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姆.哈福特
定價: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
知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主筆。在該報撰寫、並供稿全球的專欄「臥底經濟學家」,揭示日常生活經驗背後的種種經濟觀念。他同時也是全球唯一開設答客問專欄「親愛的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他曾擔任BBC電視節目《聽我的,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現主持BBC廣播節目《多或少》(More or Less)。文章散見《君子》(Esquire)、《富比士》(Forbes)、《紐約》(New York)雜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二○○六年獲得專門針對新聞從業者所頒發的巴斯夏獎(Bastiat Prize),廣電節目也曾獲獎。現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居住在倫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
跟奇妙的經濟學家喝一場愉快的下午茶──向我所有學生推薦這本書
劉孟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如果要寫一句簡短的話來推薦這本書,我會寫:「我向我所有的學生推薦這本書,因為這大概是唯一一本可以一面讓你忍不住大笑,一面又可以學到如何活用經濟學原理與最新經濟知識的書。」
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就開始跟學生建議,要養成經常上網去看兩個財經專業中文網站的習慣,第一個是《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的中文網站,第二個就是老牌英國財經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的中文網站。而在《金融時報》的網站上,我又最推薦兩個專欄,就是提姆‧哈福特 (Tim Harford) 的「臥底經濟學家」與「親愛的經濟學家」。
我開始讀提姆‧哈福特的專欄,是先被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所吸引的。例如說,有讀者會來信問「怎樣與有錢的女友相處?」信中是這樣寫的:「親愛的經濟學家:我的女友掙得比我多,住在公司提供的房子,可是當我們在討論同居時,她卻要求我得支付各種賬單。她有必要算得這麽清楚嗎?」署名的,是「困惑的學生」。
或者,像是下面這個問題:「怎樣在意大利唱單身情歌?」信的內容如下:「我是一個32歲的美國女人,5年前搬到義大利。在這裡,30多歲的單身男性簡直是鳳毛麟角。我該繼續留在義大利呢,還是回美國去?」署名的是:「喝著卡布奇諾哭泣的人」。
當你看著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認真來說,其實這些煩惱也不能說是匪夷所思,只是大概很少有人會拿這些問題來問經濟學家)而忍不住哈哈大笑時,繼續讀下去,就不得不對提姆‧哈福特的回答欽佩不已。他的筆調非常幽默,行文之間充滿機智,但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最讓我這個經濟學家同行佩服的是,他對於這些疑難雜症問題的回答,總是能建立在紮實的經濟學理論或實證研究之上。
舉例而言,對於那位「困惑的學生」,他的忠告是:最好乖乖付帳單,因為根據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 (Michael Spence) 的「訊號理論」,那位有錢女友正透過要求小男友自己付賬單,來獲取「他愛的到底是我的錢,還是我的人」的訊號。而針對那位「喝著卡布奇諾哭泣的人」,提姆‧哈福特的建議是:不要再陷在經濟學原理中所謂的「沉沒成本謬論」之中,為已經灑掉的牛奶無謂地哭泣,「請回到人口統計上有更多合格單身漢的地方吧。」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是提姆‧哈福特最有名的暢銷書。根據《金融時報》上的簡介,至今已經翻譯成16國語言。你一旦拿起這本書,先不用細看裡面的文章內容,只要先讀文章目錄,就會讓你心情愉快,充滿好奇,而且忍不住一直看下去。你會想知道,到底這裡面在講甚麼啊?舉例而言,有人問說:「我35歲前該定下來嗎?」有人想知道:「到約會網站,該貼上照片嗎?」有人的煩惱是:「遠距離戀情,禁得起考驗嗎?」也有人問:「我愛上了最要好的朋友,我該表白嗎?」光看到這些問題,應該就足以讓我那些青春年少的學生們說「哇」,並且張大眼睛。
不過,這本書涵蓋的主題不只侷限於這些感情的煩惱。在這本書第二個部分,作者主要回答的問題,來自於許多人會產生疑問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也就是生涯與工作。這些有趣的問題包括:「一份高薪而不穩定的工作好,還是一份薪水中等但是穩當的工作好?」「怎樣才是爭取加薪的有效策略?」「怎麼跟資深同事相處?」「追求夢想,值得嗎?」
我也非常推薦家長們要讀一下這本書,因為裡面不少篇文章的主題,會有助於你跟孩子講道理,譬如說:「每天多花一小時讀書,值得嗎?」或者你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期待全班同學聯合一起偷懶,是不可能的事情。
讀這本充滿了英式幽默口吻的書時,可以想像你正跟著一群有著許多心事,而又充滿好奇的朋友一起,與這位來自英國的奇妙經濟學家一起喝著愉快的下午茶。閒聊當中的許多問題,會讓你覺得非常有趣,而這位奇妙經濟學家的答案,又往往會讓你拍案叫絕。
如果你因此而在這場開心的知識下午茶結束之後,轉而到更多的經濟學書籍(或許會有點枯燥)當中找尋這些答案的來源,那麼,這場下午茶的收穫與影響,或許將會遠超過你的想像。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3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4 |
3折 | 3 |
4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3 |
4折 | 1 |
5折 | 35 |
6折 | 1 |
7折 | 2 |
7折以上 | 6 |
無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提姆.哈福特
定價: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愛上好朋友,我該表白嗎?」這是個經濟學問題。
文/Anderson
「XX經濟學」、「經濟學XX」,像這一類的書籍,是我們這種連「供需曲線」都不知道是啥的讀者,讀得起的嗎?
