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420
優惠價: 79 折, NT$ 332
即將上市
給幼教老師的 SEL 實戰教案!
十年經驗淬鍊,十篇跨年齡教案,
讓國際專家都驚豔的幼兒園情緒課!
教育部於2025年頒布「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
當多數學校正準備展開課程之時,
吉利幼兒園已深耕 SEL 教育十年。
他們從小班到大班,
循序漸進地規劃適合各年齡段孩子的SEL課程,
並自然地融入在原有的日常活動中。
過去的情緒教育可能大多只是帶孩子閱讀「情緒繪本故事」,
或增加幾堂單獨設立的「情緒課程」。
但吉利幼兒園跳脫這種碎片化的模式,
他們藉由完整的 SEL 架構,安排各年段情緒教育的學習內容,
建構出具體可行,並且持續精進的高品質教案。
在這十年間,吉利幼兒園累積了無數的國際交流與專業肯定:
曾接待來自新加坡、芬蘭、美國密西根大學等教育團體的參訪。
園所的情緒教育執行狀況,
也在2019 年歐盟布達佩斯國際論壇上被分享,受到國際專家矚目。
同時多次受邀於教育部、地方政府與幼教團體的研討會,分享推動 SEL 的經驗。
本書集結了深耕情緒教育多年的幼教老師群寶貴經驗,
收錄十篇跨年齡教案,涵蓋小班到大班的不同發展階段,
這些教案都不是單一老師獨立完成,
內容都經過教師群多次實作與琢磨,
提供了最實用、最深刻的專業分析與教案建議。
是一本專為幼教老師打造的SEL實戰指南!
【教案特色】
● 真實場景:每篇教案都來自孩子在教室裡的日常情境。
● 集體智慧:每個案例都是多位教師彼此優化腦力激盪的成果。
● 立即可用:教案經過驗證,老師可以立即套用在班級裡。
每篇教案皆涵蓋六大重點,提供完整的教學架構與策略:
● 基本資料: 清楚標示適用年段、教學目標,以及 SEL指標雷達圖。
● 重點心法: 掌握教案核心觀念與引導方向。
● 教學情境: 呈現最真實的師生互動與對話。
● 老師有辦法: 提供後續延伸教學與課程建議。
● 聚焦提問: 解答老師在施行時可能遇到的困境,並提供解方。
● 看見SEL教室:點出 SEL 實踐教室處理事件時的獨特做法與教師心得。
全書不只是處理孩子的正負向情緒,
更深入探討幼兒的人際關係、正向經驗、自我覺察等多元的社會情緒學習主題。
書中收錄孩子在幼兒園最常遇到的問題,並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課程:
● 當孩子情緒卡住了,什麼話都聽不進去怎麼辦?
● 孩子玩遊戲容易起衝突,如何處理?
● 怎麼樣教「開心」?怎麼樣讓孩子把開心保存下來?
● 當老師忙碌時,孩子卻接二連三的呼叫老師,該怎麼處理最適當?
這些每天在教室裡上演的情緒問題,都可以轉化為不斷加深加廣的社會情緒學習課程。
SEL 不只成就孩子,更賦予老師力量
「在實踐情緒教育後,我看到孩子和老師們的改變與成長。孩子更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哭泣頻率與時間變短;老師們則能更彈性地應對教學,並與孩子建立更親近的關係。」吉利幼兒園園長柯秋桂說。
《SEL幼兒課堂這樣教》不是一篇篇制式化的教案,而是一場「孩子更好、班級更穩定、老師更有力量」的師生成長之旅。能幫助老師們將 SEL 理念融入日常,在教育孩子成長的路上,也能同時滋養自己,找到新的力量。
好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陳學志|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暨SEL教育專家
廖鳳瑞|幼兒教育博士
蘇信如|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
【家長大好評】
「很感動也很感謝吉利幼兒園的環境氛圍 。老師們獨特的觀點幫助我重新看待孩子的特質,也學會欣賞他。這對孩子來說,是他的幸運 」——宇晨的媽媽(張黛眉)
「羽希上學以前不懂得負面語詞,現在面對負面情緒,也能知道自己的感受是『生氣』、『害怕』、『無聊』等,能講出自己確切的心情,且負面心情消失得很快。」——羽希的媽媽(余佳華)
「在吉利幼兒園就讀,家長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接納和同理孩子的情緒,再去想辦法陪伴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謝謝老師們!」——書緯的媽媽(林淑雅)
「還沒進入吉利之前,在孩子早療的路上我覺得很孤單,有時會覺得沮喪沒有希望 。來到吉利之後,我覺得找到了陪伴孩子的力量,看到老師們那麼用心和投入,讓我覺得更有努力的方向 。」——弘翊的媽媽(白麗芳)
「小柯園長以及所有的老師讓每個孩子都能包容與關愛特殊兒,並且給個別孩子自信心與耐心 。園所還讓老師們在課後接受專業的特殊教育訓練 ,這些用心與實際行動,讓我們的特殊兒有了一個健康茁壯的機會,也有了一個能與非特殊兒小朋友一起長大的安全環境 。」——品岑的媽媽(陳紫琳)
「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很感謝現在的環境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情緒教育,甚至讓他們有機會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情緒教育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並且不斷地練習而後內化。一旦內化後,就能更容易地覺察自己的各種情緒,並且知道如何面對、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處理,慢慢地變成一種正向的循環。
