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名師吳敏蘭X師大教授陳昭珍X親職作家張美蘭(小熊媽),攜手誠摯推薦!
從學校到家庭,從閱讀到寫作,
跟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語教育博士,開啟充滿樂趣與動機的語言學習之路;
30篇教授媽咪的第一線親身實踐,
分享如何在無痛環境下,教出熱愛語言學習、樂在閱讀寫作的孩子。
國內英語教學名師、擁有美國哈佛大學跨文化雙語教育學位的吳敏蘭這樣形容她:
雅寧長年在美國教育現場耕耘英語教學,在家也同步給予孩子中文私塾環境,
可謂真正的「雙語教育」推行者。
在美國教英文近二十年的許雅寧,也是三位孩子的母親。
在教學現場,她的學生從幼兒園年紀到研究所學生,橫跨5歲到25歲;
在家庭日常,面對先生不會說中文,三個孩子也不曾上中文學校的情況下,
卻能看中文小說、用中文簡訊溝通;
更重要的是,孩子是真心喜愛中文,願意持續學習。
究竟,她是怎麼做到的?
三十篇親身實踐娓娓道來,站在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上,
帶你一窺從大量的課外閱讀起步,激發孩子語言學習動機的美好旅程。
為什麼小學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派的功課是「家長跟孩子一起唸故事書」?
費心建置了班級或家庭圖書館,如何吸引孩子主動拿起書閱讀?
孩子課業很多,爸媽工作太忙。要怎麼在緊湊行程中「偷時間」,陪伴孩子共讀?
漫畫書感覺不登大雅之堂,該禁止孩子看嗎?
雙語版本的故事書,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到底是加分還是減分?
陪孩子唸英文故事書時,中英夾雜合適嗎?
閱讀教育三階段、寫作教育三要素,內涵是什麼?
為什麼美國的寫作教育,會給學生自由寫作時間,甚至嘗試文章不評分?
如今頻繁往來兩岸,擔任華人地區多所國際學校雙語課程規劃顧問的許雅寧,
將以近二十年的「學校英語現場」與「家庭中文私塾」經驗,
分享既不破壞師生或親子關係,也讓孩子願意持續學習多種語言的美好旅程。
本書三大特色:
── 雙重角色,親師皆宜:作者從美國教師與三個孩子母親的雙重身分出發,透過平易近人筆觸,分享在教學現場與生活日常裡,實踐雙語學習歷程,值得援引參考。
── 理論為基,易於實踐:學習語言要拉長戰線,無法短效速成;如何用細水長流、輕鬆自在的方式,維持學習的樂趣與幸福感?本書作者將學術理論轉化,不藏私分享實踐歷程,幫助您與孩子少走冤枉路。
── 從讀到寫,重視母語:語言習得與發展的概念有其共通性,觀念對了,實踐的道路上才容易事半功倍。本書不僅談閱讀,也觸及已有研究證實有效果的寫作教育;不僅談主流的英語學習,更主張母語基礎對英語學習可收相輔相成之效,十分值得教育決策者借鏡。
作者簡介:
許雅寧
畢業於台北市立北一女中,中山大學外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及雙語教育博士研究所;育有一子二女,目前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家長會聯合主席,並不定期透過台灣《親子天下》、《換日線》,北美《世界日報》、上海《外灘教育》、《第一教育》等媒體,發表對教育的觀察。
在擔任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美國公私立中小學英文教師(ESL, ELA)期間,累積了深厚的英語教學、閱讀寫作教學與雙語教育經驗。近年亦經常往返兩岸三地,除受邀於微信開設課程外,亦擔任如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協和國際學校,以及薈同國際學校(Whittle School)華盛頓D.C、紐約、深圳等分校的雙語課程規劃顧問,也接受知名語言教學出版社Scholastic邀請,受邀至中國不同城市進行師資培訓。在理論與實務的同步洗禮中,對於美國及亞洲地區的雙語教育有深切體會。
除了語言學習領域的專業證照外,雅寧博士也擁有美國註冊會計師、紐約州應用正向心理學、漢廷頓大學心理諮詢證照,可說是少數具備語言學習、諮商輔導與金融管理等跨界背景的雙語教學者。
