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你也有一只紅藍綠配色、臺味文青正字標記的「茄芷袋」嗎?八、九〇年代的鄉間幾乎人手一「咖」。「茄芷」二字據說來自日語Kagibari(鉤針編織)的發音,而早前這袋子是以生活常見的藺草為素材,化纖工業興起後,才改以尼龍材質量產。
始於民生需求的編織,素材常取自環境中隨手可「集」的植物纖維,藉展現重複性結構美學的手藝,打造出平凡,卻又帶著常民文化深意的建築、器皿或衣物。不僅承載先民智慧結晶,更是人類文明的表徵之一。
傳統編織從來不是輕鬆容易的事,從各類植物原料取材、加工,到開始進行編織的勞力用心,過程皆充滿生態知識與工藝技術。工業與人造纖維素材迅疾興盛,讓這門手藝漸顯凋零;幸好,新世代迎來新思考,讓我們得以看見傳統植物編織的未來路。
本期聚焦於這些專注復興傳統植編的職人。植物纖維達人孫業琪,爬梳臺灣傳統植編文化脈絡;透過編輯部編纂的植物考,回顧各種編織植物產業興衰。走進屏東瑪家鄉的桃布里、嘉義天赦庄與花蓮新社香蕉絲工坊,體驗編織工藝傳承路;看新生代設計品牌拿鞘、筑子,翻轉植編藝術,以及農廢轉生的鳳梨葉纖維,如何為知名紡織公司優織隆提升產業發展。
趕緊來認識,這些源自臺灣土地的美好材質和堅韌的手藝。
你也有一只紅藍綠配色、臺味文青正字標記的「茄芷袋」嗎?八、九〇年代的鄉間幾乎人手一「咖」。「茄芷」二字據說來自日語Kagibari(鉤針編織)的發音,而早前這袋子是以生活常見的藺草為素材,化纖工業興起後,才改以尼龍材質量產。
始於民生需求的編織,素材常取自環境中隨手可「集」的植物纖維,藉展現重複性結構美學的手藝,打造出平凡,卻又帶著常民文化深意的建築、器皿或衣物。不僅承載先民智慧結晶,更是人類文明的表徵之一。
傳統編織從來不是輕鬆容易的事,從各類植物原料取材、加工,到開始進行編織的勞力用心,過程皆充滿...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