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恆嘉
定價:NT$ 420
優惠價:75 折,NT$ 315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面對家中兒女,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的焦慮滿滿,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 許恆嘉,
以過去和青少年對話的豐富經歷,從準大人視角出發,
帶你創造「自由不自虐」的親子對話空間。
‧大女兒覺得讀書沒意義,他讓孩子放膽休學去蘭嶼打工;
‧大兒子離家出走失聯三天,他竟能心平氣和地領人回來;
‧還有辦法讓小兒子短時間成績猛進,同時保有對學習的熱情?
如何當一個孩子信任的大人,在需要的時候提供陪伴和幫助,成為支持孩子的後盾,是為人父母的一大難題。
參與高中、大學學生輔導及教學工作近30年的許恆嘉,在擔任書院導師期間,他以「不給予正確答案,但引導對方自己探索」的方式陪伴年輕學子們得到屬於自己的領悟,也因此被學生喻為「大家的樹洞式保險箱」,紛紛對他傾訴藏在內心深處,那些對親朋好友也不說、不談、不問的煩惱。
一路陪伴學生及孩子的經歷,他不僅看到許多不同樣貌的孩子,因為家庭、學校教育、社會競爭主義下的期待,失去成為獨立、有力量的大人的機會;也在這個過程中,累積許多關於教育和教養方面的感動故事與體會。
▍放手,是讓子女在安全的原則下自由嘗試
放手是一個漸進、不斷發生的過程,可以透過評估孩子的生活能力、責任承擔、自由度與信任度,決定放手的範圍。
▍和準大人停留在同一個狀態對話
將子女視為「準大人」,在對話中觀察他們的「VSAI狀態」處在「願景」「策略」「方法」「執行」中的哪一個階段。
▍避免「非黑即白」的二元方式溝通
用兼顧善意與堅持的原則、溫柔而堅定的態度,使對話過程脫離「對」與「錯」的論斷,讓關係走出鬼打牆的魔咒。
作者藉由本書,分享並記錄三個子女的教養過程和學生的成長故事,希望從這些珍貴的經歷與探索過程,讓我們理解「放手」的真義,也期待給每個父母親做為培育子女的參考,協助父母找到那條難以拿捏的界線。
相信閱讀本書後,你也能做到「放手,不放養」。
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作者簡介:
許恆嘉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播電視組學士、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博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曾任教於澳門大學曹光彪書院。專長為博雅教育、性別與學習、人格動力學、成人與繼續教育。亦曾擔任攝影記者,後陸續擔任中山女中、松山高中社團指導老師。
在擔任書院導師期間,他以「不給予正確答案,但引導對方自己探索」的方式陪伴年輕學子們得到屬於自己的領悟,也因此被學生喻為「大家的樹洞式保險箱」,紛紛對他傾訴藏在內心深處,那些對親朋好友也不說、不談、不問的煩惱。
參與高中、大學學生輔導及教學工作近30年,一路陪伴學生及孩子的經歷,他不僅看到許多不同樣貌的孩子,因為家庭、學校教育、社會競爭主義下的期待,失去成為獨立、有力量的大人的機會;也在這個過程中,累積許多關於教育和教養方面的感動故事與體會。
他藉由本書分享並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經歷與探索過程,也讓我們理解「放手」的真義。
.Email:fractalthinkingtw@gmail.com
.FB:「Chris HJ Xu 」https://www.facebook.com/whitemaple?mibextid=LQQJ4d
.IG:「herngjiaxu」 https://instagram.com/herngjiaxu?igshid=MzMyNGUyNmU2YQ==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
柳子駿|基督教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彭冠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謝智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
專文導讀──
李貽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好評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李孟珍|南投縣議會秘書長
李展鵬|港澳文化評論人
林玉鳳|澳門大學傳播系教授/前澳門立法會議員
林茂安|蘭恩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胡夢鯨|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特聘教授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陸子鈞|《科學人雜誌》內容長
劉潤東|澳門特區政府 人才發展委員會 委員
鄭智明|澳門體驗教育學會創會理事長
薛曉華|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副教授、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前理事長
蘇桂龍|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
【推薦序】教養是陪伴,看見二十年前的自己/彭冠綸
和恆嘉老師認識,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了,當年我只是個剛升上高一的高中生,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攝影社,認識了當時的社團老師許恆嘉。
在攝影社的日子,與其說是和老師學攝影,更多的是學習怎麼看待人生。當年高一的我,覺得自己好像長大了,想要自己做決定,卻又無法自己承擔責任。
有好多事情似懂非懂,想找人問,卻不知道可以問誰。父母嗎?我不知道怎麼開口跟他們說。老師嗎?告訴他們我的煩惱,會影響到他們怎麼看我,會影響我的學業成績嗎?同學嗎?同學會說出去嗎?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是異類?
