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我的青芽歲月》後,鍾玲再度循著老照片追索記憶,融合個人生命史與國族歷史,以四十六篇自述性散文,描述住在美國九年半的經歷。
從赴美留學、教書到步入婚姻的蛻變,親歷嬉皮年代與學術殿堂的震撼
鍾玲從容遊走於大歷史與個人記憶間,精彩刻畫鄭愁予、白先勇、林懷民、聶華苓、瘂弦等人的另一面,勾勒與導演胡金銓宛如電影般傳奇的姻緣。
作家 甘耀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李瑞騰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單德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須文蔚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黃心雅
作家 鍾文音
國立清華大學國防學士班總導師 鍾堅
專文推薦
集學者與作家於一身的鍾玲,自七○年代獲得美國威士康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後,於國內外各大學任教,學術表現卓著。其創作橫跨詩、散文、小說領域,更延伸至胡金銓導演《山中傳奇》的劇本撰寫。繼《我的青芽歲月》後,鍾玲再度循著老照片追索回憶,以自述性散文筆法交織國族記憶與個人生命歷程,從赴美留學,旅居美國、香港,到與導演胡金銓的婚姻,細膩描摹她在異鄉受到深遠啟發的「紅楓歲月」。
《我的青芽歲月》記錄自祖輩至二十二歲赴美前的生命軌跡;《我的紅楓歲月》則銜接書寫她在美國九年半的生活點滴——從威士康辛大學攻讀碩博士,到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分校任教,記錄了她在學術與人生旅途中的成長與掙扎。從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美國正處於激盪年代,她身處前衛的大學校園與多元的國際合作宿舍,親歷反越戰浪潮、黑人民權運動與女性主義思潮。作者在威大學生宿舍時曾接到電話邀約她去擔任《花花公子》的兔女郎,羞恥懊惱地拒絕了,但美國室友卻流露欣羨的神色,令她驚詫東西文化的差異之大。她住在滿是嬉皮世代的宿舍,對迷幻藥的普遍感到震撼,更因其性方面的隨便態度而飽受驚嚇,保守的她被稱為多刺女孩。在嬉皮文化與學術殿堂之間,她一方面體驗西方思潮流變,一方面潛心鑽研文明精粹,描繪出早期留學生在異域雪地中、孤寂與衝擊交錯的環境裡,如何踽踽而行,默默築夢。
鍾玲從容遊走於大歷史與個人記憶之間,運筆轉換自如。她珍視每一段生命中的奇緣:碩博士論文聚焦於美國詩人蓋瑞.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羅斯,並與二人結為知交。史耐德是垮掉的一代的成員,也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環保詩人,更將東方文化傳播至美國,鍾玲近距離觀察他並帶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雷克羅斯是舊金山文藝復興的中心人物,致力於中國古典詩歌翻譯,鍾玲與其相識,則促成兩人合作翻譯中國古詩的文學因緣。她寫與余光中、白先勇等文壇耆宿的深厚情誼;刻畫林懷民舞台背後的一絲不苟;對夏志清初見面便評林懷民似「吸鴉片者」的俏皮語錄,以及鄭愁予遠離想像中蹄聲達達、風流瀟灑的浪子形象,描畫出一幅幅鮮活的文學群像。書中情感篇章亦扣人心弦,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與胡金銓導演那場宛如電影般的傳奇婚姻——迅疾且戲劇化,卻真實如她筆下的每一段人生。
由青澀稚拙的青芽蛻變為成熟內斂的紅楓,彷彿走過了一段四季更迭的旅程。紅楓不僅象徵北美四時分明的自然風貌,也是作者青春歲月的深刻隱喻。全書採自述筆法,非以編年為序,而採抒情的散文語調,召喚那些散落於美國各地、在時光中沉澱與思索的人間風景。四十六篇文章如同生命中四十六部光影斑斕的短片,在細膩入微的情感運鏡與優雅真摯的語言交織中,勾勒出一個逐漸遠去的時代風華與鮮活的人物剪影。不單是作者獻給青春時光的一篇篇動人情書,更為文學長河流注入一束束煙火般閃耀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鍾玲
