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奇景,照耀「永恆之城」近兩千年~
「大競技場訴說著羅馬的榮光和羅馬的傾頹,
比起任何歷史文獻更生動鮮活,歷歷如繪。」
——馬克.吐溫【本書特色】
◎深入探討大競技場的構造設計,以及使用的建材和建築方法。
◎鉅細靡遺介紹格鬥士的日常生活,涵蓋在大格鬥士學校所受訓練、所用武器和戰鬥技巧,以及對於羅馬社會的影響等層面。
◎引用時人描述及古典時期著作,栩栩如生刻畫競技場上的驚奇表演和殘酷競技。
◎圖文並茂,大量引用競技場實景照片及相關繪畫、雕塑、馬賽克鑲嵌畫等藝術作品。
橢圓形的巨大競技場霸氣迄立於羅馬市中心,將近兩千年來始終如一,
現今每年吸引五百萬人造訪,是全羅馬最熱門的景點,
也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羅馬競技場以磚石和混凝土築成,宏偉龐大,
百千年來巍峨聳峙,是匯集羅馬工程科技精華所造就的奇蹟。
這座古代圓形劇場經歷漫長的興衰變遷,在最後一場格鬥表演落幕後,
競技場曾被人當成要塞、教堂、住屋甚至菜園。
新近的考古研究和修復工作揭開了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尤其是重要性非同小可的競技場地下層、用來載送野獸的升降梯,
以及從幽暗地底深處進入陽光刺眼場地的特殊效果。
作者尼哲.羅傑斯以曉暢易讀的文字搭配200幅照片及示意圖,
帶領讀者走入這座無與倫比的古建築,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探索巡禮,
書中詳細介紹這座最恢弘的圓形劇場是如何建造,如何運作,
觀眾是哪些人,在羅馬帝國覆滅後又經歷了哪些風風雨雨。
作者簡介:
尼哲.羅傑斯(Nigel Rodgers)
尼哲.羅傑斯為劍橋大學歷史及藝術史學士,已出版十七本建築、歷史、哲學和旅遊相關書籍,作品翻譯成十四種語言於全球多國發行。著迷於古代世界,曾多次造訪羅馬,最近一次前去是為了探究羅馬競技場最新的修復計畫。現居英國威爾特郡,與巨石陣相距咫尺之間,幾乎一抬頭就能望見。
譯者簡介:
王翎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已出版譯作包括《歐洲中世紀要塞》、《歐洲中世紀戰衣》及《歐洲中世紀城堡》。
章節試閱
大競技場之於羅馬,猶如帝國大廈之於紐約,「大笨鐘」之於倫敦,都是最具代表性,辨識度也最高的象徵。但紐約和倫敦的都市地標相對較新,即使年歲稍長的大笨鐘也不過是在1850年代建造,羅馬競技場卻是「永恆之城」近兩千年來的象徵。然而,歷史悠久只是競技場其中一個特點。這座宏偉的建築由層層疊疊的拱券和立柱構成,氣勢壯盛,讓人一見就為之震撼懾服,自羅馬帝國覆滅迄今,千百年來帶給詩人、畫家、導演等創作者無數靈感。看似堅不可摧、啟發思古幽情的競技場建築,正是古羅馬惑人的輝煌榮光以及其中隱涵的暴虐殘酷的縮影。
如今的羅馬競技場是全羅馬最熱門的景點,每年吸引超過五百萬人造訪,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梵蒂岡。儘管大競技場的殘存立面和迷宮般的聳立拱券如今依舊莊嚴懾人,但若與其全盛時期相較,其實只是殘破空殼。
大競技場於西元90年甫建成時,從裡到外布滿金、銀、青銅和大理石,真正可說是閃閃發亮。競技場屬於圓形劇場(amphitheatre),主要的三層由240座拱券構成,每座拱券中皆擺放比例大於真人的青銅或銀製神祇和英雄雕像,而最上面的一圈則陳列整排青銅巨盾,令見者嘆為觀止。上述種種連同大理石和金銀材質的裝飾,以及建築結構的絕大部分,如今已然消失不存。巨大橢圓建築雖然已成斷垣殘壁,其擄獲人心的魅力卻絲毫無損。
競技場高約52公尺,堪稱古羅馬城的最高建物,其壯偉龐大,不僅令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於西元357年首次造訪羅馬時也為之驚嘆,也令後來所有觀者驚嘆不已。法國作家斯湯達爾在距今大約兩百年前遊歷羅馬,寫下一句話總結了他的時代對於羅馬競技場的感想:「所有廢墟之中最美麗者,處處散發古羅馬尊貴榮耀的氣息。」其他國家的藝術家和作家也與斯湯達爾同樣大感驚奇並抱以熱情,其中包括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狄更斯、亨利.詹姆斯,以及寫下此段的馬克吐溫:
令歐洲所有廢墟遺跡稱臣的大競技場,一貫高貴自持、孤傲不群,保持與其堂皇威嚴相襯的氣派。巨大拱券和環形座席中雜草野花萌生,高聳牆面上的藤蔓垂垂如流蘇。龐然無匹的建築籠罩在一股懾人寂靜之中,難以想像從前曾有無數男女在此麇集。一千八百年前引領風騷時尚的仕女席位如今已由蝴蝶佔去,而羅馬皇帝的神聖御座上只見晒太陽的蜥蜴。大競技場訴說著羅馬的榮光和羅馬的傾頹,比起任何歷史文獻更生動鮮活,歷歷如繪。
馬克吐溫,《傻子旅行記》,1869年
然而無論19世紀的文人雅士或其他遊客,在星前月下望著廢墟浮想聯翩之刻,通常都忘了羅馬競技場是為了一個特殊目的而建造:以和平時期無出其右的規模屠殺人和動物。
◎羅馬的屠殺機器
羅馬競技場在全面運作的350年間是濺血斃命的場景,在此喪命的人數估計達五十萬,動物則超過百萬。人和動物遭到屠殺,只是為了給予五萬名觀眾一瞬間的娛樂滿足,而且全程皆以羅馬人素有的高效率進行。羅馬人經由海路和陸路,從帝國各個偏遠角落將動物運送至羅馬,放入競技場裡當眾屠殺--出現的野獸愈是珍稀,觀眾愈是興奮,尤其犀牛和老虎是觀眾的最愛。羅馬競技場於西元80年啟用,三個半世紀以來上演無數人與獸、人與人的格鬥競技,也成為羅馬的社會和經濟生活中心。
羅馬競技場和其中舉行的競技表演,充分彰顯了羅馬的權力運作,但與其說展現了如何高明的科技,還不如說展現了極佳的組織技巧,畢竟羅馬人使用的技術並不複雜。在競技場下方深處幽暗悶熱、布滿複雜隧道的地下層(hypogeum),成群結隊的奴隸利用原始的升降梯將野獸送到地面上與人相鬥。在上方高處有千艘船舶就位,準備拉開寬闊的天幕(velarium;觀眾席上方的遮陽篷)。競技場上,格鬥士進場、打鬥、退場,可能是橫著出去、剩一口氣或得勝光榮退場。
從前或許曾有基督徒在大競技場中犧牲殉教,但目前尚缺相關文獻證明。(儘管缺乏證據,教宗本篤十四世仍於西元1749年宣布,競技場因有基督徒在此殉道灑下鮮血而列為聖地。)競技場上的娛樂表演數世紀以來如鐘錶機械般分毫不差運行,即使在帝國其他領土都將分崩離析時仍照常舉行。
格鬥士比賽首先在西元433年基於宗教因素遭到禁絕,鬥獸表演則在此之後又延續了一世紀,等到競技表演終於步入尾聲,大競技場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它開始極為緩慢地凋蔽衰敗。而後人的貪圖方便又加速了競技場的衰敗,他們將大競技場當成供應料石的採石場,掘採現成的石材去修築宮殿和教堂,包括現今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若是一般建築經過千年的挪用搬空,必然早已崩壞倒塌,但大競技場是以超高規格標準建造,因此石材經歷千餘年蠶食仍得以穩固屹立。它經歷過地震和雷擊,也因為之後曾有一段時間做為城堡要塞遭到突發攻擊,但仍安然挺立。
無與倫比的偉大建設
羅馬競技場堪稱古代工程奇蹟,未曾留名的建築師將羅馬人所知的拱頂和拱券建築原理運用得淋漓盡致,締造了前所未見的偉大成果。競技場建物經過精心設計,基本上是以拱券和拱頂廊道堆疊出四層所形成的橢圓形蜂巢結構。如今建物大部分已殘破不全,因此一踏進大競技場就能明顯看出其構造。已成廢墟的競技場現在看起來相當簡樸肅穆,甚至荒涼光禿,但在鼎盛時期絕非這般樣貌。
在大競技場全盛時期,一場競技表演會吸引五萬名羅馬公民入內觀賞,他們分別經由特定拱券進入建築,沿著精確規畫的路線從容走過,經由稱為「吐送口」(vomitorium)的大型拱門通道抵達觀眾席坐上劃定的座位。吐送口經過專門設計,可供數千人快速且順暢通行。據現代工程師估計,大競技場的梯形觀眾席(cavea)的設計縝密,只需12分鐘就能疏散全場觀眾。
羅馬競技場既是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也名列現代世界七大奇景,相較於其他大多數名勝,更可說是實至名歸。(其他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仍保存至今的僅有埃及金字塔,但金字塔不像羅馬競技場一樣很容易就能靠近或入內參觀。)然而,現代人對於大競技場仍然抱著一種矛盾的心態。所有人都欣賞讚嘆它在建築和工程層面的傑出不朽,景仰羅馬人的高超技術,竟能快速建造出經久屹立又無比實用的建物。
但如此精湛卓絕的技術,卻全用於打造最適合觀賞大規模屠殺人和野獸的場地。萬神殿和部分的戴克里先浴場都改建為教堂,但羅馬競技場卻沒辦法真的比照辦理,也無法比照哈德良皇帝家族陵墓改建為聖天使堡一般,改建成固若金湯的要塞。
