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
本書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認為“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係國家興亡”,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進而提出“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
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後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 1911年隻身赴美求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1923年回國任南開大學第一任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 1925調入清華大學任歷史系主任之職,在任期間,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 1935年受到蔣介石的賞識,棄學從政,先後任國民黨行政院政務處長、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國大使等職,被譽為國民黨官員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病逝於紐約。
蔣廷黻先生研究歷史反對“治史書而非史學”的傳統方法,採用“重綜合、重分析、重整體把握”的新史學方法,並將其引入當時尚屬荒漠的近代史領域,從而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被稱作“拓荒者”“開山的人”“近代史尚無第二人”。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何炳棣
蔣廷黻先生於近代中國史之科學研究,實與羅先生(羅家倫)同開風氣。他為中國近代史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為舊中國的史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方法、新的觀念,是一個開山的人。
——郭廷以
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費正清
他為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期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這個基礎不只是建築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緊的是他發展的幾個基本觀念。有了這些觀念的運用,他才能把這一大堆原始資料點活了。
——李濟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在這裡,讀懂近代中國
迄今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近代史專著
與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三足鼎立
代表百年中國近代史寫作的巔峰
中國近代史的開山之作
鐵嘴李敖罵遍民國政壇權要、名流雅士,唯獨不罵蔣廷黻,非但不批,還備極推崇。
名人推薦: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何炳棣
蔣廷黻先生於近代中國史之科學研究,實與羅先生(羅家倫)同開風氣。他為中國近代史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為舊中國的史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方法、新的觀念,是一個開山的人。
——郭廷以
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費正清
他為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期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這個基礎不只是建築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緊的是他發展的幾個基本觀念。有了這些觀念的運用,他才能把這一大...
章節試閱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理由是我們的落伍。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階級在內,是中古的人民。我們雖拼命抵抗終歸失敗,那是自然的,逃不脫的。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遠東的近代史就要完全變更面目。可惜道光、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後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然後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所以我們說,中華民族喪失了二十年的寶貴光陰。
為什麼道光年間的中國人不在鴉片戰爭以後就開始維新呢?此中緣故雖極複雜,但是值得我們研究。第一,中國人的守舊性太重。中國文化有了這幾千年的歷史,根深蒂固,要國人承認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中國文化是士大夫階級的生命線。文化的搖動,就是士大夫飯碗的搖動。我們一實行新政,科舉出身的先生們就有失業的危險,難怪他們要反對。第三,中國士大夫階級(知識階級和官僚階級)最缺乏獨立的、大無畏的精神。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有少數人看事較遠較清,但是他們怕清議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則徐就是個好例子。
林則徐實在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戰百勝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國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賄賂,把他驅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廣東戰,既去林之後,當然就開戰。所以士大夫想,中國的失敗不是因為中國的古法不行,是因為奸臣誤國。當時的士大夫得了這樣的一種印象,也是很自然的。林的奏章充滿了他的自信心,可惜自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後,林沒有得到機會與英國比武,難怪中國人不服輸。
真的林則徐是慢慢地覺悟了的。他到了廣東以後,就知道中國軍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買外國炮,買外國船,同時他派人翻譯外國所辦的刊物。他把在廣東所蒐集的材料,給了魏源。魏源後來把這些材料編入《海國圖誌》。這部書提倡以夷制夷,並且以夷器製夷。後來日本的文人把這部書譯成日文,促進了日本的維新。林雖有這種覺悟,他怕清議的指摘,不敢公開地提倡。清廷把他謫戍伊犁,他在途中曾致書友人說:
彼之大砲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砲後,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深巧耳。不此之務,既遠調百萬貔貅,恐只供臨敵之一哄。況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師始能尾追,岸兵能頃刻移動否?蓋內地將弁兵丁雖不乏久歷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見面而接仗者,未之前聞。徐嘗謂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是已。第一要大砲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
這是他的私函,道光二十二年九月(1842)寫的。他請他的朋友不要給別人看。換句話說,真的林則徐,他不要別人知道。難怪他後來雖又做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他總不肯公開提倡改革。他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他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鬥。林文忠無疑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品。他尚以為自己的名譽比國事重要,別人更不必說了。士大夫階級既不服輸,他們當然不主張改革。
主張撫夷的琦善、耆英諸人雖把中外強弱的懸殊看清楚了,而且公開地宣傳了,但是士大夫階級不信他們,而且他們無自信心,對民族亦無信心,只聽其自然,不圖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是不足責的。
洪秀全失敗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後,我們更能看出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他深居宮中,務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對於政事則不放在心上。宮廷的建築,宮女的徵選,金銀的聚斂,官制宮制的規定,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他的宗教後來簡直變為瘋狂的迷信。楊秀清向他報告國事的困難,他回答說:
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欲出外住,欲在京住,由於爾。朕鐵桶江山,你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國藩)乎?
