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做人要有心機」是一門學問,因為身處在複雜的社會中,究竟是友是敵,很難單憑幾次短暫的接觸或相處來判斷,因此「心機」就是用來觀察別人、保護自己的生存原則。
坊間幾乎沒有書這麼大膽、毫無禁忌的談這個人性的陰暗面--心機。這本書將做人該具備的基本「心機」:
1、 以正、反並陳的方式,輔以例證說明,為讀者逐條列點地剖析,讓讀者知己知彼,防身自保;
2、 章節鋪陳以「自我」為中心,讓讀者容易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探討這些「自我防衛」的基本能力是否具備,從而提升識人之明;
3、 功能面來說,本書著重在教讀者先修練好必備的心機,「友善」、「與世無爭」地與人相處,讓自己不成為別人的負擔、或背負別人所加諸的種種不平之事。
4、 文字簡潔明快,閱讀性極高,讀者之閱讀成就感極易滿足;
5、 議題、章節內容創新、切合社會需求,適合涉世未深之讀者做自我建設、社會性極高之讀者作自我反思。
書中資料取材於現實生活中,以「做人要有〝心機〞」為出發點,讓讀者在四大章節中,學會做人的技巧。
【本書簡介】
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原始社會,也不是世外桃源,這就注定我們跟社會的不可切割與利害相連。因此,如何做一個受歡迎、受人尊敬、事業成功、家庭和睦、朋友眾多的人就成為一門極為高深的學問了。
要處理好與同事、朋友、家人等一切社會關係,讓自己的言行舉止、應對進退得體且有禮,為人帶來快樂,並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同,就需要有一定的「心機」,健康正面的善用心機來讓自己生活得更自在、處事更圓融、前途更順遂。
本書取材自現實生活中,大膽地以「做人要有〝心機〞」為出發點,藉由以下四大章節介紹做人技巧—適度偽裝自己來遠離是非、怎樣想得開活得不累、做人最重要的二禮—禮儀與送禮、不吃朋友的悶虧,不被朋友背後插刀…,是作者編輯過四百多部社科經營叢書心得與自己本身的社會歷練的結合,透過分析歸類後所提出的處世建議。
如果讀者多花點心思,將能藉由書中四大章節的內涵闡述與提供如何學會這些「心機」的方法建議,重新檢視自己習以為常、日積月累的主觀偏見,進而積極、客觀的用這些方法用到日常的生活、社交中,幫自己打開正確的人生視野,成就圓滿的人生旅程。
重要簡介:
第一章: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適度偽裝自己
要想保護自己、成就自己,就要懂得做人的心機,在生活中,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是比較能夠成就大事的。
第二章:做人擁有好心胸,想得開活得不累
做人若能做到「寵辱不驚」的境界,那不管人生遇上什麼大事難題也無所懼畏,那怕天塌下來,也一樣能應付自如。
第三章:做人不可少二「禮」:禮儀與送禮
時時處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言談舉止誠懇謙和,待人接物得體大方,贏造出個人完善的形象;適時體貼的禮尚往來,夢寐以求的成功人生指日可待。
第四章:人在江湖飄,防挨朋友刀
朋友是人生的一部份,也是人們生活的中心之一。如何交友,如何選擇朋友是一件非常謹慎的事。朋友以誠相待,更要講究心機,選擇志同道合的摯友。
【重要紀事】
☆ 《做人要有心機》2006年金石堂年度TOP300第十八名,人文智慧第二名。
☆ 2007年博客來網路書店心理勵志暢銷排行榜;全省各大書店排行榜。
作者簡介:
呂叔春
中華論壇雜誌社副總編輯,主編過四百多部社會科學、經營管理叢書。其代表作有:「讀史有智慧」、「黑白卷」、「做人做事36字訣」、「你就是說服高手」、「金玉良言」、「讀史有心得」等多本暢銷書。
作者主要以人性與生活的互動作為著墨的重點,本書--「把心機用在對的時機」及姊妹作─「做人要有心機」即為代表作,是經歷過人生歷練後萃取處世精華的經典好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適度偽裝自己
做人不能太單純,應該懂得適度偽裝自己。不懂得做人「心機」的人不但內涵不夠,而且也缺少成功的慾望,只能是明裏吃虧,暗裏受氣,一輩子翻不了身。
要想保護自己,成就自己,我們都要懂得做人的「心機」。
一、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偽與詐
做人單純本身不是錯,而關鍵是社會關係的複雜,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懂得偽裝自己,以防被人欺詐、被人騙。
做人表面天真可以,但內心一定要留點「心機」以為自保之用。
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荀子在論人性時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的個性看來是善良的,那也是他努力裝扮而成的,因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這就是著名的「性惡論」。同時他也告訴人們,做人要有「心機」,必須適度地偽裝自己,以防被惡人所害。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時的確要謹慎小心,對人不妨預設一些防範對策,否則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時,就為時晚矣。