在青少年時期,整個腦袋在打架,常常會不自主的哭泣,卻也說不出來由。生命彷彿需要一個出口,只是找不到出口在哪裡。
認識恆嘉老師之後,剛開始只是覺得這個老師很不一樣。他沒有給我們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更像是個大哥哥陪伴在我們身邊。
後來除了攝影的事情,和老師談更多的是關於成長、關於生活、關於未來。
敢勇敢開口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恆嘉老師不會直接先入為主,直接用他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該怎麼做。他會先聽我說,然後從和我談話中的蛛絲馬跡,慢慢分析給我聽。當時我不敢向大人求助,是因為心裡大概也猜到大人給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往往是我們不想要的,所以選擇不說、不問、不談,就這樣放在心裡。
每一次和恆嘉老師對話,我都覺得打破了我腦袋的框架,用了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觀點去看事情。我記得當時老師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碎形思考」和「DISC」。社團時間之外,老師也會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用這些工具幫我們做一下人格測驗。這對於當時是高中生的我來說,真的是眼界大開。
高中畢業後和老師斷了聯繫,沒想到他又讀了博士班,接著到澳門去教書。我們重新聯繫上是因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這個粉專,讓他又重新找到我。
因著文字,因著網路,我們二十年後再相遇,他告訴我他正在寫一本書,正是關於他這二十多年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的經驗。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讓我看見一個人怎麼樣把生活跟研究結合在一起。
高中時就常常聽老師談自己的三個孩子和師母的故事,聽著老師的教養方式,覺得怎麼跟我們家完全不一樣。聽著老師怎麼樣讚美師母,欣賞自己的另一半,這也是在我的原生家庭中不曾看到的。當時覺得好羨慕好憧憬,恆嘉老師讓我看見人生不一樣的可能。不然,以一個高中生來說,身邊的參考對象真的太少了。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一樣,我在洞穴裡面,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當年高中的我,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年老師口中的三個稚子,現在也都已經長大。讀著恆嘉老師的著作,像是幫我拼湊了這二十年來錯過的時光。
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我開始閱讀教養的書籍。大部分的書籍都是作者就孩子當下的階段,去描述這個階段的教養經驗。大部分的書聚焦在國中高中,大學階段好像就不在父母的教養範圍。這本書中老師交錯著回顧從孩子還是孩提時期,到現在已經在讀研究所甚至進入職場,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歷程。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還有許多輔導大學生的經驗。讀著這本書,才發現老師的三個孩子非常不一樣,不是走在平均值,而是走在極端值,想必這樣的教養非常不容易。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的孩子是個學霸資優生,她告訴我找不到讀書的意義和目的,想要休學,我該怎麼回應她。我無法想像,如果是我的孩子離家出走,徹夜未歸,最後被在別的縣市的警察局通知領回的時候,我到底該跟孩子說些什麼。如果你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沒關係,我們可以看看過來人恆嘉老師怎麼做。
或許你覺得這是家庭教養風格不同,無法一體適用每個家庭、每個孩子。但在這本書當中我看見的不僅是個案的處遇,而是引用相當多的研究,和許多的教養書籍,有相當紮實的理論基礎。一邊閱讀著恆嘉老師的故事,一邊看著老師將心目中的理論架構一步步建構起來。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要處理的不是眼前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而是先讓孩子找到自己的願景(vision),自我察覺後發現自我能力和願景之間的落差,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strategy)去減少差距,當中有哪些方法(approach)可以解決,最後採取實際的行動(implementation)。
VSAI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一個漏斗形成一個螺旋。父母應該用VSAI的思維陪伴子女,肯定V,接納S,論理A,堅持I(我知道你現在可能看不懂,但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懂了)。
整本書讀來非常過癮,故事穿插著理論,理論交織著故事,不經令人一下眉頭深鎖,一下又莞爾一笑。整本書首尾呼應,整個系統綱舉目張,重點是裡面充滿了愛和溫暖。回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也對照現在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在閱讀當中和自己對話,修補自己的過去,調整未來和孩子的相處策略。
感謝恆嘉老師願意分享並且記錄下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經歷,讓正在教養路上的我們,可以按圖索驥,看清楚孩子處在VSAI的哪個狀態,父母可以怎麼應對。我期許自己也可以和恆嘉老師一樣,當一個孩子信任的大人,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可以提供陪伴和幫助,成為支持孩子成長的後盾。
這本書也推薦給你,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本文作者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推薦序】
【推薦序】教養是陪伴,看見二十年前的自己/彭冠綸
和恆嘉老師認識,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了,當年我只是個剛升上高一的高中生,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攝影社,認識了當時的社團老師許恆嘉。
在攝影社的日子,與其說是和老師學攝影,更多的是學習怎麼看待人生。當年高一的我,覺得自己好像長大了,想要自己做決定,卻又無法自己承擔責任。
有好多事情似懂非懂,想找人問,卻不知道可以問誰。父母嗎?我不知道怎麼開口跟他們說。老師嗎?告訴他們我的煩惱,會影響到他們怎麼看我,會影響我的學業成績嗎?同學嗎?同學會說出去嗎?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是異類?
