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查.班托
定價:NT$ 880
優惠價:79 折,NT$ 695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挽救失控的生物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的劃時代之作
剖析致病的多重成因,破解社會對精神病的迷思與污名
★2004年英國心理學會年度好書
「幻覺就像1950年代的同性戀者,它們需要被解放,而非治癒。」──馬呂斯.羅姆(林堡大學社會精神病學教授)
「瘋狂並不非得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何不把它當作一種近乎突然的性格轉變?」──維根斯坦
精神病的原因是什麼?
其病因是否只有特定幾種?
這問題困擾了學界許久,隨著腦科學的演進,眾人似乎總算找到了答案。例如,思覺失調症被認為與多巴胺過量有關,而抗精神病藥藉由阻斷多巴胺的接收,則有助於緩解症狀。
然而,這種生物醫學式的研究/診療,除了遇到部分患者用藥無效的問題之外,腦內化學物質的濃度變化究竟是原因還是結果,學界始終沒能取得共識。
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待精神疾病的方式,是否真的只能把它與大腦損傷劃上等號,進而認定病患的行為「無法理解」、「缺乏意義」,其行為只是神經或基因缺陷的產物?
本書作者Bentall從臨床經驗出發,提出一套結合生物學、心理學與社會科學的精神病理論。由於大腦會根據接受的刺激來適應環境,腦內異常很可能是反映出患者的負面經驗,而未必是先天病變。事實上,童年的家庭關係、環境壓力及創傷,都是導致個人認知及情緒功能失調的社會心理因素。本書進而以社會腦假說(social brain hypothesis)指出:憂鬱、躁鬱,以及思覺失調症的幻覺、妄想,都與社交上的困擾有關。透過介紹「檢測不同心理功能」的實驗,讀者能夠很容易瞭解各種病症的風險因子。
近年,重大司法案件的精神鑑定及判決結果,往往導致輿論兩極化。而本書強調瘋狂從來就不只與生理因素有關,而是有心理及文化上的面向,這點恰恰能讓我們反思:社會應當如何對待精神病患?倘若藥物並非精神病的唯一解方,是否能從談話、認知、行為著手?正常與瘋狂的界線,又是否如此涇渭分明?《瘋狂解析》期盼邀請讀者一起思索這些問題。
【小辭典】
.精神病(psychosis):或譯為重度精神病,與精神官能症(neurosis)有所區別,兩者合稱為精神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精神官能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等,相較之下較為輕微,而患者則仍能保有現實感;反之,精神病如思覺失調症、妄想症、重鬱症或躁鬱症,在發作時會讓引發幻覺或妄想,亦即喪失辨識現實的能力。本書的討論主軸基本上聚焦於「精神病」。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舊譯「精神分裂症」,特徵為妄想、幻覺、思維及溝通障礙。埃米爾.克雷佩林將其命名為「早發性痴呆症」,後被尤金.布魯勒修正成此術語。患者思考的邏輯往往顯得鬆散、喪失關聯性,又或者是,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與他對話。根據本書,幻聽及妄想這兩大現象,與語意記憶、換位思考(心智化)與記憶源檢測等心理層次上的功能失調有關。
.躁鬱症(manic depression):此為舊稱,現已改稱為雙相情緒症候群(bipolar disorder),與單極性憂鬱症(unipolar depression,或稱重鬱症)是成對的概念,後者只鬱不躁,前者則會在兩種情緒之間擺盪。兩種疾病都始於負面的自我觀感,差別在於:重鬱症患者會由於「反芻思考」及「內在化歸因型態」而陷入鬱期的惡性循環,但躁狂患者卻會藉由從事刺激亢奮的活動,來避免讓自己憂鬱。據學者估計,在躁鬱症確診者當中,曾經歷幻覺、誇大妄想或偏執妄想的人,分別高達15%、47%、28%。此類患者高比例具有幻覺或妄想等症狀之事實,也再次動搖了現代精神醫學之根基,亦即相信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是兩種獨立的疾病。
【本書特色】
●作者兼具臨床醫師與研究者的雙重角色,問診經歷豐富,對個案的描繪生動且充滿人性。本書亦整合了豐富的實驗或心理測驗之相關文獻資料,真正將「心理學」帶回精神病研究。
●點出精神病患多半具危險性的迷思,對醫療化、乃至於「治療」的必要性,進行了反省與自我批判,而跨文化的視角也使本書並未落入西方中心論式的科學論述。
●思索藥物治療的有效性與必要性,並提倡將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當作並行方案或替代選項。對於精神困擾者及他們的照顧者而言,本書對於改善症狀之道,提供了不一樣的出路。
●打破情緒/理性的二分迷思,指出情緒與認知實際上密不可分。對於理解以「情緒過度」或「缺乏情緒」為特徵的諸多精神病而言,這點至關重要。
●反對忽略心理及社會成因的「生物化約論」,但不反生物學。花費大量篇幅與神經科學或生物化學的文獻對話,讓本書成為跨學科溝通平台的實踐,同時,也納入了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等學門的討論主題,例如「自我」的概念。
作者簡介:
理查.班托(Richard Bentall)