檯面上大人物們不能懂的心事,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卻懂,而且放在心上。延續之前《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一個臥底經濟學家,完美破解商業檔案》從超市、咖啡到中古車與啤酒薯條等我們熟悉且在乎的日常題目下手,這次的《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從Facebook到劈腿,150個生活難題爆笑拆解》以更輕盈、精實的「快問快答」方式,浩浩蕩蕩列出一百五十則難題,對市井小民本來只能放在心中OS的心思,貼心破解。
這位老兄貴為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主筆,卻毫不在乎地硬端著正統經濟學家光環,他最關心的是不斷捍衛「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的行為的學問」此一初衷。高來高去的術語、難如天書的數學式,是經濟學的其中一種呈現與應用方式,但從不是全部。
一方面,《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讓我們覺得原來每一個人都匹配得上與經濟學發生關係;再一方面,藉著深入淺出的針對提問之釐清、分析、解答/建議,我們還真的開始對「教科書上的經濟學」產生了興趣,不會再害怕或排斥。
當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從頭到尾都不曾擺出老師模樣來說教,但我們卻慢慢學會了經濟學家觀察與思考事情的方式。即是作者說的,「經濟學家可以超越表象,把糾結成一團的複雜問題,簡化為經濟模型,提出很實在的建議。」。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將這些包羅萬象的提問分成五大類,例如在「把妹」這一類,會有「愛上好朋友,我該表白嗎?」、「要不要戴保險套?」、「到約會網站,該貼上照片嗎?」這類的問題;而「職場」類別裡,會有「大家一起擺爛,可行嗎?」、「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我」、「為什麼老是有人愛擋住車門?」等題目;「家庭」類別,人們舉手發問的是「怎樣查外遇」、「馬桶坐墊該立起還是放下?」、「爺爺奶奶老愛亂餵寶寶」…….。
只要你瀏覽一回目錄,這本書就會成功吸引你。
這裡頭哪一條不是你渴望知道的呢?誰能想到它們竟然都是這種或那種形式的經濟學問題?這位語氣幽默(有時甚至有點三八)的大學者,不動聲色地對題目重新提煉、分析,接著以經濟學家的拿手好戲,對看似無解的困惑,輕鬆擊出全壘打。藥到病除!