一直相信「每個孩子都像是一粒稻禾,經過細心呵護,最終能成長為飽滿的稻穗」。隨著兒女漸長、老大跟隨母親腳步也就讀哥大的歷程,近年在紐約成立了H & H Education「心.禾教育」,期待陪伴家長與老師回到教育初衷,建立良好的親子與師生關係。著有《做個不完美的父母》、《前進美國大學》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
在大環境多數人追求「速成」學習的年代,我和雅寧成了「慢學」的推廣者……要培養出喜歡閱讀、言之有物的雙語人才,需要時間、耐心與毅力……雅寧長年在美國教育現場耕耘英語教學,在家也同步給予孩子中文私塾環境,可謂真正的「雙語教育」推行者。──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如何培養出樂在語言學習、讀寫能力流暢的孩子,台灣的家長、中小學教師、教育主管單位,看完這本書應該會有很深刻的體悟。──陳昭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不論中文或是英文閱讀,家庭教育都是第一個關卡。有沒有把家裡布置成一個好的閱讀環境?家長有沒有費心與孩子共讀?這些都是孩子在雙語學習上的重要基石。──張美蘭(小熊媽),親職作家
名人推薦:【各界好評】
在大環境多數人追求「速成」學習的年代,我和雅寧成了「慢學」的推廣者……要培養出喜歡閱讀、言之有物的雙語人才,需要時間、耐心與毅力……雅寧長年在美國教育現場耕耘英語教學,在家也同步給予孩子中文私塾環境,可謂真正的「雙語教育」推行者。──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如何培養出樂在語言學習、讀寫能力流暢的孩子,台灣的家長、中小學教師、教育主管單位,看完這本書應該會有很深刻的體悟。──陳昭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不論中文或是英文閱讀,家庭教育都是第一個關卡。有沒有把家裡布置成一個...
推薦序
【推薦序一】
速成年代下的「慢學」推廣者 / 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認識雅寧是在多年前,她因為看到我的書而到凱斯幼兒園找我,兩人一見如故。雖然各自有不同的語言學習背景,但對於雙語教育我們有著相同的共識:在語言教學的第一現場,我們看到國內外孩子學習語言的困境與挑戰,感受到家長的焦慮與不安;在育兒經驗中,我們則分享彼此的實驗與挫折,驗證彼此提供孩子中英文雙語環境的方式,相互鼓勵、一起維護我們所篤信的「慢慢來,不嫌遲」的價值。
在大環境多數人追求「速成」學習的年代,我和雅寧成了「慢學」的推廣者。我們都深深理解素養的重要性,而語言的習得和文化素養的建立,又和閱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閱讀需要習慣的養成、環境的建立、父母的陪伴,以及學校循序漸進的引導,要培養出喜歡閱讀、言之有物的雙語人才,這些條件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也都急不得,需要時間、耐心與毅力。
雅寧長居美國,我們能夠認識,其實是因為她為了孩子的中文學習,在寒暑假帶孩子回國參加課程與營隊,因此我也同步認識了她的三位傑出孩子。他們都在美國土生土長,英文是母語,卻同時也能聽、說、讀、寫中文,重要的是,在保有中國儒家溫文儒雅氣質的同時,也展現了西方教育給他們的獨立思考與表達能力。雅寧長年在美國教育現場耕耘英語教學,在家也同步給予孩子中文私塾環境,可謂真正的「雙語教育」推行者。
我喜歡和雅寧聊天,她不吝分享,思緒清楚,在育兒與雙語學習都有豐富經驗來印證想法。在出版了《做個不完美的父母》分享她的育兒經驗之後,這本《教出雙語力》,更是雅寧想透過閱讀與寫作,給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在雙語教育觀念與方法上的心得與建議。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只是30堂精彩的分享,而是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如何透過一個又一個例子,想想自己孩子是什麼樣的學習者,可以運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陪伴,自信邁向快樂的雙語人才。
