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辨、養求知正是教育的兩大目的。
國家強弱,社會好壞,關鍵都在教育。
從教育開始,才能啟動國家社會的正向改變。
改變,從教育開始!
社會上許多人關心教育,各方談論得也很多,但多半只針對某些現象、某些課題抒發,少了整體的、結構性的觀察與分析,對問題的完整了解幫助不大,難以引發有效的改革。本書除了從人力資源著眼,更從文化面向與現代化角度來看,希望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角度與觀點,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問題。
一切關鍵都在教育,啟動改變就要從教育開始。
任何國家社會,一旦教育出了問題,影響將既深且廣,甚至危及存亡。麻煩的是,教育問題牽涉複雜,很難釐清,不容易診斷出真正原因。教育改革者往往不是抓錯重點,就是弄錯方向,而延誤了改善契機。長久下來,將造成國家發展的瓶頸、國力的衰退,以及層出不窮的社會危機。
教育同時是文化提升與國家現代化的火車頭。追求現代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透過教育,培養出國民的現代化素養、塑造出現代社會。這幾乎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不過,前提是:教育必須自己先現代化。
人的言行思想都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既是一個歷史文化淵遠流長的國家,受傳統影響也特別深重,現代化的過程也因此艱辛萬分。教育尋求本身的現代化更將遭逢極大困難,因為教育是文化的核心,與傳統糾葛更深,更難擺脫,改變也更不容易。這也是台灣教育改革的最大難處。
我們必須從教育所生的效應,回頭檢視教育問題,這樣才能找出真正的癥結所在;我們也必須從國家現代化的歷程,回顧檢討傳統的桎梧,克服困難、解除危機,讓教育發揮該有的功能,培養出我們想要的國民素養與所需的人才。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黃日晴先生擔任人資主管多年,對人才培用問題甚為關注,自然也就對「教育」懷有極大的期待。他對教育問題的真摯關切,讓我好生感動,特此推薦,以表敬重與支持。其所論述的教育目的—「學思辨、養求知」,尤其重要,值得深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教授——甄曉蘭
作者簡介:
黃日晴
‧輔仁大學企管系學士
‧台北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
‧擔任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多年
‧長期關注教育與文化發展
章節試閱
第一篇 根深蒂固的考試主義
誰都知道,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到底教育出了什麼問題,許多人都說了一些,也都很有道理,但是好像沒有人可以說得很清楚、很完整。有問題要改,理所當然。然而,在不清楚真正問題是什麼,就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只怕是越改越糟糕、越改越糊塗,還不如不改。看清楚問題、弄明白來由,對問題的解決是十分重要、十分基本的第一步。
我不是教育人員,也不是孩子的父母,之所以關心教育,是因為在企業界工作遇到許多棘手難解的問題,是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與原因的溯源,一步步追到教育的。為什麼我們的員工不善運用知識、思考力薄弱、不主動求知?為什麼總是沒有想法、沒意見?又為什麼做事不講求紮實、嚴謹,喜歡抄捷徑、求速效?凡此種種最終導致競爭力下滑、發展受限,進而國力衰退,成長停滯。企業是由人才組成,人才由教育體系供應,這些特質是由人才自己帶進來的、已經成型的,企業並不希望他們這個樣子。我不禁要問:到底教育體系送出給企業什麼樣的人才?又對人才做了些什麼,使他們有這樣的特性、這樣的表現?不只在企業界,社會上許多地方都有類似情形,這是台灣的普遍現象。以一句話概括:我們所要求的國民素養與所需要的人才,現行教育體系無法提供。
觀察目前的教育,其中的核心就是考試主義。在考試主義下所呈現的幾個現象十分令人擔心,使得教育體系教出來的人才並不符合我們的需要,甚至是我們不要的,這就是關鍵所在。第一章就先探討考試這項工具是如何破壞教育的,也引伸出以考試引導教學並不是一個好主意。考試會破壞教育是本書最重要的論述支柱,教育的各項問題以及所衍生的重大影響,幾乎都源於此。
第二章將介紹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近來所推出對各國中學生所做的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這項測驗正好提供一個跨國比較的機會,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也反映出我們教育的特性與困境,是一項極具參考價值的資料。我特別引用各國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與測驗成績進行比對,以顯示考試的限制與教育依賴考試的缺憾。
第三章的重點是追溯考試主義的緣由。既然考試主義是阻礙教育成效的主要原因,就必須追根究柢考試主義從何而來?從哪裡產生?本書強調必須對問題深入追查,才能真正知道問題所在,也才有可能解決問題。考試主義是由應試文化所產生的,此乃源於中國千年歷史的科舉傳統,根深柢固,難以撼動,這正是教育改革困難重重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篇 為什麼要受教育
