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定價:NT$ 420
優惠價:79 折,NT$ 331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1月15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是不是努力了很久,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
.是不是明明愛著,卻老是在傷害彼此?
.是不是講了很多次,他還是不懂我在說什麼?
.是不是每次談家務、金錢、教養都吵得不可開交?
.是不是我退讓了,關係才會和諧?
.外遇之後還能修復嗎?.離婚就代表失敗嗎?
人們以為只要彼此相愛,就能走得長久;
但現實中,卻不斷在爭吵、沉默、退讓與挫敗之間拉扯。
如果你在關係中感到卡住,或正經歷一段艱難的轉變,
本書是你誠實面對自己與修復關係的起點。
愛不是不吵架,而是在吵架之後,我們仍願意找回連結的方式。
關係中最困難的,不是溝通,而是願不願意鬆動「我才是對的」的立場。
本書以心理師的專業視角,透過七對伴侶的故事,
揭開親密關係裡日常而深刻的卡點,
溝通失效、情緒勒索、價值觀分歧、教養衝突、婆媳問題、情侶分手到外遇與離婚,
從這些熟悉又真實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陪你跨過關係中那些看似瑣碎卻無比重要的情緒轉折。
揭開對錯之外的真相,
引導你回到自己的內在需求,並練習看懂對方的渴望以及重啟的可能。
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愛,
卻常在最親密的關係裡感到受傷與孤獨。
伴侶關係的修復,不在誰對誰錯,
而是我們是否還願意理解彼此。
【真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賴芳玉/律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
【推薦短語】(依姓名筆劃排序)
心怡心理師把整個諮商現場搬到了讀者面前,很細膩地經營每一場治療的脈絡,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枯燥,沒有動不動就引經據典的說教。相反地,呈現了許多貼近生活的互動,引導讀者理解心理師的招式,以及它所能帶來的療效,就像隔著玻璃窗觀看手術進行過程一般,如臨現場。任何對伴侶諮商有疑慮或想像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模擬一回。──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親密關係裡最難的,不是「不吵架」,而是吵完後仍願意理解彼此。沒有不溝通的伴侶,只是溝通的結果和期待不同。
心怡心理師以溫柔又精準的文字,帶我們看見關係裡的傷痛與轉機,引導我們學習誠實又溫柔地陪伴彼此。──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愛是什麼?對我而言,愛既是一種本能,也是一門需要學習與練習的知能與技能。透過書中分享的故事與會談歷程,加上心怡心理師專業而溫柔的引導,讀者必能掌握修煉愛情、穩住彼此關係的關鍵心法。──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曾心怡
臨床心理師。
現任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粉絲專頁: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IG: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Podcast:伴旅心時間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伴侶諮商的現場,有時候跟政論節目一樣。
你剛做完自我介紹,兩個還不至於貌合神離,但神色各異的伴侶坐在沙發兩側。
他們的動力很特別,有時候先生會確認太太的臉色,再決定接下來要輸出的內容,有的則是把話語權全權讓渡給另一方。還有一類,是各執一詞後要求第三方站隊,而那個人通常是我。
先生:「這樣講不公平耶,講得好像我都沒有在顧家一樣。開會一整天,回到家滑個手機也要唸半天,你當我鋼鐵人不用休息嗎,孩子自己看電視不行嗎?」