一般人都不喜歡謀略意識強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現實社會裏,欺騙、狡詐的人在所皆是。大到國家之間的爭端、攻伐,小到個人之間的衝突、傾軋,種種欺詐無處不在。因此,與其說欺瞞他人不正當的行為太卑鄙,倒不如說吃虧上當的人太單純、太大意。
人生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是一場戰爭。在這種戰爭中,為了求生存,必須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如此才不至於上了某些人的當而吃大虧。當然,我們不鼓勵自己去欺騙別人,但是,社會上魚龍混雜,到處都是陷阱、圈套,小心提防是必要的自保方式。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知你是否見到過烏龜在遇到天敵時如何保護自己?當人開始要抓烏龜時,這個傢伙便將頭和四肢以及尾巴全縮進了殼內,這樣牠裝死足足幾分鐘後才慢慢將頭伸出來張望,等敵人走了,牠才敢爬動起來。也許,你也聽說過兔子蹬鷹的故事,鷹的眼睛銳利,在高空中便能看清地面上的兔子,而此時兔子並不慌忙,牠就順勢打個滾,裝作死去,鷹一個俯衝下來,本想這下可以抓住兔子了,但是奇蹟發生了,當鷹到達地面伸開雙爪時,兔子卻一躍而起雙腿猛踢鷹的胸肚部位,鷹悲鳴幾聲,帶著傷痕逃離了地面。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發生在自然界裏的普通故事,也是兩個以欺詐對手而求生存的實例。回歸到人性的叢林中,人人都想戰勝對手,當敵我力量懸殊時或勢均力敵時,用反間計或欺瞞對方,而使對方上當,處於自己的擺佈之中,讓自己成了佔有優勢的狩獵人。當自己的力量處於優勢地位時,也不妨採用一下欺詐的戰術,這樣更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唾手可得的目標手到擒來。總之,欺詐可看成是一種策略計謀。
在人性的叢林裏,無處不存在著欺詐。欺詐並非違背倫理的罪惡。凡是有利於自己的生存,有利於個人能力實現,而非惡意的陷害別人的,都是正當的,合理的,西方哲人曾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話不無道理,既然我們存在,我們就有理由去生存、求發展,而一切對自我的壓抑和對存在的摧殘則應當被看成為罪惡。
另外,競爭的特性也決定了欺詐的必然性,「競爭」使得我們不得不謹慎行事,「競爭」也使得我們每個人必須以自我為中心,催促我們必須永遠走在同伴的前面,否則我們便會成為優勝劣敗法則下的失敗者。欺詐的方式很多,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1利用人性的弱點,以利誘人
人是趨吉避害的動物,無論大利小利都不會放棄的,當然也會考慮自己的成本和風險。但更多的情況下是不怕風險而敢於鋌而走險的。這時候,你最好的辦法就是誘之以利。世上任何給予都不是白給的,沒有免費的午餐,以利誘人,非但常見而且也容易成功。
2聲東擊西,製造假象
這種方法就是要在無法明確掌握對手資訊時,故意發布的一些引誘對手上當的資訊,當然這些資訊對對手來說,可能得之不易或認為準確可靠而極其有用時,才會有讓對方上當的可能性。要做到「假做真時真亦假」的境界,這樣假象才會被對方認為真的,而達到欺敵致勝的效果。
3詐死和裝敗也是很好的戰術
若詐得像,裝得真,就可以促使對手誤判形勢,製造對手判斷的負擔,並使其因為做了錯誤的判斷而踏入陷阱。此外,助長對手的驕氣,使其鬆弛警戒;而取得下手機會,藉此尋求重生的契機;另外還可以解除對手對我們的壓制,其實對手也巴不得解下心頭的重擔,一旦我們詐死裝敗,也正好提供了他們心理上的藉口,使其自行鬆弛緊繃的神經,雙方所遭受的壓力都可因而紓解。
二、做人要精明,但不能精明露骨
《紅樓夢》裏的王熙鳳做人可謂精明,依仗賈母的寵愛和自家背景,上欺下壓、左右逢源。然而「機關算盡太聰明」,最後令眾人生厭,抑鬱而終。可見,做人不能不精明,但千萬也別精明過頭。
人一生不應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該糊塗時糊塗,該聰明時聰明。有句成語:「呂端大事不糊塗」,說的正是小事裝糊塗,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一部中國歷史提供很多可以讓我們效法、參考的大智若愚經典事例。
宋代宰相韓琦以品性端莊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從來不曾因為有膽量而被人稱許過,可是在下面兩件事上的通權達變,在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人可比,成為「真人不露相」的最佳註腳。對於這樣的「老好人」誰會防範呢?而他因此得以在無聲無息中做成這兩件大事:
當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促請太子進宮,太子還沒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大臣曾公亮嚇了一跳,急忙告訴宰相韓琦,想不找太子進宮。韓琦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韓琦立即催促人們通知太子入宮,因此避免了一場權力之爭。
擔任大內都知職務的任守忠為人奸邪,反覆無常,一直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后之間進行離間,朝中有智之士都想不出辦法來除去這個隻手遮天、違法亂紀的禍害。於是,韓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二話不說簽了字,參政趙概感到很為難,不知如何是好。歐陽修說:「只要簽名,韓琦一定有自己的辦法。」不久,韓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官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隨即韓琦拿出了空頭敕書將所訴內容直接寫上,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換上另外的愛耍弄權術的人,任守忠會輕易就範嗎?顯然不會,因為他也相信一貫誠實的韓琦的說法,不會懷疑其中有詐。這樣,韓琦輕易除了宮廷害蟲,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說:大智若愚實在是人生的最高修養,也是一種做人的謀略。而大智若愚的人總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另一個晉朝人謝萬,是謝安的弟弟。曾經和蔡系爭一個座位,蔡系把謝萬從位子上推了下去。謝萬慢慢站起來,拍拍衣服,邊坐回座位上,邊說:「你差點兒弄傷我的臉。」蔡系說:「本來就沒有考慮到你的臉。」後來兩人都沒有把這件事掛在心上,當時人們都稱讚他們。
韓琦、謝萬之流都是老謀深算,「心機」重重之人,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受侮受損的一方都沒有為自己的難堪的損失而大發雷霆,記恨於心,相反的,都表現出寬宏大量、毫不計較的美德和風度。
大智若愚,從一個角度來說,也可理解為小事愚,大事明。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很高的修養。所謂愚,是指有意糊塗。該糊塗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一定要糊塗。而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一定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則必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必然可以經營出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客觀的經驗告訴我們,做人不要過於「精明」,太精明露骨絕對遭人討厭。因為人際間情感的溝通是「心」的交流,如果做人過於精明露骨,就不能在人際方面獲得人「心」。對人,不必精明;對朋友,傻點更好。交際中的「精明」容易把應該純樸真摯的關係,弄巧成拙地搞得非常複雜,使人因為厭惡刁鑽奸滑,敬而遠之。做人精明露骨,實則只是一種小聰明,最後終於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場,最貼切的說法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逞聰明,引火焚身。三國時代的楊修,可謂絕頂聰明,但是他幾次「聰明」過了頭,才智太顯露,反而引起了曹操的忌恨,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人和人的正常交往是平起平坐的,如果舉止不講究,言辭不三思,說話處處不給人留餘地,一味地居高臨下,只會孤立自己,招致他人的「不屑一顧」。
所以總而言之,做人需要精明,但不要過於精明,甚至精明到露骨。
三、心事寧爛在肚子裏,也不能隨便說
心事是自己的秘密,只可留給自己,千萬不能隨便對外說,成為別人要脅的把柄。如果真是這樣單純過頭,最後肯定吃虧吃盡,糟糕透頂。
一般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肚子裏留不住心事,有一點點喜怒哀樂之事,就想找個人談談;更有甚者,不分時間、對象、場合,見什麼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當然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對,不是說:「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嘛!而壞的東西也不能讓它一再沉積在自己心裏,只是要說可以,但不能「隨便」說,因為所傾吐的事件都不一樣,說心裏話的時候一定要有「心機」,該說才說,不該說可千萬別說!
