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顏娟英
收藏
定價:NT$ 5000
優惠價:79 折,NT$ 39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2月24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絕版24年的經典,因讀者響應而重生——
2025年感動人心的臺灣近代美術史經典《風景心境》絕版重生計畫
看見藝術家親自訴說的時代心聲
見證臺灣近代美術史記憶與土地情感在新時代的延續
在歷史的長河中,風景從來不只是外在的自然景色。每一座山與每一條河、每一片田野、每一座城市,都是無數人心中記憶與情感的投射。
我們看到的風景,是時代變遷的痕跡,也是個人心境的映照。
當我們看見一幅畫、一段文字、一件作品時,我們其實也在看見一個時代裡,人們如何感受世界、如何訴說自己。
風景是時代的臉孔,心境是個體的聲音。
在這兩者之間,我們或許能找到一條通向歷史深處,也通向自己內心的路。
本書收錄1907至1945年間,畫家與藝文評論家在報章雜誌上的發表言論,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李石樵、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立石鐵臣……他們熱烈談論關於寫生、社會批判、各種對臺灣生活的觀察與思索,讓藝術家們親自為你講述那段不斷探問「我們是誰?我們如何描繪自己?」的歲月,重新感受臺灣史上曾有一段如此熱烈懷抱期待,相信能以藝術建設家園的時光。
♦︎隨書贈品♦︎ 「石川欽一郎 Tattaka 行旅路線圖」 86 × 62 公分雙面大海報
正面|1914年臺灣總督府出版ハック大山、霧社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反面|石川欽一郎 Tattaka行旅路線圖
贈品說明:石川欽一郎於 1907 年首次來臺,1909 年奉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之命,踏查南投 Tattaka(立鷹)一帶隘勇線,沿途以寫生紀錄風景,留下珍貴的殖民調查資料,並撰寫成〈タッタカ(Tattaka)的回憶〉一文。
此海報正面復刻 1914 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出版《五万分一蕃地地形圖守城大山第三號——ハック大山》、《五万分一蕃地地形圖守城大山第四號——霧社》兩幅地圖。其多數地名可與石川記述逐一對應。背面結合兩張地圖,重新考證〈タッタカ的回憶〉所述地點與路徑,標示石川當年行旅與寫生軌跡,呈現戰地紀錄作為歷史地貌與殖民者美學視角交錯的視覺敘事。
*特別感謝黃智偉(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提供珍貴地圖,並繪製石川欽一郎行旅路線圖
♢本書特色♢
一、新收錄四篇近年新發現資料譯文
‧黃土水〈過渡期的臺灣美術〉(收錄於 二、青春少年時)
‧鹽月桃甫〈赤島社第一回展所見〉 (收錄於 四、接力演出)
‧鹽月桃甫〈憶往成長〉(收錄於 五、個人風格)
‧顏水龍〈原始秘境─紅頭嶼風物誌〉(收錄於 六、生活美術)
二、每冊收錄顏娟英教授撰寫之卷首導讀與卷末深度閱讀專文,滿足讀者對掌握臺灣美術知識的入門與進階需求
三、以七大重要主題分冊,鳥瞰臺灣近代美術重要議題,好閱讀、好攜帶
四、全面更新藝術作品圖片及其藏地資訊,並收錄各式珍貴剪報、老照片等超過500張圖版,全彩印刷
五、首度公開,獨家揭示新資料:
‧黃土水在東京的大理石雕刻老師,奧堤里歐.佩西的作品照片公開──與「甘露水」同年入選第三回帝展的裸女石雕「生命之泉」
‧臺展第一回審查員鄉原古統,超過五十年未再面世的巨幅花鳥畫「南薰綽約」三曲屏風最新照片
‧最新考訂石川欽一郎1909年南投隘勇線踏查的寫生紀錄行旅路線,重現最精確的路徑圖
六、金獎設計師徐睿紳操刀絕美裝幀,以藝術家作品與透明書封交織設計,象徵時代、語言記憶的層疊,映照臺灣山海青綠色彩,在每一次翻開閱讀時,親觸風景與心境的交會。
♢分冊主題簡介♢
第1冊 風景心境
曾吸引無數日本畫家遠道而來,探索心之所向,那是怎樣的臺灣風景?
