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文化與審美現象,它是中國道教思想與古代詩歌相互滲透、相互涵蓋的結合品,是道教思想重要及獨特的載體,並構成了道教審美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全書以道統攝,從道教審美文化的視角,初步梳理了道教遊仙體道詩、山水悟道詩、丹術證道詩、女性向道詩與道教思想的淵源,同時重點研究與探討了這四類詩歌在不同角度與層面上凸顯出來的道教審美文化風采及特質。
作者簡介:
田曉膺,女,1978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社科系“社會工作—與社區發展研究所”所長。2003年獲四川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碩士學位,2006年獲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學專業博士學位。曾在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目錄
序
緒論
一隋唐五代道教詩歌審美文化研究的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三隋唐五代道教詩歌概述
(一)道教詩歌之界定
(二)隋前道教詩歌小述
(三)隋唐五代道教詩歌小述
第一章隋唐五代道教審美文化勃興的背景
第一節隋唐五代崇道氛圍的濡染
一尊崇道士
二痴迷道術
三營建官觀
四頒令制度,發展道教
第二節隋唐五代道教發展的滲透
一道教流派的繁多
二道教齋醮的盛行
餘論
第二章生命的渴望:遊仙體道詩
第一節永生的嚮往:遊仙體道詩的道教思想探源
第二節生命的追尋:吳筠的遊仙詩
第三節詩意的透視:李白的遊仙詩
第四節塵世的謫降:曹唐、施肩吾的遊仙詩
第五節家園的回歸:神仙世界中的超越
餘論
第三章審美的觀照:山水悟道詩
第一節會心山水:山水悟道詩的宗教思想探源
第二節生即美:道教美學的生命意識
第三節氣韻清虛:道教美學的審美心境
第四節逍遙之樂:道教美學的審美趣味
一逍遙之旨
二山林之逍遙
三酒之逍遙
四世之逍遙
餘論
第四章修仙的沉迷:丹術證道詩
第一節化化無間:丹術證道詩的宗教思想探源
第二節視界的霧靄:丹術證道詩的神秘美
第三節大道的彰顯:丹術證道詩的意像美
餘論
第五章精神的皈依:女性向道詩
第一節生存的拓展:女性向道詩的宗教思想探源
第二節執著的探詢:女性向道詩中的道教情懷
一世俗層面的道教情懷
二宗教層面的道教情懷
三審美層面的道教情懷
第三節痛苦的尋覓:女冠詩歌中的哀愁美
一生存喟嘆的哀愁美
二離人酬寄的哀愁美
三愛情追逐的哀愁美 四家國淪喪的哀愁美 餘論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序
緒論
一隋唐五代道教詩歌審美文化研究的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三隋唐五代道教詩歌概述
(一)道教詩歌之界定
(二)隋前道教詩歌小述
(三)隋唐五代道教詩歌小述
第一章隋唐五代道教審美文化勃興的背景
第一節隋唐五代崇道氛圍的濡染
一尊崇道士
二痴迷道術
三營建官觀
四頒令制度,發展道教
第二節隋唐五代道教發展的滲透
一道教流派的繁多
二道教齋醮的盛行
餘論
第二章生命的渴望:遊仙體道詩
第一節永生的嚮往:遊仙體道詩的道教思想探源
第二節生命的追尋:吳筠的遊仙詩
第三節詩意的透視:李白的遊仙詩
第四節塵世的謫降:曹唐...
商品資料
出版社:巴蜀書社出版日期:2008-12-01ISBN/ISSN:9787807522652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