翻開《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哈福特開宗明義就說,「Trust me, 我是經濟學家。經濟學,本來就很適合解答人生難題!」。這話怎麼說?真是這樣嗎?經濟學能厲害到什麼程度?.......繼續讀下去吧,即將展開的旅程會告訴你,這個開場白,一點都沒誇大。
作者簡介: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
知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主筆。在該報撰寫、並供稿全球的專欄「臥底經濟學家」,揭示日常生活經驗背後的種種經濟觀念。他同時也是全球唯一開設答客問專欄「親愛的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他曾擔任BBC電視節目《聽我的,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現主持BBC廣播節目《多或少》(More or Less)。文章散見《君子》(Esquire)、《富比士》(Forbes)、《紐約》(New York)雜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二○○六年獲得專門針對新聞從業者所頒發的巴斯夏獎(Bastiat Prize),廣電節目也曾獲獎。現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居住在倫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
跟奇妙的經濟學家喝一場愉快的下午茶──向我所有學生推薦這本書
劉孟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如果要寫一句簡短的話來推薦這本書,我會寫:「我向我所有的學生推薦這本書,因為這大概是唯一一本可以一面讓你忍不住大笑,一面又可以學到如何活用經濟學原理與最新經濟知識的書。」
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就開始跟學生建議,要養成經常上網去看兩個財經專業中文網站的習慣,第一個是《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的中文網站,第二個就是老牌英國財經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的中文網站。而在《金融時報》的網站上,我又最推薦兩個專欄,就是提姆‧哈福特 (Tim Harford) 的「臥底經濟學家」與「親愛的經濟學家」。
我開始讀提姆‧哈福特的專欄,是先被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所吸引的。例如說,有讀者會來信問「怎樣與有錢的女友相處?」信中是這樣寫的:「親愛的經濟學家:我的女友掙得比我多,住在公司提供的房子,可是當我們在討論同居時,她卻要求我得支付各種賬單。她有必要算得這麽清楚嗎?」署名的,是「困惑的學生」。
或者,像是下面這個問題:「怎樣在意大利唱單身情歌?」信的內容如下:「我是一個32歲的美國女人,5年前搬到義大利。在這裡,30多歲的單身男性簡直是鳳毛麟角。我該繼續留在義大利呢,還是回美國去?」署名的是:「喝著卡布奇諾哭泣的人」。
當你看著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認真來說,其實這些煩惱也不能說是匪夷所思,只是大概很少有人會拿這些問題來問經濟學家)而忍不住哈哈大笑時,繼續讀下去,就不得不對提姆‧哈福特的回答欽佩不已。他的筆調非常幽默,行文之間充滿機智,但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最讓我這個經濟學家同行佩服的是,他對於這些疑難雜症問題的回答,總是能建立在紮實的經濟學理論或實證研究之上。
舉例而言,對於那位「困惑的學生」,他的忠告是:最好乖乖付帳單,因為根據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 (Michael Spence) 的「訊號理論」,那位有錢女友正透過要求小男友自己付賬單,來獲取「他愛的到底是我的錢,還是我的人」的訊號。而針對那位「喝著卡布奇諾哭泣的人」,提姆‧哈福特的建議是:不要再陷在經濟學原理中所謂的「沉沒成本謬論」之中,為已經灑掉的牛奶無謂地哭泣,「請回到人口統計上有更多合格單身漢的地方吧。」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是提姆‧哈福特最有名的暢銷書。根據《金融時報》上的簡介,至今已經翻譯成16國語言。你一旦拿起這本書,先不用細看裡面的文章內容,只要先讀文章目錄,就會讓你心情愉快,充滿好奇,而且忍不住一直看下去。你會想知道,到底這裡面在講甚麼啊?舉例而言,有人問說:「我35歲前該定下來嗎?」有人想知道:「到約會網站,該貼上照片嗎?」有人的煩惱是:「遠距離戀情,禁得起考驗嗎?」也有人問:「我愛上了最要好的朋友,我該表白嗎?」光看到這些問題,應該就足以讓我那些青春年少的學生們說「哇」,並且張大眼睛。
不過,這本書涵蓋的主題不只侷限於這些感情的煩惱。在這本書第二個部分,作者主要回答的問題,來自於許多人會產生疑問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也就是生涯與工作。這些有趣的問題包括:「一份高薪而不穩定的工作好,還是一份薪水中等但是穩當的工作好?」「怎樣才是爭取加薪的有效策略?」「怎麼跟資深同事相處?」「追求夢想,值得嗎?」
我也非常推薦家長們要讀一下這本書,因為裡面不少篇文章的主題,會有助於你跟孩子講道理,譬如說:「每天多花一小時讀書,值得嗎?」或者你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期待全班同學聯合一起偷懶,是不可能的事情。
讀這本充滿了英式幽默口吻的書時,可以想像你正跟著一群有著許多心事,而又充滿好奇的朋友一起,與這位來自英國的奇妙經濟學家一起喝著愉快的下午茶。閒聊當中的許多問題,會讓你覺得非常有趣,而這位奇妙經濟學家的答案,又往往會讓你拍案叫絕。
如果你因此而在這場開心的知識下午茶結束之後,轉而到更多的經濟學書籍(或許會有點枯燥)當中找尋這些答案的來源,那麼,這場下午茶的收穫與影響,或許將會遠超過你的想像。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4 |
3折 | 3 |
4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3 |
4折 | 1 |
5折 | 35 |
6折 | 1 |
7折 | 2 |
7折以上 | 6 |
無折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3折4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