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書以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為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敘述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在台灣歷史的展開,分為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1987 年到1989 年衝破禁忌、1990 年到1994 年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1995 年到2000 年國家立法、道歉、建碑與補償(賠償)、最後是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第二部分是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以及參與當初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相關人士的紀錄。
本書各部分收入的內容極為豐富,主要以口述訪談、資料編纂為主,也有部分是由作者自己撰文。每個不同的階段,接受訪談的學者或是當事人都具有相當代表性。
隨著轉型正義的推動,二二八事件的轉型正義報告也能同步完成,對於這件戰後影響台灣最為重大的事件而言,能有較為完整的歷史交代。這本專書的未竟之路,則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期待配合蔡英文總統宣示的轉型正義政策,早日完成此一重要的工作。
作者簡介:
出版當時作者簡介:
邱斐顯 | 文化人權工作者
作者序
序
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薛化元
本專書,原本是在推動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30 年展覽之前,基金會同仁想要進行的重要工作,而隨著展示工作推出後,遂與其相結合,成為與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30年特展同時進行的出版工作。
本書的架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根據時間的先後,敘述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在台灣歷史的展開。這個部分主要分為五個階段:首先,是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其次,則是1987 年到1989 年衝破禁忌,進而則是1990 年到1994 年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接著則是1995 年到2000 年,國家立法、道歉、建碑與補償(賠償),最後則是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第二個部分,則是包括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以及參與當初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相關人士的紀錄。
本書各部分收入的內容極為豐富,主要以口述訪談、資料編纂為主,也有部分是由作者自己撰文。每個不同的階段,接受訪談的學者或是當事人都具有相當代表性,如禁忌年代的探索,兩位受訪者中,李筱峰教授的碩士論文完成的時間(1984 年)即在二二八事件仍然是歷史禁忌的時代,這也是國內第一本直接觸及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學位論文;而劉一德先生則是1983 年到彭孟緝官邸外牆噴漆的關鍵人物。
衝破禁忌的部分,則訪談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要角陳永興醫師、李勝雄律師、林宗正牧師。遺憾的是,鄭南榕先生已經在衝破禁忌的年代中,為了捍衛100% 的言論自由以及主張台灣獨立的權利而不幸殉道。而另一位則是設計台灣第一座民間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的詹三原先生。此外,本書也收入當年蕭新煌教授和謝里法教授的兩篇文章,以呈現當年平反運動開始之際,學術界與藝文界人士即陸續為文,疾呼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社會的重大影響。
在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的部分,除了整理基督教相關團體及民間二二八事件關懷聯合會的成立之外,本書也訪談姚嘉文資政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葉菊蘭資政談「平反運動三十週年,勿忘鄭南榕」;其次,本書也針對當時民間版與官方行政院版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進行對照比較,同時並訪談當時行政院版的主要負責人賴澤涵教授,說明當時研究二二八事件的外在歷史時空條件,縱使取得官方的支持,仍然有相當大的限制。而在有關當時教科書內容的檢討,則收入了張炎憲教授當時的討論。
而在討論國家立法、總統道歉、建碑,及建立補(賠)償機制的部分,除了訪問當時擔任總統的李登輝談二二八事件的經歷和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談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之外,也收入了當年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代表林宗義教授的公開信、整理當時「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演講致詞」,並根據資料,整理出當時設立二二八事件紀念碑的歷史意義。至於2000 年到2008 年之間的國家作為,則是訪談當時擔任總統的陳水扁總統和中研院近史所的陳儀深教授來提出相關的論述。
至於在第二部分,二二八事件的書寫與藝文創作、青年力量,除了訪問李喬先生(二二八事件文學創作的代表性作家)外;也訪問游堅煜導演,說明他如何拍攝一部台灣的歷史故事。主編邱斐顯女士針對二二八事件,編入3 部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台灣電影:【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及【傷痕二二八】。
另外由二二八共生音樂節第一屆總召藍士博先生,自己來定義當時推動這個活動的紀錄,最後則是主編邱斐顯撰文編輯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隆如何呈現2008 年【二二八安魂曲】音樂會的首映。
小人物狂想曲的部分,則包含了參與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重要人物及他們的紀錄,包括袁嬿嬿女士、廖耀松先生、邱萬興先生以及梁金鐘先生等人,稿件內容則由編輯團隊成員分別撰稿、整理。
全書除兩大主題外,加上導論與結論,並以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大事記作為附錄,是目前記載平反運動30 年來,「二二八事件」在台灣歷史發展中地位改變的重要專書。
2000 年之後繼續追求真相之際,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展開「責任歸屬」的研究。其後,囿於外在限制,官方沒有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發展,進行歷史的究責,因此成為今日的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未竟之路」。此一課題成為這本書結論的標題,在某種意義上,也標示著二二八事件尚未處裡的最後一塊拼圖。
我期待伴隨著轉型正義的推動,二二八事件的轉型正義報告也能同步完成,對於這件戰後影響台灣最為重大的事件而言,能有較為完整的歷史交代。這本專書的未竟之路,則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我也期待配合蔡英文總統宣示的轉型正義政策,早日完成此一重要的工作。
序
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薛化元
本專書,原本是在推動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30 年展覽之前,基金會同仁想要進行的重要工作,而隨著展示工作推出後,遂與其相結合,成為與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30年特展同時進行的出版工作。
本書的架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根據時間的先後,敘述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在台灣歷史的展開。這個部分主要分為五個階段:首先,是1987 年以前禁忌年代的探索,其次,則是1987 年到1989 年衝破禁忌,進而則是1990 年到1994 年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接著則是1995 年...