威士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職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校區、香港大學、國立中山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任協理副校長、院長及教授等。著有小說《餘響入霜鐘:禪宗祖師傳奇》、《深山一口井》、《修行的女人》(九歌)、《鍾玲極短篇》(爾雅;香港,匯智)、《天眼紅塵》(北京,人民文學);詩集《芬芳的海》(大地)、《霧在登山》(匯智);散文集《我的青芽歲月》(九歌)、《發光的人》(佛光文化事業)、《大地春雨》(香港,天地)等。學術專書五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的紅楓歲月》披沙揀金,時光低語,不時令人見到高光畫面,讀起來不枯燥。
——作家甘耀明
本書其實是她青春歲月裡在域外的愛、生活與學習,從一九六七到一九七六的九年半期間,她之所愛,師長、同行、室友、愛人,以及各具特色的校園,經由書寫,生動而鮮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李瑞騰
栩栩如生的寫真文字,重現作者鍾玲的多元面向:面對挑戰的勇氣,堅持到底的毅力,坦誠待人的性情,知足常樂的胸襟,感恩圖報的真誠,熱心奉獻的投入……凡此種種都躍然紙上,真可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單德興
鍾玲驚人的韌性和努力,讓這本始於浪漫抒情的青春抒寫,展現出生命中色彩斑斕、充滿歷練的「紅楓歲月」,絕對是當代重要的女性生命書寫的典範,更為文學史添上了充滿人間煙火的生命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須文蔚
若說《我的青芽歲月》記述童年與家國記憶,《我的紅楓歲月》則聚焦詩學與自然,呈現跨文化女性知識分子在異地自然環境與多語詩學的激盪中,完成自我與創作的蛻變。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
將一本個人的回憶錄開展成時代的不朽故事,每一篇都像是一部短片,見證一個年輕女性的蛻變史,見證一個消失年代的重返。
——作家鍾文音
名人推薦:《我的紅楓歲月》披沙揀金,時光低語,不時令人見到高光畫面,讀起來不枯燥。
——作家甘耀明
本書其實是她青春歲月裡在域外的愛、生活與學習,從一九六七到一九七六的九年半期間,她之所愛,師長、同行、室友、愛人,以及各具特色的校園,經由書寫,生動而鮮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李瑞騰
栩栩如生的寫真文字,重現作者鍾玲的多元面向:面對挑戰的勇氣,堅持到底的毅力,坦誠待人的性情,知足常樂的胸襟,感恩圖報的真誠,熱心奉獻的投入……凡此種種都躍然紙上,真可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
——中央研...
章節試閱
兩種截然不同的宿舍:保守和前衛
從一九六七到一九七二年我在威士康辛大學修比較文學碩士和博士,住過麥迪生城三個地方。第一年住威大的大學學生宿舍,一切很方便;第二年住逆向文化運動學生自己經營的國際合作宿舍(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House),體驗到文化碰撞;第三年起租學校附近一棟洋房一樓的房間,跟一位女同學共用廚房和衛浴間,度安靜的用功歲月。
威大的輝特學生宿舍(Witte Residence Hall)在校園東端,是詹森西路臨街的一座大樓,由宿舍走到比較文學系上課只需八分鐘,距離圖書館四分鐘路。宿舍一樓有大餐廳,不用自己煮三餐,可以專心讀書。但是住這宿舍我虧大了,威士康辛州是著名的牛奶州(diary state),全州農業以奶農畜牧為主,宿舍餐廳的牛奶免費,而且由奶農農莊直接送來,非常新鮮,可是我喝牛奶會瀉肚子,連帶變得厭惡牛奶的味道;宿舍餐廳還免費供應奶酪,我對奶酪的氣味更退避三舍。你看是不是虧大了!
