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梁文道食評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談論“吃”的社會意涵,挖掘不同場合、不同人群、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人們“吃”的不同內容與邏輯,引出“吃”作為不可或缺的社會紐帶的意義,正是“吃”聯結或區隔了不同的個人與群體。
作者簡介:
梁文道,1970年生於香港。 1988年開始撰寫藝評、文化及時事評論,並曾參與各種類型的文化及社會活動。現為鳳凰衛視評論員,《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等中國內地、香港及馬來西亞十餘份報刊雜誌專欄作家。主要著作有《常識》、《我執》。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我這些偶爾被人誤會為“美食文字”或“食經”的爛貨,其實是另一種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為自己寫吃,所以又丟不開老毛病地開始聯想關於飲食書寫的種種,想它在今日獲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讀者和市場對它之渴求的原因,當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邊想,一邊寫,便寫成了這副模樣。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我這些偶爾被人誤會為“美食文字”或“食經”的爛貨,其實是另一種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為自己寫吃,所以又丟不開老毛病地開始聯想關於飲食書寫的種種,想它在今日獲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讀者和市場對它之渴求的原因,當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邊想,一邊寫,便寫成了這副模樣。
章節試閱
除了寵物,動物之中大概只有人類是會有規律進食的,每日三餐。雖然沒人規定這三餐該在什麼時刻吃,但大家都明白它們有自己的合理時段。你絕不會把半夜的消夜當作早餐;就算吃的都是一碗公仔麵,但只要時間變了,它的名字和概念也就不同了。按照不成文的習慣,早餐首先是早上起床之後吃的第一餐。假如某一日你起床起得晚了,當然可以把午飯當早點;可是只要這天你約了人中午見面,你就一定不會和朋友說“讓我們一起吃早餐吧”。因為按照習慣,中午那段時間吃的東西叫做午飯,而早午晚三餐自有其模糊的時間坐標。
很明顯,人的這種獨特進食模式不是來自動物的本能,而是一種因應環境後天養成的習慣。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之一、德國的西美爾(Georg Simmel)曾經寫過一篇很有趣的小文章《飲食的社會學》。他指出人之所以定時吃飯,是為了要和其他人同桌共食。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每天三餐的規律,不限定吃這三餐的時間,我們就很難和其他人一起吃飯了。而和他人共同分享食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種非常有社會意義的行為。
……
當時耶穌對著麵包說,“這是我的身體,你們大家拿去吃”,然後將它掰開分給門徒。這個儀式完成了把麵包變成基督肉身的神奇轉化,使得門徒參與了耶穌的犧牲,名副其實地“活在基督之中”。在分完麵包與葡萄酒之後,耶穌先是表明此乃“新的盟約”,再吩咐門徒“以後也要這樣做以紀念我”。於是“領聖餐”就成了日後代代相傳、全天下基督徒之所以為基督徒的重要儀式,成了新約的見證。
這個儀式的意義正在於它想打破食物的根本特性。你分到的那一塊餅與兩千年來無數基督徒所領受的都是“同一”基督的身體,大家居然可以無盡地分食“同一個”東西。沒有一個信徒會說自己分到的那一件與眾不同,也沒有一個信徒會抱怨別人分得更多分得更好;不,那就是“同一個”身體,每個分享到的都是同一個基督的血肉。
所以最後晚餐是最終極的同桌共食。對於信徒來講,他們做到了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那就是每個人口中的東西竟然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同桌吃飯是為了打破自身的孤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那麼最後晚餐就是要使得基督徒達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團結,因為他們不隻共桌,而且是真正地“共食” 。
……
除了寵物,動物之中大概只有人類是會有規律進食的,每日三餐。雖然沒人規定這三餐該在什麼時刻吃,但大家都明白它們有自己的合理時段。你絕不會把半夜的消夜當作早餐;就算吃的都是一碗公仔麵,但只要時間變了,它的名字和概念也就不同了。按照不成文的習慣,早餐首先是早上起床之後吃的第一餐。假如某一日你起床起得晚了,當然可以把午飯當早點;可是只要這天你約了人中午見面,你就一定不會和朋友說“讓我們一起吃早餐吧”。因為按照習慣,中午那段時間吃的東西叫做午飯,而早午晚三餐自有其模糊的時間坐標。
很明顯,人的這種獨特進食...
目錄
自序 行外人的懺悔
第一輯 吃的邏輯與禁忌
吃飯吃出了一個社會
請客吃飯的邏輯
敬酒要喝
喝還是不喝023
吃飯時吃飯 屙屎時屙屎
守規矩
一片考驗良心的火腿
開齋
吃齋
素食
第二輯 吃與被吃者
羊怎樣成了羊肉
寵物雞變成了豉油雞
雞肉不等於雞
貓該怎麼吃
三花
痛與奢華
飲水思源
一飯之恩
第三輯 吃的恐懼與偏見
一代不如一代
自己帶油上餐館
自求多福
真假難辨110
“天然”食品
另一種太空競賽
為什麼老麥薯條味道好
麥當勞是香港人的排隊老師
老麥歡迎你回家
豬的氣味
自從家裡多了一位外傭
在鐵路上開餐
Smoking European
第四輯 吃的豐裕與貧困
早餐裡見世界
如何煮一頓公平晚餐
稻田的故事
嚐一口韓國農民種的米
喝的不是咖啡,是生活
賣咖啡的方法
良心要花錢買嗎?
別小看薯仔
蕎麥復仇記
集中營寄來的食譜
飢荒
再慘也要吃
人不止靠糧食而活
浪費
人車爭食的年代
國宴的藝術
好日子結束了
算賬
革命從慢食開始
新人類的吃
當起義來到廚房
絕食
自序 行外人的懺悔
第一輯 吃的邏輯與禁忌
吃飯吃出了一個社會
請客吃飯的邏輯
敬酒要喝
喝還是不喝023
吃飯時吃飯 屙屎時屙屎
守規矩
一片考驗良心的火腿
開齋
吃齋
素食
第二輯 吃與被吃者
羊怎樣成了羊肉
寵物雞變成了豉油雞
雞肉不等於雞
貓該怎麼吃
三花
痛與奢華
飲水思源
一飯之恩
第三輯 吃的恐懼與偏見
一代不如一代
自己帶油上餐館
自求多福
真假難辨110
“天然”食品
另一種太空競賽
為什麼老麥薯條味道好
麥當勞是香港人的排隊老師
老麥...
商品資料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1-01ISBN/ISSN:9787802564053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