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佛學院的老師告訴學生
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往成功的路上,並沒有寬敞的大門
必需彎腰、低頭、側身把自己縮到最小,才能進出天底下所有的門
這是佛家的哲理,其實也是做人的哲學
你的態度攸關著你的人生
究竟是你在駕馭生命、還是生命在駕馭著你
學做人,從佛家的一個小門、從小處做起
一個願意彎下腰來的人,是成長的開始
像一顆小石頭,雖然小、卻極結實
本書囊括六卷、五十篇做人黃金守則
讓你徹頭徹尾看懂人情世故
做人用心,做事才能順心
態度篇
‧人與人的交流都是「先用心感受」,然後才「用耳去聽」,
耳朵,只是傾聽的媒介。
良好的態度有助於營造融洽和睦的關係,
幾乎不必說話,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能心意相通。
和好篇
‧因為這世界不夠完美,所以我們不能沒有道歉。
真誠道歉才能開啓和好行動,
可以安慰受傷的心靈、重建親密的關係;
並且化危機為轉機、化傷害為祝福。
表達篇
‧有實力,卻說不出來。問題出在哪裡呢?
說話,無非是為了表達自己,打動別人,
切記:對人的關心,是說話的初衷。
因此,說話時多一分用心,就會減少一點距離。
利人利人篇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如同一個蓄水桶,
水位愈高,我們愈快樂,
善待別人,能同時增加雙方水桶裡的水,
自己好,也要別人好。
進與退篇
‧做人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這是一種分寸,
你的態度攸關著你的人生,
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
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人生啊人生
‧人生的經驗告訴我們,擁有時,並不代表長久;
失去後,也並不表示結束。
命運是公平的,一扇門對一個人關閉的同時.
必定有另一扇門向他敞開。
【本書特色】
做人之道~~~要改變,先要求自己
軟實力,贏得好人縁、超人氣的50張王牌
學做人,除了面笑、嘴甜、腰軟,還要眼睛放亮、能屈能伸
一本讓人會心一笑,輕鬆好讀的生活實用書籍~~
■本書囊括六卷、五十篇做人黃金守則------
《態度》、《和好》、《表達》、《利己利人》、《進與退》、
《人生啊人生》,每一主題以簡明扼要、生活化及故事性的寫作方式,闡述做人做事方法,文字精簡、好讀,循序漸進說明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做人做事技巧。
■內文涵蓋50則做人經典法則,內文實用,適合有心想突破自我者。
■內文每一小節以短篇方式寫作,文字輕鬆實用化,適合忙碌的現代人隨手閱讀,篇篇經典、實用。
■本書由從事企業行銷公關業務多年的資深經理人,根據自己本身的實務操作經驗撰寫而成。
■確實掌握50種關鍵做人做事技巧。每一章節均以故事做為說明與例證,內容深入淺出,輕鬆易讀。
■囊括全球知名人士不為人知的做人做事技巧及有趣小故事,內容豐富翔實,第一手把握如何促進做人做事表達能力,打造成功金鑰匙的關鍵。寫作筆法深入細膩,富有可看性。
作者簡介:
楊思宇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
經歷
熱愛工作,興趣多元廣泛,大學畢業後從事數位教育、
人力資源、企業行銷等工作,曾應聘至美國管理顧問公司工作數年;
回國後與友人共同成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對人際關係、個人生涯規畫、企業管理及微創業、微行銷,
人力資源領域有獨到見解及專業實務經驗。
著作
「不要覺得自己不夠好,那些挫折教會我的25件事」