之所以處理心事要這麼慎重,是因為心事的傾吐會洩露一個人的「脆弱面」,這脆弱面會讓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雖然有的人會欣賞我們「真性情」的一面,但有的人卻會因此而下意識地看不起,最糟糕的是一旦脆弱面被別人掌握住,會形成他日爭鬥時你的致命傷,雖然不一定會發生,但卻不可不防。其次,有些心事帶有危險性與機密性,例如我們在工作上承擔的壓力與牢騷,我們對某人的不滿與批評,當不經意地傾吐這些心事時,有可能他日被人拿來當成攻擊的武器,到時自己是怎麼吃虧的,都不知道。
那麼,對好朋友應該可以說說心事吧!答案還是:不可隨便說出來,要說的心事還是要有所篩選,因為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未來的「好」朋友,這一點見諸史冊,比比皆是。
即使是對家裏人,也不可一股腦兒將心事都說出來。萬一我們的另一半對心事的感受與反應並非如自己所預期的,又譬如說,她(他)因此對你產生誤解,甚至把我們的心事也說給別人聽……後果可想而知。
回過頭來說,閉緊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這樣就成為一個城府深,「心機」重,不可捉摸與親近的人了。所以,真正有「心機」的人應該是:偶爾說說無關緊要的「心事」給周圍的人聽,以減低他們的揣測與戒心,增加自己給人對你的親近感。
四、做人要善於隱匿:看似沒有,實則充滿
自古成大事者都謹小慎微,「心機」勝人一籌,善於隱藏自己,往往能以靜伏動,取得空前絕後的功名。這種看似沒有,實則充滿的例子在史冊中俯拾皆是,相對的是,從不見那些自以為是、耀武揚威的人因為施逞得勢而名留青史的。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的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來迷惑曹操,而放鬆對自己的注意。
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評論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朮、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但都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只有劉備與他才是。
曹操獨具慧眼而又正好說到劉備的志向,劉備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然嚇得把匙箸掉落在地上。恰好當時大雨將到,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憾,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數。
劉備藏而不露,人前不誇張、顯耀、吹牛、自大,裝聾作啞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這種作法是很讓人放心的,而他的種菜、他的數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斂了自己的志向,也讓人戒心大減。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受教於老子。當時老子便曾對他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也點名了即便是善於做生意的商人,也總是隱藏其寶貨,不讓不識貨的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即便品德高尚,也要在外在的表現上不要精明外露。若是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慾望或精力不加節制的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中國舊時的店舖裏,在店面是不陳列貴重的商品的,店主總是把它們收藏起來。只有遇到有錢又識貨的人,才會告訴他們好東西在裏面。倘若隨便將上等商品擺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哪有不招蜂引蝶引起竊賊來偷的。
商品如此,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話說的「滿招損,謙受益」,才華出眾而喜歡自我炫耀的人,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吃大虧而不自知。
這個世界上才能高的人很多,但有「心機」的人卻不是很多,同樣一部《三國演義》,死於曹操手下的才高八斗之士數不勝數,如孔融、彌衡之流,皆因他們不善於隱藏自己才命喪黃泉。
所以,無論才能有多高,都要善於隱匿,明哲保身,更能為將來的成功聚積實力。
五、做人要聰明,但關鍵時刻要會「裝傻」
聰明做人,再好不過,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處處顯示自己比別人有能耐,特別是在關鍵時刻時,他都會故意裝傻,以免樹大招風,惹禍上身,這就是做人的「心機」。
在我們的周圍,有些人是很聰明,但更喜歡抬槓,以顯示自己是個有想法且聰明才智勝於別人的人。只要搭上話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麼,他總是要加以反駁,其實他自己是一點主見也沒有。不過當有人說「是」時,他一定要說「否」,當人家說「否」的時候,他又說「是」了。事事要佔上風,十足是個沒有「心機」的失敗者。
即使一個人真的聰明,也不應該以前面所說的那種態度去和別人說話。一味地不為對方留一點面子,非把人逼得無路可走才心滿意足。雖想要讓人心服口服無話可說,達到心理上的滿足。但是想過沒有,滿足了自己一個人,那麼人家會不會滿足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沒有想到這一層,只會讓別人意識到又是一個沒有「心機」的傻人。這種不良習慣會讓人自絕於朋友和同事;沒有人願意提供意見或建議,更不敢提出任何一點忠告,漸漸的朋友、同事們都會離去。唯一改善的方法是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首先要明白,在日常談論中,個人的意見未必是正確的,而別人的意見也未必就是錯的。把雙方的意見綜合起來,至少有一半是對的。所以,何必每次都要去反駁別人呢?大概有這種壞習慣的人當中,聰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聰明的人,也許某些人太熱心,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總以為這樣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實上可能適得其反。平常生活中的平凡事情,是沒有必要費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討論高深的學問,又何必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固執己見呢?另外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原本輕鬆的談話大可不必太認真啊!