在青少年時期,整個腦袋在打架,常常會不自主的哭泣,卻也說不出來由。生命彷彿需要一個出口,只是找不到出口在哪裡。
認識恆嘉老師之後,剛開始只是覺得這個老師很不一樣。他沒有給我們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更像是個大哥哥陪伴在我們身邊。
後來除了攝影的事情,和老師談更多的是關於成長、關於生活、關於未來。
敢勇敢開口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恆嘉老師不會直接先入為主,直接用他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該怎麼做。他會先聽我說,然後從和我談話中的蛛絲馬跡,慢慢分析給我聽。當時我不敢向大人求助,是因為心裡大概也猜到大人給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往往是我們不想要的,所以選擇不說、不問、不談,就這樣放在心裡。
每一次和恆嘉老師對話,我都覺得打破了我腦袋的框架,用了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觀點去看事情。我記得當時老師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碎形思考」和「DISC」。社團時間之外,老師也會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用這些工具幫我們做一下人格測驗。這對於當時是高中生的我來說,真的是眼界大開。
高中畢業後和老師斷了聯繫,沒想到他又讀了博士班,接著到澳門去教書。我們重新聯繫上是因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這個粉專,讓他又重新找到我。
因著文字,因著網路,我們二十年後再相遇,他告訴我他正在寫一本書,正是關於他這二十多年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的經驗。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讓我看見一個人怎麼樣把生活跟研究結合在一起。
高中時就常常聽老師談自己的三個孩子和師母的故事,聽著老師的教養方式,覺得怎麼跟我們家完全不一樣。聽著老師怎麼樣讚美師母,欣賞自己的另一半,這也是在我的原生家庭中不曾看到的。當時覺得好羨慕好憧憬,恆嘉老師讓我看見人生不一樣的可能。不然,以一個高中生來說,身邊的參考對象真的太少了。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一樣,我在洞穴裡面,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當年高中的我,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年老師口中的三個稚子,現在也都已經長大。讀著恆嘉老師的著作,像是幫我拼湊了這二十年來錯過的時光。
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我開始閱讀教養的書籍。大部分的書籍都是作者就孩子當下的階段,去描述這個階段的教養經驗。大部分的書聚焦在國中高中,大學階段好像就不在父母的教養範圍。這本書中老師交錯著回顧從孩子還是孩提時期,到現在已經在讀研究所甚至進入職場,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歷程。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還有許多輔導大學生的經驗。讀著這本書,才發現老師的三個孩子非常不一樣,不是走在平均值,而是走在極端值,想必這樣的教養非常不容易。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的孩子是個學霸資優生,她告訴我找不到讀書的意義和目的,想要休學,我該怎麼回應她。我無法想像,如果是我的孩子離家出走,徹夜未歸,最後被在別的縣市的警察局通知領回的時候,我到底該跟孩子說些什麼。如果你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沒關係,我們可以看看過來人恆嘉老師怎麼做。
或許你覺得這是家庭教養風格不同,無法一體適用每個家庭、每個孩子。但在這本書當中我看見的不僅是個案的處遇,而是引用相當多的研究,和許多的教養書籍,有相當紮實的理論基礎。一邊閱讀著恆嘉老師的故事,一邊看著老師將心目中的理論架構一步步建構起來。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要處理的不是眼前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而是先讓孩子找到自己的願景(vision),自我察覺後發現自我能力和願景之間的落差,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strategy)去減少差距,當中有哪些方法(approach)可以解決,最後採取實際的行動(implementation)。
VSAI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一個漏斗形成一個螺旋。父母應該用VSAI的思維陪伴子女,肯定V,接納S,論理A,堅持I(我知道你現在可能看不懂,但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懂了)。
整本書讀來非常過癮,故事穿插著理論,理論交織著故事,不經令人一下眉頭深鎖,一下又莞爾一笑。整本書首尾呼應,整個系統綱舉目張,重點是裡面充滿了愛和溫暖。回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也對照現在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在閱讀當中和自己對話,修補自己的過去,調整未來和孩子的相處策略。