【推薦序二】
打造優質閱讀環境,雙語力事半功倍 / 陳昭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年初和雅寧約在臺師大附近的麵包店碰面,聊到很多閱讀與寫作相關的問題,特別提到分級閱讀、英語閱讀、專題探究等看法。
雅寧是一位美國媽媽,更曾在美國的中小學教書,對美國中小學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力及寫作力有深度的認識。而我近十年因為將很多心力放在台灣中小學圖書館的環境建置及學校的閱讀教育與推動上,因此我們有共同的關心、共同的想法。沒想到事隔幾個月,雅寧已經將我想瞭解美國這些問題的相關理念與做法寫出來。
她描述,帶老大上小學的第一天,找到了教室,以為走錯地方,因為映入眼簾的是滿坑滿谷的書籍。而當天除了熟悉環境外,老師所做的就是「把孩子聚集在地毯上,拿出一本書來唸給孩子聽。」臨走還不忘交代家長說:「 請記得晚上要唸書給孩子聽喔!」
她也寫到:「每到九月,美國英文老師的大事就是幫孩子做閱讀分級。這項工作非常繁複,絕不是全班一起考個閱讀測驗就結束了。」
為了要在家裡營造雙語閱讀環境,每次回台灣,到書店為孩子大量採購書籍是她最主要的工作;書籍是家裡最美的擺設,孩子還走不穩時,書都放在籃子且散置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有書的陪伴;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又重新打造固定溫馨的夢幻圖書館,書的封面一定朝外,讓孩子可以直接看到。
而在寫作的部分,她提到自己帶的國小五年級,一篇作文要花一個月才完成,因為學生需要去查很多資料,然後列出寫作大綱,發展他們的想法。此外學生升上中學後,老師開始教辯證式的寫作(Argumentative Writing)教育。
我很喜歡雅寧的書,因為她是一位用心的母親,更是在美國受過專業師資培訓,且實際教書的中小學老師,所以她所寫的內容,有觀點,有實踐;不僅客觀觀察,更是身歷其境。如何培養出樂在語言學習、讀寫能力流暢的孩子,台灣的家長、中小學教師、教育主管單位,看完這本書應該會有很深刻的領悟。
【推薦序三】
親子共讀,是雙語力重要基石 /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繪本作家)
看到這本書上市,心中十分感動!雅寧是一位熱情又有創意的好老師,尤其在她三個孩子的雙語教育上,卓然有成!個人覺得:本書不但教家長如何進行雙語教育,也是很好的閱讀教育指南。
我見過雅寧的三個孩子,老大文質彬彬、聰穎過人,目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老二聰慧大方,語言的造詣更好;老三就如書中所描述的一樣,甜蜜、懂事又善良。這三個特性不同的孩子,卻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中文與英文都一樣好!
老實說,我在美國居住時,見過不少第二代華人的孩子,中文大概只能聽與說,像雅寧的孩子中文程度這麼好的,實在很少見!這都要歸功於雅寧在雙語教育上的獨特見解,值得學習。
本書讀來,讓我有許多心有戚戚焉的地方,我家老大也有在美國接受過教育,美國的語文教育很值得稱許的就是:從孩子進入學校開始,就很徹底實施閱讀分級制度,搭配學校及教室圖書館,讓老師可以在設計課程時,針對一個主題,讓孩子去選擇自己適合的讀本來上課討論,一點也不會覺得課程太過淺薄而感到無聊,或者發生聽不懂的情況。這種「因材施教」,才是真正好的教育制度。
至於書中提到「閱讀習慣的養成」,我與雅寧一樣,十分相信家中必須設立圖書館,以及持續性的親子共讀,一直到孩子很大都可以繼續!
我常在新竹科學園區演講,主題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八大法則」,我發現在雅寧書中,也有提到我演講中的許多重點!其實,不論中文,或者是英文閱讀,家庭教育都是第一個關卡,有沒有把家裡布置成一個好的閱讀環境?家長有沒有費心與孩子共讀?都是孩子在雙語學習上一個重要的基石!