平常談話聊天,沒有人願意聽人說教,大家說說笑笑罷了。若要硬作聰明,拿出更高超的見解(即使確是高超的見解),對方也不見得會接受的。所以,不必隨時提出像要教訓別人的神氣。
當自己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議時,若不能立刻表示贊同,但起碼要表示可以考慮,不可馬上反駁。假如只是在聊天,那更應該注意,太多的執拗,肯定能把有趣的談話變得枯燥乏味。
如果別人真的犯了錯誤,而又不肯接受批評或勸告時,也不要急於求成,不妨後退一步,把時間拉長一些,隔幾天再談,否則,大家固執己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傷害了感情。
因此,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表現的謙虛些,尊重別人的想法,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一個固執的人,而應讓別人都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交談的人。
大量事實說明,人們談話時都有一個目的:想知道別人對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如果別人的看法與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應該要顯得對此很有興趣,更進一步去發掘別人的看法差異所在。
其實當彼此的意見一致,自己就會感到有一種莫名的鼓舞;但如果彼此的意見有所差異時,就會感到是一種挑戰刺激,進而引發彼此的爭論。
因此,當聽到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一樣時,要立刻表示善意贊同。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人認為只是隨聲附和,因而不做任何表示了。不吭聲,雖然不會被人誤解為隨聲附和,卻也容易使人認為有不同意見。
同樣的,當聽到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一致時,也要立刻表示什麼地方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不要以為這樣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不作聲。因為「心機」也是一種胸懷,一種雍容大度,增進彼此關係的作為。
六、得意時,謙遜不張揚
有「心機」的人懂得:一時的成功不代表永遠的成就,也不代表自己就比別人技高一籌。成績雖然是自己的,但如果一味張揚、炫耀只會帶來負面效應。
中國人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樣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他們說的都是對待榮耀的看法。在榮耀面前保持平和,自己才會有更大的進步,也不會影響到別人,特別是傷到沒有什麼成就的人的感情。
所以這些話更強調做人的「心機」。不僅我們的老祖宗提出忠告,國外的名人也有同樣的見解。
美國科學家佛蘭克林說過:「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英國哲學家史賓賽認為:「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對自己的所有敝帚自珍的成見,只要看出與真理衝突,都願意放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我從不歌頌自己,我有財產、有家世,我花錢慷慨,朋友們說我風趣,可是我絕口不提這些。固然我有某些優點,而我自己最重視的優點,即是我謙虛……」可見,謙遜是我們人類共同珍視的美德。
愛因斯坦由於創立了相對論而聲名大噪。據說,有一次,他九歲的小兒子問他:「爸爸,你怎麼變得那麼出名?你到底做了什麼呀!」愛因斯坦說:「當一隻瞎眼甲蟲在一根彎曲的樹枝上爬行的時候,牠看不見樹枝是彎的。而我只是剛好看出了那甲蟲所沒有看出的事情而已。」「謙虛」不僅是成功的要素,謙遜與內心的平靜也是緊密相連的。內心的平靜是做人的一種高度的「心機」。我們越不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寧靜,這樣,就容易引起別人的認同,得到別人的支持。
「彰顯個人」是一個危險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它會讓我們把大量精力放在顯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試圖讓他人信服我們的個人價值方面。而那樣誇大不實、自吹自擂通常會讓人驕傲自滿,把榮耀當做自我欣賞的裝飾品,沖淡個人的成就或誤導一個人正確的價值觀。
一個人的成就再偉大,也只是自己跟自己比較而已;相對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宇宙,是再渺小不過的了。如果我們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實不必過於看重它,因為那已成為歷史。或許,某些自鳴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處,就好像口袋裏裝著一瓶麝香的人,不會到十字街頭去叫嚷,讓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裏的東西,因為他身後飄出的香味已說明了一切。
真正有「心機」的人是不會濫用優點和榮耀的,他不會等待著去享受榮耀所帶來可能的好處,相反的他會繼續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所諄諄告誡的:「絕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面的準繩。」
況且,讓事情更糟的是,當人在得意時越誇耀自己,別人越是想辦法迴避,越是在背後談論那自以為是的自誇,甚或因而心生怨懟。同時,驕傲的人必然善妒,他喜歡見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諂媚他的人,對於那些以德性受人稱讚的人會心懷忌恨的,於是他就失去了內心的寧靜,漸漸的從一個愚人變成一個狂人。
而跟前面狀況相反的是,一個人越少刻意尋求贊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卻會獲得越多的贊同和欣賞。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更留心那些內向、自信,不隨時隨地表現自己的正確與成績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歡不自誇、謙遜的人,因為和這樣的人交住,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穫與成長。當然,真正學會謙遜是透過實踐而來的。這是件很美的事,因為在平靜輕鬆的感覺中會立即獲得內心的充實。如果真有機會自誇,那麼,嘗試著去抑制住這個慾望吧,用心體會謙遜所帶來的立即益處。
有一位朋友對「謙遜」曾經有過深刻的體驗。在被公司晉升後的幾天裏,他與朋友聚了一次。朋友們都不知道他晉升了的消息,他其實很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而且,他與另一個朋友都是被公司晉升的候選人。同為候選人,他和這個朋友之間當然有些競爭,現在的結果是他得到了晉升,所以他真得很想向大家宣稱自己被晉升,而那位朋友沒有。
可是當話到嘴邊後,他卻隱隱覺得有個聲音在說:「不,千萬別說!」於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訴大家自己被晉升,而沒有提及另一個朋友未被晉升之事。因為他明白,這事不用說大家也知道,說出來反而影響自己的形象,並且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
七、深藏不露以避小人
小人是最難纏的人,小人是最記恨的人,而小人也是最難防的人,所以對付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深藏不露,讓他抓不住把柄,挑不出骨頭來,看他有何辦法奈何得了你?
