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磨俱舍論》,世親著,是印度部派佛教發展成熟期的頂峰之作。本書圍繞緣起論、有情論與解脫論三個核心論題,對這部經典的思想進行了闡釋和探討,比較詳細地分析了小乘佛學的核心理論問題——諸法假實問題,得出了較為獨到的研究結論,並進一步對印度佛學的發展路向、大小乘佛教的關係等重要佛學理論問題進行了反思與辨析。
作者簡介:
何石彬,生於1972年1月19日,河北邯鄲人,於2004—2007年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洪修平先生,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河北學刊》雜誌社副編審,主要從事佛學與孝子哲學研究,至今有相關論文十餘篇發表於《哲學研究》等刊物。
目錄
總序
序言
導言
一、選題緣由
二、俱舍學研究的基本狀況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與主要創新
第一章《俱舍論》的產生及其宗趣
第一節《俱舍論》的造論緣起
一、論題略釋
二、有部阿毘達磨的發展與本論的產生
三、關於論主生平與造論 情形的考辨
第二節《俱舍論》的思想旨趣與理論結構
一、論主的造論主旨
二、本論的組織次第
三、關於《破我品》
第二章緣起論:法相、法體與因果法則
第一節法相學:阿毘達磨法相體系的完成
一、五位七十五法:世界構成的基本要素
二、蘊處界三科:諸法的融攝與開合
三、義門分別:諸法的具體屬性
四、二十二根:人類生命的基本構成
五、本論法相學體系的理論貢獻與思想特徵
第二節法體論:諸法假實與《俱舍論》的宗義抉擇
一、諸法假實問題的理論淵源
二、諸法假實的判定原則
三、本論對諸法假實的分析與抉擇
第三節因果論:諸法生成的基本法則
一、六因四緣說
二、十二因緣與三世二重因果
三、本論因果論的主要理論特質
第三章有情論:眾生情狀與流轉之因
第一節三界五趣:世間的基本構成
一、有情世間的狀況
二、器世間的構成
三、世界的成壞過程
四、本論世間思想的理論意蘊
第二節業:輪迴之親因
一、業的基本構成及其體性
二、業的分類及其果報
三、本論的戒律學思想
四、從本論的業感理論看佛教的孝親思想
第三節隨眠:生死流轉的內在根源
一、隨眠的內涵與種類
二、義門分別:隨眠的具體屬性
三、煩惱的對治與斷除
第四章解脫論:修行次第與涅槃之果
第一節階位論:修行的基本次第
一、道次第概說
二、方便道:三賢與四善根
三、聖道:四向四果
……
第五章《俱舍論》的理論性質、歷史地位與弘傳情況
餘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總序
序言
導言
一、選題緣由
二、俱舍學研究的基本狀況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與主要創新
第一章《俱舍論》的產生及其宗趣
第一節《俱舍論》的造論緣起
一、論題略釋
二、有部阿毘達磨的發展與本論的產生
三、關於論主生平與造論 情形的考辨
第二節《俱舍論》的思想旨趣與理論結構
一、論主的造論主旨
二、本論的組織次第
三、關於《破我品》
第二章緣起論:法相、法體與因果法則
第一節法相學:阿毘達磨法相體系的完成
一、五位七十五法:世界構成的基本要素
二、蘊處界三科:諸法的融攝與開合
三、義門分別:諸法的具體...
商品資料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7-01ISBN/ISSN:9787802541702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