本冊收錄來臺與在臺日人畫家的寫生行旅、風景鑑賞、戰時創作等紀錄,描繪出從風景到心境的轉折過程。透過異鄉人的眼睛,感受他們對臺灣風土的深刻情感,並為我們留下許多已然消逝的風景記憶。
第2冊 青春少年時
在年輕人的意氣風發中,看見藝術家養成的時代,看見驚人的成長軌跡。
本冊呈現現代觀念下藝術教育的雄心與抱負,以及對家鄉文化的深刻思索。收錄黃土水〈出生在臺灣〉、陳清汾〈巴黎管見〉、陳澄波〈美術的回響〉等經典文章,重現一個青春燦爛、理想熾熱的時代。
第3冊 評論官展
臺灣美術展覽會是怎樣一場令人熱血沸騰的盛會?
本冊收錄多位藝術家對各屆臺展的概評、互評、趣談與批判,串連起南國美術殿堂的傳奇故事。透過熱烈的評論對話,看見展覽場內外,臺灣近代美術自覺萌芽的脈動。
第4冊 接力演出
在官展之外,民間美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本冊集結畫家、記者、教師、考古學者、收藏家、文化人、編輯、文學作家、音樂家、教授等百家爭鳴的藝術評論與欣賞記錄,展現百花齊放的競演盛況,尋找屬於臺灣自己的藝術特色。
第5冊 個人風格
在眾聲喧嘩中,映現出最具代表性、最富個性的藝術家身影。
本冊收錄鹽月桃甫論顏水龍、小澤秋成評陳清汾、蕭金鑽追憶陳植棋、永山義孝析立石鐵臣、倪蔣懷談石川欽一郎、立石鐵臣評藍蔭鼎、野村幸一論陳進等珍貴記述,細細勾勒出個人風格在時代洪流中的璀璨光芒。
第6冊 生活美術
在展覽場之外,還有另一種深植生活的藝術之美。
本冊聚焦於書法、雕刻、建築、工藝等領域,呈現藝術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面貌。從民俗工藝的趣味到生活美學的實踐,讓我們看見臺灣美術未來的另一種可能。
第7冊 臺灣美術論
在世界戰火蔓延、新舊秩序激烈碰撞的年代,臺灣也在經歷著屬於自己的文化轉折。
藝術家與文化人熱烈地思索著:臺展該如何改革?畫壇應如何覺醒?
本冊收錄關於「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創作應有態度?」等重大命題的思辯與討論,展現出一個文化自省、藝術革新的時代脈動。
作者簡介:
論著‧主編 顏娟英
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自1987年起投入臺灣美術研究,長期進行全臺畫家田調工作、寺廟調查與私人收藏調查。著作包括《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2001)、《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的探討》(2016)、《臺灣美術兩百年》(2022)等,並建置公開網路資料庫:「南國美術殿堂: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
名人推薦:
♢跨領域‧跨世代的齊聲推薦♢
特別推薦
吳密察(臺灣史學者)、苗博雅(臺北市議員)、李賢文(雄獅美術創辦人)、林曼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因為《風景心境》的文本公開,從而豎立了臺灣美術文化的學術標竿!」
──李賢文 雄獅美術創辦人
「自《風景心境》首次出版以來,迄今已陪伴我們走過近四分之一世紀。這套收錄了臺灣美術第一手史料的專書,並未在眾聲喧嘩的時代中失去光彩,其重要性隨著臺灣美術主體性的追尋而日益彰顯。期許新世代的讀者在透過前人之眼回望臺灣之際,亦能從中開啟連結當代與未來的嶄新想像。」
──林曼麗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系列講座共讀嘉賓推薦 (按講座時間排列)
「《風景心境》提供閱讀者一個有歷史溫度與既視感的途徑,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深刻的歷史記憶吧!」
──林育淳 臺灣大眾史學協會監事、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百年前的時光膠囊,還原上世紀畫家與評論家對美術、自然、人文景觀的變遷之觀感,研究臺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吳景欣 美國羅格斯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雄獅初版的「風景心境」打開臺灣的記憶寶藏,衛城新版的「風景心境」提醒正在閱讀的你,在過去與當代之間,在你我他的心境之間,我們共享了什麼樣的風景?