現今是一個利益掛帥的社會,人們都善於察言觀色,隨時見風轉舵的調節與人相處的方式,以取得可能的好處。要時刻警惕,別讓自己的喜怒哀樂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如果不想被別人控制,就需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必要時偽裝自己,深藏不露。
沒有「心機」或「心機」不多的人通常會吃小人的虧。
一聽到別人的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會以奉承來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進行「軟性」的勒索;一聽到某類言語,或碰到某種類型的人就發怒的人,有心者便會故意製造這樣的言語,指使這種類型的人來點燃怒火,讓人在盛怒之下喪失理性,迷亂智慧,失去風度;一聽到某類悲慘的事,或自己遭到什麼委屈就哀感滿胸,甚至傷心落淚的人,有心者了解這些人內心的脆弱面,便會以種種手段來搏取他們的同情,或是故意打擊他們的情感脆弱處,以達到他的目的;一個容易因為某事就「樂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樂」之事,好迷惑他,以遂行其意圖……
有人也許比較痛恨這種不能痛快發洩的隱藏,覺得似乎世人沒有一個可靠,而人生也充滿痛苦;誠然,如果連喜怒哀樂都不能自由表達,那這種人生真的沒有太大意思。不過,若因喜怒哀樂表達失當而招來無妄之禍,那人生不是更不值得?因此,人沒有必要做一個喜怒哀樂見不著痕跡的人,但何妨把喜怒哀樂放在口袋裏?
這樣做的目的有:把喜怒哀樂從情緒中抽離,我們便可以理性、冷靜的看待它,思索它對我們的意義,並進而訓練自己對喜怒哀樂的控制,做到該喜則喜,不該喜則絕不喜的地步。
把喜怒哀樂放在口袋裏就是不隨便表現這些情緒,以免為別人窺破弱點,予人以可乘之機。
八、隱「優」暴「缺」,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成全別人的好勝心,會讓別人更加喜歡我們,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點「心機」是很容易實現的,只要偶爾流露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毛病就行了。
學生對一位新來的老師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懼。因此,這位老師故意在課堂上說:「我的字寫得不好看,小學時我的書法都不及格,因此我特別害怕在黑板上寫字。」以此博得學生一笑,為的是很快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有時,他也會說:「如何,我的領帶漂亮嗎?」學生就會暗暗在心裏想:「這老師真有趣,竟注意些小事,可見老師也是平凡人。」學生的心情於是一下子放鬆了,便產生了親切感,此後這位老師的教學也變得很順利。
同樣的,在人前演講,在麥克風前打噴嚏,站不穩,故意表演些小失誤,就能緩和原來緊張的氣氛,聽眾們一般對有頭銜的名教授都會有戒備之心,但是看到小的失誤後,心裏便會想:「同樣都是人,難免做出些不雅的事。」於是一種親切感就自然產生了,與有自卑心理和戒備心的人初次見面時的會談是很困難的,尤其在社會地位有差距時,對方在居下的位置上心中會有膽怯感。此時對方心理上自然築起一道防禦牆,所以要先用「我以前也跟你一樣」來破除溝通的障礙。
華盛頓特區有一位名演員,他是出名的花花公子,一位曾經被他追求過的女性回憶說:「就是他觸動了我的『母性』本能,我才凡心大動的。他往往會說:『我真笨,連襯衫都穿不好。』」這位男演員就是挑起女性的母性本能,博得女人歡心的。
人人都有自尊心,也都有好勝心,若要建立感情,應隨時重視對方的自尊心,因為要重視對方的自尊心,必須隱藏自己的好勝心,成全對方的好勝心,如此才能增進對方的好感,維繫良好的感情。
如果對手和我們有著同性質的某種特長,一旦參與競賽,設法讓他一步,即使對手的技術比不上我們,也可以讓對方獲得勝利。但如果只是一味退讓,便表現不出我們的真實本領,也許會使對方誤認我們技不如人,因而讓對手產生輕視不屑的態度。
因此在競賽的時候,應該施展相當本領,先營造一個勢均力敵的局面,使對手知道我們並非是個弱者,進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緊,使他神情緊張,知道我們是個箇中好手,從而留個破綻,讓他突圍而出,從劣勢轉為均勢,從均勢轉為優勢,最後將勝利讓予對手。對手得到這個勝利,不但他自己費過許多心力,而且轉危為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對我們也會有敬佩之心。