「做對48件事,這樣『說話』從此不失言、不失禮,人人都挺你」
-------有實力,也要會表達
章節試閱
卷四 利已利人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有一套「水桶理論」:
別人如何待我們,會影響我們水桶裡的水位,
水位愈高、我們愈愉快。
但我們也有一把無形的杓子,舀水到別人水桶中、
善待別人,能同時增加雙方水桶的水。
自己好,也要別人好。
28要改變,先要求自己
-------自律才能享受自由、自重才值得尊重。
做人做事先搞清楚的的5個順序:
1.職場-先升值,再升職
2.溝通-先求同,再求異
3.人際-先交流,再交心
4.處事-先解決心情,再處理事情
5.做人-先做好自己,再要求別人
電視台的刮鬍刀廣告,其中有句廣告台詞說得很好::「要刮人鬍子前,先要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凡事開口要求、或是抱怨別人之前,不妨先從自己檢討起,很多問題的癥結常能因此迎刃而解。
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挑剔別人的缺點很容易,抱怨連連更是輕而易舉,可是問題往往就在自己身上卻毫無所覺。
在每天的生活中,充斥著不滿與不平,當員工的抱怨老闆唯利是圖,不知體恤下屬;老闆則感嘆,哪有只要薪水不必付出的好康。孩子抱怨課業重,遊樂時間永遠不夠;為人父母則無法理解,為何我每天工作累得像條狗,一心只為家計奔走,孩子卻一點也不體諒父母的辛苦?總之,抱怨老天爺不長眼睛、怪社會對我不公,怪好機會總是輪不到我,怨氣沖天、人心不平,痛苦指數日益竄升,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
那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呢?凡事先站在他人的立場看自己:期待老闆提拔前,先想想自己對組織貢獻了什麼?為人父母者,在怪罪家中的「小屁孩」不懂事前,是否願意多撥出時間陪伴他們共同成長?
有則故事讓人會心一笑:有一個上校對部隊的服裝儀容十分重視,一天早上,當他四處檢查時,發現某一士兵儀容不整,當下他便揚起聲大聲叫起來:「你過來!領子沒拉好應該怎麼辦?」
士兵大聲回答:「報告長官,趕快拉好!」上校扳著臉、嚴峻地說:「那還不拉好?」士兵鼓足勇氣,伸長了手,怯生生地將上校的領子拉整齊。
有個兒子對他的父親說﹕「爸,你以後不要對我那麼兇,也不要再對我發脾氣,因為老師說,我正值青春期,是禁不住任何打擊的。」
父親回答他說﹕「你才不應該惹我呢,你沒看我正逢更年期,耐性有限。」正道出了現代人的通病。
我們是不是都跟他們一樣,犯了「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這樣的錯誤呢?
29你給出什麼,就得到什麼
-------在你希望別人對你伸出援手前,
先了解對方需求、找到對方能得到什麼好處,
就能讓原本的單行道,變成彼此緊密的互助關係。
人與人之間如果只是單向的要求或付出,
就像只有一側坐人的翹翹板,
終究會因無法來回而停止運轉。
你為別人做了什麼,你就為自己做了什麼,
愈親力親為、愈陌生,效果愈大。
美國文學家賈斯特菲爾德說:「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不論是誰,當他感受到別人的善意時,才能卸下原本的武裝,雙方的關係才有可能更進一步。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科維曾在《第8個習慣》一書中提出「情感帳戶」,他指出人與人間的相處,就像銀行存款一樣,得時時檢視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關係餘額」,有借有還,再借就不難。
所謂利他,就是利己,它可以讓別人、以及自己過得更快樂。何以見得?