──陳以凡 美國拉法葉學院訪問助理教授
「再版《風景心境》,一起閱讀、理解這些篇章字句,正是重建臺灣美術史最實在的步驟與本質。」
──蔡家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作為文學創作者,每每回顧臺灣美術史,都有半是羨慕、半是自慚的感嘆。習慣了文學迂迂迴迴的表達方式,面對這些衝擊力極強的美術作品,不禁反省:我們是不是忘記了,「美」本身有其不必論述且超越語言的力道?《風景心境》的重新出版,不但為近年的臺灣美術再發現浪潮又添一筆,也帶我們揭開層層疊疊的歷史,記住那些差點被我們遺忘的,生猛而鮮活的心靈結晶。
──朱宥勳 作家
「跨越百年的文字,再次相遇時,依然有著初見面的怦然心動!」
──楊淳嫻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主持美術史教育推廣網站「美術臺灣Bí-su̍t Taiwan」
「每次重讀《風景心境》裡的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總有新的發現。它就像臺灣美術史的”The Book of Answers”,永不過時,並且永遠當代。」
──劉錡豫 金鼎獎專欄作家、主持粉絲專頁「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一百年前,臺灣藝術家看到了什麼,又抱持了什麼願望呢?《風景心境》穿越時空,帶領我們感受當時的氣息與景象,也讓我們不斷思考現在與未來的臺灣美術史。」
──鈴木惠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風景心境》這套書收錄的文章,讓我們更能接近日治臺灣藝術家的心靈,也更懂得從他們的眼中領略故鄉臺灣的美好。這套書能讓我們對臺灣美術史有更生動、更深邃的理解。」
──盛浩偉 作家
「閱讀前輩藝術家的第一手書寫,讀他們的夢想、看他們的向望,感受臺灣這塊土地,永遠是我們幾代人的應許之地。」
──李拓梓 作家、國藝會副執行長
「從文獻的研讀,回到過去那個時代,發掘作品裡的風景,理解藝術家想以藝術改變世界的心境。」
──林以珞 臺中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當藝術家放下畫筆或雕刻刀,開始寫字時,他會怎麼寫?又會寫些什麼?《風景心境》收錄的藝術隨筆與自況,呈現藝術家眼中的另一個世界。同樣地繽紛多彩,但又獨樹一格,無法取代。」
──洪廣冀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對於正踏入藝術領域、思索台灣歷史與認同的新一代而言,這是一本關鍵的入門經典,它重現了百年前藝術實踐的風景,更是一扇通往想像與理解之門。透過藝術家的筆跡與評論者的聲音,讀者得以觸碰那些未曾親歷卻深刻影響當代的美術紋理與文化脈動。」
──王淑津 劉國松文獻庫研究員
「《風景心境》帶我們穿越到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世界,理解那一代藝術家有誰?他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跟我們這一代藝術家有什麼不同?」
──黃琪惠 臺大美術館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風景心境》是關心臺灣美術史的人手邊不可或缺的經典。對於臺灣文學的研究者或讀者而言,也是理解日治時期臺灣「文藝」——「文學」與「藝術」密不可分的時代的第一手史料彙編。十分推薦與《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共讀,將可看見許多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與美術之間的共時性對話。」
──張詩勤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各界齊力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列)
「充滿文獻資料乍看很難,但不妨想像《風景心境》是一本跨越時空跟我們訴說的對話集。透過藝術家和評論者的文字,實際感受到百年前的快樂、掙扎和努力。這也是我剛開始接觸臺灣藝術史的入門讀物,特別是和作品搭配閱讀時,總覺得自己能夠多靠近藝術家一點點。」
──Elanor Wang 作家、Felix culpa 靡爛生活版主