太太:「那你以為我小辣椒好當啊,我不用上班嗎,孩子是共同責任,不是把他丟給那些短影音照顧就好。你一天跟孩子講幾句話?你只會點頭跟搖頭!」
先生:「那你要我怎樣,養家還是看家?賺錢很辛苦耶,房貸還有二十幾年,要我顧家也行啊,那就把房子賣掉,租個小套房省開銷好不好,心理師你覺得咧?」
太太:「不要轉移焦點,也不要拖心理師下水,我們討論的是孩子的教養問題,請你好好面對!你這副德性就算租房子,回家還是會每天滑手機啦,你根本沒有想認真陪小孩,心理師你覺得咧?」
我終究還是被拖下水了。
先生:「可以啊,同樣都是爸爸,那就請心理師評評理,心理師你挺誰?」
太太:「你還敢要人家評評理,我真的要暈了,好啊來,心理師你挺誰?」
這完全就是藍綠對決的現場了。兩個人走不進對方的半場,而是選擇踩住自己的立場,尋找支持自身論點的證據,然後向主持人討個說法。
這時候,會談的目的不再是解決問題,而是堵住對方的嘴,因為局面已淪為是非之爭。所謂的討論,只是為了說服對方,說服不了就開噴。雙方一旦走到這一步,和平協議大概就撕了一半,至於那張紙會不會變成兩半,就看我的答案了。
於是我看著這兩方,支支吾吾地說「這個嘛……我……我挺……」
你挺誰啊?別磨蹭了快說!兩人目光從一個方向逼視過來,透露出這個訊息。
「我挺……挺尷尬的。」
兩人噗哧一聲,還同時噴了粗口。那聲粗口,是他們兩人從進場到現在,唯一贊同彼此的時刻。
同樣的場景,心怡給了更棒的示範,她的說法是:
「你們希望我選邊站,是因為你們認為對方是錯的,因此想消除對方的不同,消除不舒服的感受。但教養觀念並不一定攸關對錯,有時只是做法出現了差異。我相信你們踏進來的目的,不是要消滅對方,而是一起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對嗎?」
《愛,可以不辛苦》,是心怡心理師的第二本作品。相較前作,這本顯然做了不太一樣的嘗試,而且是很成功的嘗試。
因為她把整個諮商現場搬到了讀者面前。
心怡很細膩地經營每一場治療的脈絡,從點出癥結、覺察情緒,再到認知修正,每個看似合理的結論或做法,都有專業策略與理論依據。每個建議的源頭,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金句,而是其來有自的對話。
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枯燥,沒有動不動就引經據典的說教。相反地,裡頭呈現了許多貼近生活的互動,引導讀者理解心理師的招式,以及它所能帶來的療效,就像隔著玻璃窗觀看手術進行過程一般,如臨現場。任何對伴侶諮商有疑慮或想像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模擬一回。
除此之外,心怡還把幾項伴侶諮商的重要議題全都放進來,一項不漏,包括婆媳議題、情緒勒索、教養衝突、溝通沉默,甚至連最棘手的外遇與離婚困境,她也直球對決。每個議題皆會呈現四至五次諮商歷程,讀者可藉以透視療程中的起承轉合,並試著將心理師提示的重點,運用在生活中。
伴侶諮商,是一次處理兩位案主的嚴苛考驗。心理師必須面對不同的立場,接住不同來向的球種,再平穩地交到對方手中,因為那不是攻擊,而是訊息,只是來得比較猛烈。因此如何緩衝,如何配送,端看治療者的功力。
很高興心怡做到了,也很榮幸能見證這本著作面世。愛並不輕鬆,但我始終相信,只要願意嘗試溝通,我們都能讓彼此不再那麼辛苦。
【推薦人簡介】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以及「善言心理治療所/善言文創」粉專主理人。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研究所臨床組畢業,執業年資17年,曾於衛福部雙和醫院身心科擔任資深臨床心理師與實務督導,獲頒優秀臨床教師。專擅焦慮症狀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與情感議題治療。著有《人生障礙俱樂部》一書,鏡好聽podcast 節目《探入心深處》。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通常什麼樣的人會來進行心理諮商?」我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佛洛依德說過,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愛與工作。大抵來說,諮商室裡出現的議題,也都和愛與個人發展方向有關。不論是哪一種議題,我們都會遇到「關係」──和家人、手足、朋友,以及和伴侶的關係。