我們家的兒子今年十三歲,從小班就讀吉利幼兒園開始接觸情緒教育,學校從認識常見的情緒開始,然後慢慢地教他們面對各種不同情緒不同強度時的方法,並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運用。 在幼兒園時期,我的孩子在面對「輸」這件事時,反應總是特別大。只要一輸,就會徹底崩潰。甚至會還問我們,為什麼要把他生下來,讓他這麼難受;有時也會在地上打滾,大哭說他現在就要去死。當時,我與先生已經嚴陣以待,預期他的青春期會帶來更極端的情緒和挑戰。
但驚喜的是,幼稚園時期情緒教育的練習正慢慢發酵。現在的他,面對不舒服的情緒時,反而能用不傷害自己、不破壞關係及物品的方式來處理。例如:他會轉身離開現場,躺在床上發呆、看一本書或是聽幾首歌,等情緒慢慢平復後,再試著跟我們表達他生氣憤怒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誤會感到委屈,或我們沒有理解他的心情。即使遇到比賽表現不佳、偶爾還是會丟東西發洩時,他也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方式不對,並主動尋求更好的方法。
由於兒子怕輸的個性,我們從幼兒園起就常常陪他做「輸」的練習。三個人的遊戲,讓他當第二名;帶他去參加足球隊,希望藉由隊友的陪伴,讓面對勝負時的負向情緒強度能降低。大班時,我們陪他創作《怕輸的豬豬》,也是希望藉由回憶,去整理每一次輸的時候的心情,引導他分析當時的感覺,回想吉利幼兒園老師們教導的方法,再結合圖畫治療,鼓勵他去覺察每個負向情緒下的自己,透過繪畫來釋放情緒。創作的過程中,他甚至能用旁觀者的角度畫下自己生氣的樣子,去鼓勵書中的主角練習用老師們教的方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學習情緒教育,不會讓孩子馬上變成情緒小達人,但透過一次次的練習,家長們會看見很大的改變。最近,兒子在他的生活小札記中寫下這樣一句心得:『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控制你。』我想這就是情緒教育的意義。」——沐衡的媽媽(簡依帆)
作者簡介:
柯秋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從事幼教工作36年,現任成長文教基金會總園長、吉利幼兒園園長。
喜歡孩子,也愛跟孩子聊天、一起玩,既是園長,也是老師;期望自己是一個能貼近、陪伴孩子,與老師、家長一起成長的幼教工作人。
葉蟬慈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25年。
內心裡住著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孩,享受著和孩子們相處時自然純真的快樂,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創造快樂的童年回憶。
莊苑榆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16年。
我喜歡孩子的笑顏,喜歡孩子的童言童語,喜歡和孩子一起在教室裡玩得瘋狂,享受趣味與驚喜,更喜歡帶著孩子趴趴走,享受自然、享受生活。
林瑞吟
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研究所碩士,從事幼教工作34年,現任法務部附幼園長。
我總是想著孩子們的小腦袋究竟想著什麼?在他們行動時,在他們說話時,在他們靜默時。我,想做個懂得他人的解謎人。
李垣瑾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20年。
個子不高大的我,孩子們總是喜歡「垣垣,垣垣,臉圓圓!」這樣幫我介紹。喜歡沉浸於動手做之中,也喜歡跟孩子們一起動手做、玩耍、聊天!
陳育立
實踐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21年。
我是吉利的小螺絲釘,我的高度和小孩最接近,小孩總是喜歡戲說:立立、立立,小小一粒。我喜歡和孩子開玩笑,聽孩子說他們的小秘密。
黃蓉珊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研究所碩士,從事幼教工作24年。
「阿蓉,你演戲也太好笑了吧!」孩子看我,逗趣、搞笑;我看孩子,純真、自然。我是蓉蓉,喜歡孩子,也愛玩遊戲。
審訂導讀 楊俐容
臺灣第一位結合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親職教育專家,臺灣「SEL社會情緒教育」的領頭羊。她所創「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全臺校園已有超過百萬名學童上過芯福里的情緒課程。 同時成立「耕心學院」,致力將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的專業透過各種方式,為台灣的老師、父母和孩子做出貢獻,期待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柯秋桂(吉利幼兒園園長)、柯秋桂、林瑞吟、葉蟬慈、楊俐容
優惠價: 79 折, NT$ 332 NT$ 420
即將上市
給幼教老師的 SEL 實戰教案!
