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論道:走近道教聖典<道德經>》將道教文化體係與《道德經》基本思想聯繫起來進行多層次的思想解讀,內容廣涉宇宙觀、人生觀、文學藝術、象徵符號、修持法門等諸多領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視野審度《道德經》,從中發掘道學的和諧思想資源,其評述中肯而頗具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周高德,1961年生,湖北石首人。現為中國道教學院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市道家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著有《道教文化與生活》、《大道溯源》、《道教的精神》;合著有《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註》、《道教常識》等。在《中國道教》、《中國宗教》、《道學研究》、《中國民族報》、《楚望詩刊》、《母愛頌》(詩集)等報刊雜誌上多次發表文童和詩詞。
作者在中國道教學院,主要講授《道教經典》,其中又主要講授老子《道德經》。他在教學過程中,博覽和研讀有關《道德經》註釋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並在此基礎上努力探索《道德經》之本義,不囿於他說,並參以己見,並力爭使其闡釋符合當今社會之進步要求。
目錄
總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歷久不衰的老子崇拜和信仰
一、老子為道教的道祖
二、老子《道德經》為道教的聖典
三、當今世界興起“老子熱”
第二章道教字宙觀與《道德經》
一、道教對於宇宙本原的看法與《道德經》
二、道教對於宇宙生成過程的看法與《道德經》
第三章道教人生觀與《道德經》
一、道教對於生命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二、道教對於人類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三、道教對於人格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四、道教對於理想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第四章道教修持與《道德經》(上)
一、自然無為:行事之原?
二、柔弱不爭:處世之態度
三、心若空谷:修身之境界
第五章道教修持與《道德經》 (下)
一、清靜寡欲:修道之關鍵
二、返樸歸真:行道之目標
第六章道教象徵符號與《道德經》
一、道教象徵符號無極圖與《道德經》
二、道教象徵符號太極圖與《道德經》
第七章道教詩詞與《道德經》
一、《道德經》本身猶如一部哲理詩
二、“自然”“素樸”思想對道教詩詞創作的影響
三、“清靜”思想對道教詩詞創作的影響
四、“無為”思想對道教詩詞?作的影響
第八章道教善惡報應觀與《道德經》
一、道教善惡報應觀與《道德經》
二、餘論
第九章以《道德經》為根本的道教和諧思想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和諧是宇宙萬物的理想存在狀態
二、追求人與人的和諧
三、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追求人自身的和諧
五、道教理想中的太平社會
總結語
後記
總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歷久不衰的老子崇拜和信仰
一、老子為道教的道祖
二、老子《道德經》為道教的聖典
三、當今世界興起“老子熱”
第二章道教字宙觀與《道德經》
一、道教對於宇宙本原的看法與《道德經》
二、道教對於宇宙生成過程的看法與《道德經》
第三章道教人生觀與《道德經》
一、道教對於生命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二、道教對於人類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三、道教對於人格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四、道教對於理想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
第四章道教修持與《道德經》(上)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6-01ISBN/ISSN:9787802540132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3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