越親密的人,遇到的困境也就越難解,因為越親密,我們就越在意自己怎麼被對待。只是遇到難題的時候,人們總是習慣找答案,而且是向外找尋答案──「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他真的愛我嗎?」「我該原諒他嗎?」
如果我們把關係的連結看成一條具體的線,這端有我們握著的方式、握著的力道、推或拉的方向,以及看這條連結線的觀點,但都是以個人的視角出發。
接下來的每一章節,都代表一種伴侶關係的狀態,我們練習不被各種心裡的聲音窄化對關係的視角,我們看到自己,也同時看到對方,再回到自己內心深處可能不容易被覺察的心理議題。當所有的問題都膠著在對方到底夠不夠愛我時,非黑即白的觀點會更難把關係處理好。
本書前七個章節是七個伴侶的故事,故事中的對話來自於許多人在意的關係議題。
第一章的亞美與子倫是一對你追我逃的伴侶,藉由這個故事,我們一起找尋雙方追的是什麼?逃的又是什麼?我們常以為追/逃的對象是對方,但很多時候追/逃的其實是我們心裡恐懼的投射。第二章的冠雅和方靖,各種小事都會吵成大事,是很多伴侶關係裡的縮影。第三章的岳禾,則是希望大家都好,但卻時常壓抑與犧牲自己。第四章的小瑀,訴說著很多人想要的安全感以及對失去的害怕。第五章的William 和Jessie,需要學習溝通方式,使兩個人的差異不是阻礙。第六章的芬和孟經歷了外遇風暴,對於關係該怎麼修復,進退都不安。第七章的文昕,是一位單親媽媽,心裡同時帶著脆弱與勇氣,看向不確定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走著不一樣的人生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會翻開這本書的你,也許在愛的路上有著困惑或持續追尋,衷心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一份陪伴,讓你感受到被理解並成為心理上的連結,讓我們都有機會愛得不那麼辛苦。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9折28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 二手價 | 數量 |
| 7折 | 1 |
| 徵求價 | 數量 |
| 5折 | 1 |
| 7折 | 1 |
作者:曾心怡
收藏
優惠價: 79 折, NT$ 331 NT$ 42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1月15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是不是努力了很久,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
.是不是明明愛著,卻老是在傷害彼此?
.是不是講了很多次,他還是不懂我在說什麼?
.是不是每次談家務、金錢、教養都吵得不可開交?
.是不是我退讓了,關係才會和諧?
.外遇之後還能修復嗎?.離婚就代表失敗嗎?
人們以為只要彼此相愛,就能走得長久;
但現實中,卻不斷在爭吵、沉默、退讓與挫敗之間拉扯。
如果你在關係中感到卡住,或正經歷一段艱難的轉變,
本書是你誠實面對自己與修復關係的起點。
愛不是不吵架,而是在吵架之後,我們仍願意找回連結的方式。
關係中最困難的,不是溝通,而是願不願意鬆動「我才是對的」的立場。
本書以心理師的專業視角,透過七對伴侶的故事,
揭開親密關係裡日常而深刻的卡點,
溝通失效、情緒勒索、價值觀分歧、教養衝突、婆媳問題、情侶分手到外遇與離婚,
從這些熟悉又真實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陪你跨過關係中那些看似瑣碎卻無比重要的情緒轉折。
揭開對錯之外的真相,
引導你回到自己的內在需求,並練習看懂對方的渴望以及重啟的可能。
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愛,
卻常在最親密的關係裡感到受傷與孤獨。
伴侶關係的修復,不在誰對誰錯,
而是我們是否還願意理解彼此。
【真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賴芳玉/律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
【推薦短語】(依姓名筆劃排序)