感謝恆嘉老師願意分享並且記錄下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經歷,讓正在教養路上的我們,可以按圖索驥,看清楚孩子處在VSAI的哪個狀態,父母可以怎麼應對。我期許自己也可以和恆嘉老師一樣,當一個孩子信任的大人,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可以提供陪伴和幫助,成為支持孩子成長的後盾。
這本書也推薦給你,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本文作者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8折2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4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1 |
7折 | 2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許恆嘉
優惠價: 75 折, NT$ 315 NT$ 42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作者簡介:
許恆嘉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播電視組學士、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博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曾任教於澳門大學曹光彪書院。專長為博雅教育、性別與學習、人格動力學、成人與繼續教育。亦曾擔任攝影記者,後陸續擔任中山女中、松山高中社團指導老師。
在擔任書院導師期間,他以「不給予正確答案,但引導對方自己探索」的方式陪伴年輕學子們得到屬於自己的領悟,也因此被學生喻為「大家的樹洞式保險箱」,紛紛對他傾訴藏在內心深處,那些對親朋好友也不說、不談、不問的煩惱。
參與高中、大學學生輔導及教學工作近30年,一路陪伴學生及孩子的經歷,他不僅看到許多不同樣貌的孩子,因為家庭、學校教育、社會競爭主義下的期待,失去成為獨立、有力量的大人的機會;也在這個過程中,累積許多關於教育和教養方面的感動故事與體會。
他藉由本書分享並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經歷與探索過程,也讓我們理解「放手」的真義。
.Email:fractalthinkingtw@gmail.com
.FB:「Chris HJ Xu 」https://www.facebook.com/whitemaple?mibextid=LQQJ4d
.IG:「herngjiaxu」 https://instagram.com/herngjiaxu?igshid=MzMyNGUyNmU2YQ==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
柳子駿|基督教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彭冠綸|「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謝智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
專文導讀──
李貽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好評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李孟珍|南投縣議會秘書長
李展鵬|港澳文化評論人
林玉鳳|澳門大學傳播系教授/前澳門立法會議員
林茂安|蘭恩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胡夢鯨|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特聘教授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陸子鈞|《科學人雜誌》內容長
劉潤東|澳門特區政府 人才發展委員會 委員
鄭智明|澳門體驗教育學會創會理事長
薛曉華|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副教授、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前理事長
蘇桂龍|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
【推薦序】教養是陪伴,看見二十年前的自己/彭冠綸
和恆嘉老師認識,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了,當年我只是個剛升上高一的高中生,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攝影社,認識了當時的社團老師許恆嘉。
在攝影社的日子,與其說是和老師學攝影,更多的是學習怎麼看待人生。當年高一的我,覺得自己好像長大了,想要自己做決定,卻又無法自己承擔責任。
有好多事情似懂非懂,想找人問,卻不知道可以問誰。父母嗎?我不知道怎麼開口跟他們說。老師嗎?告訴他們我的煩惱,會影響到他們怎麼看我,會影響我的學業成績嗎?同學嗎?同學會說出去嗎?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是異類?
