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簡介】
一群對專業發展、人民幸福有抱負及實際關懷行動的志同道合者,我們的集合,乃是來自於共同的想法與理想。雖然,社會不斷的演進,對弱勢者及弱勢社區的關心與實際的行動也一直有人持續者。但是,除了熱忱之外,在助人技術與知識的累積上,特別是在以社區為對象、為單元的協助知識上,相對是被忽視及低度發展的。
我們都個別從事一些協助社區的工作,我們認為,一個開放、分享、溝通的平台,會有助於知識的累積,進而對社區居民在幸福追求上會是事半功倍的。直接對社區提供協助是值得且必要的,但如果更是立足在以知識累積及教育專業人才的結構目標中,效果將會更大的。
歡迎社區領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實務工作者,及關心社區的人士加入我們,或鼓勵我們,支持我們。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本期刊榮獲國家圖書館「臺灣學術資源影響力」評選為社會學學門「期刊即時傳播獎」
㊣本期刊為:中研院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C評比社會學及社福社工學門第三級
㊣本期刊已收錄於: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引文索引資料庫(TCI-HSS)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資訊詳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會網頁
網址:http://www1.pu.edu.tw/~TACS/
作者簡介: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編輯委員會
發行人 賴兩陽(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發行人 賴兩陽(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主任編輯 李易駿(臺南護理專科學校老人服務事業科教授兼副校長)
【執行編輯】
劉香蘭(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周宇翔(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
黃志隆(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教授)
編輯助理 陳衍蓁(社工師)
【編輯委員】
張維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合聘教授)
黃建忠(美國羅格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
蔡盈修(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
黎德星(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洪惠芬(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王翊涵(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陳怡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章節試閱
主編的話〈促進實務性論文朝向理論發展〉/李易駿
學術性刊物之目的乃在於提供學術知識分享、對話與累積的平台。特別在當代追捧論文被收錄到指標性資料庫情況中,論文期待要承載影響力,又各論文所被賦予(所掙得)的指數對學者的學術生存有相當的主導力量。這樣的環境中,論文多被期待要能完整發展或建構理論,或細膩操作研究過程。相對地,那些紮基於實務的研究、或研究主題處相對複雜的變異環境的介入服務,其研究條件不易操控、測量或收集資料,更不易將研究成果概化,而致研究成果的能見度並不高。
而本刊在13年前創刊之際,即期待於提供學術研究者知識累積分享的平台,也特別致力於作者與審查人間的對話,以助益學術研究者的論文可以在「投」、「審」、「修」的過程中精進論文的品質,可以幫助各作者將那些有價值但或仍粗略的論文,轉變成有價值且嚴謹的論文。此等理念的落實一部分透過本刊的審稿過程來實現,即本刊在審查程序中提供作者可以修改的機制(請參本刊的審稿及出版要點)。
另一方面,本刊提供「實務論壇」類型論文的刊登空間,以利實務性論文的知識分享。蓋在社會工作等以實務服務及行動為基礎的領域中,專業實務服務或行動要直接轉換為高度抽象、豐富理論的論文並不容易。本刊「實務論壇」提供那些尚處於部分抽象化、概化的論文可以有分享的空間、也逐步累積專業知識。而社會工作專業界投稿「實務論壇」的情況日多,本刊的作法確獲得相當正面的回應。
對於「實務論壇」論文,學刊的政策與立場是明確的。在內容上,我們對此類型論文的期待為:
1.立基於具體的實務工作案例或有實際的工作案例,而非規範性的論述。
2.論文要能系統或條理地說明實務工作中的結構、組織系統、方法或自省(四者兼具或包括部分)。
3.結論或建議乃立基於其實務累積,而非概念或邏輯推演。
當然,在此等條件上,我們可以接受特殊的案例或服務流程中的部分階段。在論文結論上,我們並不要求具可推論性或周全,也理解實務環境的複雜多變,而未必得以控制在嚴謹的研究設計中。而在審查程序方面,正如本刊的「期刊審稿與出版要點」所明列的,此類型的論文由主編邀請編輯委員審查之,即經非屬雙向匿名外審的審查程序。
總的來說,吾人深刻體會到專業實務工作現場的複雜性,以及專業知識累積不易。期待透過「實務論壇」類型論文激發鼓勵實務性論文的發表,以累積專業知識。也藉此,助益專業者可以理解到累積、分享實務性的專業工作經驗並非遙不可及,而可以逐步走出社會工作與社區工作的實務知識道路,甚至累積出專業研究特性。
節錄自〈翻轉社區永續DNA:從社會資本、社區營造與永續發展再思都會型社區健康營造之永續與共創〉/侯佳惠
中文摘要
本研究從社會資本、社區營造及社區永續發展三大面向,檢視都會型社區推動健康營造之影響因素及其關連性。以2020-2022年參與臺北市「社區健康生活計畫」之社區為研究範疇,採取量化研究方法,發放160份問卷,有效問卷140份。研究結果有四:一、瞭解與尊重社區居民的真正需求與感受,可強化居民與社區之間的關係。二、社區重要領導人的培力對社區社會資本及社區營造與發展具關鍵影響力。三、投入社區營造及社區發展愈多,其在社區整體社區永續發展的表現亦愈佳。四、發展社區社會資本,增進社區互動生態系,建立夥伴合作共融關係,對於整體社區網絡建立是重要的永續發展根本。最後,提出幾點建議,作為社區永續發展推動策略之參考。
