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帕爾哈提.吐爾遜
收藏
定價:NT$ 380
優惠價:79 折,NT$ 300
即將上市
宛如卡繆《異鄉人》與卡夫卡《城堡》
當代最重要的維吾爾族作家之一,帕爾哈提.吐爾遜
透過數字、性與氣味的隱喻,漫遊在濃霧的城市中
孤獨、無奈、異化,作為一個維吾爾人,哪裡有我的位置?
我相信沒有最終的真理。而且我相信精神疾病一直都存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存在於各種形式的「正常」中。事實上,不符規範的人才是心理最健康的人。自認正常的人其實遠較為瘋狂。我喜歡描述特定時空下的奇怪個體,藉以顯示主流社會到底有多不正常。──帕爾哈提.吐爾遜
「在這座陌生城市裡,我不認識任何人,所以不可能與任何人為友或為敵。」這是小說當中不斷重複出現的句子,反映了主人公與城市疏離的關係,同時也像是一種宣告。
主人公漫遊在充滿濃濃大霧的城市之中,尋找著屬於他的棲身之所。在辦公室裡,他唯一擁有的是一個無法上鎖的抽屜,帶著狡詐笑容的上司逮到機會就要刁難他,質疑這個試用期間的維吾爾人夠不夠格,不肯給他分配一個棺材大小的宿舍。在北京上學時,他與其他同鄉擠在一塊,不認識其他人,生活空間只有教室、宿舍、食堂與圖書館,對首都的認識比在遙遠鄉村時透過照片看到的還要少。在童年的南疆農村,他的回憶有鄰居女兒甜美的氣味,以及父親醉醺醺的酒味;有初戀的悸動、母親的關愛,也有家庭暴力的恐懼。
小說場景在烏魯木齊、北京、童年的農村間不斷切換,沒有一處是主人公的安身之所,到哪裡都格格不入,他就像城市中到處被驅趕的鼠輩──「牠們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進食、睡覺和生育,似乎也跟城裡人的生活差不多。那些我們甚至不願想像且令人作嘔的生物,正偷偷享受進食、睡覺和生育──犯下活著的神聖罪行。」
相對於主人公的一無所有,「有些人甚至不滿足於坐擁自家土地、宮殿與豪宅,而欲將整個城市、國家和宇宙本身據為己有。」只有「數字」是他可以託付的,偶然間掠過他眼前的數字,彷彿都是指引迷途的暗語。「在許多人眼中,數字的書寫既不押韻也不講理,因此毫無意義。但我的想法恰好相反。我一向認為只有數字才能真正具有意義。」他不斷在濃霧之中尋找那個數字所對應的門牌號碼──在故事的結尾,他終於抵達了「那個地方」。
【國際讚譽】
帕爾哈提.吐爾遜的《後街》,連同戴倫.拜勒發人深省的導論一起出版,是英語世界文學的里程碑。小說敘述一位維吾爾族的辦公室職員在烏魯木齊的生活,令人在不知不覺中深受震撼,難以忘懷。其風格、氛圍與視野讓人想到卡繆(或許是另一個從阿爾及利亞觀點書寫的卡繆),卻又極具特色,前所未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艾莉芙.巴圖曼(Elif Batuman),《白癡》(The Idiot)作者
冷眼洞燭世情,對周遭生活的聲音和氣味感知敏銳,但又有些瘋狂,深信宇宙正用他無法解讀的密碼不斷向他傳送信息,最後還受到漢族雇主的輕蔑;帕爾哈提.吐爾遜的年輕主人翁給了我們一段陰鬱而富詩意的紀錄,述說他如何掙扎著理解這充滿壓迫的世界。一部勇敢而令人心碎的作品。
──柯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維吾爾人的悲劇完全值得寫成這本精采絕倫、鞭辟入裡的書。讀者負有道德責任,必須瞭解這個被圍困的族群正遭受什麼樣的對待,帕爾哈提.吐爾遜的文字可與卡夫卡媲美。
──蓋瑞.施泰因加特(Gary Shteyngart),《我們的鄉間朋友》(Our Country Friends: A Novel)作者
《後街》是一份痛切的證詞,控訴導致〔吐爾遜及合譯者〕失蹤的反維吾爾政策與偏見。其文筆十分出色,使我在讀完後感覺頭彷彿被向左扭轉了九十度: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描寫世界,既清晰又令人迷眩。