本篇是全書最重要的部分,旨在說明教育的絕對關鍵性,影響既深且遠,是國家興衰成敗的主要因素。
國力的強弱在於國民的素質,國民素質會反映為國力的表現,雖然造成國民素質的因素有許多,但是教育絕對是形塑國民素質的最主要的因素,教育實為至關國力的關鍵。也因此,許多現象都是因教育而起,許多問題也都是由教育所生。舉例來說,我們經濟發展的問題主要在於產業升級,而產業升級的瓶頸在於人才,我們培養的人才不足以推升產業更上層樓,因而發展停滯。如果只從經濟面著手,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這是人才的問題,是教育所造成的,必須從教育著手。經濟如此,政治也如此,社會、民生、文化更是如此,全都是教育所產生的影響。
在討論這些關鍵影響之前,必須先釐清教育的作用為何,到底教育要帶給人什麼樣的作用、什麼樣的改變,才能真正的幫助人面對他的未來,得以自我實現、做他想做、夢他想夢,使生命有意義、有價值。教育又要如何才能培養出所需要的人才,使國力提升、社會富強、文化昌盛。我們必須釐清這些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才能知道要教育做什麼,也才對應的出問題出在哪裡,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一切的夢想、期待、願景,以及革新都由釐清目的開始。
目的確立了,接下去的各章將再進一步申論目的的意義與內涵,以及達不到目的所產生的影響。由於我們面臨的難題幾乎都可以追溯到教育,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教育達不到該有的目的所以產生了難題,因此各章以負面結果做為標題,以反襯的方式明晰教育的目的,並且強調只有從教育著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一、培養不出思辨心智
先從人類最重要的功能「思維」開始。一切的行動、判斷都是來自於思維,思維是源頭,所以思維的好不好、會不會做嚴謹的思維是關鍵。許多國家,特別是歐美地區都將嚴謹的思維,也就是「思辨能力」列為主要教育目標之一,就是著眼於擁有一個清楚的腦袋,能夠進行思辨的國民,是國力的根本。思維來自於大腦,近幾年,研究這顆宇宙中最複雜的物件有很大的突破,主要來自於認知科學的貢獻,第五章將運用這些新知來看考試教育對思維的影響。考試教育使思維侷限在簡單思考,無法發展出思辨能力,使我們判斷力薄弱,也連帶影響創新的發揮,使我們在各方面都遇到瓶頸。人的思維不僅僅在於智力反應,更重要的是能夠突破本能的直覺快思,運用深思熟慮的思辨慢想進行決斷,使事情周延合理,這是重中之重、關鍵中的關鍵,是教育的第一目標。相反的,如果教育無法培養出國民的思辨能力,會對國力產生最致命的影響。
二、不擅長運用知識
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是運用知識,使知識成為解決問題的依據,讓知識發揮最大的力量。所以,學習知識目的在能夠運用知識,透過教育使這項能力普及到每個國民,以加速國家的現代化。接下來的第六章,將探討知識運用的內涵以及如何培養這項能力,也分析考試教育如何阻礙這項能力的培養,又如何耽誤國家發展與產業升級。國人不擅長運用知識的現象是筆者最初的觀察,也是從這點開始追溯到教育,進而發展出本書的所有觀念。運用知識才會有力量,我們的教育使我們不擅長運用知識,嚴重影響我們力量的發揮。
三、沒有想法,不出領導人
一切社會的進步皆來自於想法,對情勢、對狀況有意見、有主張,來改變現狀、改善問題。不管想法夠不夠成熟、是不是好的想法,也不管最後能不能實現,首先都必須要有想法才行。有想法,社會才能向前動、才會有活力。想法也是成為領導人的首要條件,沒有想法成不了領導人,領導人是帶領改變的人,是一個國家、社會最重要的角色,沒有好的領導人帶領的社會注定衰敗。因此,藉由教育培養有想法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如果教育無法教出有想法的人,就等於培養不出領導人,也等於社會的改變與改善無著落,這又是一件致命的大問題。第七章會對這些做深入的討論。
四、不識自己,耽誤前途、耽誤社會
瞭解世界,也要瞭解自己;對世界有意見,對自己也要有想法,這是求知的兩件大事,一個對外,一個向內,構成完整的人生地圖。瞭解自己始終是重要的,將自己的長處、美德發揮,使自己有用、有所成,不但可以貢獻社會,也是人生快樂的來源。透過教育增進學子對自我的瞭解,從來就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尋得幸福,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如果每個人都對自我不甚瞭解,又怎能期待有所發揮、而有成有樂呢?這又是一件教育的關鍵影響。第八章將分析考試教育從來就不尊重個人的發展,不給機會也不給時間,耽誤自己,也耽誤國家,使得我們成為平庸又少有成就感的社會。
第一篇 根深蒂固的考試主義
誰都知道,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到底教育出了什麼問題,許多人都說了一些,也都很有道理,但是好像沒有人可以說得很清楚、很完整。有問題要改,理所當然。然而,在不清楚真正問題是什麼,就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只怕是越改越糟糕、越改越糊塗,還不如不改。看清楚問題、弄明白來由,對問題的解決是十分重要、十分基本的第一步。
我不是教育人員,也不是孩子的父母,之所以關心教育,是因為在企業界工作遇到許多棘手難解的問題,是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與原因的溯源,一步步追到教育的。為什麼我們的員工不善運用...