目錄
序-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薛化元教授
導論:
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陳儀深教授
禁忌年代的探索— —1987 以前
李筱峰教授:書寫人生最心痛的一本書/黃旭初
劉一德主席:談1983 年彭孟緝宅外牆噴漆/邱斐顯
衝破禁忌— —1987-1989
陳永興醫師:「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話當年/邱斐顯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李勝雄律師:致力探究二二八歷史真相/黃旭初
林宗正牧師:細數1987 年台南「二二八和平日運動」遊行/邱斐顯
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蕭新煌教授
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盲點/謝里法教授
畫家詹三原:設計全台第一座民間二二八紀念碑/黃旭初
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1990-199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的道歉
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對二二八事件應編入教科書的看法/張炎憲教授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二二八追思禮拜1987
到外省籍基督徒曠野社的二二八平安禮拜1990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
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邱斐顯整理
賴澤涵教授:當年二二八研究的困境/邱斐顯
1992 年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邱斐顯
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1995-2000
勇於面對黑暗才能走向光明-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林宗義致國人公開信
二二八紀念碑的政治、社會與歷史意義/林宗義博士
姚嘉文資政:二二八是外來政權的問題/邱斐顯
葉菊蘭資政:二二八平反運動30 週年,勿忘鄭南榕/黃旭初
李登輝總統: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邱斐顯
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1995 年2 月28 日)
陳水扁市長: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邱斐顯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全國設立二二八紀念碑)
繼續追求真相— —2000 之後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邱斐顯
陳儀深教授:《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與之後相關的兩個官司/彭孟濤.邱斐顯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全國二二八關懷團體一覽表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作家李喬談二二八文學創作/彭孟濤.邱斐顯
導演游堅煜:努力拍一部台灣的歷史故事/黃旭初
平反運動後的二二八影劇創作【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傷痕二二八】
【悲情城市】
「天馬茶房」,電影【天馬茶房】
張炎憲教授談【傷痕二二八】
共生音樂節,定義我的31 歲/藍士博
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隆 攜手合作—2008 年【二二八安魂曲】首映/邱斐顯
小人物狂想曲
民主運動不可欠缺的街頭創意家
街頭道具的化妝師:袁嬿嬿/邱萬興
無畏無懼的街頭兄弟:廖耀松/邱萬興
台灣民主運動的影像記錄者:邱萬興/邱斐顯
二二八讓他遺失母親的容顏:梁金鐘/黃旭初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薛化元教授:檔案全面公開並制定法規,才能推展轉型正義/陳雅惠整理
花亦芬教授:德國經驗給台灣的啟示與參考/陳雅惠整理
朱立熙教授:南韓的轉型正義值得學習/陳雅惠整理
陳儀深教授:轉型正義的未竟之路/陳雅惠整理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邱萬興.陳雅惠整理
版權頁
序-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薛化元教授
導論:
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陳儀深教授
禁忌年代的探索— —1987 以前
李筱峰教授:書寫人生最心痛的一本書/黃旭初
劉一德主席:談1983 年彭孟緝宅外牆噴漆/邱斐顯
衝破禁忌— —1987-1989
陳永興醫師:「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話當年/邱斐顯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李勝雄律師:致力探究二二八歷史真相/黃旭初
林宗正牧師:細數1987 年台南「二二八和平日運動」遊行/邱斐顯
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蕭新煌教授
從二...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