快要滅亡的時候,南京絕糧,洪秀全令人民飲露充飢,說露是天食。
這樣的領袖不但不能複興民族,且不能作為部下團結的中心。在咸豐六年(1856),洪秀全的左右起了很大的內訌。東王楊秀清個人獨掌大權,其他各王都須受東王的節制。照太平天國的儀式,天王稱萬歲,東王稱九千歲,西王稱八千歲,餘遞減。別的王都須到東王府請安議事,並須跪呼千歲。在上奏天王的時候,東王立在陛下,其餘則跪在陛下。因此楊秀清就為其同輩所憤恨,同時天王也怕他要取而代之。六年九月,北王韋昌輝設計誘殺楊秀清和他的親屬黨羽。冀王石達開心懷不平,北王又把冀王家屬殺了。天王為聯絡冀王起見,下令殺北王,但冀王以後還是獨樹一幟,與天王脫離關係。經過此次的內訌,太平天國打倒清政府的希望完全消滅。以後洪秀全尚能抵抗八年,一則因為北方有大股捻匪作他的聲援,二則因為他得了兩個後起的良將,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
在清政府方面,等到別人都失敗了,然後重用曾國藩,任他為兩江總督,節制江、浙、皖、贛四省軍事。湖北巡撫胡林翼是與他志同道合的,竭力與他合作。他的親弟曾國荃是個打硬仗的前線指揮。以後曾國藩舉薦他的門生李鴻章做江蘇巡撫,他的朋友左宗棠做浙江巡撫。長江的中游和下游都是他的勢力範圍,他於是得通盤籌劃。他對於洪秀全採取大包圍的戰略。同時英、美、法三國也給了曾、左、李三人不少的幫助。同治三年(1864),湘軍在曾國荃領導之下打進南京,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就此亡了。
洪秀全想打倒清政府,恢復漢族的自由,這當然是我們應該佩服的。他想平均地權,雖未實行,也足表現他有相當政治家的眼光。他的運動無疑是起自民間,連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眾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點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了功,他也不能為中華民族造幸福。總而言之,太平天國的失敗,證明中國舊式的民間運動是不能救國救民族的。
曾國藩所領導的士大夫式的運動又能救國救民族嗎?他救了清政府,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清政府並不能救中國。倘若他客觀地誠實地研究清政府在嘉慶、道光、咸豐三代的施政,他應該知道清政府是不可救藥的。他未嘗不知道此中實情,所以他平定太平天國以後,他的態度反趨於消極了。平心而論,曾國藩要救清朝是很自然的,可原諒的。第一,中國的舊禮教既是他的立場,而且士大夫階級是他的憑依,他不能不忠君。第二,他想清廷經過大患難之後,必能有相當覺悟。事實上同治初年的北京,因為有恭親王及文祥二人主政,似乎景像一新,頗能有為。所以嘉、道、咸三代雖是多難的時代,同治年間的清朝確有中興的氣象。第三,他怕清政府的滅亡要引起長期的內亂。他是深知中國歷史的,中國幾千年來,每次換過朝代,總要經過長期的割據和內亂,然後天下得統一和太平。在閉關自守、無外人干涉的時代,內戰雖給人民無窮的痛苦,尚不至於亡國。到了十九世紀,有帝國主義者環繞著,長期的內亂就能引起亡國之禍,曾國藩所以要維持清政府,最大的理由在此。
在維持清政府作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之下,曾國藩的工作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說,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舊,那就是說,恢復中國固有的美德。革新守舊同時舉行,這是曾國藩對中國近代史的大貢獻。我們至今還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為他有這種偉大的眼光。徒然恢復中國的舊禮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們還不能打破中華民族的大難關,因為我們絕不能拿禮義廉恥來抵抗帝國主義者的機械軍器和機械製造。何況舊禮教本身就有它的不健全的地方,不應完全恢復,也不能完全恢復呢?同時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復中國固有的美德,我們也不能救國救民族,因為腐化的舊社會和舊官僚