「2001年雄獅圖書出版的《風景心境》兩冊,不僅填補了長期以來臺灣美術史研究的空白,也奠定了二十多年來臺灣美術史研究的關鍵基礎。日文原始資料,搭配慎重的中文翻譯與考據,讓讀者得以飽覽覽日治時期美術的多樣發展與藝術評論的坦率和真誠。衛城出版社今日隆重再版,且以七冊的增補資料方式推出,必然會為臺灣美術史的研究帶向新的歷史階段。」
──吳超然 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風景心境》所載台灣前輩藝術家的言說,不只是重建臺灣美術史的重要依據,也是了解臺灣日治時代歷史、文化、風俗等面向的絕佳切入點,值得所有關心我們腳下土地的人們進行收藏。」
──李宜蓁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套書是我研究所時期的入門磚,紮實的編排內容對於日後學術養成極為受用,絕版多年重新上市令人期待!」
──巫伊婷 桃園市立美術館專案研究員
「2001年由顏娟英教授譯著,雄獅圖書出版的《風景心境》,一直是研究臺灣藝術史重要的經典著作。在歷經四分之一世紀的今天,因為更多學者投入臺灣美術的研究,許多新的文獻和作品ㄧㄧ再現。相信衛城出版新版的《風景心境》,將給臺灣藝術史帶來一個嶄新且更豐富的里程碑!」
──林素幸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風景心境》是誠意滿滿地。誠心誠意為你導讀歷史,誠心誠意帶你導覽美術。翻開《風景心境》,跟著她,走進一段新的歷史,也走出一段新的未來。」
──林煥盛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
「《風景心境》初版誕生於顏娟英老師任教臺大藝史所期間,凝聚了她對臺灣近代美術的深刻關注與洞察,更是一位美術史學者及教育者與其時代同行的見證。欣見經典重返,與新一代相遇。」
──盧慧紋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第一次接觸《風景心境》,是大學修習顏老師課程的時候,每每讀下去就忘記自己是在查資料,反而為前輩藝術家的生命動容。直到現在,它依然是放在書架上頭,會讓我備感安心的重要書籍。」
──徐柏涵 高雄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部助理研究員
「《風景心境》初發行時,我正好上完顏娟英老師的臺灣美術史課程,當我從老師手中接過這套書時,既興奮又感動。當年要搜尋臺灣美術史的文獻資料並不容易,經常需要利用微捲,坐在機器前一卷一卷慢慢搜索,而《風景心境》的發行,就像有人幫忙統整資料,放到你面前,還把困難的日文轉換成中文模式,誠為研究者與一般讀者的福音。24年過去了,雖然我對書中的內容已大半忘記,但是當年閱讀時的感動彷彿還有餘溫。欣聞這套書即將再版,還將加上許多彩色圖版,我想不管新舊讀者,都值得入手一套。」
──黃文玲 石頭出版總編輯
「《風景心境》自2001年首次出版以來,一直是近代臺灣美術史研究者案頭的必備書,經歷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光淬鍊,此次的重新出版愈發光彩動人!不只是臺灣,對於近代東亞地區藝術文化發展來說,此部經典收錄的大量珍貴視覺與文獻材料、深刻的歷史觀察,以及最重要的──對藝術的熱情,相信也將持續滋養、鼓舞新世代的藝術研究者和愛好者。」
──黃立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風景心境》透過細緻的翻譯,將封存在膠卷、以日文書寫的歷史刻痕轉化為當代可讀的文字,使更多讀者—也就是今日的我們—得以觀覽日治時期島嶼上藝術家們回應時代的姿態。」
──游閏雅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助理研究員
「透過藝術家自述、時人的眼光,帶領吾人瞭解臺灣近代美術的萌芽與流變,既是啟蒙、亦是經典。」
──郭懿萱 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我們美麗的島嶼,最美的風景不僅是人,高山、海洋與平原,山紫水明,物產豐饒,天然之美的樂土。顏娟英老師主編的這部日治臺灣美術文獻經典,引領我們延伸想像,與過去對話,回顧前輩藝術家的作品與言說,召喚失落的福爾摩沙風土記憶,重新刻畫臺灣獨特的風景心境。」
──劉榕峻 愛書人、獨立研究者
「作為理解臺灣近代藝術發展進程的經典文獻,《風景心境》記錄下藝術家如何在困境中掙脫、紮根,點燃時代的美術意志。絕版多年再現,令人期待!」
──蕭楷競 臺南國家美術館展覽組編審
