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崛起為契機,旨在構建中國大戰略框架的理想模式,確立繼續從事大戰略研究的理論基礎。 本書關于中國大戰略的研究框架建立在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三個核心變量的基礎之上。 本書構建了中國積極參與大戰略的基本框架,并深入剖析這一戰略選擇的重大意義。 本書強調,為實現中國大戰略的宏偉目標,中國應秉持這樣的戰略態度:不誘于譽、不毀于非,當前要知雄守雌、未來應持盈保泰。
作者簡介:
門洪華,1969年生于山東省東營市。1991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外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1-1995年供職于東營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1995-2001年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學習,先后獲得傳播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曾獲北京大學“學術十杰”稱號;現供職于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在站博士后。重點研究領域為國際關系理論和大國外交戰略,目前主持“國際制度與美國霸權”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要著作有《國際機制論》(合著)、《權力與相互依賴》(譯著)、《國際組織比較研究》(譯著)、《國富國窮》(譯著)、《從財富到權力》(譯著)、《探究世界秩序》(譯著)、《中國西部四十年》(譯著)等、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等期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序言
導言 中國崛起的戰略意義
中國崛起的歷史軌跡
中國崛起的世界反響
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
時代呼喚中國大戰略
第一章 中國大戰略研究的基礎
第一節 大戰略研究概述
第二節 研究中國大戰略的意義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國家實力的評估
第一節 國家實力評估概述
第二節 中美印日俄國家戰略資源比較(1980-2000年)
第三節 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四節 推進軍事變革,加強國防建設
第五節 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
第三章 戰略觀念的優化
第一節 中國戰略文化的重構
第二節 中國國家安全觀念的創新
第三節 中國外交哲學的演化
第四節 中國國際戰略理念的變革
第四章 國際制度的參與
第一節 合法性、有效性與局限性
——評估國際制度作用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 壓力、認知與國際形象
——關于中國參與國際制度戰略的歷史解釋
第三節 參與、創設與主導
——以國際制度建設為中心推進東亞一體化
第五章 構建大戰略框架,拓展國家戰略利益
第一節 構建中國大戰略的基本框架
第二節 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
第三節 以稱健步伐參與構筑國際新秩序
第四節 冷戰后美國大戰略及其啟示意義
——兼論中美安全合作的戰略性
結語 中國應有的大戰略意識
評估中國大戰略的框架
中國應有的大戰略意識
讓世界為中國喝彩
參考文獻
后記
序言
導言 中國崛起的戰略意義
中國崛起的歷史軌跡
中國崛起的世界反響
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
時代呼喚中國大戰略
第一章 中國大戰略研究的基礎
第一節 大戰略研究概述
第二節 研究中國大戰略的意義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國家實力的評估
第一節 國家實力評估概述
第二節 中美印日俄國家戰略資源比較(1980-2000年)
第三節 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四節 推進軍事變革,加強國防建設
第五節 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
第三章 戰略觀念的優化
第一節 中國戰略文化的重構
第二節 中國國家安全觀念的創新
第三節 中國外交哲學的演化...
商品資料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2-01ISBN/ISSN:7301086415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