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準備了一盤沙,並在裡頭加入一些鐵砂,他要同學試試看有沒有辦法把鐵砂取出。很多人用手撥弄了老半天也找不出一粒,接著老師拿出一個小磁鐵,輕輕地在沙堆裡來回地吸,不一會功夫,磁鐵上就吸滿了一大堆的鐵砂。;利他的心就像這塊磁鐵,能夠吸引別人樂意親近你,並使得那些傲慢與欺淩逐一冰消瓦解。
心理學家同時也是《真實的快樂》的作者,馬汀.塞利格曼曾做了一個測試,要求一部份的學生積極參與令他們愉悅的活動;另一部份的學生積極參與利他的活動,如參與救濟貧民或災民的流動廚房、慈善商店等。
結果發現他們的人生有很大的不同變化。那些積極參與令他們愉悅活動的學生,喜悅的效應很快的隨時間降低,另一群參與利他活動的學生,其喜悅感更強且維持更久。這正說明利他能使你的快樂更深刻,生命更有意義。
美國著名作家哈維‧麥凱有一天接到電話,獲知自己已列入CNN王牌主持人賴瑞‧金的採訪名單,並有五分鐘的機會與賴瑞‧金通電話,爭取上節目的機會。
不同於一般人想在短短的通話中,盡情表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通話過程中,哈維完全不提自己,反而與他討論正在進行中的出版計畫,關切地詢問出書的進度。最終哈維擊敗名單上其他採訪候選人,更贏得十幾次上節目的機會。
下一次,當你認識新朋友、與舊朋友見面時,別只問「這對『我』的好處是什麼?」而是問「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接下來的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
30關心,把你放在我心上
-------很少人能抗拒來自於別人的注意與關懷,
那是最不著痕跡的恭維。
所謂「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榮華富貴的人,你可以不必錦上添花;
但對於窮困潦倒者,能夠雪中送炭才更顯得情深意重。
真正的關懷應該是從內心出發,
它所能到達的地方也絕非任何飛機、或高速鐵路所能及,
那就是人心。
在忙碌、現實的社會裡,常猛然發覺自己置身於「周圍都是人潮,心中卻是孤島」的環境裡。因為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下,每天忙累不堪、自顧不暇,甚至自家的親人都無法照顧周詳,哪有餘力去關心別人?因此,關心成為至寶。當人們寂寞的心田不斷吶喊著:「誰來關心我?」「我感受的關心不夠!」時,那麼,誰才是先付出關懷的人呢?
「關心」有時候是言語,有時候是眼神,有時候是拍拍肩膀;它也許是一聲熱情的招呼、一句温暖貼心的安慰,雖然只是個小舉動,卻能讓人感到溫暖無比。
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很多,真誠的關懷卻永遠無法取代。
昔日人們常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因為在艱困危險中,自己所親近的人能夠梢來平安訊息,更比萬金可貴。因此如今相隔千里萬里的親人,若能打一通電話、寫一張卡片,也是關心的表示。
另外,聽人傾訴,是表示關心;專程拜訪,也是關心;其他如送禮、災情慰問、疾病關懷、考試的祝福、喜喪婚慶的致意等表達致意,都代表一種善意、一種友愛、一種祝福。
尤其對於弱小的、苦難的、失意的、挫折的,更需要人的關心。一通鼓舞的電話,一封慰問的信函,一些適時的探望,就能在冰冷的心中點燃一根温暖的火把。
希望他人對自己友善,就先關心別人。聖經上說:「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在重要的時刻,願意付出時間、付出心力陪伴朋友,就是最令人難忘的珍貴友誼。
忙碌的你,是否早在無形中將周遭的一切視做「理所當然」,而忽略了對人表達關心?一句「謝謝你」、「我愛你」、「辛苦了」、「有你真好」有多久未曾從你的口中說出?許多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並不理所當然,當輕輕的說出一句問候、鼓勵的言語,你會發現:原來要給一個人信心,是這麼容易的事。原來要讓你親近的人高興,只需要真心說出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立刻令枯木逢春、寒冬遠離春天到來。
========================
31換位思考,才能找到出口
----------把你當成我,而我就是你,
這樣就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別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鏡子。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
你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方便,
別人也會替你著想,考慮你的利益。