前一陣子新聞財報導:現在的孩子,放學後就是從學校平移到另外一個安親班或補習班!許多父母已經走向「全部外包」的教育……。然而教育,真的可以花錢了事、全部外包就好嗎?我個人深深不以為然。
我覺得,要培養孩子的雙語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都應該從家庭父母用心做起!套句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話:「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也沒有簡單的事!」
希望這本書能給家長許多啟示:「要怎麼收、就怎麼栽」,一起共勉之!
【推薦序四】
學中文,原來可以這麼好玩! / 余孟婷(為作者的大女兒,現年十八歲,目前為美國大學生,為第五代土生土長的華裔居民)
我在美國出生長大,爸爸不會中文,家裡只有媽媽會中文。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妳的中文那麼好?」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在中文裡找到了很多樂趣,而會了中文以後,也讓我的生活更有趣。所以,我愈學愈開心,中文也就愈來愈好了!」
*讀書是親子之間最美好的回憶
大部分的華裔孩子從小週末會去中文學校學中文,我沒有上中文學校,我的媽媽─許雅寧就是我的中文老師。媽媽思想不受限傳統,她強調愉快、有效、有意義的學習,她總是和我一起讀中文書,我們讀了各式各樣的書,她自己也花了很多精力設計了很多學中文有趣的方法。而且為了培養我們的興趣,在我們小時候,我的媽媽會和我們兄妹三個一起看《哆啦A夢》(那時我們版本叫《小叮噹》)的卡通、讀《哆啦A夢》的漫畫、聽中文兒歌、有聲書;現在我長大了,我們還一起聽台灣著名的創作樂團「五月天」的歌曲。
我尤其喜歡《哆啦A夢》和林良爺爺寫的故事,特別是林爺爺寫的「斯諾」。媽媽也唸了很多中國古典文學故事給我們聽,例如《西遊記》和《女媧補天》;她也和我們一起唸了很多關於科學、生物、歷史等等的書,讓我們能和學校的學業相呼應。到現在為止,讀書是我們之間最美好的回憶。
從遊戲及生活中學習中文,積少成多有成效
很多人認為讀寫中文字很難,但是,媽媽用很有趣的方法教我,比如說,她會運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法讓我們用黃豆來排中文字,她會和我玩猜字遊戲,也會配合我的生活經驗來講解中文造字的故事和原理給我聽,讓我們從遊戲中學習中文;等我們長大一點,她教我們做中文小字典、畫中文漫畫、設計菜單、列購物單、寫賀卡、創作中文故事。媽媽相信積少成多,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有成果!
還有我和我的哥哥、妹妹時常一起玩中文接龍遊戲。一個人先說一個中文詞,比如「彩虹」,下一個人便可以說「紅色」,再來可以接「色彩」,再來「彩色」,一直接下去。每次接到「彩色」,我們都只會接「色彩」,然後又回到「彩色」,這樣「彩色」、「色彩」重複好幾次,我們便會笑成一團。因為我們三個都在美國土生土長,懂的中文還不夠,只能重複一樣的詞。但我們還是很喜歡這個遊戲,而且我發覺因為時常玩,我們的中文進步得愈來愈快,能接的詞也愈來愈多。
所以,我覺得學中文字很有趣也不難,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我的中文便愈來愈好了。
*多接觸中文歌曲及電影,聽讀寫好方法
因為我覺得學中文很有趣,所以我更加主動學中文。我對於中文歌手和中文電影很好奇,所以我自己在網路上找喜歡的歌手以及曲子。我一找到一首新的歌,就立刻把它放入我的電腦播放列表內,我在上學的路上、做功課時、或者休息時都會聽這些歌,當我看到我不懂的字,我也會上網查,這些歌我重複聽了又聽,不知不覺,我的中文就進步了。