──莉莉.梅耶爾(Lily Meyer),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圖書部
令人感同身受、時而迷眩的《後街》,闡述了種族主義與排斥產生的痛苦效應。這是一部奇異而極具震撼力的小說,描繪在自己家園淪為二等公民的真實情景。
──《經濟學人》
《後街》無疑是重要的政治文獻,但意義更重大的是,它為局外人文學經典增添了一部重磅傑作。
──山姆.薩克斯(Sam Sacks),《華爾街日報》
若有一部文學作品深切刻劃了一座原住民城市因外來定居者之殖民統治正日益加劇而造成的生存困境,那便是帕爾哈提.吐爾遜精簡高明的長篇小說《後街》。英譯本文筆優美,值得列入所有認真思考者的閱讀清單,並為中學、大學、研究所的世界文學課程所採用。
──史書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作者簡介:
帕爾哈提.吐爾遜Perhat Tursun
當代傑出的維吾爾作家、詩人兼社會評論家,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他發表過許多短篇小說與詩,也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包括一九九九年備受爭議的《自殺的藝術》,被譴責為反伊斯蘭。二○一八年,他遭中國當局拘留,據傳被判處十六年有期徒刑。
譯者簡介:
楊雅婷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教育碩士,譯有《一位年輕博物學家的日記》、《水舞者》、《飛蛾撲火:兩個女人組織工會的故事》(春山)、《你必須改變你的生命:羅丹與里爾克的友情與生命藝術》(人文社群)、《歐亞混血》、《臺灣的想像地理》(臺大出版中心),《福爾摩沙的巴克禮》(臺灣歷史博物館),《蘭閨寶錄》(左岸)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帕爾哈提.吐爾遜
收藏
優惠價: 79 折, NT$ 300 NT$ 380
即將上市
宛如卡繆《異鄉人》與卡夫卡《城堡》
當代最重要的維吾爾族作家之一,帕爾哈提.吐爾遜
透過數字、性與氣味的隱喻,漫遊在濃霧的城市中
孤獨、無奈、異化,作為一個維吾爾人,哪裡有我的位置?
我相信沒有最終的真理。而且我相信精神疾病一直都存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存在於各種形式的「正常」中。事實上,不符規範的人才是心理最健康的人。自認正常的人其實遠較為瘋狂。我喜歡描述特定時空下的奇怪個體,藉以顯示主流社會到底有多不正常。──帕爾哈提.吐爾遜
「在這座陌生城市裡,我不認識任何人,所以不可能與任何人為友或為敵。」這是小說當中不斷重複出現的句子,反映了主人公與城市疏離的關係,同時也像是一種宣告。
主人公漫遊在充滿濃濃大霧的城市之中,尋找著屬於他的棲身之所。在辦公室裡,他唯一擁有的是一個無法上鎖的抽屜,帶著狡詐笑容的上司逮到機會就要刁難他,質疑這個試用期間的維吾爾人夠不夠格,不肯給他分配一個棺材大小的宿舍。在北京上學時,他與其他同鄉擠在一塊,不認識其他人,生活空間只有教室、宿舍、食堂與圖書館,對首都的認識比在遙遠鄉村時透過照片看到的還要少。在童年的南疆農村,他的回憶有鄰居女兒甜美的氣味,以及父親醉醺醺的酒味;有初戀的悸動、母親的關愛,也有家庭暴力的恐懼。
小說場景在烏魯木齊、北京、童年的農村間不斷切換,沒有一處是主人公的安身之所,到哪裡都格格不入,他就像城市中到處被驅趕的鼠輩──「牠們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進食、睡覺和生育,似乎也跟城裡人的生活差不多。那些我們甚至不願想像且令人作嘔的生物,正偷偷享受進食、睡覺和生育──犯下活著的神聖罪行。」