在青少年時期,整個腦袋在打架,常常會不自主的哭泣,卻也說不出來由。生命彷彿需要一個出口,只是找不到出口在哪裡。
認識恆嘉老師之後,剛開始只是覺得這個老師很不一樣。他沒有給我們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更像是個大哥哥陪伴在我們身邊。
後來除了攝影的事情,和老師談更多的是關於成長、關於生活、關於未來。
敢勇敢開口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恆嘉老師不會直接先入為主,直接用他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該怎麼做。他會先聽我說,然後從和我談話中的蛛絲馬跡,慢慢分析給我聽。當時我不敢向大人求助,是因為心裡大概也猜到大人給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往往是我們不想要的,所以選擇不說、不問、不談,就這樣放在心裡。
每一次和恆嘉老師對話,我都覺得打破了我腦袋的框架,用了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觀點去看事情。我記得當時老師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碎形思考」和「DISC」。社團時間之外,老師也會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用這些工具幫我們做一下人格測驗。這對於當時是高中生的我來說,真的是眼界大開。
高中畢業後和老師斷了聯繫,沒想到他又讀了博士班,接著到澳門去教書。我們重新聯繫上是因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這個粉專,讓他又重新找到我。
因著文字,因著網路,我們二十年後再相遇,他告訴我他正在寫一本書,正是關於他這二十多年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的經驗。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讓我看見一個人怎麼樣把生活跟研究結合在一起。
高中時就常常聽老師談自己的三個孩子和師母的故事,聽著老師的教養方式,覺得怎麼跟我們家完全不一樣。聽著老師怎麼樣讚美師母,欣賞自己的另一半,這也是在我的原生家庭中不曾看到的。當時覺得好羨慕好憧憬,恆嘉老師讓我看見人生不一樣的可能。不然,以一個高中生來說,身邊的參考對象真的太少了。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一樣,我在洞穴裡面,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當年高中的我,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年老師口中的三個稚子,現在也都已經長大。讀著恆嘉老師的著作,像是幫我拼湊了這二十年來錯過的時光。
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我開始閱讀教養的書籍。大部分的書籍都是作者就孩子當下的階段,去描述這個階段的教養經驗。大部分的書聚焦在國中高中,大學階段好像就不在父母的教養範圍。這本書中老師交錯著回顧從孩子還是孩提時期,到現在已經在讀研究所甚至進入職場,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歷程。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還有許多輔導大學生的經驗。讀著這本書,才發現老師的三個孩子非常不一樣,不是走在平均值,而是走在極端值,想必這樣的教養非常不容易。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的孩子是個學霸資優生,她告訴我找不到讀書的意義和目的,想要休學,我該怎麼回應她。我無法想像,如果是我的孩子離家出走,徹夜未歸,最後被在別的縣市的警察局通知領回的時候,我到底該跟孩子說些什麼。如果你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沒關係,我們可以看看過來人恆嘉老師怎麼做。
或許你覺得這是家庭教養風格不同,無法一體適用每個家庭、每個孩子。但在這本書當中我看見的不僅是個案的處遇,而是引用相當多的研究,和許多的教養書籍,有相當紮實的理論基礎。一邊閱讀著恆嘉老師的故事,一邊看著老師將心目中的理論架構一步步建構起來。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要處理的不是眼前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而是先讓孩子找到自己的願景(vision),自我察覺後發現自我能力和願景之間的落差,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strategy)去減少差距,當中有哪些方法(approach)可以解決,最後採取實際的行動(implementation)。
VSAI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一個漏斗形成一個螺旋。父母應該用VSAI的思維陪伴子女,肯定V,接納S,論理A,堅持I(我知道你現在可能看不懂,但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懂了)。
整本書讀來非常過癮,故事穿插著理論,理論交織著故事,不經令人一下眉頭深鎖,一下又莞爾一笑。整本書首尾呼應,整個系統綱舉目張,重點是裡面充滿了愛和溫暖。回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也對照現在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在閱讀當中和自己對話,修補自己的過去,調整未來和孩子的相處策略。
感謝恆嘉老師願意分享並且記錄下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經歷,讓正在教養路上的我們,可以按圖索驥,看清楚孩子處在VSAI的哪個狀態,父母可以怎麼應對。我期許自己也可以和恆嘉老師一樣,當一個孩子信任的大人,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可以提供陪伴和幫助,成為支持孩子成長的後盾。
這本書也推薦給你,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本文作者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推薦序】
【推薦序】教養是陪伴,看見二十年前的自己/彭冠綸
和恆嘉老師認識,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了,當年我只是個剛升上高一的高中生,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攝影社,認識了當時的社團老師許恆嘉。
在攝影社的日子,與其說是和老師學攝影,更多的是學習怎麼看待人生。當年高一的我,覺得自己好像長大了,想要自己做決定,卻又無法自己承擔責任。
有好多事情似懂非懂,想找人問,卻不知道可以問誰。父母嗎?我不知道怎麼開口跟他們說。老師嗎?告訴他們我的煩惱,會影響到他們怎麼看我,會影響我的學業成績嗎?同學嗎?同學會說出去嗎?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是異類?