除了聽中文歌以外,看中文電影也是我提高中文認字和聽力的好方法。我看電影時,我會讀中文字幕訓練自己認字,看中文電影不但讓我的中文進步,我也從中得到非常多的樂趣。我最喜歡的一部中文電影是《我的少女時代》,這部電影我看了好幾次,甚至也介紹給我的美國同學看,我和我美國的同學們一邊看、一邊哭,還會一起討論東西方的高中生在男女朋友交往上的不同。
另外,我愛用中文講笑話。我記得我講過的一個笑話是:「什麼布剪不破?」答案是「瀑布」;另外一個笑話是:「什麼島不是在水裡?」答案是「安全島」。這些笑話不但有趣,也是記中文單字的好方法。因為講過這些笑話,到現在,「瀑布」和「安全島」這兩個詞語我都還記得。
*語文要愈用才會愈好,別怕鬧笑話
有時候我因為搞不清楚中文的用法,也鬧過笑話。比如說,關於「accent(口音)」這個用法,我聽過幾種說法:「他的口音是上海人的口音。」和「他的腔調是台灣人。」有一天,我跟我的媽媽說:「北京人跟台灣人的『口腔』差很多。」媽媽非常困惑,她問我:「妳是指『口音』或『腔調』吧?『口腔』是oral cavity。」媽媽覺得很好笑,我自己也笑了。現在如果我要用到「accent」這個字,都得先想一想,才不會又說成「口腔」。
雖然在口語方面,我們全家只能用英文和爸爸交談,但是我們三個兄妹之間用中文交談,這一點時常讓很多人不敢相信。我曾經去台灣和中國做過八場演講,也是用中文和大家交談。
我的媽媽鼓勵我挑戰自己,多讀名家散文,我讀過朱自清的「匆匆」、胡適的「我的母親」,我的確也從這些文章中學到了很多新詞和不同的寫作風格。我也嘗試閱讀對我而言很困難的《紅樓夢》,今年暑假也讀完了一本300多頁的中文偵探小說《亞森羅蘋》。我很喜歡偵探小說,尤其是《亞森羅蘋》的故事,緊張刺激,結局往往讓人大吃一驚,過癮極了!閱讀這些書也讓我的中文能力更上了一層樓!
*找到學中文的樂趣,就會不怕困難
會了中文之後,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有趣。例如,去年暑假我認識了一些從中國、香港及台灣來美國參加夏令營的學生,我不但能和他們用中文溝通,還發現我們喜歡的中文電影和中文歌居然是一樣的!也因為這樣,我跟他們成為了很要好的朋友,而且還從他們身上瞭解了更多亞洲高中生的生活,我們也時常用微信、臉書、Instgram聊天、送貼圖、分享照片。也因為我中文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不錯,去中國、台灣、香港旅行時,我能跟當地人溝通,更瞭解當地的文化,歷史,玩起來便更有意思!這也讓我更喜歡去亞洲旅遊。
我個人認為,對於像我這樣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如果要把中文學好,學習方法必須要是有趣的,因為,如果學習方法只是靠死記,孩子便不會有動力,沒有動力,也就不會想學了。對我來說,學習中文一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不但在學中文時找到學習的樂趣,我的生活也因為中文增加了很多樂趣。雖然,我的中文目前還算不錯,但是挑戰和困難還是有的,然而,既然我已經找到學中文的樂趣,我就會不怕困難,接受挑戰,努力往前走,全心全意的把中文學好。
【推薦序一】
速成年代下的「慢學」推廣者 / 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認識雅寧是在多年前,她因為看到我的書而到凱斯幼兒園找我,兩人一見如故。雖然各自有不同的語言學習背景,但對於雙語教育我們有著相同的共識:在語言教學的第一現場,我們看到國內外孩子學習語言的困境與挑戰,感受到家長的焦慮與不安;在育兒經驗中,我們則分享彼此的實驗與挫折,驗證彼此提供孩子中英文雙語環境的方式,相互鼓勵、一起維護我們所篤信的「慢慢來,不嫌遲」的價值。
在大環境多數人追求「速成」學習的年代,我和雅寧成了「慢學」的推廣者。我們...
