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偉
定價:NT$ 3800
優惠價:7 折,NT$ 2660
優惠截止日:至2026年01月0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2
「中國觀察」、「報導文學」、「非虛構寫作」殿堂級作家──何偉
20年作品合集 ╳ 全新修訂 ╳ 印簽典藏書盒一次收藏
★隨書加贈精美書籤(18cm*8cm)四枚★
2001年《江城》英文版出版、2006年首度在台灣面世,
從《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奇石》、《埃及的革命考古學》到《別江》,
何偉的作品,是這個時代了解中國、投入報導寫作,
勢必要攀爬的崇山,要橫渡的江水
提到當代中國的非虛構寫作,我們絕對不會繞過何偉這位作家。1996年,何偉以美國和平工作隊(Peace Corps)志工的身分到中國,在四川臨長江邊的一座小城涪陵當老師教英文。
那年何偉27歲,有兩個學位,單身,沒有正職工作,笑稱自己是「家裡蹲」,他只有滿滿的教學熱情,跟手中的一支筆。
一切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江城】──何偉作品集的最初起點
在幽緩慢活的韶光流轉中,在變動劇烈的一片向榮裡,何偉依江而居,感受與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何偉非虛構寫作的發源地,何偉作品集的最初起點。
【甲骨文】──見證中國的變化、歷史的滄桑
如果只能選一部作品來認識1990年代的中國,那便是何偉的《甲骨文》。何偉以親訪實證、考古調查為經緯,再以記者的筆法布局出恢弘格局。他讓人物來口證中國變化、讓古物來見證歷史滄桑。
【尋路中國】──駕車奔走於躁動的國度
在一個人人奔走於途,卻又不知自己將走向何方的躁動國度裡,何偉用帶著人性暖意的目光,記錄中國各個角落裡的人生悲歡百態,構築出平凡小民在現代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社會急遽變動時代下的處境。
【奇石】──改寫於《紐約客》的深度報導精選輯
從美國華盛頓國會、中國共產黨權力核心避暑勝地北戴河;從日本黑道、中國城鄉到美國西部,何偉以一貫溫和又極其銳利之眼,縱情遊走其間,展開犀利細膩的人情觀察。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旅居開羅期間的紀錄回憶
以「阿拉伯之春」與埃及軍事政變為背景,他聚焦政治巨變、他巡禮上埃及考古遺址、他書寫普通底層人的生命故事。他是新聞記者,也是日常觀察者,為古老文明留下一段動盪的現代史。
【別江】──2025年,重返中國任教最新作品
二十多年前,何偉在《江城》記錄下快速發展的中國,二十多年後,何偉重回中國,撫視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他鄉」。中國這二十多年的變化,將攤開在你我眼前。
作者簡介:
何偉(Peter Hessler)
原名彼得.海斯勒,「何偉」為他的漢名。1969年生,在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長大,於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英文和寫作,並在牛津大學取得英國文學碩士。何偉自2000至2007年間曾擔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同時也是《國家地理雜誌》、《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的長期撰稿人。2011至2016年擔任駐開羅記者,為《紐約客》撰寫中東報導。2019年舉家搬到中國四川,並於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授課。。
何偉最膾炙人口的作品為「中國三部曲」:《江城》曾獲桐山環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入選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尋路中國》獲選《紐約時報書評》百大書籍;此系列與專欄合集《奇石》成為中國觀察與非虛構寫作的必讀書單。另著有《埃及的革命考古學》,為他派駐開羅時的政治與社會觀察。《別江》則為他2019年重回中國後寫下的最新著作。
2008年,何偉因卓越的報導而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2011年,何偉以其筆下「敏銳觀察中國平凡百姓如何應對改革時代社會快速變遷的複雜生活」之紀錄,再獲麥克阿瑟基金會表彰。
譯者簡介:
吳美真
雲林虎尾人,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大學兼任英文講師,目前為專業譯者。(翻譯《江城》、《奇石》)
盧秋瑩
美國麻州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自由作家和譯者。譯有《好賊》、《奇蹟之邦》、《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離開悲傷之後》、《抵達真愛之前》等書。(翻譯《甲骨文》)
賴芳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外語系,曾在電台、報社和時尚雜誌擔任記者編輯。(翻譯《尋路中國》)
馮奕達
有四隻貓,喜歡牛奶熊,會打鍵盤跟彈吉他。長期觀察作者何偉豆瓣頁面存在狀態的變化。翻譯本書的時候,一直擔心以後翻譯不到這麼好看的書怎麼辦。譯有《價崩》等N本書。N為有理數。(翻譯《埃及的革命考古學》、《別江》)
名人推薦:
【 各界作家、媒體人、中國研究學者一致推薦 】
方怡潔|清華大學人類所副教授