關鍵字:社區健康營造、永續發展、社會資本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in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building in metropolitan commu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munity capital, community building, and commun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 are four research results: 1.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the real needs and feeling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can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and the community. 2. The cultivation of important leaders in the community has a key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capital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3. The more investment in community build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 better its performanc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4. Developing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enhancing the community interaction ecosystem, and establishing partnerships and inclusive relationships are important fundament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verall community network.
Keywords: Community Health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Capital
主編的話〈促進實務性論文朝向理論發展〉/李易駿
學術性刊物之目的乃在於提供學術知識分享、對話與累積的平台。特別在當代追捧論文被收錄到指標性資料庫情況中,論文期待要承載影響力,又各論文所被賦予(所掙得)的指數對學者的學術生存有相當的主導力量。這樣的環境中,論文多被期待要能完整發展或建構理論,或細膩操作研究過程。相對地,那些紮基於實務的研究、或研究主題處相對複雜的變異環境的介入服務,其研究條件不易操控、測量或收集資料,更不易將研究成果概化,而致研究成果的能見度並不高。
而本刊在13年前創刊...
目錄
編言〈促進實務性論文朝向理論發展〉
/李易駿
◎研究論文
翻轉社區永續DNA:從社會資本、社區營造與永續發展再思都會型社區健康營造之永續與共創
/侯佳惠
安置機構少年全人發展能力與自立生活能力關係之初探
/陳冠伶、胡中宜、趙善如、彭淑華、陳姿妏
東岸部落災後復原的里山實踐與韌性
/高詩晴、林貝珊
◎實務議題論壇
試論共生社區模式落實原鄉在地老化之可能性
/謝明原
離島社區社會工作交響曲:外聘督導與離島社工的省思
/戴世玫、歐雅雯、呂鳳玲
英文目次
Journal of Community Work and Community Studies
Vol.13, No.2, April 2023
◎ Editor’s Note
◎ Research Articles
Flipping the Sustainable DNA of the Community: Rethinking the Sustainability and Co-cre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Health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Community Buil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a-Hui Hou
Relationship Between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Independent Living Capabilities Among Adolescents Living in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es
/Kuan-Ling Chen, Chung-Yi Hu, Shan-Ru Chao, Su-Hwa Pong, Tzu-Wen Chen
Application of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Principles and Resilience in the Post-landslide Alang Tongan
/Shih-Ching Kao, Pei-Shan Sonia Lin
◎ Practice Forum
Lo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mbiotic Community Model to Achieve Aging in Place
/Ming-Yua Hsieh
Symphony of Community Social Work in Outlying Islands: Reflections between an External Supervisor and Social Workers
/Shih-Mei Tai, Ya-Wen Ou, Feng-Ling Lu
編言〈促進實務性論文朝向理論發展〉
/李易駿
◎研究論文
翻轉社區永續DNA:從社會資本、社區營造與永續發展再思都會型社區健康營造之永續與共創
/侯佳惠
安置機構少年全人發展能力與自立生活能力關係之初探
/陳冠伶、胡中宜、趙善如、彭淑華、陳姿妏
東岸部落災後復原的里山實踐與韌性
/高詩晴、林貝珊
◎實務議題論壇
試論共生社區模式落實原鄉在地老化之可能性
/謝明原
離島社區社會工作交響曲:外聘督導與離島社工的省思
/戴世玫、歐雅雯、呂鳳玲
英文目次
Journal of Comm...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