在青少年時期,整個腦袋在打架,常常會不自主的哭泣,卻也說不出來由。生命彷彿需要一個出口,只是找不到出口在哪裡。
認識恆嘉老師之後,剛開始只是覺得這個老師很不一樣。他沒有給我們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更像是個大哥哥陪伴在我們身邊。
後來除了攝影的事情,和老師談更多的是關於成長、關於生活、關於未來。
敢勇敢開口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恆嘉老師不會直接先入為主,直接用他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該怎麼做。他會先聽我說,然後從和我談話中的蛛絲馬跡,慢慢分析給我聽。當時我不敢向大人求助,是因為心裡大概也猜到大人給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往往是我們不想要的,所以選擇不說、不問、不談,就這樣放在心裡。
每一次和恆嘉老師對話,我都覺得打破了我腦袋的框架,用了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觀點去看事情。我記得當時老師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碎形思考」和「DISC」。社團時間之外,老師也會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用這些工具幫我們做一下人格測驗。這對於當時是高中生的我來說,真的是眼界大開。
高中畢業後和老師斷了聯繫,沒想到他又讀了博士班,接著到澳門去教書。我們重新聯繫上是因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這個粉專,讓他又重新找到我。
因著文字,因著網路,我們二十年後再相遇,他告訴我他正在寫一本書,正是關於他這二十多年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的經驗。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讓我看見一個人怎麼樣把生活跟研究結合在一起。
高中時就常常聽老師談自己的三個孩子和師母的故事,聽著老師的教養方式,覺得怎麼跟我們家完全不一樣。聽著老師怎麼樣讚美師母,欣賞自己的另一半,這也是在我的原生家庭中不曾看到的。當時覺得好羨慕好憧憬,恆嘉老師讓我看見人生不一樣的可能。不然,以一個高中生來說,身邊的參考對象真的太少了。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一樣,我在洞穴裡面,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當年高中的我,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年老師口中的三個稚子,現在也都已經長大。讀著恆嘉老師的著作,像是幫我拼湊了這二十年來錯過的時光。
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我開始閱讀教養的書籍。大部分的書籍都是作者就孩子當下的階段,去描述這個階段的教養經驗。大部分的書聚焦在國中高中,大學階段好像就不在父母的教養範圍。這本書中老師交錯著回顧從孩子還是孩提時期,到現在已經在讀研究所甚至進入職場,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歷程。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還有許多輔導大學生的經驗。讀著這本書,才發現老師的三個孩子非常不一樣,不是走在平均值,而是走在極端值,想必這樣的教養非常不容易。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的孩子是個學霸資優生,她告訴我找不到讀書的意義和目的,想要休學,我該怎麼回應她。我無法想像,如果是我的孩子離家出走,徹夜未歸,最後被在別的縣市的警察局通知領回的時候,我到底該跟孩子說些什麼。如果你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沒關係,我們可以看看過來人恆嘉老師怎麼做。
或許你覺得這是家庭教養風格不同,無法一體適用每個家庭、每個孩子。但在這本書當中我看見的不僅是個案的處遇,而是引用相當多的研究,和許多的教養書籍,有相當紮實的理論基礎。一邊閱讀著恆嘉老師的故事,一邊看著老師將心目中的理論架構一步步建構起來。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要處理的不是眼前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而是先讓孩子找到自己的願景(vision),自我察覺後發現自我能力和願景之間的落差,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strategy)去減少差距,當中有哪些方法(approach)可以解決,最後採取實際的行動(implementation)。
VSAI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一個漏斗形成一個螺旋。父母應該用VSAI的思維陪伴子女,肯定V,接納S,論理A,堅持I(我知道你現在可能看不懂,但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懂了)。
整本書讀來非常過癮,故事穿插著理論,理論交織著故事,不經令人一下眉頭深鎖,一下又莞爾一笑。整本書首尾呼應,整個系統綱舉目張,重點是裡面充滿了愛和溫暖。回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也對照現在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在閱讀當中和自己對話,修補自己的過去,調整未來和孩子的相處策略。
感謝恆嘉老師願意分享並且記錄下這二十幾年來的教養經歷,讓正在教養路上的我們,可以按圖索驥,看清楚孩子處在VSAI的哪個狀態,父母可以怎麼應對。我期許自己也可以和恆嘉老師一樣,當一個孩子信任的大人,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可以提供陪伴和幫助,成為支持孩子成長的後盾。
這本書也推薦給你,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本文作者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版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4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1 |
7折 | 2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8折2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