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廣大,無所不包」
一部凝聚古人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的經典鉅作
《周易》一稱《易經》,相傳是周文王根據伏羲所創始的八卦之說,加以演繹而成;當時所作的繇辭,已由宇宙自然而推及於社會人文,可以用來占測人事的吉凶休咎。後來經過周公的增訂和孔子的闡述,由原來的卜筮之書,成為五經之一,是修身齊家乃至治國施政的參考,更是儒門子弟的必讀經典。據說孔子及其儒門後學,曾陸續為它寫了解釋內容體例及各種疑義的文字,後人統稱為《易傳》。
《易傳》的產生,本來就是用來解「經」的。它的詮釋包括《周易》的思想內涵、八卦的性質及功能、易象的產生及推演等等。歷來對經、傳分合多有歧義,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以為,經傳合讀比較能夠了解經文的意義與旨趣,又可省去翻檢對照的麻煩,便於初學。本書即以經傳合編的方式說解《周易》,注釋簡明精確,直譯淺白通順,新繹兼採眾說,是親近這部典籍的最佳入門。
作者簡介:
吳宏一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讀古文,想問題》、《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詩經新繹》全集、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以及漢字學之《漢字從頭說起》、《許慎及其說文解字》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章節試閱
咸卦
【解題】
咸,原有殺傷之意,此則通「感」,即交感;又有「皆」義,故重彼此之間的觸動、感應。
《序卦傳》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然後禮儀有所錯」。
本卦以九四、九五為卦主。九四感於心胸,九五感於背脊,蓋可貞吉無悔。
一、卦形、卦體
艮下兌上
【卦形淺說】
兌上艮下,就自然界言,兌為澤,艮為山,澤性柔,山性剛,有柔上而剛下之象。
自人倫言,兌為少女,艮為少男,男居女下,最易交感。
自卦德言,兌為悅,艮為止,悅而有所止,表示感情宜堅貞,不可三心兩意。
二、卦名、卦辭
咸:亨。利貞:取女,吉。
【直譯】
〈咸卦〉象徵交感:亨通。宜於卜問:娶女為妻,吉祥。
爻辭與小象傳
一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直譯】
初六爻辭:觸動他腳部的大拇趾。
《小象傳》說:所謂「咸其拇」,是指初六的志向還在於向上發展呀。
【補注】
此卦六爻皆從人的身體取象:初爻是拇,即大腳趾;二爻是腓,即腿肚;三爻是股,即大腿;四爻是「憧憧」之「思」,即心腹。五爻是脢,即背部;上爻是輔、頰、舌,即口舌。上卦象上體,下卦象下體。說明男女夫婦的交感,由下而上,列出最常接觸的部位。腳趾是人體的最下部分,不是觸感的目標,勢必還要往上。
二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直譯】
六二爻辭:觸動他的小腿後脛。雖然凶險,但只要安靜不動就沒事。
《小象傳》說:爻辭雖然表示「凶險,但只要安靜不動就沒事」,意思是只要柔順就不會有災禍呀。
【補注】
俞琰《周易集說》:「順,當作慎。古字順、慎通用。」宏一按,慎有禮防之意。朱熹《周易本義》即云:「此卦雖主於感,然六爻皆宜靜,不宜動也。」
三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直譯】
九三爻辭:觸動他的大腿,控制他的臀部,前進會有困難。
《小象傳》說:所謂「咸其股」,是表示九三也不是靜止不動呀。它所執意親近的,是在下位的六二呀。
【補注】
此爻是說九三陽剛,宜有主見,它居內卦艮之上位,艮為止,即表示不可妄動。如果固執跟隨著陰柔小人(初六、六二),則必卑下而蒙羞矣。
四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直譯】
九四爻辭:能固守正道才吉祥,悔恨也將消失。來來往往,忐忑不安,他們都將順從你的意願。
《小象傳》說:所謂「貞吉,悔亡」,是因為沒有因交感而受到傷害呀。所謂「憧憧往來」云云,是表示它還不能光明正大呀。
【補注】
此卦以人身為喻,對照九三的「咸其股」,九五的「咸其脢」,此爻所交感的,應是「咸其心」或「咸其腹」,心胸心腹的部位。所以「朋從爾思」的「思」,應解作思慮或心思,而不宜作虛字語詞。又,按文理,「貞吉,悔亡」二句,應在句末。