古明君|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朱建陵|資深媒體人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吳介民|《尋租中國》作者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李易安|媒體工作者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
沈秀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沈朋達|《天下雜誌》記者
房慧真|作家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執行委員
林慕蓮|《香港不屈》、《重返天安門》作者
阿潑|作家
姜以琳|上海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
胡晴舫|作家
胡慕情|記者
唐家婕|駐華府記者
夏珍|資深媒體人
袁莉|記者
張彥|《星火》、《中國的靈魂》作者
張貴閔|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張潔平|記者、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
張贊波|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作家
梁嘉麗|《追光者》副總編輯
莊瑞琳|春山出版總編輯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陳志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兼所長
陶儀芬|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傅月庵|資深出版人
彭昉|台北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黃克先|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黃崇凱|作家
趙思樂|作家
劉致昕|《真相製造》作者
劉紹華|人類學家
歐子綺|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鄭志鵬|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社會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閻紀宇|資深國際新聞工作者
羅四鴒|《波士頓書評》主編
蘇碩斌|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顧玉玲|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2 |
作者:何偉
優惠價: 7 折, NT$ 2660 NT$ 3800
優惠截止日:至2026年01月0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2
「中國觀察」、「報導文學」、「非虛構寫作」殿堂級作家──何偉
20年作品合集 ╳ 全新修訂 ╳ 印簽典藏書盒一次收藏
★隨書加贈精美書籤(18cm*8cm)四枚★
2001年《江城》英文版出版、2006年首度在台灣面世,
從《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奇石》、《埃及的革命考古學》到《別江》,
何偉的作品,是這個時代了解中國、投入報導寫作,
勢必要攀爬的崇山,要橫渡的江水
提到當代中國的非虛構寫作,我們絕對不會繞過何偉這位作家。1996年,何偉以美國和平工作隊(Peace Corps)志工的身分到中國,在四川臨長江邊的一座小城涪陵當老師教英文。
那年何偉27歲,有兩個學位,單身,沒有正職工作,笑稱自己是「家裡蹲」,他只有滿滿的教學熱情,跟手中的一支筆。
一切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江城】──何偉作品集的最初起點
在幽緩慢活的韶光流轉中,在變動劇烈的一片向榮裡,何偉依江而居,感受與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何偉非虛構寫作的發源地,何偉作品集的最初起點。
【甲骨文】──見證中國的變化、歷史的滄桑
如果只能選一部作品來認識1990年代的中國,那便是何偉的《甲骨文》。何偉以親訪實證、考古調查為經緯,再以記者的筆法布局出恢弘格局。他讓人物來口證中國變化、讓古物來見證歷史滄桑。
【尋路中國】──駕車奔走於躁動的國度
在一個人人奔走於途,卻又不知自己將走向何方的躁動國度裡,何偉用帶著人性暖意的目光,記錄中國各個角落裡的人生悲歡百態,構築出平凡小民在現代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社會急遽變動時代下的處境。
【奇石】──改寫於《紐約客》的深度報導精選輯
從美國華盛頓國會、中國共產黨權力核心避暑勝地北戴河;從日本黑道、中國城鄉到美國西部,何偉以一貫溫和又極其銳利之眼,縱情遊走其間,展開犀利細膩的人情觀察。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旅居開羅期間的紀錄回憶
以「阿拉伯之春」與埃及軍事政變為背景,他聚焦政治巨變、他巡禮上埃及考古遺址、他書寫普通底層人的生命故事。他是新聞記者,也是日常觀察者,為古老文明留下一段動盪的現代史。
【別江】──2025年,重返中國任教最新作品
二十多年前,何偉在《江城》記錄下快速發展的中國,二十多年後,何偉重回中國,撫視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他鄉」。中國這二十多年的變化,將攤開在你我眼前。