「《風景心境》的再版,象徵著吾人身體周遭的風景與地景,飽含著藝術視野下的幽微心境與精神結構。譯文中的森林山岳風雨日月,映照著百年長河的現代藝術心靈,值得新時代的研究者和藝術愛好者,捧讀再三。」
──龔卓軍 臺南市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徵求價 | 數量 |
| 2折 | 1 |
| 5折 | 2 |
| 7折 | 4 |
| 8折以上 | 2 |
作者:顏娟英
收藏
優惠價: 79 折, NT$ 3950 NT$ 500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2月24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絕版24年的經典,因讀者響應而重生——
2025年感動人心的臺灣近代美術史經典《風景心境》絕版重生計畫
看見藝術家親自訴說的時代心聲
見證臺灣近代美術史記憶與土地情感在新時代的延續
在歷史的長河中,風景從來不只是外在的自然景色。每一座山與每一條河、每一片田野、每一座城市,都是無數人心中記憶與情感的投射。
我們看到的風景,是時代變遷的痕跡,也是個人心境的映照。
當我們看見一幅畫、一段文字、一件作品時,我們其實也在看見一個時代裡,人們如何感受世界、如何訴說自己。
風景是時代的臉孔,心境是個體的聲音。
在這兩者之間,我們或許能找到一條通向歷史深處,也通向自己內心的路。
本書收錄1907至1945年間,畫家與藝文評論家在報章雜誌上的發表言論,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李石樵、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立石鐵臣……他們熱烈談論關於寫生、社會批判、各種對臺灣生活的觀察與思索,讓藝術家們親自為你講述那段不斷探問「我們是誰?我們如何描繪自己?」的歲月,重新感受臺灣史上曾有一段如此熱烈懷抱期待,相信能以藝術建設家園的時光。
♦︎隨書贈品♦︎ 「石川欽一郎 Tattaka 行旅路線圖」 86 × 62 公分雙面大海報
正面|1914年臺灣總督府出版ハック大山、霧社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反面|石川欽一郎 Tattaka行旅路線圖
贈品說明:石川欽一郎於 1907 年首次來臺,1909 年奉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之命,踏查南投 Tattaka(立鷹)一帶隘勇線,沿途以寫生紀錄風景,留下珍貴的殖民調查資料,並撰寫成〈タッタカ(Tattaka)的回憶〉一文。
此海報正面復刻 1914 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出版《五万分一蕃地地形圖守城大山第三號——ハック大山》、《五万分一蕃地地形圖守城大山第四號——霧社》兩幅地圖。其多數地名可與石川記述逐一對應。背面結合兩張地圖,重新考證〈タッタカ的回憶〉所述地點與路徑,標示石川當年行旅與寫生軌跡,呈現戰地紀錄作為歷史地貌與殖民者美學視角交錯的視覺敘事。
*特別感謝黃智偉(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提供珍貴地圖,並繪製石川欽一郎行旅路線圖
♢本書特色♢
一、新收錄四篇近年新發現資料譯文
‧黃土水〈過渡期的臺灣美術〉(收錄於 二、青春少年時)
‧鹽月桃甫〈赤島社第一回展所見〉 (收錄於 四、接力演出)
‧鹽月桃甫〈憶往成長〉(收錄於 五、個人風格)
‧顏水龍〈原始秘境─紅頭嶼風物誌〉(收錄於 六、生活美術)
二、每冊收錄顏娟英教授撰寫之卷首導讀與卷末深度閱讀專文,滿足讀者對掌握臺灣美術知識的入門與進階需求
三、以七大重要主題分冊,鳥瞰臺灣近代美術重要議題,好閱讀、好攜帶
四、全面更新藝術作品圖片及其藏地資訊,並收錄各式珍貴剪報、老照片等超過500張圖版,全彩印刷
五、首度公開,獨家揭示新資料:
‧黃土水在東京的大理石雕刻老師,奧堤里歐.佩西的作品照片公開──與「甘露水」同年入選第三回帝展的裸女石雕「生命之泉」
‧臺展第一回審查員鄉原古統,超過五十年未再面世的巨幅花鳥畫「南薰綽約」三曲屏風最新照片
‧最新考訂石川欽一郎1909年南投隘勇線踏查的寫生紀錄行旅路線,重現最精確的路徑圖
六、金獎設計師徐睿紳操刀絕美裝幀,以藝術家作品與透明書封交織設計,象徵時代、語言記憶的層疊,映照臺灣山海青綠色彩,在每一次翻開閱讀時,親觸風景與心境的交會。
♢分冊主題簡介♢
第1冊 風景心境
曾吸引無數日本畫家遠道而來,探索心之所向,那是怎樣的臺灣風景?