輝特大樓的形狀像兩本厚皮書中間夾一個長筆盒,那筆盒就是電梯位置,左邊是女生宿舍,右邊男生宿舍,男女生共用四部電梯,出了電梯分道揚鑣。一九七○年前後美國的風氣還算保守,不像後來同一翼男女生都可以住,同翼不同房。我們研究生享有特權,住最高的第十二層樓。由房內的大玻璃窗遠眺,左俯瞰校園,右俯瞰威州首府麥迪生的街道,正前方入目的是曼斗塔湖(Lake Mendota)的波光。
兩人一個房間,共用一套衛浴設備。我的室友海倫.喬斯(Helen Chauis),三十多歲的黑人女教師,已經在學院教書,來威大進修英國文學博士。她的皮膚淺褐色,應該有部分白人血統,不像非洲留學生那種墨黑色。十二樓這一翼二十多個房間,除了我們兩個有色人種,還有一位印度留學生,她跟一位白人女學生同房,同樓其他女生全是白種人。校方安排海倫和我同房,的確有種族歧視的嫌疑。但是同樓的白人女研究生,有四、五位常來跟我說話聊天,非常友善。
室友海倫把我當小妹妹照顧。有一樁小事件充分顯示中美思想的差異。那時雖然沒有手機,每個房間都有電話分機。一天晚上我們在用功,電話鈴響了,我接電話,對方是說英文的男人,公事公辦的美國腔調,我聽得迷迷惑惑,好像說,這是麥迪生本地花花公子俱樂部(Playboy Club)的經理,邀請你來做我們的兔女郎(bunny)。我忙插嘴:「你們找錯人了!」
對方說:「沒有找錯。」
我忙說:「我沒有興趣。」就掛了電話。
在台灣聽過這本《花花公子》英文雜誌,是男生搶著偷看的色情雜誌,我雖沒有看過,也知道兔女郎穿著泳衣般的制服,頭頂兩隻兔耳朵,臀部裝飾一個繡球般的兔尾巴,在花花公子俱樂部當女侍應。我那麼瘦,怎麼會給俱樂部經理的探子盯上呢!他們在哪裡偷窺我?
海倫看我一臉驚惶和懊惱,關心地問:「怎麼回事?」
我說是本地的花花公子俱樂部找我去做兔女郎。
沒想到海倫臉上流露的是驚喜,她說:「啊!可以想像你穿上緊身黑制服,頭戴兔耳朵,多可愛啊!」
她眼中甚至流露欣羨的神色。我思索了兩天才明白我們在觀念上的差別。我自幼受儒家傳統的薰陶,又來自男女之防嚴格的台灣南部女子中學,認為做兔女郎犧牲色相、令人羞恥;認為侍應的工作比較低下。然而在美國社會年輕人做侍應生很普遍,他們很驕傲,打工自給自足,表現了自立精神。且兔女郎小費之多其他侍應生望塵莫及。還有,凸顯自己的性感是美國女孩引以為傲的事,何況兔女郎有機會躍升為雜誌的封面女郎,媲美著名模特兒。你看,同一種行業,在東方令人覺得羞恥,在西方卻令人欣羨。
因為住大學學生宿舍到底貴很多,所以第一學年下學期開始尋找第二年的住處。一天在校園附近西紀曼街(West Gilman Street)上看見一座大型木構屋子,門廊前有塊木板招牌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House,進去,客廳裡有個美國男學生在看電視,從他的短褲,蹺腳姿態,顯然是住宿生。他告訴我這宿舍由學生自己管理,一切大家開會決定。除了住宿,還供晚餐,清潔工作和晚餐都由住宿生輪流負責。知道我來自台灣,他說這宿舍歡迎外國留學生入住,還帶我參觀,一樓有客廳、餐廳、廚房,洗衣間在地下室,二樓女生住宿,三樓男生住宿,二、三樓各七個房間,每個房間住兩人,每一層都有公用衛浴設備。我去看了一間女生房間,非常寬敞,比大學學生宿舍房間大三倍,還有小陽台。宿舍費只有大學學生宿舍的四分之一。
校園附近非常多這種大房子,供團體租用作為宿舍,通常是由兄弟會(fraternity)、姐妹會(sonority)承租,像是天主教姐妹會、榮譽生兄弟會等。我一看就知道,辦國際合作宿舍的美國學生非常前衛,屬於「逆向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 movements)的中堅分子,他們相信公社自治、相信國際文化交流。他們大部分是嬉皮(hippies),男生女生都留長髮,女生愛穿蠟染布衣,男生喜歡額頭綁個編織繩帶。他們抗議中產階級的價值觀、抗議越南戰爭。我立志做作家,怎麼可以不體驗美國在地的真實生活呢?於是決定第二學年住這裡。後來我分配到的室友琳.愛德華(Lynn Edward),就是威大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之一。