作者序
【自序】
一場對教育重新定義的運動
許雅寧
你能想像:一位金髮碧眼的外籍人士,站在台灣的大學教室講台上,教的卻是中國文學,甚至用中文教數學、理化嗎?或者是一位非中文母語者在台灣最高師範教育殿堂,教導台灣老師如何教中文?這就是我在美國二十多年的教學寫照。
回顧自己在美國的二十多年,身處於以白人為主流的美國教育界,自己的教學表現卻能獲得肯定,甚至在雙語教育領域闖蕩出一條路,這是當時到美國求學的我壓根想都沒想到的事。
*英文,拓展我的視野及世界
提起英語和我的不解之緣,應該回溯到我高中北一女時期。我有幸受到英文老師馬輝纓的啟蒙,她那不枯燥、不為考試的教學方式,讓我對英語產生莫大興趣,再加上我認為語言是看見世界的視窗,於是毅然決然攻讀外文系。不過,興趣廣泛且求知欲強的我,在大學時期也同時進修了商科與電腦課程。
大學畢業後,我負笈美國,轉攻金融管理科系。拿到的第一個碩士學位是紐約大學管理科系,之後也考上了美國會計師執照,在紐約金融界工作數年。
在紐約結婚定居、養育孩子的路上,我閱讀大量美國教育書籍,這些書籍也深深誘發了我對教育課題的好奇,而我的第一個教養挑戰便是:我有三個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孩子,先生是第四代移民,完全不會中文,那麼,孩子的中文教育要怎麼辦?我的初心只是想要知道,怎麼樣能讓我的孩子中英文都好?萬萬沒有想到,從此一頭栽進教育界,在老大五歲,老二四歲,老么三歲時,申請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哥大」)碩士班,過著白天全職工作,晚上上課的日子,碩士修畢又用了兩年半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的中小學教英文教了十年,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學、做研究、帶學生。一晃眼,我在美國任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
*分享孩子的中英雙語學習歷程
自己的三個孩子,中、英、法、西班牙文皆流利,他們的語言學習歷程,是這本書我想分享的重點。
我一直堅信,在完全不說中文的夫家環境之下,我能夠以我的方法教育出中文聽說讀寫皆有一定水準的孩子。我深信,閱讀是培養語言能力的關鍵之一,因此我在孩子一出生後,便堅持以中英文隨機切換的方式與我的孩子共讀。我並不認為學習語言一定是「早跑早好」,我也不以「虎媽」的角色逼迫孩子學習中文,而是用符合學術理論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孩子中文能力與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讓孩子中文學習之路有意義、有成果。
我的大女兒,在二○一八年於亞馬遜網路書店出版了一本中英雙語書。在這本書中,女兒除了用中文探討美國政治、歷史和中國古典文學等,也詳述了她和兄妹們,如何從小到大,在父親不會中文,他們也不上中文學校的環境下,靠著我的理念與做法,在學習中文路上產生發自內心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使她今天的中文有相當水準。整本書除了少許艱澀的部分需要協助之外,其餘幾乎都是由女兒自己親筆完成。
在文章中,她感謝我這個母親,扛起中文老師的角色,給了他們兄妹三人愉快、有效、有意義的學習。她介紹了我曾使用的猜字和文字接龍遊戲,這些遊戲讓她感到學習中文的有趣之處;她也提及我如何將語言學習落實生活,使她的中文能力就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起來;她也把記憶中和我共讀《哆啦A夢》漫畫以及資深作家林良爺爺故事書的情景,描寫得生動活潑。她在書中說到:「讀書是我們之間最美好的回憶」,這著實讓身為媽媽的我感動不已。
如今,三個孩子分為為十七、十八、十九歲,老大、老二都進入了美國名校大學就讀,老三也是一個亭亭玉立的高中生了。三個人在我家的平常生活當中使用不同的語言切換自如交談著。他們可以閱讀文言文、中文小說,也聊中文歌手、流行樂,彼此還用中文傳簡訊,最重要的是,他們是發自內心願意努力持續學習中文。