本冊收錄來臺與在臺日人畫家的寫生行旅、風景鑑賞、戰時創作等紀錄,描繪出從風景到心境的轉折過程。透過異鄉人的眼睛,感受他們對臺灣風土的深刻情感,並為我們留下許多已然消逝的風景記憶。
第2冊 青春少年時
在年輕人的意氣風發中,看見藝術家養成的時代,看見驚人的成長軌跡。
本冊呈現現代觀念下藝術教育的雄心與抱負,以及對家鄉文化的深刻思索。收錄黃土水〈出生在臺灣〉、陳清汾〈巴黎管見〉、陳澄波〈美術的回響〉等經典文章,重現一個青春燦爛、理想熾熱的時代。
第3冊 評論官展
臺灣美術展覽會是怎樣一場令人熱血沸騰的盛會?
本冊收錄多位藝術家對各屆臺展的概評、互評、趣談與批判,串連起南國美術殿堂的傳奇故事。透過熱烈的評論對話,看見展覽場內外,臺灣近代美術自覺萌芽的脈動。
第4冊 接力演出
在官展之外,民間美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本冊集結畫家、記者、教師、考古學者、收藏家、文化人、編輯、文學作家、音樂家、教授等百家爭鳴的藝術評論與欣賞記錄,展現百花齊放的競演盛況,尋找屬於臺灣自己的藝術特色。
第5冊 個人風格
在眾聲喧嘩中,映現出最具代表性、最富個性的藝術家身影。
本冊收錄鹽月桃甫論顏水龍、小澤秋成評陳清汾、蕭金鑽追憶陳植棋、永山義孝析立石鐵臣、倪蔣懷談石川欽一郎、立石鐵臣評藍蔭鼎、野村幸一論陳進等珍貴記述,細細勾勒出個人風格在時代洪流中的璀璨光芒。
第6冊 生活美術
在展覽場之外,還有另一種深植生活的藝術之美。
本冊聚焦於書法、雕刻、建築、工藝等領域,呈現藝術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面貌。從民俗工藝的趣味到生活美學的實踐,讓我們看見臺灣美術未來的另一種可能。
第7冊 臺灣美術論
在世界戰火蔓延、新舊秩序激烈碰撞的年代,臺灣也在經歷著屬於自己的文化轉折。
藝術家與文化人熱烈地思索著:臺展該如何改革?畫壇應如何覺醒?
本冊收錄關於「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創作應有態度?」等重大命題的思辯與討論,展現出一個文化自省、藝術革新的時代脈動。
作者簡介:
論著‧主編 顏娟英
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自1987年起投入臺灣美術研究,長期進行全臺畫家田調工作、寺廟調查與私人收藏調查。著作包括《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2001)、《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的探討》(2016)、《臺灣美術兩百年》(2022)等,並建置公開網路資料庫:「南國美術殿堂: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
名人推薦:
♢跨領域‧跨世代的齊聲推薦♢
特別推薦
吳密察(臺灣史學者)、苗博雅(臺北市議員)、李賢文(雄獅美術創辦人)、林曼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因為《風景心境》的文本公開,從而豎立了臺灣美術文化的學術標竿!」
──李賢文 雄獅美術創辦人
「自《風景心境》首次出版以來,迄今已陪伴我們走過近四分之一世紀。這套收錄了臺灣美術第一手史料的專書,並未在眾聲喧嘩的時代中失去光彩,其重要性隨著臺灣美術主體性的追尋而日益彰顯。期許新世代的讀者在透過前人之眼回望臺灣之際,亦能從中開啟連結當代與未來的嶄新想像。」
──林曼麗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系列講座共讀嘉賓推薦 (按講座時間排列)
「《風景心境》提供閱讀者一個有歷史溫度與既視感的途徑,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深刻的歷史記憶吧!」
──林育淳 臺灣大眾史學協會監事、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百年前的時光膠囊,還原上世紀畫家與評論家對美術、自然、人文景觀的變遷之觀感,研究臺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吳景欣 美國羅格斯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雄獅初版的「風景心境」打開臺灣的記憶寶藏,衛城新版的「風景心境」提醒正在閱讀的你,在過去與當代之間,在你我他的心境之間,我們共享了什麼樣的風景?