十年經驗淬鍊,十篇跨年齡教案,
讓國際專家都驚豔的幼兒園情緒課!
教育部於2025年頒布「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
當多數學校正準備展開課程之時,
吉利幼兒園已深耕 SEL 教育十年。
他們從小班到大班,
循序漸進地規劃適合各年齡段孩子的SEL課程,
並自然地融入在原有的日常活動中。
過去的情緒教育可能大多只是帶孩子閱讀「情緒繪本故事」,
或增加幾堂單獨設立的「情緒課程」。
但吉利幼兒園跳脫這種碎片化的模式,
他們藉由完整的 SEL 架構,安排各年段情緒教育的學習內容,
建構出具體可行,並且持續精進的高品質教案。
在這十年間,吉利幼兒園累積了無數的國際交流與專業肯定:
曾接待來自新加坡、芬蘭、美國密西根大學等教育團體的參訪。
園所的情緒教育執行狀況,
也在2019 年歐盟布達佩斯國際論壇上被分享,受到國際專家矚目。
同時多次受邀於教育部、地方政府與幼教團體的研討會,分享推動 SEL 的經驗。
本書集結了深耕情緒教育多年的幼教老師群寶貴經驗,
收錄十篇跨年齡教案,涵蓋小班到大班的不同發展階段,
這些教案都不是單一老師獨立完成,
內容都經過教師群多次實作與琢磨,
提供了最實用、最深刻的專業分析與教案建議。
是一本專為幼教老師打造的SEL實戰指南!
【教案特色】
● 真實場景:每篇教案都來自孩子在教室裡的日常情境。
● 集體智慧:每個案例都是多位教師彼此優化腦力激盪的成果。
● 立即可用:教案經過驗證,老師可以立即套用在班級裡。
每篇教案皆涵蓋六大重點,提供完整的教學架構與策略:
● 基本資料: 清楚標示適用年段、教學目標,以及 SEL指標雷達圖。
● 重點心法: 掌握教案核心觀念與引導方向。
● 教學情境: 呈現最真實的師生互動與對話。
● 老師有辦法: 提供後續延伸教學與課程建議。
● 聚焦提問: 解答老師在施行時可能遇到的困境,並提供解方。
● 看見SEL教室:點出 SEL 實踐教室處理事件時的獨特做法與教師心得。
全書不只是處理孩子的正負向情緒,
更深入探討幼兒的人際關係、正向經驗、自我覺察等多元的社會情緒學習主題。
書中收錄孩子在幼兒園最常遇到的問題,並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課程:
● 當孩子情緒卡住了,什麼話都聽不進去怎麼辦?
● 孩子玩遊戲容易起衝突,如何處理?
● 怎麼樣教「開心」?怎麼樣讓孩子把開心保存下來?
● 當老師忙碌時,孩子卻接二連三的呼叫老師,該怎麼處理最適當?
這些每天在教室裡上演的情緒問題,都可以轉化為不斷加深加廣的社會情緒學習課程。
SEL 不只成就孩子,更賦予老師力量
「在實踐情緒教育後,我看到孩子和老師們的改變與成長。孩子更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哭泣頻率與時間變短;老師們則能更彈性地應對教學,並與孩子建立更親近的關係。」吉利幼兒園園長柯秋桂說。
《SEL幼兒課堂這樣教》不是一篇篇制式化的教案,而是一場「孩子更好、班級更穩定、老師更有力量」的師生成長之旅。能幫助老師們將 SEL 理念融入日常,在教育孩子成長的路上,也能同時滋養自己,找到新的力量。
好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陳學志|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暨SEL教育專家
廖鳳瑞|幼兒教育博士
蘇信如|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
【家長大好評】
「很感動也很感謝吉利幼兒園的環境氛圍 。老師們獨特的觀點幫助我重新看待孩子的特質,也學會欣賞他。這對孩子來說,是他的幸運 」——宇晨的媽媽(張黛眉)
「羽希上學以前不懂得負面語詞,現在面對負面情緒,也能知道自己的感受是『生氣』、『害怕』、『無聊』等,能講出自己確切的心情,且負面心情消失得很快。」——羽希的媽媽(余佳華)
「在吉利幼兒園就讀,家長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接納和同理孩子的情緒,再去想辦法陪伴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謝謝老師們!」——書緯的媽媽(林淑雅)
「還沒進入吉利之前,在孩子早療的路上我覺得很孤單,有時會覺得沮喪沒有希望 。來到吉利之後,我覺得找到了陪伴孩子的力量,看到老師們那麼用心和投入,讓我覺得更有努力的方向 。」——弘翊的媽媽(白麗芳)
「小柯園長以及所有的老師讓每個孩子都能包容與關愛特殊兒,並且給個別孩子自信心與耐心 。園所還讓老師們在課後接受專業的特殊教育訓練 ,這些用心與實際行動,讓我們的特殊兒有了一個健康茁壯的機會,也有了一個能與非特殊兒小朋友一起長大的安全環境 。」——品岑的媽媽(陳紫琳)
「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很感謝現在的環境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情緒教育,甚至讓他們有機會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情緒教育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並且不斷地練習而後內化。一旦內化後,就能更容易地覺察自己的各種情緒,並且知道如何面對、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處理,慢慢地變成一種正向的循環。