這也讓我更加確信:只要方法對了,每個孩子都可以學習多種語言,並且沉浸在多語的世界裡,如魚得水,優遊自如。
另外,我在這本書中所提到的閱讀方法及環境養成,或是雙語教學,都是一般家庭裡就可以學習使用,簡單又方便,一點都不會增加父母的負擔,也不需要任何專業的指導,也期望這些方法能帶給家長一些教養上的靈感和幫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雙語教育
我在美國教授英文,從Kindergarten(這是指美國義務教育的第一年,孩子滿五歲即可入學)教到高中生,每個年級都教過了。因為英文是美國孩子的母語,所有科目都必須用英文授課,因此我也用英文教過歷史、地理、生物、數學等科目。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教學、做研究、帶學生,甚至有的時期是同時擔任兩份工作,包括全職研究工作,以及兼任助理教授。這些都幫助我在教學領域上更加有經驗,去面對各種教學情況。
我雖然成長於亞洲,但教育領域的訓練及經驗都在美國,這樣的歷程讓我產生很多省思。尤其自從開始在台灣的報章雜誌與網路媒體專欄寫文章後,有很多讀者、網友請教我關於學習英文、親子教育及升學等問題,我也屢屢在返回亞洲的時候,和各方賢達交換亞洲英語教育的現況與展望。
哥倫比亞大學在閱讀和寫作教育領域馳名世界,我在這裡的工作就是培養美國老師如何教英文。從第一線經驗當中,我獲得了更多的想法,也看了很多美國教育界先進的做法,當然,沒有一個教育制度或是系統是百分之百的完美。然而我堅信,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截長補短,將他人的優點轉化為自己的養分,這樣才能給下一代最好的教育。
因此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能將美國教育優質的部分介紹給亞洲的家長、孩子及老師,為台灣的雙語教育做一份小小的貢獻,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培養閱讀力,刻不容緩
培養閱讀力是十分重要且刻不容緩的教育工作,我也希望透過這本書,提供所有關心兒童閱讀力培養的家長或老師們一個參考方向。
閱讀教育將孩子視為主體,不僅對程度好的孩子有效,對程度較弱的孩子,成效更是驚人。近幾年,我數度受邀於亞洲各大學與教育機構,針對英語讀寫教育的發展進行多場的演講,我發覺聽眾除了教育界的人士之外,還有許多父母和孩子,顯然大家都對這個議題非常關心。但事實上雙語教育的建構,並不是只有讀寫而已,而是來自美國完整的閱讀教育下所延伸出來的全人教育,更不用說實際執行是日積月累的成果。因此我希望透過這一次書籍的出版,介紹闡述我在哥大所學、我在美國教育現場的經驗、我的教育理念應用在我家孩子身上的實際經歷,以及中西方教育制度的不同思維,能和大家一起切磋學習,透過這本書的分享,隨時可閱讀並吸收,還能實際操作並驗收成果。
*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
我非常瞭解每個地區有其特有的體制與限制,但我所盼望的是將不同的觀點帶給華人讀者們,不是批判,也不要大家全盤複製,而是經由不同的想法刺激,一起重新思考教育的定義。因此這本書分別針對家長、老師的角色與需求,提供既輕鬆、又有幸福感的教法與學習法,並互相可以對照,達到親師合作的方式,為孩子共同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
這本書雖然探討英文閱讀與寫作教育的做法,但我更希望讀者能從中思考「教育的本質」為何?當我們對這教育本質有正確的瞭解後,我們的讀寫教育才有可能邁向新局。
謹以這本書,獻給全天下所有辛苦努力的老師、父母與孩子。
【自序】
一場對教育重新定義的運動
許雅寧
你能想像:一位金髮碧眼的外籍人士,站在台灣的大學教室講台上,教的卻是中國文學,甚至用中文教數學、理化嗎?或者是一位非中文母語者在台灣最高師範教育殿堂,教導台灣老師如何教中文?這就是我在美國二十多年的教學寫照。
回顧自己在美國的二十多年,身處於以白人為主流的美國教育界,自己的教學表現卻能獲得肯定,甚至在雙語教育領域闖蕩出一條路,這是當時到美國求學的我壓根想都沒想到的事。
*英文,拓展我的視野及世界
提起英語和我的不解之緣,應該回溯到我高中北一女時期。我有幸受...