1956年生於英國,先後任教於利物浦大學、曼徹斯特大學,2007年在斑戈大學擔任榮譽教授,目前則於英國雪菲爾大學的臨床及應用心理學系任教。同時具有執業心理師身分的班戈,對於雙相情緒障礙症及思覺失調症的疾病本質,提出了許多洞察,在療法研發上也貢獻了豐富的創見。1989年,班托榮獲梅.戴維森臨床心理學獎(May Davidson Award)。2014年,班托獲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 FBA),此一獎項乃是用來表彰在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當中,具有傑出成就的學者。著有:《感官的欺騙:幻覺的科學分析》(Sensory Deception: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Hallucination)、《我瘋了嗎?一本精神病的認知療法資源書》(Think You're Crazy? Think Again: A Resource Book for Cognitive Therapy for Psychosis)、《醫治心靈》(Doctoring the mind: is our current treatment of mental illness really any good?)等書。
譯者簡介:
鮑曉萱,字忘憂。
號忘憂道人。
學歷
東吳大學法律系肄業
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士
經歷
英日語教師
學術翻譯家(目前專職心理學、精神醫學、社工學、社會學翻譯)
作品
《團體工作:機構實務指導手冊》(巨流)
《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東華)
《社會學/13e》(東華,即將推出)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吳易叡(牛津大學衛康醫療史研究中心博士、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專文導讀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李舒中(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黃從仁(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劉同雪(輔大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
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齊聲推薦
「瘋狂這一回事,反映出人類在建構自己的世界時,所有的恐懼心態。從一開始非我族類的態度,到視為另一個世界的旅程,甚至像榮格這樣視之為原型的生活狀態,其實是整個人類反思的過程。在這本《瘋狂解析》裡,我可以看到這反思還有很遙遠的路,但也可以反省我們自以為是所謂正常的人類,其實在歷史的角度看來往往是相當荒謬的。」──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疑似有躁鬱症的科學巨人牛頓曾說:『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估量人們的瘋狂。』無獨有偶,曾經重度憂鬱的臨床心理學巨擘Richard Bentall在他這本大部頭的科普著作中,旁徵博引地闡述三個觀點:瘋狂與理智的界線模糊、瘋狂難以清楚分門別類、瘋狂的成因並非只是單純的生理異常。Bentall教授的這本《瘋狂解析》帶領讀者反思當今主流精神醫學的觀點與治療方式,振聾發聵地探討何謂心理異常。如果您有興趣從多元角度了解心理疾患,請跟著本書一步步解析瘋狂!」──黃從仁(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本書詳細爬梳西方醫學如何理解/面對精神疾病的路徑,兼具歷史縱深、文化敏感與哲學思辨,讓讀者了解精神疾病的複雜面貌,以及醫療不斷持續革新的歷程。作者的受苦經驗亦成為本書深度同理疾病與反思治療的養分,使其書寫在治癒與解放之間具備一種理性的平衡。──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十九世紀末,德國精神病學家克雷佩林主張「根據症狀來分類精神疾病」,現代精神病學也以此奠基。然而,如此的分類方式是否正確?各種看似不同的精神疾病,是否真能清楚劃分?所謂的精神「正常」與「異常」,又是否真有明確的界線?英國的臨床心理學家班托將以批判的角度,帶你省視並動搖精神病學的歷史與根基。──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班托解開精神疾病的神秘面紗,並將精神病患放回應有的位置,他們不過就是普通人罷了。」──亞倫.貝克(Aeron Beck,美國精神科醫師、賓州大學精神醫學名譽教授、認知治療法之父)
「撼動了精神醫學思想的地基。」──奧利佛.詹姆斯(Oliver James,英國心理學家、暢銷作家)
「改變時代的研究里程碑……充滿勇氣、調查詳盡且容易閱讀。」──蘇格蘭週日報(Scotland on Sunday)
「充滿洞察與人性。」──週日時報(Sunday Times)
「探究瘋狂的全新觀點……這本書將會開創精神醫學與心理學領域的新世代。」──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5折57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7 |
6折 | 1 |
7折 | 8 |
8折以上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理查.班托
優惠價: 79 折, NT$ 695 NT$ 88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挽救失控的生物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的劃時代之作
剖析致病的多重成因,破解社會對精神病的迷思與污名
★2004年英國心理學會年度好書
「幻覺就像1950年代的同性戀者,它們需要被解放,而非治癒。」──馬呂斯.羅姆(林堡大學社會精神病學教授)
「瘋狂並不非得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何不把它當作一種近乎突然的性格轉變?」──維根斯坦
精神病的原因是什麼?