我是這間宿舍唯一的外國女生,大概其他外國女生不敢住進來。有一對比較文學系的同學,挪威研究生夫婦住三樓,太太到我們女生的二樓上浴室。男生中有印度生、泰國生、菲律賓生。其他二十位都是美國學生。一住進來震撼我的事是迷幻藥的普遍!入住第一天,聞到隔壁房門飄出燒野草的味道,我問室友這是什麼,她說大麻。差不多每天我都聞到有房間飄出這種味道。嬉皮世代吸大麻很平常,更有吃LSD的。在台中東海大學讀書時,教語言學的美國老師洛伊德.毛利(Loyd Mowry)跟我說過,如果你到美國念研究所,在派對場合千萬不要吃別人給你的飲料和糖果,因為裡面很可能摻了LSD,吃了會對腦子造成永久性傷害。老師的話我謹記。
一樓的大客廳是宿生飯後交流和看電視的地方,我常在那裡聽他們討論時事,學點東西。也在那裡經驗到文化碰撞。週末有時宿生在客廳舉辦派對,前衛學生並不流行跳舞,在派對上,主要是聊天、吃點心、聽音樂、喝酒、抽大麻。客廳有一部老舊的黑膠唱片機,他們放爵士樂,像是邁爾士.戴維斯。我有一次下樓見識這種派對,客廳面對大電視,ㄇ字形放四張超長沙發,坐了近二十位同學,坐下不久,旁邊的美國男同學把一杯沒有人喝過的飲料遞給我,透明玻璃杯裡的透明飲料冒著氣泡,我記得東海大學毛利老師的話,對男同學一笑,搖手拒絕了。大家聊著昨天罷課遊行的事,這時一只雪茄菸大小的菸捲,傳到旁邊男同學手中,他吸了一口後,傳過來給我,我聞到一股強烈的大麻味道,心想既然出席了,老是拒絕,他們會認為我不合群,於是我放在口中,輕輕吸了一口後,傳給另一邊的人。我等著五官產生幻覺,可是五分鐘過去了,現實世界依然是現實世界,大概我吸的分量不夠。
嬉皮世代在性方面相當隨便,晚上我穿著睡衣上洗手間,常撞見男生到二樓直入其他女生房間。我在兩週開一次的宿生大會中提出說:「大學辦的輝特學生宿舍有規定:宿舍女生部開放男生參觀時,男生到了要大喊一聲:『男生在這層樓(Man on the floor)!』請我們宿舍的男生沿用大學學生宿舍的成規,讓我有時間避開,我來自亞洲,風氣保守,請你們尊重。」我發現在美國社會你要理直氣壯地大聲出聲,別人就會聽從你的意見。有幾次我甚至當面糾正上我們樓層沒有喊通關語的美國男生,他只好向我道歉。室友告訴我,大家稱我為「多刺女孩(prickly girl)!」
但如果禍起蕭牆,那就難對付了。我的室友琳是一位開朗的黑人女生,體態凹凸有致,頭髮蓬捲誘人,學社會學。我們寬敞的房間裡,各有自己的區域,布置了靠牆的單人床、書桌、書架、衣櫃。室友的男友也是黑人,她同系同學,高大健壯如戰士,他常來國際合作宿舍吃晚飯,飯後這對情侶就在一樓大客廳摟摟抱抱。一天半夜,我被咿咿啊啊奇怪的聲音驚醒,黑暗中那聲音發自房間另一邊的單人床,我先嚇了一跳,繼而猜出一定是室友和她男友正在雲雨。我又氣又窘迫,我不夠潑辣!沒有開電燈,罵他們一頓!只披了外套到一樓客廳,委屈地坐到天亮。第二天跟琳談判,我的底線是她可以跟男友在我們房間擁抱,但不可以有性行為。那次之後,她沒有帶男友進過我們房間,他們去他的宿舍幽會。
隨時都要武裝也會累,所以國際合作宿舍只住了一年,之後搬進校園附近一棟安靜的三層樓棗紅色洋房,裡面共住八個華人女孩。
那麼我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大州的大學留學,在三個風格不同的住處待過,讀完碩士、博士,外面的世界也這麼平靜嗎?非也!非也!威大那幾年學生抗議運動不斷,簡直是個火藥庫。全美國也捲入反越戰大風潮,青年的抗議運動更擴散開來,波及歐洲,一九六八年巴黎及法國全境爆發激烈的五月風暴,戴高樂總理出逃,經濟癱瘓。美國黑人激烈的民權運動,導致一九六八年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遭槍殺,全美動盪。我感覺得到這些動盪,還好仍舊能收心在書本上。
