜給殺了,原因竟然是有人把劉文靜的酒後怨言跑去告訴大臣裴寂,裴寂等人遂乘機陷害,在李淵面前控訴劉文靜企圖反叛朝廷,導致李淵一怒之下就殺了劉文靜。
在李世民看來,劉文靜那番酒後怨言,就算是「酒後吐真言」也是情有可原,畢竟在父親李淵稱帝、大封功臣的時候,確實是不怎麼公平。劉文靜對於自己居然位居裴寂之下感到忿忿不平,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沒想到父親竟然會不顧劉文靜的諸多建樹,而狠心砍了劉文靜的腦袋。
李世民知道,一定是劉文靜的怨言中有些話觸犯了父親李淵的底線,比方說,批評父親膽小懦弱,當初要他起兵他怎麼也不敢,好不容易起兵了,碰到一點挫折又嚇得想馬上打退堂鼓。
「如果不是靠著秦王和我挺著,打下了江山,高祖怎麼可能這麼舒舒服服的坐享其成?」
劉文靜這番話,是李淵最不能容忍的。
然而,在很多開國元勛看來,劉文靜此言其實也是實情
晉陽起兵─李世民計誘父親造反
武德二年(西元619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高祖李淵竟然聽信了裴寂的讒言,而錯殺了大將劉文靜,這真是一件讓李世民始料未及的事。在倍感震驚之餘,也讓李世民更深切的體會到父親在唐朝建立以後,朝政廢弛的情況日益嚴重,影響所及,對他們三兄弟的明爭暗鬥也勢必會更加充耳不聞。
劉文靜是幾個最早參與晉陽起兵之謀的人之一,後來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開國元勛。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來回顧一下所謂的「晉陽起兵」。
這就必須從李淵的故事開始說起。...
作者序
宮廷版的「豪門恩怨」/管家琪(兒童文學作家)
在一個家庭之中,如果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不夠公允,子女的關係不免就會因陷入競爭而很難期待會有多麼的親近。再比方說,當父母過世之後,長輩屍骨未寒,做子女的為了爭奪家產就已經不惜撕破臉鬧上法庭的事也時有所聞。似乎只要面臨利益衝突,人性中那些不好的一面就很容易自然而然的表現了出來。這樣的事,在皇家裡頭當然也會發生,從古至今,所有的宮廷鬥爭不都是被巨大的利益所驅使的嗎?
《玄武門之變》就是宮廷版的「豪門恩怨」,唐高祖李淵的三個兒子由於爭奪天下,明爭暗鬥,導致兄弟鬩牆,最後竟然以流血事件結束。當然,三兄弟之所以會有這麼深的矛盾,跟古代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也脫不了關係;宗法制度規定一切的榮譽和利益都歸於嫡長子,只要是嫡長子,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保障了日後將繼承包攬所有的好處。這樣的制度大體上來講並不是一無可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會的穩定。然而當幾個兒子的能力有明顯的差別,而且能力最強的並不是嫡長子的時候,想要讓手足之間毫無心結,就非常困難了。
《玄武門之變》的悲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發生的。論能力,排行老二的李世民肯定是兄弟中最強的一個,父親李淵的江山可以說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但是由於身分地位的不可撼動,兄弟之間不免產生許多矛盾。就算親兄弟之間奇蹟般的毫無芥蒂,跟隨在他們身邊的人有的為了逢迎拍馬,有的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在他們兄弟的跟前,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再加上自從建立唐朝以後,做父親的李淵只顧忙著自己享受,對於幾個兒子之間愈來愈劍拔弩張的關係,採取視而不見的消極回避態度,導致悲劇的發生最終無法完全避免。
此外,皇家的手足相殘不僅是一家人的事,也是國家大事,因此,如果要
將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列一張表,《玄武門之變》肯定榜上有名,以影響
程度來看,恐怕排名還會在相當前面。
唐太宗李世民其實只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帝,在五十二歲那年就與世長辭,可是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是大唐難得的盛世,當他在位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明風氣,唐太宗以強有力的事實告訴世人,開明的政治風氣是國家繁榮強盛的重要因素。
以版圖來說,唐代的版圖大於秦漢,因此一般學者都認為,如果是以武功來說,唐太宗的成就與秦始皇、漢武帝相比都毫不遜色;如果要論文治,則比他們兩位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只要一想到如此優秀的皇帝,當初竟然是靠著除掉親手足才能坐上帝位的,怎不令人欷歔呢?
宮廷版的「豪門恩怨」/管家琪(兒童文學作家)
在一個家庭之中,如果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不夠公允,子女的關係不免就會因陷入競爭而很難期待會有多麼的親近。再比方說,當父母過世之後,長輩屍骨未寒,做子女的為了爭奪家產就已經不惜撕破臉鬧上法庭的事也時有所聞。似乎只要面臨利益衝突,人性中那些不好的一面就很容易自然而然的表現了出來。這樣的事,在皇家裡頭當然也會發生,從古至今,所有的宮廷鬥爭不都是被巨大的利益所驅使的嗎?
《玄武門之變》就是宮廷版的「豪門恩怨」,唐高祖李淵的三個兒子由於爭奪天下,明爭暗鬥...
目錄
作者的話/宮廷版的「豪門恩怨」
1 手足相殘的血腥政變
2 「太子」之位誰不動心?
3 晉陽起兵─李世民計誘父親造反
4 霍邑之戰─奇兵逆轉勝
5 隋煬帝挾著尾巴竄逃
6 親手把王朝送上末路的皇帝
7 淺水原之戰─「拖」字訣擊垮敵軍
8 太子對秦王吃味
9 虎牢關之役─以寡敵眾智取勝
10 李淵輕信讒言叱秦王
11 嬪妃嚼舌根,秦王吃暗虧
12 東宮設宴毒害秦王
13 魏徵為東宮出謀劃策
14 李淵偏心─手足相殘的導火線
15 兄弟反目,李世民先發制人
16 李世民吸納東宮陣營
17 李淵讓出皇位
18 唐太宗×魏徵─君臣聯手共創盛世
19 君臣情誼千古美談
20 唐太宗軼事二三
作者的話/宮廷版的「豪門恩怨」
1 手足相殘的血腥政變
2 「太子」之位誰不動心?
3 晉陽起兵─李世民計誘父親造反
4 霍邑之戰─奇兵逆轉勝
5 隋煬帝挾著尾巴竄逃
6 親手把王朝送上末路的皇帝
7 淺水原之戰─「拖」字訣擊垮敵軍
8 太子對秦王吃味
9 虎牢關之役─以寡敵眾智取勝
10 李淵輕信讒言叱秦王
11 嬪妃嚼舌根,秦王吃暗虧
12 東宮設宴毒害秦王
13 魏徵為東宮出謀劃策
14 李淵偏心─手足相殘的導火線
15 兄弟反目,李世民先發制人
16 李世民吸納東宮陣營
17 李淵讓出皇位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