相對於主人公的一無所有,「有些人甚至不滿足於坐擁自家土地、宮殿與豪宅,而欲將整個城市、國家和宇宙本身據為己有。」只有「數字」是他可以託付的,偶然間掠過他眼前的數字,彷彿都是指引迷途的暗語。「在許多人眼中,數字的書寫既不押韻也不講理,因此毫無意義。但我的想法恰好相反。我一向認為只有數字才能真正具有意義。」他不斷在濃霧之中尋找那個數字所對應的門牌號碼──在故事的結尾,他終於抵達了「那個地方」。
【國際讚譽】
帕爾哈提.吐爾遜的《後街》,連同戴倫.拜勒發人深省的導論一起出版,是英語世界文學的里程碑。小說敘述一位維吾爾族的辦公室職員在烏魯木齊的生活,令人在不知不覺中深受震撼,難以忘懷。其風格、氛圍與視野讓人想到卡繆(或許是另一個從阿爾及利亞觀點書寫的卡繆),卻又極具特色,前所未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艾莉芙.巴圖曼(Elif Batuman),《白癡》(The Idiot)作者
冷眼洞燭世情,對周遭生活的聲音和氣味感知敏銳,但又有些瘋狂,深信宇宙正用他無法解讀的密碼不斷向他傳送信息,最後還受到漢族雇主的輕蔑;帕爾哈提.吐爾遜的年輕主人翁給了我們一段陰鬱而富詩意的紀錄,述說他如何掙扎著理解這充滿壓迫的世界。一部勇敢而令人心碎的作品。
──柯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維吾爾人的悲劇完全值得寫成這本精采絕倫、鞭辟入裡的書。讀者負有道德責任,必須瞭解這個被圍困的族群正遭受什麼樣的對待,帕爾哈提.吐爾遜的文字可與卡夫卡媲美。
──蓋瑞.施泰因加特(Gary Shteyngart),《我們的鄉間朋友》(Our Country Friends: A Novel)作者
《後街》是一份痛切的證詞,控訴導致〔吐爾遜及合譯者〕失蹤的反維吾爾政策與偏見。其文筆十分出色,使我在讀完後感覺頭彷彿被向左扭轉了九十度: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描寫世界,既清晰又令人迷眩。
──莉莉.梅耶爾(Lily Meyer),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圖書部
令人感同身受、時而迷眩的《後街》,闡述了種族主義與排斥產生的痛苦效應。這是一部奇異而極具震撼力的小說,描繪在自己家園淪為二等公民的真實情景。
──《經濟學人》
《後街》無疑是重要的政治文獻,但意義更重大的是,它為局外人文學經典增添了一部重磅傑作。
──山姆.薩克斯(Sam Sacks),《華爾街日報》
若有一部文學作品深切刻劃了一座原住民城市因外來定居者之殖民統治正日益加劇而造成的生存困境,那便是帕爾哈提.吐爾遜精簡高明的長篇小說《後街》。英譯本文筆優美,值得列入所有認真思考者的閱讀清單,並為中學、大學、研究所的世界文學課程所採用。
──史書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作者簡介:
帕爾哈提.吐爾遜Perhat Tursun
當代傑出的維吾爾作家、詩人兼社會評論家,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他發表過許多短篇小說與詩,也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包括一九九九年備受爭議的《自殺的藝術》,被譴責為反伊斯蘭。二○一八年,他遭中國當局拘留,據傳被判處十六年有期徒刑。
譯者簡介:
楊雅婷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教育碩士,譯有《一位年輕博物學家的日記》、《水舞者》、《飛蛾撲火:兩個女人組織工會的故事》(春山)、《你必須改變你的生命:羅丹與里爾克的友情與生命藝術》(人文社群)、《歐亞混血》、《臺灣的想像地理》(臺大出版中心),《福爾摩沙的巴克禮》(臺灣歷史博物館),《蘭閨寶錄》(左岸)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