至於大陸那幾年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個封閉的悶燒火爐,快到文革結束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事件。一九六七我赴美那年,大陸各地發生武鬥,不只是紅衛兵,軍隊也捲進去,就在我上飛機的時候,重慶、四川爭發生劇烈的武鬥,動用了坦克、重機槍、軍艦,死傷人數,數以千計。就在我寫碩士論文的時候,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所有大學早已停擺,毛澤東指示當時的中學生全部「知青下鄉」到農村去,一千六百萬城市青年就這樣被遣送到偏遠的農村工作,向農民學習。生長在台灣的我們真幸運,有機會讀大學,甚至出國深造。
台灣的政治情勢像高壓鍋,那幾年文壇幾位錚錚然的作家因為政見,因為作品內容而入獄了,一九六八年三月我在攻讀碩士課程時,柏楊因為漫畫風波被調查局逮捕。同年七月陳映真因為民主台灣聯盟事件被捕,在愛荷華的聶華苓(一九二五—二○二四)老師和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一九○八—一九九一)教授展開營救活動。一九六九年年底我選讀博士課程,台灣舉辦首度立法委員增額選舉,增選名額十一人,其中有兩人屬黨外陣營:黃信介和郭國基。當選的立委中還有一位是高雄的吳基福眼科醫生,《台灣時報》董事長,就是他,堅決反對他的長子嘉德跟我高雄女中同班同學純美的戀愛。另一方面,政府進行有利民生的規畫,就是蔣經國、李國鼎、孫運璿開始規畫十大建設,替台灣的經濟起飛打基礎。一九六○年代後期,當然還沒有網路,我是透過電視和當地英文報紙來看美國和世界的新聞,但是有關台灣的新聞只能到大學圖書館看台灣航空寄來的報紙,那都是七天以前的舊聞了。
兩種截然不同的宿舍:保守和前衛
從一九六七到一九七二年我在威士康辛大學修比較文學碩士和博士,住過麥迪生城三個地方。第一年住威大的大學學生宿舍,一切很方便;第二年住逆向文化運動學生自己經營的國際合作宿舍(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House),體驗到文化碰撞;第三年起租學校附近一棟洋房一樓的房間,跟一位女同學共用廚房和衛浴間,度安靜的用功歲月。
威大的輝特學生宿舍(Witte Residence Hall)在校園東端,是詹森西路臨街的一座大樓,由宿舍走到比較文學系上課只需八分鐘,距離圖書館四分鐘路。宿舍一樓有大餐廳,不用...
作者序
前言
《我的紅楓歲月》想帶給讀者你,怎麼樣的人間風景呢?帶給你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美國激昂的時代,我在一座前衛的大學校園裡,經驗風起雲湧的逆向文化:反越戰遊行、黑人力量運動、女權運動。我一面深入嬉皮世代的生活,一面苦讀學習西方文明。後來美國經濟下滑緊縮那幾年,好不容易找到大學教職,但其中一個聘我的科系,慘遭裁撤,幸虧我剛剛創辦的另一個學術單位,中國研究學士部門,不僅包庇我,而且培育出美國未來的外交、法律傑出人才。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以兩位美國著名的詩人為題材──蓋瑞.史耐德(Gary Snyder)和肯尼斯.雷克羅斯(Kenneth Rexroth)──我不但結識他們,還變成終生的朋友,那是怎麼樣的緣分呢?