作者簡介:
何偉(Peter Hessler)
原名彼得.海斯勒,「何偉」為他的漢名。1969年生,在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長大,於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英文和寫作,並在牛津大學取得英國文學碩士。何偉自2000至2007年間曾擔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同時也是《國家地理雜誌》、《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的長期撰稿人。2011至2016年擔任駐開羅記者,為《紐約客》撰寫中東報導。2019年舉家搬到中國四川,並於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授課。。
何偉最膾炙人口的作品為「中國三部曲」:《江城》曾獲桐山環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入選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尋路中國》獲選《紐約時報書評》百大書籍;此系列與專欄合集《奇石》成為中國觀察與非虛構寫作的必讀書單。另著有《埃及的革命考古學》,為他派駐開羅時的政治與社會觀察。《別江》則為他2019年重回中國後寫下的最新著作。
2008年,何偉因卓越的報導而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2011年,何偉以其筆下「敏銳觀察中國平凡百姓如何應對改革時代社會快速變遷的複雜生活」之紀錄,再獲麥克阿瑟基金會表彰。
譯者簡介:
吳美真
雲林虎尾人,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大學兼任英文講師,目前為專業譯者。(翻譯《江城》、《奇石》)
盧秋瑩
美國麻州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自由作家和譯者。譯有《好賊》、《奇蹟之邦》、《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離開悲傷之後》、《抵達真愛之前》等書。(翻譯《甲骨文》)
賴芳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外語系,曾在電台、報社和時尚雜誌擔任記者編輯。(翻譯《尋路中國》)
馮奕達
有四隻貓,喜歡牛奶熊,會打鍵盤跟彈吉他。長期觀察作者何偉豆瓣頁面存在狀態的變化。翻譯本書的時候,一直擔心以後翻譯不到這麼好看的書怎麼辦。譯有《價崩》等N本書。N為有理數。(翻譯《埃及的革命考古學》、《別江》)
名人推薦:
【 各界作家、媒體人、中國研究學者一致推薦 】
方怡潔|清華大學人類所副教授
古明君|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朱建陵|資深媒體人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吳介民|《尋租中國》作者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李易安|媒體工作者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
沈秀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沈朋達|《天下雜誌》記者
房慧真|作家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執行委員
林慕蓮|《香港不屈》、《重返天安門》作者
阿潑|作家
姜以琳|上海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
胡晴舫|作家
胡慕情|記者
唐家婕|駐華府記者
夏珍|資深媒體人
袁莉|記者
張彥|《星火》、《中國的靈魂》作者
張貴閔|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張潔平|記者、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
張贊波|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作家
梁嘉麗|《追光者》副總編輯
莊瑞琳|春山出版總編輯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陳志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兼所長
陶儀芬|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傅月庵|資深出版人
彭昉|台北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黃克先|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黃崇凱|作家
趙思樂|作家
劉致昕|《真相製造》作者
劉紹華|人類學家
歐子綺|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鄭志鵬|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社會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閻紀宇|資深國際新聞工作者
羅四鴒|《波士頓書評》主編
蘇碩斌|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顧玉玲|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