也許你曾有過經驗,當扭轉螺絲釘,正向轉不開時,這時換個相反方向,原本不動如山的螺絲釘竟然因此順利打開。人生路上如果此路不通的時候,只要換換位、換換心、換換向,困擾多時的問題常能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如果說成功有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立場來考慮問題」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把「我」擺一邊,「站在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只不過,真正的「換位思考」;並不是假設「我」站在他的立場,會有什麼想法和感覺;而是從「他」立場上,去真正理解他的想法和感覺。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在一旁一直嘮叨不停:「慢一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
妻子惱怒地說:「我懂得怎樣炒菜。」
丈夫平靜地說:「我只是想讓你知道,當我在開車時,你在一旁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生活中,我們不要輕易將自己的喜好、邏輯強加於他人身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風景,各有各的感受,冷暖自知。
例如:當你犯錯時,你希望別人批評你嗎?當然不希望!你希望得到原諒。
當你做得不好時,你希望別人嘲笑你嗎?當然不!你希望得到鼓勵。
當你遭受挫折時,你希望別人幸災樂禍嗎?當然不!你希望得到幫助。
當你情緒低落時,你希望別人冷落你嗎?當然不!你希望得到安慰。
當你聽不懂時,你希望別人覺得你煩嗎?當然不希望!你希望得到耐心。那麼,既然你不喜歡別人這樣對待你,那麼你也該學習如何友善對待別人。
如果你能夠把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和心情,去體會別人的內心感受、理解別人的難處,不僅有助於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一直讓你感到困擾的問題,說不定就能因此找到答案。
或許你能因此明白,向來認定的諸多「不合理」,原來沒那麼糟,心裡的不愉快變少了。而且當你進行角色轉換的時候,將驚奇地發現,其實自己也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
32如何從「顧人怨」變成好人縁
-------成功者最重要的心法是:
先用同理心去了解對方,
而不是急著快速解決問題。
與人相處碰到反對意見時,最好先抽離情緒,
避免使用「你」「我」;最好改用「我們」。
只要讓對方感覺「被理解」「被尊重」「被關心」,
就有機會化解爭議。
親和力、信賴感,都來自於善意的肢體語言。
大人常不自覺地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前途!」雖然出發點在於規勸小孩努力向上,
言語間卻充滿對階級的歧視,失去了待人處世應有的溫暖及溫度,無疑地在孩子面前做了不良示範卻毫不自覺。
一個缺乏同理心的人,和別人之間的距離有如:「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
如果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一心只關心自己的利益,總以自己的立場來看別人,難免會產生誤會,誤會導致衝突,衝突導致不愉快。例如:我們是不是經常想:「這個人怎麼這樣啊!」在此同時你是否想過:別人或許也正這麼想,弄不清楚你為何這樣?
出現這種癥結的原因,就是雙方都沒有替別人著想。
所謂「同理心」是指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去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感受,並作出回應。換言之,同理心是一種易地而處的能力,它透過體貼別人的心意而能感同身受,它能進一步帶來震盪、共鳴,及友善交流。
只要你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你便明白你不喜歡的事,別人可能也不會喜歡。例如:在學校時,故意把同學的椅子拉開,讓他落空跌坐在地上;躲在暗處,然後出其不意的跳出來嚇人;把假蟑螂和玩具蛇放進同學的書包裡;隨便拿人家身上的缺陷取外號...;在職場上,爭功諉過、勾心鬥角;或是鄰里間,總有人為了貪圖自己方便,而偷偷地把垃圾往別人家裡倒‧‧‧‧這些行為都足以傷害人們彼此之間的友好情誼。
因此,不論做人或做事時,當有爭議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
我這樣做別人喜歡嗎?
我這樣做會對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我是否應該收斂一點,我是否應該不那麼自私一點?
當你以一顆柔軟的心待人處世,你將發現其實人我之間的所思所想並無不同,如此一來要體會別人的感受,就會變得更為輕鬆自然。
卷四 利已利人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有一套「水桶理論」:
別人如何待我們,會影響我們水桶裡的水位,
水位愈高、我們愈愉快。
但我們也有一把無形的杓子,舀水到別人水桶中、
善待別人,能同時增加雙方水桶的水。
自己好,也要別人好。
28要改變,先要求自己
-------自律才能享受自由、自重才值得尊重。
做人做事先搞清楚的的5個順序:
1.職場-先升值,再升職
2.溝通-先求同,再求異
3.人際-先交流,再交心
4.處事-先解決心情,再處理事情
5.做人-先做好自己,再要求別人
電視台的刮鬍刀廣告,其中有句廣告台...