《繫辭下傳》曾引孔子闡述此爻的話:「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即從交感來談「利貞」的道理。
五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直譯】
九五爻辭:觸動他的背脊肉,沒有悔恨。
《小象傳》說:所謂「咸其脢」,是表示意向還在上頭呀。
【補注】
俞琰《周易集說》以為「志末」的「末」,當作「未」字,下脫「發」字。他說:「在心為志,出口為言。言,心聲也。咸其脢,則言未出口,而其志在心未發也,不及无悔。蓋其志未發,則其无悔可知矣。」他這樣推測是有道理的。因為「發」與九四的「未感害」、「未光大」的「害」、「大」二字,古代是可叶韻的。
六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直譯】
上六爻辭:觸動了他(她)的頭臉(唇齒、面頰、舌頭)。
《小象傳》說:所謂「咸其輔、頰、舌」,是表示翻騰口舌滔滔不絕的說話呀。
【補注】
「上六」是陰爻,象徵小人,居上卦兌的頂點,兌為悅,表示善於取悅於人。「咸其輔、頰、舌」,正說明小人會花言巧語,鼓其三寸不爛之舌,撥弄是非,不是君子該有的態度。女人一向比男人口才好,善於「滕口說」,在古人心目中,這與小人頗相類似,所以,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新繹】
程頤《伊川易傳》云:「天地,萬物之本;夫婦,人倫之始」,又云:「上經首〈乾〉〈坤〉,下經首〈咸〉繼以〈恆〉也。天、地二物,故二卦分為天、地之道。男女交合而成夫婦,故〈咸〉與〈恆〉二體合為夫婦之意。咸,感也,以說(悅,下同)為主。恆,常也,以正為本。而說之道自有正也,正之道固有說焉。巽而動,剛柔皆應,說也。〈咸〉之為卦,兌上艮下,少女、少男也。男女相感之深,莫如少者,故二少為咸也。艮體篤實,止為誠愨之義。男志篤實以下交,女心說而上應。男感之先也,男先以誠感,則女說而應也。」
程頤的《伊川易傳》,不但把《易經》六十四卦分上經下經,上經三十卦從宇宙自然、天地萬物說起,下經三十四卦從社會文明、人倫道德說起,而且把〈乾〉〈坤〉為上經之首、〈咸〉〈恆〉為下經之首的道理,講得頭頭是道。尤其上引的這些話,更把「咸,感也」的道理,講得合乎情而達乎禮,不愧是宋代理學名家。「咸」的本義未必是「感」,但經過程頤這樣的解釋,《易傳》中像《繫辭傳》和《序卦傳》所要闡述的「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的種種說法,都在此熔為一爐,成為儒家傳誦今古的至理名言。
咸卦
【解題】
咸,原有殺傷之意,此則通「感」,即交感;又有「皆」義,故重彼此之間的觸動、感應。
《序卦傳》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然後禮儀有所錯」。
本卦以九四、九五為卦主。九四感於心胸,九五感於背脊,蓋可貞吉無悔。
一、卦形、卦體
艮下兌上
【卦形淺說】
兌上艮下,就自然界言,兌為澤,艮為山,澤性柔,山性剛,有柔上而剛下之象。
自人倫言,兌為少女,艮為少男,男居女下,最易交感。
自卦德言,兌為悅,艮為止,悅而有所止,表示感情宜堅貞,不可三心兩意。...
作者序
《周易》一稱《易經》,相傳它是殷周之際,西伯(即後來的周文王)被囚於羑里(在殷墟)之南,即今河南湯陰縣北的牖城)時,根據伏羲所創始的八卦之說,加以演繹而成;當時所作的繇辭,已由宇宙自然而推及於社會人文,可以用來占測人事的吉凶休咎。後來經過周公的增訂,史官的整理,又參考了夏、殷以來種種相關的歷史文獻,編輯成一部周朝貴族卜筮所用的圖書,可以做為修身齊家乃至治國施政的參考。
到了春秋時代,諸侯力征,周室衰微,平民大教育家孔子感嘆禮崩樂壞,為了闡述文、武、周公之道,於是尊之為經,用以授徒。《易經》遂為五經六藝之一,由原來的卜筮之書,成為儒門子弟的必讀經典。
由於這部卜筮之書古奧難懂,據說孔子及其儒門後學,曾陸續為它寫了解釋內容體例及各種疑義的文字,包括:《繫辭傳》上下篇、《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有七種十篇。後人統稱為《易傳》,因其足以輔翼《易經》,也稱為「十翼」。
「傳」的產生,本來就是用來解「經」的,傳是傳,經是經,二者性質功用不同,著成的年代也不一樣。經、傳原是分開的,並不合在一起。「十翼」是儒家的解經之作,但《易經》並非儒家所專有,像道家、陰陽家等等其他流派,亦可自有其解釋《易經》的傳承。《易經》起初的流傳,應即如此。然而到了漢武帝定五經、立博士、推明孔氏、獨尊儒術之後,百家被罷黜了,儒家的經典成為天下讀書人晉身的敲門磚,而《易經》躍登五經之首,《易經》「十翼」也就成了所有《易》學者必備的參考書。