其病因是否只有特定幾種?
這問題困擾了學界許久,隨著腦科學的演進,眾人似乎總算找到了答案。例如,思覺失調症被認為與多巴胺過量有關,而抗精神病藥藉由阻斷多巴胺的接收,則有助於緩解症狀。
然而,這種生物醫學式的研究/診療,除了遇到部分患者用藥無效的問題之外,腦內化學物質的濃度變化究竟是原因還是結果,學界始終沒能取得共識。
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待精神疾病的方式,是否真的只能把它與大腦損傷劃上等號,進而認定病患的行為「無法理解」、「缺乏意義」,其行為只是神經或基因缺陷的產物?
本書作者Bentall從臨床經驗出發,提出一套結合生物學、心理學與社會科學的精神病理論。由於大腦會根據接受的刺激來適應環境,腦內異常很可能是反映出患者的負面經驗,而未必是先天病變。事實上,童年的家庭關係、環境壓力及創傷,都是導致個人認知及情緒功能失調的社會心理因素。本書進而以社會腦假說(social brain hypothesis)指出:憂鬱、躁鬱,以及思覺失調症的幻覺、妄想,都與社交上的困擾有關。透過介紹「檢測不同心理功能」的實驗,讀者能夠很容易瞭解各種病症的風險因子。
近年,重大司法案件的精神鑑定及判決結果,往往導致輿論兩極化。而本書強調瘋狂從來就不只與生理因素有關,而是有心理及文化上的面向,這點恰恰能讓我們反思:社會應當如何對待精神病患?倘若藥物並非精神病的唯一解方,是否能從談話、認知、行為著手?正常與瘋狂的界線,又是否如此涇渭分明?《瘋狂解析》期盼邀請讀者一起思索這些問題。
【小辭典】
.精神病(psychosis):或譯為重度精神病,與精神官能症(neurosis)有所區別,兩者合稱為精神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精神官能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等,相較之下較為輕微,而患者則仍能保有現實感;反之,精神病如思覺失調症、妄想症、重鬱症或躁鬱症,在發作時會讓引發幻覺或妄想,亦即喪失辨識現實的能力。本書的討論主軸基本上聚焦於「精神病」。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舊譯「精神分裂症」,特徵為妄想、幻覺、思維及溝通障礙。埃米爾.克雷佩林將其命名為「早發性痴呆症」,後被尤金.布魯勒修正成此術語。患者思考的邏輯往往顯得鬆散、喪失關聯性,又或者是,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與他對話。根據本書,幻聽及妄想這兩大現象,與語意記憶、換位思考(心智化)與記憶源檢測等心理層次上的功能失調有關。
.躁鬱症(manic depression):此為舊稱,現已改稱為雙相情緒症候群(bipolar disorder),與單極性憂鬱症(unipolar depression,或稱重鬱症)是成對的概念,後者只鬱不躁,前者則會在兩種情緒之間擺盪。兩種疾病都始於負面的自我觀感,差別在於:重鬱症患者會由於「反芻思考」及「內在化歸因型態」而陷入鬱期的惡性循環,但躁狂患者卻會藉由從事刺激亢奮的活動,來避免讓自己憂鬱。據學者估計,在躁鬱症確診者當中,曾經歷幻覺、誇大妄想或偏執妄想的人,分別高達15%、47%、28%。此類患者高比例具有幻覺或妄想等症狀之事實,也再次動搖了現代精神醫學之根基,亦即相信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是兩種獨立的疾病。
【本書特色】
●作者兼具臨床醫師與研究者的雙重角色,問診經歷豐富,對個案的描繪生動且充滿人性。本書亦整合了豐富的實驗或心理測驗之相關文獻資料,真正將「心理學」帶回精神病研究。
●點出精神病患多半具危險性的迷思,對醫療化、乃至於「治療」的必要性,進行了反省與自我批判,而跨文化的視角也使本書並未落入西方中心論式的科學論述。
●思索藥物治療的有效性與必要性,並提倡將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當作並行方案或替代選項。對於精神困擾者及他們的照顧者而言,本書對於改善症狀之道,提供了不一樣的出路。
●打破情緒/理性的二分迷思,指出情緒與認知實際上密不可分。對於理解以「情緒過度」或「缺乏情緒」為特徵的諸多精神病而言,這點至關重要。
●反對忽略心理及社會成因的「生物化約論」,但不反生物學。花費大量篇幅與神經科學或生物化學的文獻對話,讓本書成為跨學科溝通平台的實踐,同時,也納入了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等學門的討論主題,例如「自我」的概念。
作者簡介:
理查.班托(Richard Bentall)