根本不能舉辦事業,無論這個事業是新的,或是舊的。
曾國藩的革命事業,我們留在下一章討論。他的守舊事業,我們在前一節裡已經說過。現在我們要指出他的守舊事業的流弊。湘軍初起的時候,精神紀律均好,戰鬥力也強。後來人數多了,事業大了,湘軍就退化了。收復南京以後,曾自己就承認湘軍暮氣很深,所以他遣散了好多。足證中國治軍的舊法根本是有毛病的。此外湘軍既充滿了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級長官,不知道有最高統帥,更不知道有國家。某次,曾國荃回家鄉去招兵,把原有的部隊交曾國藩暫時管帶,這些部隊就不守規矩。國藩沒有法子,只好催國荃趕快回營。所以湘軍是私有軍隊的開始。湘軍的精神以後傳給李鴻章所部的淮軍,而淮軍以後又傳給袁世凱的北洋軍。我們知道民國以來的北洋軍閥利用私有的軍隊割據國家,阻礙統一。追究其禍根,我們不能不歸咎於湘軍。於此也可看出舊法子的毛病。
李鴻章引狼入室
甲午戰爭未起以前及既起以後,李鴻章用各種外交方法,想得西洋各國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國際的關係不比私人間的關係,是不講理,不論情的。國家都是自私自利的,利害相同就結合為友,為聯盟;利害衝突就成為對敵。各國的外交家都是精於打算盤的。西洋各國原想在遠東大大地發展,但在甲午以前,沒有積極推動,一則因為他們忙於瓜分非洲;二則因為他們互相牽制,各不相下;三則因為在遠東尚有中國與日本兩個獨立國家,具有相當的抵抗能力。在中、日戰爭進行的時候,李鴻章雖千方百計地請求他們的援助,他們總是抱隔岸觀火的態度,嚴守中立。他們覺得中國愈敗,愈需要他們的援助,而且愈願意出代價。同時他們又覺得日本雖打勝仗,戰爭總要削減日本的力量。在西洋人的眼光裡,中、日戰爭無論誰敗,實是兩敗俱傷的。他們反可坐收漁人之利,所以他們不援助我們於未敗之前。
等到《馬關條約》一簽字,俄、德、法三國就聯合起來強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包括旅順、大連在內。主動是俄國,德、法不過附和。當時俄國財政部長威特(Witte)正趕修西伯利亞鐵路,他發現東邊的一段,如繞黑龍江的北岸,路線太長,工程太困難;如橫過我們的東三省,路線可縮短,工程也容易得多。同時海參崴太偏北,冬季結冰,不便航行。如果俄國能得大連、旅順,俄國在遠東就能有完善的軍港和商港。完成西伯利亞鐵路及得一個不冰凍的海口,這是威特想要乘機而達到的目的。法國當時聯俄以對德,俄要法幫忙,法不敢拒絕,何況法國也有野心想乘機向遠東發展呢?德國的算盤打得更精。他想附和俄國,一則可以使俄國知道德國是俄國的朋友,俄國不必聯絡法國;二則俄國如向遠東發展,在歐洲不會多事,德國正好順水推舟;三則德國也可以向我們索取援助的代價。這是三國干涉《馬關條約》實在的動機。
俄、德、法三國的做法是十分冠冕堂皇的。 《馬關條約》發表以後,他們就向我們表示同情,說條約太無理,他們願助中國挽回失地的一部分。在我們那時痛恨日本的情緒之下,這種友誼的表示是求之不得的。我們希望三國能把台灣及遼東都替我們收回來。同時三國給予所謂友誼的勸告,說日本之佔領遼東半島不利於遠東和平。戰後之日本固不敢不依從三國的勸告,於是退還遼東,但加賠款三千萬兩。中國覺得遼東半島不止值三千萬兩,所以覺得應感激三國的援助。
《馬關條約》原定賠款二萬萬兩,現在又加三千萬兩,中國當然不能負擔。威特一口答應幫中國從法、俄銀行借一萬萬兩,年息四厘。數目之大,利率之低,誠使我們受寵若驚。俄國真可算是我們的好朋友!