──陳以凡 美國拉法葉學院訪問助理教授
「再版《風景心境》,一起閱讀、理解這些篇章字句,正是重建臺灣美術史最實在的步驟與本質。」
──蔡家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作為文學創作者,每每回顧臺灣美術史,都有半是羨慕、半是自慚的感嘆。習慣了文學迂迂迴迴的表達方式,面對這些衝擊力極強的美術作品,不禁反省:我們是不是忘記了,「美」本身有其不必論述且超越語言的力道?《風景心境》的重新出版,不但為近年的臺灣美術再發現浪潮又添一筆,也帶我們揭開層層疊疊的歷史,記住那些差點被我們遺忘的,生猛而鮮活的心靈結晶。
──朱宥勳 作家
「跨越百年的文字,再次相遇時,依然有著初見面的怦然心動!」
──楊淳嫻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主持美術史教育推廣網站「美術臺灣Bí-su̍t Taiwan」
「每次重讀《風景心境》裡的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總有新的發現。它就像臺灣美術史的”The Book of Answers”,永不過時,並且永遠當代。」
──劉錡豫 金鼎獎專欄作家、主持粉絲專頁「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一百年前,臺灣藝術家看到了什麼,又抱持了什麼願望呢?《風景心境》穿越時空,帶領我們感受當時的氣息與景象,也讓我們不斷思考現在與未來的臺灣美術史。」
──鈴木惠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風景心境》這套書收錄的文章,讓我們更能接近日治臺灣藝術家的心靈,也更懂得從他們的眼中領略故鄉臺灣的美好。這套書能讓我們對臺灣美術史有更生動、更深邃的理解。」
──盛浩偉 作家
「閱讀前輩藝術家的第一手書寫,讀他們的夢想、看他們的向望,感受臺灣這塊土地,永遠是我們幾代人的應許之地。」
──李拓梓 作家、國藝會副執行長
「從文獻的研讀,回到過去那個時代,發掘作品裡的風景,理解藝術家想以藝術改變世界的心境。」
──林以珞 臺中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當藝術家放下畫筆或雕刻刀,開始寫字時,他會怎麼寫?又會寫些什麼?《風景心境》收錄的藝術隨筆與自況,呈現藝術家眼中的另一個世界。同樣地繽紛多彩,但又獨樹一格,無法取代。」
──洪廣冀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對於正踏入藝術領域、思索台灣歷史與認同的新一代而言,這是一本關鍵的入門經典,它重現了百年前藝術實踐的風景,更是一扇通往想像與理解之門。透過藝術家的筆跡與評論者的聲音,讀者得以觸碰那些未曾親歷卻深刻影響當代的美術紋理與文化脈動。」
──王淑津 劉國松文獻庫研究員
「《風景心境》帶我們穿越到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世界,理解那一代藝術家有誰?他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跟我們這一代藝術家有什麼不同?」
──黃琪惠 臺大美術館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風景心境》是關心臺灣美術史的人手邊不可或缺的經典。對於臺灣文學的研究者或讀者而言,也是理解日治時期臺灣「文藝」——「文學」與「藝術」密不可分的時代的第一手史料彙編。十分推薦與《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共讀,將可看見許多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與美術之間的共時性對話。」
──張詩勤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各界齊力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列)
「充滿文獻資料乍看很難,但不妨想像《風景心境》是一本跨越時空跟我們訴說的對話集。透過藝術家和評論者的文字,實際感受到百年前的快樂、掙扎和努力。這也是我剛開始接觸臺灣藝術史的入門讀物,特別是和作品搭配閱讀時,總覺得自己能夠多靠近藝術家一點點。」
──Elanor Wang 作家、Felix culpa 靡爛生活版主
「2001年雄獅圖書出版的《風景心境》兩冊,不僅填補了長期以來臺灣美術史研究的空白,也奠定了二十多年來臺灣美術史研究的關鍵基礎。日文原始資料,搭配慎重的中文翻譯與考據,讓讀者得以飽覽覽日治時期美術的多樣發展與藝術評論的坦率和真誠。衛城出版社今日隆重再版,且以七冊的增補資料方式推出,必然會為臺灣美術史的研究帶向新的歷史階段。」