作者序
所有的事物除了自然以外,都是人的影響,成事敗事都在人,而人由教育塑造,教育絕對是關鍵。
所有關於國力探討與國家發展的研究都強調人才的重要,道理十分簡單,因為事情不論大小都需要好的人才接手,才會有好的成效、好的結果,人才是國力的來源。因此,投資教育、普及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是製造人才、增進國民素質的機制,是提昇國力的不二法門。中華民族應該是最能夠體現教育功效、受益最大的,因為我們是全世界最重視子女教育的民族,教育是我們提昇國力的動能,我們從來就重視教育,不曾改變。但是我們卻遭逢國力不前,發展遲緩的現象,為什麼?難道是這個道理不靈了,還是教育出了問題,發揮不了功能。
一旦教育出了問題,影響會很廣、很深遠,是大問題。麻煩的是,教育的問題也很難看得清楚、不容易診斷出真正的原因,因為教育產生效應的時間實在太長,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此長的時間又缺乏即時的回饋,要找到真正的問題十分困難,不是抓錯重點就是弄錯方向,而延誤了改善。累積下來自然造成國家發展的瓶頸、國力的衰退,以及層出不窮的危機,這是出於人的普遍現象,教育則是現象的核心。
教育也是文化轉型與國家現代化的火車頭,追求現代化最直接的方法是透過教育,培養出國民的現代化素養、塑造現代化社會,這是無可取代的策略。啟動這項策略的前提是:教育必須自己先現代化。所有事情都會受到固有文化的影響,我們既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受傳統的影響自然會特別深重,現代化的過程也一定會特別辛苦。教育尋求自己的現代化絕對會遭逢這些困難,甚至更困難,因為教育是文化的核心,與傳統糾葛更深,更難脫身,改變也更不容易。這是我們最大的難處。
我們需要從教育所生的效應回頭檢視教育的問題,這樣才能找出真正的癥結所在,期待出我們所要的成果。我們也需要從國家現代化的歷程回顧檢討傳統的桎梧,克服困難、解除危機,讓教育發揮該有的功能,培養出我們要求的國民素養與所需的人才,這是本書的目的。
筆者以三種身分來陳述:
一、企業的人資主管:
這是我的觀察。寫本書的起因,是對工作上的問題追本溯源後的發現。我的工作是幫助企業接收人才、發揮人才,因而對人力的使用與人才的特質,有最直接的經驗與第一手的觀察。人才都是由教育機構、學校系統所培養,畢業後到職場來發揮,發揮的如何就是對教育最直接的檢證。這些經驗與觀察,可以補足回饋的缺遺,檢證教育的功能。再怎麼說,人才是不是好用、夠不夠優秀,也要使用的一方說的才算。筆者也正好不在教育界,不曾擔負過任何教育工作,可以完全跳脫當局者迷的困境,以二十餘年的經驗,加上對問題的追溯,提出個人的看法。這是我最強的角色與立場:一位從使用端、消費端,直接感受教育效應與人才品質而提出來的回饋。
二、關心國家現代化的熱血人士
這是我的關切。求學時期,每當讀到清末民初的歷史,看到列強帝國主義的霸道與國人喪權辱國的無能,就會有一股莫名的熱血在身上澎湃起來,立志要繼承五四的遺緒、跟隨先賢、先烈們的腳蹤。無奈有心無力,無法有什麼作為,但是對現代化的關切一直留存於心。之後,年事漸長,知識與閱歷不斷累積,當年的熱血轉成深思探究,疑問不解也成為尋索的動力,終於可以稍事著墨。這是匯集了四十年的持續關注,結合見識的增長與思緒的沈澱而得出的意見。
三、教育體制的受害者
這是我的遭遇。我不是一個很能適應考試教育的人,求學歷程不算平順,一路顛顛跛跛的走過來,當時如果有什麼閃失,不知道會走上什麼道路。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們的教育不是升學主義、不是考試教育的話,我又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成就什麼樣的事?雖然事過境遷,很難說什麼,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我不會遲至三十餘歲才知讀書之樂、求知之趣,而使我在程度上、思考上耽誤了將近二十年,這是教育送我的禮物。我以一個教育受害者,回顧過往的切身經歷,提出我的建議,希望我們的後輩不再被教育耽誤,不再渾渾噩噩、不知思考也不知求知,能夠早早得著發揮,追求人生夢想,這是我最肯切的期望。
社會上有許多人關心教育、談論得也很多,但多半只針對某些現象、某些課題抒發,少了整體的、結構性的觀察與分析,拼湊不了對問題的完整瞭解,難以引發有效的改革。本書希望能補足這項缺憾,不但是從整體的、更從文化的面向與現代化的角度來看,希望提供一個夠完整、具深度的解析,促使未來的改革走在正確的方向,不再走冤旺路。