1956年生於英國,先後任教於利物浦大學、曼徹斯特大學,2007年在斑戈大學擔任榮譽教授,目前則於英國雪菲爾大學的臨床及應用心理學系任教。同時具有執業心理師身分的班戈,對於雙相情緒障礙症及思覺失調症的疾病本質,提出了許多洞察,在療法研發上也貢獻了豐富的創見。1989年,班托榮獲梅.戴維森臨床心理學獎(May Davidson Award)。2014年,班托獲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 FBA),此一獎項乃是用來表彰在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當中,具有傑出成就的學者。著有:《感官的欺騙:幻覺的科學分析》(Sensory Deception: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Hallucination)、《我瘋了嗎?一本精神病的認知療法資源書》(Think You're Crazy? Think Again: A Resource Book for Cognitive Therapy for Psychosis)、《醫治心靈》(Doctoring the mind: is our current treatment of mental illness really any good?)等書。
譯者簡介:
鮑曉萱,字忘憂。
號忘憂道人。
學歷
東吳大學法律系肄業
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士
經歷
英日語教師
學術翻譯家(目前專職心理學、精神醫學、社工學、社會學翻譯)
作品
《團體工作:機構實務指導手冊》(巨流)
《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東華)
《社會學/13e》(東華,即將推出)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吳易叡(牛津大學衛康醫療史研究中心博士、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專文導讀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李舒中(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黃從仁(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劉同雪(輔大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
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齊聲推薦
「瘋狂這一回事,反映出人類在建構自己的世界時,所有的恐懼心態。從一開始非我族類的態度,到視為另一個世界的旅程,甚至像榮格這樣視之為原型的生活狀態,其實是整個人類反思的過程。在這本《瘋狂解析》裡,我可以看到這反思還有很遙遠的路,但也可以反省我們自以為是所謂正常的人類,其實在歷史的角度看來往往是相當荒謬的。」──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疑似有躁鬱症的科學巨人牛頓曾說:『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估量人們的瘋狂。』無獨有偶,曾經重度憂鬱的臨床心理學巨擘Richard Bentall在他這本大部頭的科普著作中,旁徵博引地闡述三個觀點:瘋狂與理智的界線模糊、瘋狂難以清楚分門別類、瘋狂的成因並非只是單純的生理異常。Bentall教授的這本《瘋狂解析》帶領讀者反思當今主流精神醫學的觀點與治療方式,振聾發聵地探討何謂心理異常。如果您有興趣從多元角度了解心理疾患,請跟著本書一步步解析瘋狂!」──黃從仁(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本書詳細爬梳西方醫學如何理解/面對精神疾病的路徑,兼具歷史縱深、文化敏感與哲學思辨,讓讀者了解精神疾病的複雜面貌,以及醫療不斷持續革新的歷程。作者的受苦經驗亦成為本書深度同理疾病與反思治療的養分,使其書寫在治癒與解放之間具備一種理性的平衡。──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十九世紀末,德國精神病學家克雷佩林主張「根據症狀來分類精神疾病」,現代精神病學也以此奠基。然而,如此的分類方式是否正確?各種看似不同的精神疾病,是否真能清楚劃分?所謂的精神「正常」與「異常」,又是否真有明確的界線?英國的臨床心理學家班托將以批判的角度,帶你省視並動搖精神病學的歷史與根基。──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班托解開精神疾病的神秘面紗,並將精神病患放回應有的位置,他們不過就是普通人罷了。」──亞倫.貝克(Aeron Beck,美國精神科醫師、賓州大學精神醫學名譽教授、認知治療法之父)
「撼動了精神醫學思想的地基。」──奧利佛.詹姆斯(Oliver James,英國心理學家、暢銷作家)
「改變時代的研究里程碑……充滿勇氣、調查詳盡且容易閱讀。」──蘇格蘭週日報(Scotland on Sunday)
「充滿洞察與人性。」──週日時報(Sunday Times)
「探究瘋狂的全新觀點……這本書將會開創精神醫學與心理學領域的新世代。」──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7 |
6折 | 1 |
7折 | 8 |
8折以上 | 3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5折57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