──吳超然 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風景心境》所載台灣前輩藝術家的言說,不只是重建臺灣美術史的重要依據,也是了解臺灣日治時代歷史、文化、風俗等面向的絕佳切入點,值得所有關心我們腳下土地的人們進行收藏。」
──李宜蓁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套書是我研究所時期的入門磚,紮實的編排內容對於日後學術養成極為受用,絕版多年重新上市令人期待!」
──巫伊婷 桃園市立美術館專案研究員
「2001年由顏娟英教授譯著,雄獅圖書出版的《風景心境》,一直是研究臺灣藝術史重要的經典著作。在歷經四分之一世紀的今天,因為更多學者投入臺灣美術的研究,許多新的文獻和作品ㄧㄧ再現。相信衛城出版新版的《風景心境》,將給臺灣藝術史帶來一個嶄新且更豐富的里程碑!」
──林素幸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風景心境》是誠意滿滿地。誠心誠意為你導讀歷史,誠心誠意帶你導覽美術。翻開《風景心境》,跟著她,走進一段新的歷史,也走出一段新的未來。」
──林煥盛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
「《風景心境》初版誕生於顏娟英老師任教臺大藝史所期間,凝聚了她對臺灣近代美術的深刻關注與洞察,更是一位美術史學者及教育者與其時代同行的見證。欣見經典重返,與新一代相遇。」
──盧慧紋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第一次接觸《風景心境》,是大學修習顏老師課程的時候,每每讀下去就忘記自己是在查資料,反而為前輩藝術家的生命動容。直到現在,它依然是放在書架上頭,會讓我備感安心的重要書籍。」
──徐柏涵 高雄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部助理研究員
「《風景心境》初發行時,我正好上完顏娟英老師的臺灣美術史課程,當我從老師手中接過這套書時,既興奮又感動。當年要搜尋臺灣美術史的文獻資料並不容易,經常需要利用微捲,坐在機器前一卷一卷慢慢搜索,而《風景心境》的發行,就像有人幫忙統整資料,放到你面前,還把困難的日文轉換成中文模式,誠為研究者與一般讀者的福音。24年過去了,雖然我對書中的內容已大半忘記,但是當年閱讀時的感動彷彿還有餘溫。欣聞這套書即將再版,還將加上許多彩色圖版,我想不管新舊讀者,都值得入手一套。」
──黃文玲 石頭出版總編輯
「《風景心境》自2001年首次出版以來,一直是近代臺灣美術史研究者案頭的必備書,經歷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光淬鍊,此次的重新出版愈發光彩動人!不只是臺灣,對於近代東亞地區藝術文化發展來說,此部經典收錄的大量珍貴視覺與文獻材料、深刻的歷史觀察,以及最重要的──對藝術的熱情,相信也將持續滋養、鼓舞新世代的藝術研究者和愛好者。」
──黃立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風景心境》透過細緻的翻譯,將封存在膠卷、以日文書寫的歷史刻痕轉化為當代可讀的文字,使更多讀者—也就是今日的我們—得以觀覽日治時期島嶼上藝術家們回應時代的姿態。」
──游閏雅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助理研究員
「透過藝術家自述、時人的眼光,帶領吾人瞭解臺灣近代美術的萌芽與流變,既是啟蒙、亦是經典。」
──郭懿萱 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我們美麗的島嶼,最美的風景不僅是人,高山、海洋與平原,山紫水明,物產豐饒,天然之美的樂土。顏娟英老師主編的這部日治臺灣美術文獻經典,引領我們延伸想像,與過去對話,回顧前輩藝術家的作品與言說,召喚失落的福爾摩沙風土記憶,重新刻畫臺灣獨特的風景心境。」
──劉榕峻 愛書人、獨立研究者
「作為理解臺灣近代藝術發展進程的經典文獻,《風景心境》記錄下藝術家如何在困境中掙脫、紮根,點燃時代的美術意志。絕版多年再現,令人期待!」
──蕭楷競 臺南國家美術館展覽組編審
「《風景心境》的再版,象徵著吾人身體周遭的風景與地景,飽含著藝術視野下的幽微心境與精神結構。譯文中的森林山岳風雨日月,映照著百年長河的現代藝術心靈,值得新時代的研究者和藝術愛好者,捧讀再三。」
──龔卓軍 臺南市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徵求價 | 數量 |
| 2折 | 1 |
| 5折 | 2 |
| 7折 | 4 |
| 8折以上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