這本回憶錄《我的紅楓歲月》是《我的青芽歲月》(二○二二)的續集。《我的青芽歲月》由我祖輩、父母輩寫起,寫到二十二歲離開台灣赴美留學。《我的紅楓歲月》由二十二歲寫到三十一歲,描述住在美國九年半的經歷,這九年半前段在威士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讀碩士、博士,後段在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校區任助理教授。呈現了留學和工作的體驗,我的感情生活,還有這些經驗帶來的感悟。又描繪這期間結識的港台文壇和學界人物,希望描繪出他們的風采和精神,包括劉紹銘、胡菊人、周策縱、瘂弦、鄭愁予、林懷民、溫健騮、楊牧、白先勇、於梨華、李永平等,當然讀者你如果好奇胡金銓和我的終生大事,書裡寫得很詳細。
本書分為八輯,共四十六章。四十六篇散文,貫穿歲月和空間,構成這本回憶錄。八輯分別為:「騷亂激進的美國校園」、「威士康辛大學教授群像」、「文字創作和生命創作」、「內心如何得以平衡?」「聖芭芭拉城的文學奇遇」、「由研究生到助理教授」、「深入美國生活、美洲大地」和「回歸東方」。這八個標題顯示這本書側重美國生活、美洲大自然的體驗和感悟,也反思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反思事件的前因後果。
我用「紅楓」比喻這段歲月,因為楓葉轉紅象徵北美四季分明的氣候和景物。台灣的主調顏色是終年無處不在的綠,如果某地有幾棵楓樹、槭樹、落羽松,就寶貝得不得了!它們葉子一現微紅,人們蜂擁看紅葉。那裡像在北美洲大陸,大片大片楓樹林,火燒一樣遍燃!我這一生只有這九年半沒有住亞洲地區,其他時間,幼兒時期住過重慶、南京、日本東京;成長於台灣;之後在台灣、香港、澳門都工作多年。在美國這九年半,我親身體驗傳統殊異的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
一九六七年我被台灣留學潮的浪頭,推湧到美國。之前一直活在溫暖的、不同的安樂窩裡:家庭,兒時玩伴,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都是寵愛我、包容我、保護我的群體。一到美國,我落單了,必須一個人面對不測的未來、面對嚴冬的冰雪、面對西方文明、一個人面對不同文、不同種的白人社會,還要在其中爭一席之地。我算是走過來了,而且我還探出頭,因為正值年輕,敢於冒險,對新大陸的一切充滿好奇。我探索它的大自然、探索本地的政治和文化活動,以及進入在地人的心靈世界。這些一一記錄下來,希望對讀者你,本書有可讀之處。
寫書這三年,常問自己,何必寫這本書呢?我算什麼?別人為什麼要讀我的生活回憶錄?我寫的東西對別人真的有幫助嗎?想來除非寫的內容,對別人在生活上有所啟發,哪怕只有一丁點啟發,否則真沒有必要寫下來。如果我自己先達到啟悟,寫下啟悟的內容,或可能啟發別人。於是我整理每一段回憶時,在下筆前,先嘗試周延地、客觀地檢視這段回憶,檢視的時候,網路幫了我很大的忙。在我補充和調整回憶後,有了新的感受,就得到小小的啟悟,這才寫下來。例如有關博學鴻儒周策縱老師的回憶,第九章「長在異國的大樹──周策縱老師」,原本只打算撰寫受教於他的經過,下筆前我廣為檢視美國各大學的華籍漢學家,發現他們在美國工作的歷史緣由,是因為中國國內的大變化,這才有了新的啟悟,瞭解周老師沒有歸國,長留美國的夙因。我們往往忽略了所在的社會、歷史潮流、忽略了國內外大變化對我們人生的影響。
這本書不僅是回憶錄,也探索生活史的發展。常常那九年半發生的事是生活史的源頭,我會順著源頭描寫這條河中、下游豐沛的河水、兩岸的風景。例如三十一章「一九七二年粵語班播下的種子開花了」描寫在威士康辛大學最後一年,為香港同學開了一個國語班,因為我國語和粵語雙通,這班是免費的。三十年後我到香港浸會大學任職,跟這群朋友常常相聚,感情醇厚;國語班開班四十年後,我在澳門大學任書院院長,請他們之中的財經專家和教授,由香港來書院舉辦「金融風暴與金融道德」之類的座談,我們同心協力教育下一代的品德,這一切的源頭是就一點無私之心。
在美國這九年半,我為攻讀碩士、博士努力用功,後來在大學教書,也用心在備課上,所以回憶錄的內容難免掉書包,希望讀者讀到書中的詩句、文句時,耐心一點,也許會讀出趣味來。我推展《我的紅楓歲月》的時間和空間,努力探索歷史的和心理層次的意義。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有關自己,有關別人的內在,希望讀者你也有所得。
鍾玲 二○二五年三月十三日於高雄
前言
《我的紅楓歲月》想帶給讀者你,怎麼樣的人間風景呢?帶給你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美國激昂的時代,我在一座前衛的大學校園裡,經驗風起雲湧的逆向文化:反越戰遊行、黑人力量運動、女權運動。我一面深入嬉皮世代的生活,一面苦讀學習西方文明。後來美國經濟下滑緊縮那幾年,好不容易找到大學教職,但其中一個聘我的科系,慘遭裁撤,幸虧我剛剛創辦的另一個學術單位,中國研究學士部門,不僅包庇我,而且培育出美國未來的外交、法律傑出人才。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以兩位美國著名的詩人為題材──蓋瑞.史耐德(Gary Snyder)和肯...