要記得的是,所安排的破綻,必須十分自然,千萬不要讓對手明白這是故意使他勝利,否則會使原先的安排失去效果。再者,一般來說原先面對的難題,起初還能以理智自持、控制,但是到後來,因為全心投入而一時衝動,好勝心作崇,不肯再多作讓步,也是常有的事。也或者有意無意之間,在神情上、語氣上或舉止上,流露出故意讓步的意思,那就白費「心機」了。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十足的小鼻子小眼睛。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響,得理也讓人三分,顯得綽約柔順,君子風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後者則具有一種天然的向心力;一個活得嘰嘰喳喳,一個活得自然瀟灑。有理,沒理,饒人不饒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場上、論辯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問題,自然應當不失原則的論個青紅皂白,甚至為追求真理而獻身。但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若只是為一些非原則問題、雞毛蒜皮的事務爭得面紅耳赤,甚至非得決一雌雄才算甘休,實在是無知至極。
歷史一再的告訴我們,爭強好勝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謙卑的人,原本就把出人頭地看得很淡,更不用說一點小是小非的爭論。人若是站得住理,而能表現得謙遜,自然而然就能顯示出他的胸襟坦蕩、修養深厚。
九、喜怒不形於色
什麼樣的人最有「心機」?當然是面無表情、喜怒不形於色的出家人。普通人有七情六慾,不可能毫無表情,而隨意將喜怒都表現在臉上的人,無疑暴露了內心的想法,哪怕這些想法是暫時的,也會被高手識破,所以做人要謹慎。
不管心裏有多大的波濤起伏,千萬不要表現出來,盡量將其藏在心裏。這樣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心裏的事是自己的,讓別人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如果表現出來,人家會覺得這個人太淺薄,凡事都沒有「心機」,大概什麼事都藏不住,也不適合委以重任。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是能夠成大事的。
此種人並非是卑躬屈膝,裝出笑臉,更不是為了奉承上司,強露笑齒,而始終保持自然的神態,喜怒不形於色。沒有一定的知識和閱歷的人,尤其是剛入社會不久的人,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只要你想做,並不是不能做到的。每天起床後或睡覺之前,對自己說一聲:「我絕不表現出不耐煩的神色。」以此警惕自己。或者是在日記上仔細寫出來,更要每天持續不斷的做。
自古以來,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忽喜忽憂的。當然,人有時會高興,有時候不免憂愁,但千萬不要被情緒所左右。有高興的事,表現在臉上無妨,但悲哀的事就不要表現出來。因為將一切都表現出來,會使得情緒變化強烈,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忿恨表現在臉上,恨也會加倍。因此,成功立業之人,對這方面都盡量不形於色。
當有不愉快的事發生,突然被主管看到,他會因自己的不形於色感到奇怪,此時應該自己感到高興。因為主管會覺得:這個人遇到這種情況仍臉色不變,究竟此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而無法看穿我們的修為。
當自己被大家認定是不會隨便改變臉色的人,主管可能早已在心裏對我們敬畏三分。無論主管如何謾罵、嘲諷、冷淡,如果都能默默忍受,連眉頭都不皺一下,這種修養需要有相當的自信才可做到。而在失意或得意時,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現出不悅之色或驕矜之色,旁人看來,會覺得這個人的修養到家。
與主管共事時,要不卑不亢的就事論事,談論的道理要有憑有據,如此主管便不敢不重視。於爭辯時,必須先說一聲:「我不敢造次,否則會傷感情,但也請你多多考慮。」
如此一來,主管會覺得他的顏面未受到損害,抗拒心就會減少。如果逼他太甚,一定會激起他的怒火,他勢必不肯認輸,而決定爭辯到底,一場爭鬥就免不了了。
所以,千萬要為對方留下一條退路。當主管真心表示折服時,我們一定要表現出更大的誠意:「因為我有我的立場,因此不得不向你提出這些跟你意見相左的議案。事實上,我並不是要反駁,只是為了整體的公司利益才這樣做,這點請多多包涵……幸虧能得到你的諒解與支持,真的讓我鬆了一口氣,今後還請多多指教……」以這樣的低姿態來跟他說出自己的真意。