目錄
卷一 態度
人與人的交流都是「先用心感受」,然後才「用耳去聽」,
耳朵,只是傾聽的媒介。
良好的態度有助於營造融洽和睦的關係,
幾乎不必說話,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能心意相通。
1彎腰、低頭、側身,生命的3堂必修課
2你有架子?還是有價值?
3良好態度在前,言語在後
4謙虛,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
5傲慢,會成為一座自我隔絕的高牆
6與人相處要用「軟實力」
7懂得察言觀色,才能找到正確的位置
8當縮小自己,世界就會變大
9身段柔軟,貴人就在你身邊
10記住別人的名字,良好關係的第一步
11微笑吧!它是最高明的化妝術
卷二 和好
因為這世界不夠完美,所以我們不能沒有道歉。
真誠道歉才能開啓和好行動,
可以安慰受傷的心靈、重建親密的關係;
並且化危機為轉機、化傷害為祝福。
12先給尊嚴,再論是非
13不計較,放下心中千斤秤
14聰明道歉,啓動「與人和好」行動
15讓步,才能更進步
16放下你的高度,認錯未必是輸
17給別人空間,就是給自已空間
18憤怒少一點,朋友多一點
卷三 表達
有實力,卻說不出來。問題出在哪裡呢?
說話,無非是為了表達自己,打動別人,
切記:對人的關心,是說話的初衷。
因此,說話時多一分用心,就會減少一點距離,
19做人眼睛要快,舌頭要慢
20最好的溝通-「心到」比「口到」重要
21與其用力說話,不如用心聆聽
22凡事,請心平氣和再說
23讚美,是不斷增息的人脈存摺
24多說不如多聽
25找對話題,就能輕鬆打開話匣子
26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27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
卷四 利己利人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如同一個蓄水桶,
水位愈高,我們愈快樂,
善待別人,能同時增加雙方水桶裡的水,
自己好,也要別人好。
28要改變,先要求自己
29你給出什麼,就得到什麼
30關心,把你放在我心上
31換位思考,才能找到出口
32如何從「顧人怨」變成好人縁
33做人細心,做事順心
34不要用批評「趕走」人心
35衷心讓他人覺得自己很重要
卷五 進與退
做人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這是一種分寸,
你的態度攸關著你的人生,
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
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36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
37失敗時挺腰,成功時彎腰
38學會低頭,才會出頭
39被當成是「蘑菇」,並不是一件壞事
40低處,才能納百川
41該屈則屈,該伸則伸
42退一步,留下轉身迴旋空間
43做人能進能退、可深可淺、可攻可守
44人生不是單行道,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卷六 人生啊!人生
人生的經驗告訴我們,擁有時,並不代表長久;
失去後,也並不表示結束。
命運是公平的,一扇門對一個人關閉的同時.
必定有另一扇門向他敞開。
45精打細算,不如讓利得人心
46不論前進、後退,都是人生
47所謂圓滿,來自於知足與快樂
48驕傲自滿,始終與愚蠢同行
49大氣度,從看見別人的優點開始
50欣賞別人,肯定自己
卷一 態度
人與人的交流都是「先用心感受」,然後才「用耳去聽」,
耳朵,只是傾聽的媒介。
良好的態度有助於營造融洽和睦的關係,
幾乎不必說話,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能心意相通。
1彎腰、低頭、側身,生命的3堂必修課
2你有架子?還是有價值?
3良好態度在前,言語在後
4謙虛,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
5傲慢,會成為一座自我隔絕的高牆
6與人相處要用「軟實力」
7懂得察言觀色,才能找到正確的位置
8當縮小自己,世界就會變大
9身段柔軟,貴人就在你身邊
10記住別人的名字,良好關係的第一步
11微笑吧...
商品資料
出版社:果實文化出版日期:2015-02-12ISBN/ISSN:978986896428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14.8x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