心怡心理師把整個諮商現場搬到了讀者面前,很細膩地經營每一場治療的脈絡,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枯燥,沒有動不動就引經據典的說教。相反地,呈現了許多貼近生活的互動,引導讀者理解心理師的招式,以及它所能帶來的療效,就像隔著玻璃窗觀看手術進行過程一般,如臨現場。任何對伴侶諮商有疑慮或想像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模擬一回。──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親密關係裡最難的,不是「不吵架」,而是吵完後仍願意理解彼此。沒有不溝通的伴侶,只是溝通的結果和期待不同。
心怡心理師以溫柔又精準的文字,帶我們看見關係裡的傷痛與轉機,引導我們學習誠實又溫柔地陪伴彼此。──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愛是什麼?對我而言,愛既是一種本能,也是一門需要學習與練習的知能與技能。透過書中分享的故事與會談歷程,加上心怡心理師專業而溫柔的引導,讀者必能掌握修煉愛情、穩住彼此關係的關鍵心法。──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曾心怡
臨床心理師。
現任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粉絲專頁: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IG: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Podcast:伴旅心時間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伴侶諮商的現場,有時候跟政論節目一樣。
你剛做完自我介紹,兩個還不至於貌合神離,但神色各異的伴侶坐在沙發兩側。
他們的動力很特別,有時候先生會確認太太的臉色,再決定接下來要輸出的內容,有的則是把話語權全權讓渡給另一方。還有一類,是各執一詞後要求第三方站隊,而那個人通常是我。
先生:「這樣講不公平耶,講得好像我都沒有在顧家一樣。開會一整天,回到家滑個手機也要唸半天,你當我鋼鐵人不用休息嗎,孩子自己看電視不行嗎?」
太太:「那你以為我小辣椒好當啊,我不用上班嗎,孩子是共同責任,不是把他丟給那些短影音照顧就好。你一天跟孩子講幾句話?你只會點頭跟搖頭!」
先生:「那你要我怎樣,養家還是看家?賺錢很辛苦耶,房貸還有二十幾年,要我顧家也行啊,那就把房子賣掉,租個小套房省開銷好不好,心理師你覺得咧?」
太太:「不要轉移焦點,也不要拖心理師下水,我們討論的是孩子的教養問題,請你好好面對!你這副德性就算租房子,回家還是會每天滑手機啦,你根本沒有想認真陪小孩,心理師你覺得咧?」
我終究還是被拖下水了。
先生:「可以啊,同樣都是爸爸,那就請心理師評評理,心理師你挺誰?」
太太:「你還敢要人家評評理,我真的要暈了,好啊來,心理師你挺誰?」
這完全就是藍綠對決的現場了。兩個人走不進對方的半場,而是選擇踩住自己的立場,尋找支持自身論點的證據,然後向主持人討個說法。
這時候,會談的目的不再是解決問題,而是堵住對方的嘴,因為局面已淪為是非之爭。所謂的討論,只是為了說服對方,說服不了就開噴。雙方一旦走到這一步,和平協議大概就撕了一半,至於那張紙會不會變成兩半,就看我的答案了。
於是我看著這兩方,支支吾吾地說「這個嘛……我……我挺……」
你挺誰啊?別磨蹭了快說!兩人目光從一個方向逼視過來,透露出這個訊息。
「我挺……挺尷尬的。」
兩人噗哧一聲,還同時噴了粗口。那聲粗口,是他們兩人從進場到現在,唯一贊同彼此的時刻。
同樣的場景,心怡給了更棒的示範,她的說法是:
「你們希望我選邊站,是因為你們認為對方是錯的,因此想消除對方的不同,消除不舒服的感受。但教養觀念並不一定攸關對錯,有時只是做法出現了差異。我相信你們踏進來的目的,不是要消滅對方,而是一起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對嗎?」
《愛,可以不辛苦》,是心怡心理師的第二本作品。相較前作,這本顯然做了不太一樣的嘗試,而且是很成功的嘗試。
因為她把整個諮商現場搬到了讀者面前。
心怡很細膩地經營每一場治療的脈絡,從點出癥結、覺察情緒,再到認知修正,每個看似合理的結論或做法,都有專業策略與理論依據。每個建議的源頭,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金句,而是其來有自的對話。
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枯燥,沒有動不動就引經據典的說教。相反地,裡頭呈現了許多貼近生活的互動,引導讀者理解心理師的招式,以及它所能帶來的療效,就像隔著玻璃窗觀看手術進行過程一般,如臨現場。任何對伴侶諮商有疑慮或想像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模擬一回。
