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轉型正義的推動,二二八事件的轉型正義報告也能同步完成,對於這件戰後影響台灣最為重大的事件而言,能有較為完整的歷史交代。這本專書的未竟之路,則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期待配合蔡英文總統宣示的轉型正義政策,早日完成此一重要的工作。
作者簡介:
作者排序
李文成、吳易珊、何昱泓、林于玄、林京右、邱映寰、張哲翰、陳冠宏、許蕙玟、曾元濃、雷鎧亦、蔡伊盈、謝宜安
作者序
每當重新談論「二二八事件」,總有人會以為那不過是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傍晚,爆發在臺北街角的單一事件;然而二二八事件的始末,並不只是在那當下的一時一地——在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的統治下,一九四七年之前的臺灣各地早已發生員林事件、迎諧事件等衝突;而不論在政治上、在社會上,臺灣人持續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也連同法治的不彰、軍隊的惡行⋯⋯種種的累積在那一天爆發,也才在二月二十八日因行政長官公署辦公廳的機關槍掃射下擴散,轉變成全臺民眾對國民黨政府的反抗。
而當今的我們也知道,事件並未就此了結——全臺各地都發生了民眾遭受軍警攻擊,造成嚴重傷亡的事件,更在三月八日夜間,由中央派軍到達基隆港開始,展開了由北至南對平民的無差別屠殺。而後續幾個月俗稱「清鄉」的綏靖行動中,在程序不正義之下對臺灣人的逮捕、濫殺,也造成全臺陷入如同「作大水」的恐慌之中。
但隨著臺灣進入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與白色恐怖,口述歷史陷入噤聲、事件見證者下落不明,就連能還原歷史真相的第一現場都無法維持原貌,沒入都市發展的陰影之中。
在二〇二一年,開始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舉辦的「土地傷痕──二二八事件遺址」特展中,讓大眾對於二二八事件的認識,不再僅限於平面或時序性的事件歷程,而是將視角逐步投射至立體的建築以及周遭環境;而後建置的「二二八事件遺址資料庫」,更是讓大眾得以發掘生活中習以為常之處,實然與二二八事件有深刻關聯的資源。於此同時,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也在二〇二二年時,將其中二十五處遺址認列為第一批「二二八事件不義遺址」,同樣是希望讓見證二二八事件的處所,能有保留的依據。
在二二八事件遺址資料庫中,依照遺址屬性以抗爭、衝突、據點、傳播消息、會議協商、逮捕、失蹤、傷亡、大規模屠殺、棄屍⋯⋯等類型區分,宛若囊括事件的各個階段中,民眾所經歷與遭遇的各種行動或對待;遺址地點也遍布北、中、南、東、離島,不只包含留存至今的官署與公共建築,也連同當年民眾集會、抗議的地點,以及多年後早已荒廢、改建之處都一併列入,正是呈現事件的傷痕遍及全臺的事實,以及遺址在時代變遷下,逐步消失在大眾眼光中的現實。
而如果讓生長於臺灣各縣市的作者,在今日重新走訪這些遺址時,他們會看見什麼、感受到什麼呢?又是否還能發現任何二二八事件的隻字片語呢?抱持這樣的嘗試與信念,本書在涵蓋全臺北中南東與離島的十一篇章中,讓在各地出生、成長、生活的作者之眼,以及知道「每天經過的地方,也曾是二二八的發生地」後所添上的歷史濾鏡,帶著讀者慢慢將各處遺址以當代人的腳步串起,並在跨越古今時空的影像裡相融後,將各篇之間串連,拼出事件當年的樣貌。
從臺北的私菸查緝走火下,抗爭在廣播和人群流動下蔓延全臺,演變成各地的槍聲,再隨著國軍的登陸「三月作大水」,最後在清鄉中,褪成籠罩整座島的綿延陰雨——本書的章節便藉由如此借喻來重述事件發展,勾勒出二二八事件中時序與地域的擴散。正如悲傷的階段不能拆分,各地即使都經歷了自始至終的衝擊,但在書中探訪的遺址,彷彿還能依稀看出各地最首當其衝的階段,以及留在當地人記憶中,最深沉的創傷之處。
重新走訪二二八事件遺址不單是在追憶歷史,更是希望與過去的創傷對話——建築或許已被時間的洪流模糊,甚至被都市的快速發展掩蓋,但每一處仍然承載著無數未曾平復的記憶與傷痕。在本書作者群的尋訪下,只願當代的臺灣人還來得及回望自身與土地故事的連結、理解歷史傷痕對今日社會的深遠影響,才能讓那些似乎遠去的過往再度浮現、提醒我們:只有正視歷史,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解。
每當重新談論「二二八事件」,總有人會以為那不過是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傍晚,爆發在臺北街角的單一事件;然而二二八事件的始末,並不只是在那當下的一時一地——在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的統治下,一九四七年之前的臺灣各地早已發生員林事件、迎諧事件等衝突;而不論在政治上、在社會上,臺灣人持續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也連同法治的不彰、軍隊的惡行⋯⋯種種的累積在那一天爆發,也才在二月二十八日因行政長官公署辦公廳的機關槍掃射下擴散,轉變成全臺民眾對國民黨政府的反抗。
而當今的我們也知道,事件並未就此了結——全臺各地都發生了民...
目錄
序:書寫鏡行事,記憶進行式
序曲:雨聲漸遠後,銃聲的迴響猶在
Ch.1 煙絲
臺北
新竹
宜蘭
Ch.2 銃聲
臺中
【走訪再推薦】水湳機場(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
南投
【走訪再推薦】竹山
Ch.3 水勢
基隆
【走訪再推薦】社寮島
嘉義
【走訪再推薦】達邦部落
臺南
【走訪再推薦】新營圓環
高雄
【走訪再推薦】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岡山教會
Ch.4 雨幕
花蓮
澎湖
尾章:記憶鏡行事
參考資料
紀念章
版權頁
序:書寫鏡行事,記憶進行式
序曲:雨聲漸遠後,銃聲的迴響猶在
Ch.1 煙絲
臺北
新竹
宜蘭
Ch.2 銃聲
臺中
【走訪再推薦】水湳機場(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
南投
【走訪再推薦】竹山
Ch.3 水勢
基隆
【走訪再推薦】社寮島
嘉義
【走訪再推薦】達邦部落
臺南
【走訪再推薦】新營圓環
高雄
【走訪再推薦】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岡山教會
Ch.4 雨幕
花蓮
澎湖
尾章:記憶鏡行事
參考資料
紀念章
版權頁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