目錄
推薦序 │ 速成年代下的「慢學」推廣者 吳敏蘭
推薦序 │ 打造優質閱讀環境,雙語力事半功倍 陳昭珍
推薦序 │ 親子共讀,是雙語力重要基石 張美蘭
推薦序 │ 學中文,原來可以這麼好玩! 余孟婷
自 序 │ 一場對教育重新定義的運動 許雅寧
Prelude 導言篇
雙管齊下,培養語文讀寫力
第1堂 │ 閱讀教育三部曲
第2堂 │ 寫作教育三要素
PART I 學校篇
師生攜手,共創優質讀寫環境的15堂課
第1堂 │ 開學第一周,首重搏感情並觀察學生程度
第2堂 │ 善用十分鐘,鑑定閱讀程度
第3堂 │ 建立「教室圖書館」豐富孩子的成長
第4堂 │ 書要讓孩子拿得到、看得到,才有意義
第5堂 │ 善用圖書館,找到凝聚生命的力量
第6堂 │ 晨光時間的溫暖共讀,累積閱讀力
第7堂 │ 見縫插針,善用零碎空檔培養閱讀習慣
第8堂 │ 給孩子選書權,在閱讀中找到快樂與方向
第9堂 │ 傳授孩子能力,比死背教科書重要
第10堂 │ 圖像式閱讀威力大
第11堂 │ 善用孩子的母語,創造多語學習的環境
第12堂 │ 一場馬拉松式的跨科別寫作養成教育
第13堂 │ 一學期只交三篇作文的寫作教育
第14堂 │ 用自由寫作,增進師生互信
第15堂 │ 不評分,寫出有靈魂的文章
PART II 家庭篇
親子同心,建立美好雙語環境的15堂課
第1堂 │ 開學首日,親子功課是「一起唸書」
第2堂 │ 一頁五字判定法,協助挑選合適書籍
第3堂 │ 建置「家庭圖書館」,讓孩子愛上閱讀
第4堂 │ 閱讀像飲食,也要講求「營養均衡」
第5堂 │ 善用朗讀,唸出孩子對書本的興趣
第6堂 │ 讓孩子自己決定書籍,咀嚼閱讀幸福滋味
第7堂 │ 伴讀工作不能省,打下日後獨立閱讀的基礎
第8堂 │ 孩子是真的不愛閱讀,還是另有苦衷?
第9堂 │ 隨身攜帶書本,善用零碎時間閱讀
第10堂 │ 學好英文應大量閱讀,不能只依賴教科書
第11堂 │ 把漫畫書化為閱讀教育的強力幫手
第12堂 │ 愛上書,就能搞定英語
第13堂 │ 選擇適合的多元雙語書,語言學習水到渠成
第14堂 │ 學齡前孩子的寫作教育
第15堂 │ 傾聽孩子構想,培養寫作能力
後 記 │ 提供閱讀沃土,全面啟動優質的讀寫教育
推薦序 │ 速成年代下的「慢學」推廣者 吳敏蘭
推薦序 │ 打造優質閱讀環境,雙語力事半功倍 陳昭珍
推薦序 │ 親子共讀,是雙語力重要基石 張美蘭
推薦序 │ 學中文,原來可以這麼好玩! 余孟婷
自 序 │ 一場對教育重新定義的運動 許雅寧
Prelude 導言篇
雙管齊下,培養語文讀寫力
第1堂 │ 閱讀教育三部曲
第2堂 │ 寫作教育三要素
PART I 學校篇
師生攜手,共創優質讀寫環境的15堂課
第1堂 │ 開學第一周,首重搏感情並觀察學生程度
第2堂 │ 善用十分鐘,鑑定閱讀程度
第3堂 │ 建立「教室圖書館」豐富孩子的成長
第4堂...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