除此之外,心怡還把幾項伴侶諮商的重要議題全都放進來,一項不漏,包括婆媳議題、情緒勒索、教養衝突、溝通沉默,甚至連最棘手的外遇與離婚困境,她也直球對決。每個議題皆會呈現四至五次諮商歷程,讀者可藉以透視療程中的起承轉合,並試著將心理師提示的重點,運用在生活中。
伴侶諮商,是一次處理兩位案主的嚴苛考驗。心理師必須面對不同的立場,接住不同來向的球種,再平穩地交到對方手中,因為那不是攻擊,而是訊息,只是來得比較猛烈。因此如何緩衝,如何配送,端看治療者的功力。
很高興心怡做到了,也很榮幸能見證這本著作面世。愛並不輕鬆,但我始終相信,只要願意嘗試溝通,我們都能讓彼此不再那麼辛苦。
【推薦人簡介】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以及「善言心理治療所/善言文創」粉專主理人。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研究所臨床組畢業,執業年資17年,曾於衛福部雙和醫院身心科擔任資深臨床心理師與實務督導,獲頒優秀臨床教師。專擅焦慮症狀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與情感議題治療。著有《人生障礙俱樂部》一書,鏡好聽podcast 節目《探入心深處》。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通常什麼樣的人會來進行心理諮商?」我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佛洛依德說過,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愛與工作。大抵來說,諮商室裡出現的議題,也都和愛與個人發展方向有關。不論是哪一種議題,我們都會遇到「關係」──和家人、手足、朋友,以及和伴侶的關係。
越親密的人,遇到的困境也就越難解,因為越親密,我們就越在意自己怎麼被對待。只是遇到難題的時候,人們總是習慣找答案,而且是向外找尋答案──「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他真的愛我嗎?」「我該原諒他嗎?」
如果我們把關係的連結看成一條具體的線,這端有我們握著的方式、握著的力道、推或拉的方向,以及看這條連結線的觀點,但都是以個人的視角出發。
接下來的每一章節,都代表一種伴侶關係的狀態,我們練習不被各種心裡的聲音窄化對關係的視角,我們看到自己,也同時看到對方,再回到自己內心深處可能不容易被覺察的心理議題。當所有的問題都膠著在對方到底夠不夠愛我時,非黑即白的觀點會更難把關係處理好。
本書前七個章節是七個伴侶的故事,故事中的對話來自於許多人在意的關係議題。
第一章的亞美與子倫是一對你追我逃的伴侶,藉由這個故事,我們一起找尋雙方追的是什麼?逃的又是什麼?我們常以為追/逃的對象是對方,但很多時候追/逃的其實是我們心裡恐懼的投射。第二章的冠雅和方靖,各種小事都會吵成大事,是很多伴侶關係裡的縮影。第三章的岳禾,則是希望大家都好,但卻時常壓抑與犧牲自己。第四章的小瑀,訴說著很多人想要的安全感以及對失去的害怕。第五章的William 和Jessie,需要學習溝通方式,使兩個人的差異不是阻礙。第六章的芬和孟經歷了外遇風暴,對於關係該怎麼修復,進退都不安。第七章的文昕,是一位單親媽媽,心裡同時帶著脆弱與勇氣,看向不確定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走著不一樣的人生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會翻開這本書的你,也許在愛的路上有著困惑或持續追尋,衷心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一份陪伴,讓你感受到被理解並成為心理上的連結,讓我們都有機會愛得不那麼辛苦。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價 | 數量 |
| 7折 | 1 |
| 徵求價 | 數量 |
| 5折 | 1 |
| 7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9折28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