關鍵在教育,啟動改變就要從教育開始,這是我最深的尋索與思考。
所有的事物除了自然以外,都是人的影響,成事敗事都在人,而人由教育塑造,教育絕對是關鍵。
所有關於國力探討與國家發展的研究都強調人才的重要,道理十分簡單,因為事情不論大小都需要好的人才接手,才會有好的成效、好的結果,人才是國力的來源。因此,投資教育、普及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是製造人才、增進國民素質的機制,是提昇國力的不二法門。中華民族應該是最能夠體現教育功效、受益最大的,因為我們是全世界最重視子女教育的民族,教育是我們提昇國力的動能,我們從來就重視教育,不曾改變。但是我們卻遭逢國力不前,發展遲緩的現...
目錄
第一篇:根深蒂固的考試主義
在考試主義下所呈現的幾個現象十分令人擔心,使得教育體系教出來的人才並不符合我們的需要,甚至是我們不要的,這就是關鍵所在。
第一章 考試會破壞教育
我們重視考試,尊崇考試,迷戀考試。但是,我們將考試用過頭,考試破壞了教育。為什麼?為什麼考試會破壞教育?
第二章 從PISA看教育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參與國家多,提供了一個跨國比較的機會,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又可以反映出台灣教育的特質與問題。
第三章 淵遠流長的應試文化
應試文化使考試主義變得強韌而難以撼動。就算取消考試,應試文化依然會將任何新的作法、新的方式應試化,任何教育改革如果無視於此,注定失敗。
第二篇:為什麼要受教育
本篇是全書最重要的部分,旨在說明教育的絕對關鍵性,影響既深且遠,是國家興衰成敗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教育的目的
學思辨、養求知,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第五章 學習思辨
思辨心智是文明的關鍵,運用深思熟慮的思辨慢想進行決斷,使事情周延合理,這是重中之重、關鍵中的關鍵,是教育的第一目標。
第六章 運用知識
運用知識才會有力量,學習知識目的在能夠運用知識,透過教育使這項能力普及到每個國民,以加速國家的現代化。
第七章 獨具想法
藉由教育培養有想法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如果教育無法教出有想法的人,就等於培養不出領導人,也等於社會的改變與改善無著落。
第八章 認識自己
瞭解自己始終是重要的,將自己的長處、美德發揮,使自己有用、有所成,不但可以貢獻社會,也是人生快樂的來源。
第三篇:教育的再造
教育一定得改,要改得更好,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改革,我們必須為後代子孫著想,不要他們走同樣的老路、受一樣的教育。
第九章 扭曲教育價值
千年的科舉扭曲了教育價值、形塑出牢固不破的應試文化與考試主義,持續耽誤著未來發展。
第十章 現代化的要件
以教育作為現代化的發動機,就必須先對現代化的觀念做詳細的思索,到底現代化的要求是什麼?教育要如何才能著力?
第十一章 教育再革新
教育是命脈、是希望的來源,是國力的基礎、是現代化的發動機。教育必須再革新。
給讀者
無論你是學生、老師、家長或一般人士,筆者都提出了「自我發展的方法」。教育改革長路漫漫,自我改變、自我學習也許效果更大。
第一篇:根深蒂固的考試主義
在考試主義下所呈現的幾個現象十分令人擔心,使得教育體系教出來的人才並不符合我們的需要,甚至是我們不要的,這就是關鍵所在。
第一章 考試會破壞教育
我們重視考試,尊崇考試,迷戀考試。但是,我們將考試用過頭,考試破壞了教育。為什麼?為什麼考試會破壞教育?
第二章 從PISA看教育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參與國家多,提供了一個跨國比較的機會,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又可以反映出台灣教育的特質與問題。
第三章 淵遠流長的應試文化
應試文化使考試主義變得強韌而難以撼動。就算取消考試,...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