我們家的兒子今年十三歲,從小班就讀吉利幼兒園開始接觸情緒教育,學校從認識常見的情緒開始,然後慢慢地教他們面對各種不同情緒不同強度時的方法,並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運用。 在幼兒園時期,我的孩子在面對「輸」這件事時,反應總是特別大。只要一輸,就會徹底崩潰。甚至會還問我們,為什麼要把他生下來,讓他這麼難受;有時也會在地上打滾,大哭說他現在就要去死。當時,我與先生已經嚴陣以待,預期他的青春期會帶來更極端的情緒和挑戰。
但驚喜的是,幼稚園時期情緒教育的練習正慢慢發酵。現在的他,面對不舒服的情緒時,反而能用不傷害自己、不破壞關係及物品的方式來處理。例如:他會轉身離開現場,躺在床上發呆、看一本書或是聽幾首歌,等情緒慢慢平復後,再試著跟我們表達他生氣憤怒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誤會感到委屈,或我們沒有理解他的心情。即使遇到比賽表現不佳、偶爾還是會丟東西發洩時,他也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方式不對,並主動尋求更好的方法。
由於兒子怕輸的個性,我們從幼兒園起就常常陪他做「輸」的練習。三個人的遊戲,讓他當第二名;帶他去參加足球隊,希望藉由隊友的陪伴,讓面對勝負時的負向情緒強度能降低。大班時,我們陪他創作《怕輸的豬豬》,也是希望藉由回憶,去整理每一次輸的時候的心情,引導他分析當時的感覺,回想吉利幼兒園老師們教導的方法,再結合圖畫治療,鼓勵他去覺察每個負向情緒下的自己,透過繪畫來釋放情緒。創作的過程中,他甚至能用旁觀者的角度畫下自己生氣的樣子,去鼓勵書中的主角練習用老師們教的方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學習情緒教育,不會讓孩子馬上變成情緒小達人,但透過一次次的練習,家長們會看見很大的改變。最近,兒子在他的生活小札記中寫下這樣一句心得:『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控制你。』我想這就是情緒教育的意義。」——沐衡的媽媽(簡依帆)
作者簡介:
柯秋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從事幼教工作36年,現任成長文教基金會總園長、吉利幼兒園園長。
喜歡孩子,也愛跟孩子聊天、一起玩,既是園長,也是老師;期望自己是一個能貼近、陪伴孩子,與老師、家長一起成長的幼教工作人。
葉蟬慈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25年。
內心裡住著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孩,享受著和孩子們相處時自然純真的快樂,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創造快樂的童年回憶。
莊苑榆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16年。
我喜歡孩子的笑顏,喜歡孩子的童言童語,喜歡和孩子一起在教室裡玩得瘋狂,享受趣味與驚喜,更喜歡帶著孩子趴趴走,享受自然、享受生活。
林瑞吟
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研究所碩士,從事幼教工作34年,現任法務部附幼園長。
我總是想著孩子們的小腦袋究竟想著什麼?在他們行動時,在他們說話時,在他們靜默時。我,想做個懂得他人的解謎人。
李垣瑾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20年。
個子不高大的我,孩子們總是喜歡「垣垣,垣垣,臉圓圓!」這樣幫我介紹。喜歡沉浸於動手做之中,也喜歡跟孩子們一起動手做、玩耍、聊天!
陳育立
實踐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21年。
我是吉利的小螺絲釘,我的高度和小孩最接近,小孩總是喜歡戲說:立立、立立,小小一粒。我喜歡和孩子開玩笑,聽孩子說他們的小秘密。
黃蓉珊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研究所碩士,從事幼教工作24年。
「阿蓉,你演戲也太好笑了吧!」孩子看我,逗趣、搞笑;我看孩子,純真、自然。我是蓉蓉,喜歡孩子,也愛玩遊戲。
審訂導讀 楊俐容
臺灣第一位結合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親職教育專家,臺灣「SEL社會情緒教育」的領頭羊。她所創「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全臺校園已有超過百萬名學童上過芯福里的情緒課程。 同時成立「耕心學院」,致力將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的專業透過各種方式,為台灣的老師、父母和孩子做出貢獻,期待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