也由於秦、漢之際古今文字的變異,今文古文不同學派的對立,我們有理由相信古代的讀書人,他們不但會覺得《易經》經文古奧難讀,同時也會覺得《易傳》應與經文合讀,才比較容易了解它們的意義與旨趣。因此至遲從漢、魏開始,已經有學者(例如費直)直接以傳解經,而且也已經有學者(例如鄭玄、王弼)嘗試把經、傳合編在一起。具體的做法是:把「十翼」中與經文關係最密切的五篇,分別編列在六十四卦中相關的卦辭爻辭之後,以便讀者可以對照合讀。例如:把《文言傳》分附於〈乾〉、〈坤〉二卦之後;把《彖傳》、《象傳》的上下篇,依其次序分附於相關的卦辭爻辭之後;或者把《象傳》分為《大象傳》和《小象傳》,《大象傳》分附於各卦卦辭之後,而《小象傳》則分附於各自相關的三百八十多爻的爻辭之後。至於「十翼」中的其他五篇,包括《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則殿後做為附錄,供讀者自行參考。
這樣的做法,「尋省易了」,方便對照,易於了解,又可省去翻檢查對的麻煩,一般的讀者當然稱便,對於初學者,更是善莫大焉。因此從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採用這種經傳合編的方式之後,大家習以為常,久而久之,也就經傳相雜,如同合為一體了。也因此,唐、宋以來的《周易》,雖然亦稱《易經》,但其實它已是經傳合一了。
雖然後來宋代的一些學者,曾經有意恢復《周易》即《易經》的原貌,希望把原來用於卜筮的「經」和後來闡揚儒家學說的「傳」分開,復其舊觀而求其新義,但已積重難返,並沒有獲得讀者普遍的認同。同樣的,近現代也頗有一些專家學者,嘗試從學術思想史的觀點,主張經自經,傳自傳,把經傳分開,希望讀者明白二者的性質和功用有所不同。筆者個人以為它們確實有不同的思想背景,也有不同的時代意義。而且對於這樣的學術見解和研究熱忱,並不反對,甚至還覺得可敬可貴,但是,站在幫助初學者的立場,為了他們閱讀的便利,這套《周易新繹》,還是決定維持傳統的經傳合編的方式。
根據筆者的讀書經驗,認為這種方式對初學者最方便,也最容易入門。至於初學者入門之後,想作進一步的研究,將來應該如何發展,筆者目前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
筆者在撰寫《周易新繹.通論編》的過程中,經過幾次反覆的思考,對於經傳合編的方式,最後決定略作調整。最主要是把古代傳統列為附錄的《易傳》其他五篇,不但定其閱讀的先後順序,而且主張調整在上下經文之前閱讀。筆者認為初學者先讀這五篇,可以先認識《周易》的起源及其在哲學思想史上的意義,包括伏羲、文王、孔子三聖的發明、早期的大衍筮法、〈乾〉〈坤〉二卦的地位、卦象爻位的體例、卦體的組合、卦名的取稱和著成年代的推測等等,這些原則性的道理,明白之後,再看六十四卦的上下經文,這才是所謂先河後海、登堂入室的正確門徑。關於這些,筆者在《周易新繹.通論編》一書的第十一章第一節,已有所說明,此不贅述。
這樣的做法是否適當,是否對初學者真的較為便利,也請讀者不吝指教。
現在,就請讀者先讀《繫辭傳》等五篇,然後再讀上下經文。
《周易》一稱《易經》,相傳它是殷周之際,西伯(即後來的周文王)被囚於羑里(在殷墟)之南,即今河南湯陰縣北的牖城)時,根據伏羲所創始的八卦之說,加以演繹而成;當時所作的繇辭,已由宇宙自然而推及於社會人文,可以用來占測人事的吉凶休咎。後來經過周公的增訂,史官的整理,又參考了夏、殷以來種種相關的歷史文獻,編輯成一部周朝貴族卜筮所用的圖書,可以做為修身齊家乃至治國施政的參考。
到了春秋時代,諸侯力征,周室衰微,平民大教育家孔子感嘆禮崩樂壞,為了闡述文、武、周公之道,於是尊之為經,用以授徒。《易經》遂為五...
目錄
【下經】
31.咸卦
32.恆卦
33.遁卦
34.大壯卦
35.晉卦
36.明夷卦
37.家人卦
38.睽卦
39.蹇卦
40.解卦
41.損卦
42.益卦
43.夬卦
44.姤卦
45.萃卦
46.升卦
47.困卦
48.井卦
49.革卦
50.鼎卦
51.震卦
52.艮卦
53.漸卦
54.歸妹卦
55.豐卦
56.旅卦
57.巽卦
58.兌卦
59.渙卦
60.節卦
61.中孚卦
62.小過卦
63.既濟卦
64.未濟卦
【下經】
31.咸卦
32.恆卦
33.遁卦
34.大壯卦
35.晉卦
36.明夷卦
37.家人卦
38.睽卦
39.蹇卦
40.解卦
41.損卦
42.益卦
43.夬卦
44.姤卦
45.萃卦
46.升卦
47.困卦
48.井卦
49.革卦
50.鼎卦
51.震卦
52.艮卦
53.漸卦
54.歸妹卦
55.豐卦
56.旅卦
57.巽卦
58.兌卦
59.渙卦
60.節卦
61.中孚卦
62.小過卦
63.既濟卦
64.未濟卦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76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