正面的爭論和充滿著誠意,這兩者都俱備,則上司必然無法戰勝,而只會更重視我們的存在與才能。
不管是沈默還是必要的爭論,都必須就事論事,不帶情緒性反應,才會達到應有的效果。
第一章 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適度偽裝自己
做人不能太單純,應該懂得適度偽裝自己。不懂得做人「心機」的人不但內涵不夠,而且也缺少成功的慾望,只能是明裏吃虧,暗裏受氣,一輩子翻不了身。
要想保護自己,成就自己,我們都要懂得做人的「心機」。
一、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偽與詐
做人單純本身不是錯,而關鍵是社會關係的複雜,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要懂得偽裝自己,以防被人欺詐、被人騙。
做人表面天真可以,但內心一定要留點「心機」以為自保之用。
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荀子在論人性時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目錄
第一章 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適度偽裝自己 11
一、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偽與詐 12
二、做人要精明,但不能精明露骨 17
三、心事寧爛在肚子裏,也不能隨便說 21
四、做人要善於隱匿:看似沒有,實則充滿 23
五、做人要聰明,但關鍵時刻要會「裝傻」 26
六、得意時,謙遜不張揚 30
七、深藏不露以避小人 35
八、隱「優」暴「缺」,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37
九、喜怒不形於色 41
第二章 做人擁有好心胸─想得開活得不累 45
一、不要把生活搞得太複雜 46
二、敞開心胸對待一切 49
三、自我吹噓的心態不可有 55
四、以開闊的心胸接受逆耳忠言 58
五、敬而不近保持距離 61
六、糊塗一下也無妨 63
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67
八、知足常樂心情好 70
九、「退一步」也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73
十、學習樂觀積極的態度 76
十一、好心性造就好心胸 79
第三章 做人不可少二「禮」: 禮儀與送禮 83
一、「禮」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84
二、微笑是最好的禮儀 87
三、戒除不受歡迎的壞習慣 91
四、客氣待人:禮多人不怪 98
五、在稱呼上下功夫,以打動吸引他人 101
六、自我介紹,讓別人記住自己 107
七、介紹別人也要注重禮節 111
八、巧妙地運用贈禮 114
九、逢場不一定要作戲 116
十、敷衍未必能佔便宜 119
十一、不必強爭,萬事「理」為先 122
第四章 人在江湖飄,防挨朋友刀 125
一、交友必須謹慎,友多必濫 126
二、主動彌補友誼的裂縫 130
三、日久見人心,給朋友建一個檔案 134
四、異性的友誼更絢麗多彩 138
五、朋友間不可過分控制和依賴 142
六、愛情與友情可以兼得 145
七、分辨和接納不同層次的朋友 149
八、把朋友分等級:有「利用」的放在第一線 155
九、對品質不良的朋友:敬之不如棄之 159
十、防備突然升溫的友情 163
十一、檢驗朋友的試金石 167
十二、朋友間要避免「哥兒們」義氣 170
第一章 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適度偽裝自己 11
一、做人不能太單純,要懂得偽與詐 12
二、做人要精明,但不能精明露骨 17
三、心事寧爛在肚子裏,也不能隨便說 21
四、做人要善於隱匿:看似沒有,實則充滿 23
五、做人要聰明,但關鍵時刻要會「裝傻」 26
六、得意時,謙遜不張揚 30
七、深藏不露以避小人 35
八、隱「優」暴「缺」,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37
九、喜怒不形於色 41
第二章 做人擁有好心胸─想得開活得不累 45
一、不要把生活搞得太複雜 46
二、敞開心胸對待一切 49
三、自我吹噓的心態不可有 55
四、以開闊的心...
商品資料
出版社:喬木書房出版日期:2011-11-03ISBN/ISSN:978986654644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17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