光緒二十二年(1896),俄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Ⅱ)行加冕典禮。帝俄政府向中國表示:當中、俄兩國特別要好的時候,中國應該派頭等大員去做代表,才算是給朋友面子。中國乃派李鴻章為慶賀加冕大使。這位東方的俾斯麥於是到歐洲去了。威特深知中國的心理,所以他與李鴻章交涉的時候,首言日本之可惡可怕,這是李鴻章願意聽的話,也是全國人士願意聽的話。這種心理的進攻既然順利,威特乃進一步陳言俄國對中國之援助是如何心有餘而力不足。他說當中、日戰爭之際,俄國本想參戰,但因交通不便,俄軍未到而中、日戰爭就完了。以後中國如要俄國給予有力的援助,中國必須使俄國修條鐵路橫貫東三省。李鴻章並未駁辯威特的理論,但主張中國境內之鐵路段應由中國自修。威特告以中國人力財力不足,倘自修,則十年尚不能成,將緩不濟急。威特最後說,如中國堅拒俄國的好意,俄國就不再
助中國了。這一句話把李鴻章嚇服了。於是他與威特簽訂密約,俄許援助中國抵抗日本,中許俄國建築中東鐵路。
光緒二十二年(1896)的《中俄密約》是李鴻章終生的大錯。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並無於短期內再進攻中國的企圖。是時日本政府反轉過來想聯合中國。因為西洋倘在中國勢力太大,是於日本不利的。威特的本意不是要援助中國,是要利用中東鐵路來侵略中國的。以後瓜分之禍及日俄戰爭、二十一條、九?一八,這些國難都是那個密約引出來的。
李鴻章離開俄國以後,路過德、法、比、英、美諸國。他在柏林的時候,德國政府試探向他要代索遼東的報酬,他沒有答應。德國公使以後又在北京試探,北京也沒有答應。光緒二十三年(1897)秋,山東曹州殺了兩個傳教士,德國乘機一面佔領青島,一面要想租借膠州灣及青島及在山東修鐵路和開礦的權。中國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春答應了,山東就算是德國的勢力範圍。
俄國看見德國占了便宜,於是調兵船佔旅順、大連。俄國說為維持華北的勢力均衡,並為助中國的方便,不能不有旅順、大連,並且還要修南滿鐵路。中國也只好答應。我們費三千萬贖回來的遼東半島,這時俄國又奪去了。俄國還說,他是中國唯一的朋友!俄國的外交最陰險:他以助我之名,行侵我之實。以後他在東北既有了中東鐵路、南滿鐵路及大連、旅順,東三省就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
於是英國要求租借威海衛和九龍及長江流域的優越權利,法國要求租廣州灣及廣東、廣西、雲南的優越權利,日本要求福建的優越權利,意大利要求租浙江的三門灣。除意大利的要求以外,中國都答應了。這就是所謂瓜分。唯獨美國沒有提出要求,但他運用外交,使各國不完全割據各國所劃定的範圍,使各國承認各國在中國境內都有平等的通商權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門戶開放主義。
這種瓜分運動就是甲午的敗仗引起來的。在近代的世界,敗仗是千萬不能打的。
……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理由是我們的落伍。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階級在內,是中古的人民。我們雖拼命抵抗終歸失敗,那是自然的,逃不脫的。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遠東的近代史就要完全變更面目。可惜道光、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後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剿夷與撫夷?
1.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2.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3.東西對打
4.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5.不平等條約開始
6.剿夷派又抬頭
7.剿夷派崩潰
第二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
1.舊社會走循環套
2.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3.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4.洪秀全失敗
第三章 自強及其失敗?
1.內外合作以求自強
2.步步向前進
3.前進遇著阻礙
4.士大夫輕舉妄動
5.中日初次決戰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1.李鴻章引狼入室
2.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3.頑固勢力總動員
4.孫總理提民族復興方案
5.民族掃除復興的障礙
6.軍閥割據十五年
7.貫徹總理的遺教
附錄
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
1.中西方關係發生變化
2.歐洲人的蠶食
3.葡萄牙設法通商
4.國外殖民勢力更替
5.康熙帝的外交
6.外交策略不進反退
7.馬戛爾尼來華
8.英國輸入鴉片
9.鴉片戰爭前後
10.“撫夷”的難題
11.“剿夷”外交的代價
12.俄羅斯侵吞國土
13.自強運動的興起與失敗
14.尾言
琦善與鴉片戰爭?
1.引言
2.琦善與鴉片戰爭的軍事關係
3.琦善與鴉片戰爭的外交關係
總論
第一章 剿夷與撫夷?
1.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2.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3.東西對打
4.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5.不平等條約開始
6.剿夷派又抬頭
7.剿夷派崩潰
第二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
1.舊社會走循環套
2.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3.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4.洪秀全失敗
第三章 自強及其失敗?
1.內外合作以求自強
2.步步向前進
3.前進遇著阻礙
4.士大夫輕舉妄動
5.中日初次決戰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1.李鴻章引狼入室
2.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3.頑固勢力總動員
4.孫總理提民族復...
商品資料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6-01ISBN/ISSN:9787543067417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