目錄
各界推薦 甘耀明、李瑞騰、單德興、須文蔚、黃心雅、鍾文音、鍾堅
前言
第一輯 騷亂激進的美國校園
1. 恩師劉紹銘的俠客行
2. 兩種截然不同的宿舍:保守和前衛
3. 煙硝瀰漫的留學日子
4. 嬉皮亂象中的理想主義
5. 文化中流砥柱胡菊人和唐朝詩隱寒山
6. 三座山水絕佳的校園塑造我
7. 北國冰雪的凌厲
第二輯 威士康辛大學教授群像
8. 我的指導老師亞瑟.孔斯特教授
9. 長在異國的大樹——周策縱老師
10. 聞名國際的艾略特專家盧飛白教授
11. 威大美國教授印象
第三輯 文字創作和生命創作
12. 美國民謠歌手瓊.拜亞和我的嚮往
13. 跟一個懷著夢的人走進荒野
14. 連寫詩和做夢都用英文
15. 文化推手林衡哲發掘作家鍾玲
16. 在愛荷華結識大詩人瘂弦和鄭愁予、舞蹈家林懷民
17. 香港短命詩人溫健騮的濃縮人生
18. 詩歌朗誦饗宴:Robert Creeley, Don L. Lee & Gary Snyder
第四輯 內心如何得以平衡?
19. 既疏離又親近的台灣鄉土
20. 感謝那些年中學課本裡的中華文化教材
21. 痛哭失聲的背後
22. 冰河創造美景,朋友平穩心情
23. 綜合學科大考試的夢魘
24. 越界的比較文學,多重的人生視角
25. 千萬不要在陌生地方生重病
26. 特立獨行的人和游擊隊餅傳奇
第五輯 聖芭芭拉城的文學奇遇
27. 美國詩人雷克羅斯翻譯中國詩歌的謎底
28. 跟雷克羅斯合作翻譯兩本書的緣分
29. 透過雷克羅斯瞭解美國人的可能性
30. 1970年我眼中的白先勇和小說《台北人》
第六輯 由研究生到助理教授
31. 1972年粵語班播下的種子開花了
32. 博士袍經歷的五十年歲月
33. 覓職記:山窮水盡疑無路
34. 第一份教職:美國大學學系的生生滅滅
35. 美國大學教師生活上的第一次
36. 台灣旅美小說家於梨華的溫熱個性
第七輯 深入美國生活、美洲大地
37. 美國學生帶我體驗美洲大地
38. 美國詩人史耐德創建北加州的山中家園
39. 史耐德說人要找自己的土地
40. 史耐德的文化洞見和文友情誼
41. 我見過三位史耐德太太
第八輯 回歸東方
42. 越洋來北美相聚的家人
43. 他啟航時:小說家李永平
44. 胡金銓的出現是什麼機緣
45. 迅雷求婚、閃電訂婚
46. 紐約市星光耀眼的訂婚宴
各界推薦 甘耀明、李瑞騰、單德興、須文蔚、黃心雅、鍾文音、鍾堅
前言
第一輯 騷亂激進的美國校園
1. 恩師劉紹銘的俠客行
2. 兩種截然不同的宿舍:保守和前衛
3. 煙硝瀰漫的留學日子
4. 嬉皮亂象中的理想主義
5. 文化中流砥柱胡菊人和唐朝詩隱寒山
6. 三座山水絕佳的校園塑造我
7. 北國冰雪的凌厲
第二輯 威士康辛大學教授群像
8. 我的指導老師亞瑟.孔斯特教授
9. 長在異國的大樹——周策縱老師
10. 聞名國際的艾略特專家盧飛白教授
11. 威大美國教授印象
第三輯 文字創作和生命創作
12. 美國民謠歌手瓊.拜亞和我...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