競技場上曾濺滿斑斑血跡,無論處決的是殉教的基督徒或遭判有罪的罪犯,與大規模行刑有關的血腥過往始終揮之不去。大競技場成為古羅馬光榮與殘酷交纏的核心特質的一部分,令人著迷的同時也引人反感。建造古埃及金字塔的民族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似乎遙遠得難以想像,孕育帕德嫩神廟的雅典城是由現今看來不可能企及的崇高理想所驅動,而羅馬帝國無所顧忌大興土木,只為了建造取悅大眾用的競技場提供免費娛樂。時至今日,羅馬競技場仍在為大眾提供娛樂,每年吸引超過五百萬遊客,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之一。
圓形劇場中的典範
羅馬競技場可說是圓形劇場之母,雖然絕非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座石砌圓形劇場,但很快就成為競技場模範,引起帝國各地仿效砌造類似建築。從今法國南部的亞爾到突尼西亞的吉馬,各地紛紛建起大大小小的競技場。這些競技場建築全都仿照多層拱券的樣式興建,向宏偉的羅馬競技場致敬,然而沒有一座的規模和豪奢程度能與羅馬競技場匹敵。
羅馬競技場也開啟近代所謂大眾娛樂場所之先河,是體育場館和歌劇院的鼻祖。建於1965年的休士頓太空巨蛋(Astrodome)是全世界最大體育場館之一,其幕後推手是曾任休士頓市長的羅伊.霍夫漢茨,他在參觀羅馬競技場之後大為讚賞。太空巨蛋室內體育館的大小與羅馬競技場約莫相當,可容納五萬名觀眾,但基於新制定的安全法規,現已不再用來舉辦體育賽事。相比之下,倫敦的柯麗希姆劇院(Coliseum)是由音樂廳改建的歌劇院,1904年建成迄今仍持續營運。建築師法蘭克.馬徹姆刻意將劇院設計得富麗奢華,呼應首先採用「Colosseum」或「Coliseum」為名的羅馬競技場的華麗輝煌,不過僅能容納約2,500名觀眾,與大競技場或德州的太空巨蛋相比皆小了許多。
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大競技場如今雖已半成廢墟,仍然是許多後來類似建築物比拚較量的標竿典範。羅馬競技場的漫長歷史中經歷許多驚人的波折變化,本書旨在扼要概述其歷史變遷,闡明其娛樂用途及同樣重要的政治用途,並詳細介紹競技場運作的相關技術和場中舉行的各種競技表演。最後,本書也提供造訪這座世界最熱門古蹟建築最理想的時間安排和參觀方式。
大競技場之於羅馬,猶如帝國大廈之於紐約,「大笨鐘」之於倫敦,都是最具代表性,辨識度也最高的象徵。但紐約和倫敦的都市地標相對較新,即使年歲稍長的大笨鐘也不過是在1850年代建造,羅馬競技場卻是「永恆之城」近兩千年來的象徵。然而,歷史悠久只是競技場其中一個特點。這座宏偉的建築由層層疊疊的拱券和立柱構成,氣勢壯盛,讓人一見就為之震撼懾服,自羅馬帝國覆滅迄今,千百年來帶給詩人、畫家、導演等創作者無數靈感。看似堅不可摧、啟發思古幽情的競技場建築,正是古羅馬惑人的輝煌榮光以及其中隱涵的暴虐殘酷的縮影。
如今的羅...
目錄
.引言
.羅馬競技場大事紀
1 羅馬競技場的歷史
.羅馬帝國的地標建築
.鼎盛時期的羅馬競技場
.日趨衰敗以至最終荒廢
.格鬥表演永久落幕
2 形式構造與建築工程
.古典時期劇場建築
.早期的圓形劇場
.建造羅馬競技場
3 格鬥與狩獵表演
.格鬥表演的起源
.格鬥表演的規則
.晨間的狩獵表演
.午間表演
.重頭戲登場
4 格鬥士
.訓練、死亡,以及自由?
.格鬥士學校
.格鬥士的類型
5 置身羅馬競技場
.觀眾
.座位分配階層分明
.附屬設施與便利服務
6 帝國覆滅之後
.羅馬的衰亡
.從採石場、要塞、菜園到鬥牛場
.文藝復興時期重展魅力
.文人雅士眼中的浪漫廢墟
.進入近現代
7 今日的羅馬競技場
.參觀羅馬競技場
.深入競技場內部
.專有名詞
.索引
.引言
.羅馬競技場大事紀
1 羅馬競技場的歷史
.羅馬帝國的地標建築
.鼎盛時期的羅馬競技場
.日趨衰敗以至最終荒廢
.格鬥表演永久落幕
2 形式構造與建築工程
.古典時期劇場建築
.早期的圓形劇場
.建造羅馬競技場
3 格鬥與狩獵表演
.格鬥表演的起源
.格鬥表演的規則
.晨間的狩獵表演
.午間表演
.重頭戲登場
4 格鬥士
.訓練、死亡,以及自由?
.格鬥士學校
.格鬥士的類型
5 置身羅馬競技場
.觀眾
.座位分配階層分明
.附屬設施與便利服務
6 帝國覆滅之後
.羅馬...
商品資料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出版日期:2019-09-24ISBN/ISSN:97895795013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57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