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宗達
定價:NT$ 740
優惠價:95 折,NT$ 703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國際軍務雜誌社自2024年以發行書籍為主,共計開創「軍事安全研究叢書」、「中國軍事研究叢書」、「中美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全球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與「強權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等一系列關於探究當代世界之傳統安全與武器軍備之議題,而《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則是「強權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之首本著作。
就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之分類而言,主要有四:其一,射程1,000公里以內為短程彈道飛彈(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 SRBM),因其多用於戰術作戰之上,故或稱之為戰術彈道飛彈(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TBM);其二,射程1,000公里至3,000公里之間是中程彈道飛彈(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 MRBM);其三,3,000公里至5,500公里之間為次中程彈道飛彈(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 IRBM);其四,射程5,500公里以上則屬於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ICBM)。
依據上述之分類,《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一書分成「上篇 短程彈道飛彈」(主要探究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之中美俄陸基短程彈道飛彈)、「中篇 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重點探討射程在1,000至3,000公里與3,000至5,500公里之中美俄陸基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與「下篇 洲際彈道飛彈」(專於論述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之中美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等三大篇。至於中美俄之海基與空基各類彈道飛彈,則不在本書的探究範圍之內
《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總計三大篇,然每篇亦各有三章。「上篇 短程彈道飛彈」之三章為〈第一章 美國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第二章 俄羅斯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與〈第三章 中國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中篇 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之三章是〈第四章 美國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第五章 俄羅斯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與〈第六章 中國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下篇 洲際彈道飛彈」之三章分別為〈第七章 美國洲際彈道飛彈發展述評〉、〈第八章 俄羅斯洲際彈道飛彈發展述評〉與〈第九章 中國洲際彈道飛彈發展述評〉。另外,還有以上述探究內容而進行綜合評論與分析之〈第十章 綜合評析〉。因此,本書總共計有十大章。
最後,《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一書除了詳細論述本書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過程與性能之內容,在每章之最後還有對此之評論與分析,且運用專業的美編軟體,而將超過600張之相關內容的黑白照片適當地編輯於內文之中,並附加簡要之圖說,以求讀者能有更好的閱讀興趣與理解。
作者簡介:
林宗達
台灣省屏東縣林邊鄉人1968年3月19日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碩士
省立台東師專77級普通科畢業
經歷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講師、屏東縣與新北市小學教師
現職:自由學術研究工作者
學術研究
1.獨立著作
《中共軍事演習之研究(1990-1996)》(1997/碩士論文)、《解放軍演習報告書》(1997)、《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2000)、《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2001)、《赤龍之爪─中共軍事革新之陸海空三軍暨二炮部隊》(2002)、《中共軍事革新之資訊戰與太空戰》(2002)、《赤龍爭霸─中共跨世紀的戰略與武力建構》(2002)、《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軍備建構》(2003)、《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外交戰略》(2003)、《防衛霸權的武力》(2004)、《以劣勝優—中共資訊戰之不對稱戰》(2005)、《全民皆兵—中共資訊戰之人民戰爭》(2005)、《先發制人—中共資訊戰之制敵機先》(2005)、《震懾屈敵—中共資訊戰之威懾戰》(2005)、《國防黑洞—剖析臺灣軍備戰略研究與特別軍購之深層問題》(2006) 、《美國飛彈防禦對太空軍備管制的挑戰-現實主義理論觀之分析》(2012/博士論文)、《國際關係理論概論—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相關理論》(2011/一版;2016 /二版)、《國際關係理論—社會學派與後實證主義學派的相關理論》(2013)、《強權政治—論美國飛彈防禦對太空軍備管制的挑戰(1996-2012)》(2013/一版、2021/二版)、《龍騰四海-中共航空母艦發展之評析》(2013)、《霸權之盾-美國飛彈防禦發展述評》(2014)、《中國核武載具現代化》(2014)、《印度的核武策略與軍備》(2014)、《政治學》(2018)、《國際關係學》(上/下冊,2019)、《現實主義學派的理論》(2020)《現實主義學派的理論》(簡體版,2020)、《外交學》(2020)、《國際關係理論(上/下冊)》(2021)、《三國第一名將-關羽》(2021)、《國際政治經濟學》(2022) 、《三國戰役選評》(2022)、《三國軍閥選評》(2022)、《三國謀士選評》(2023)、《突破框限 逆流而上》(2023)、《自由主義學派的理論》(2023)、《中國空軍現代化》(2023)、《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述評》(2023)、《中美空載武器發展評析》(2024)、《中國二O一五年後之創新性軍備》(2024)、《中美無人機發展評析》(2024)、《現實主義學派的理論》(繁體版,2024)、《台灣昂貴武器之相對無用論》(2024)、《全球第三代主力戰車》(2024)、《中國海軍現代化》(2024)、《全球先進攻擊直升機》(2025)
2. 合著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1999)、)朱浤源主編,《小學生作研究》(2001);張亞中主編,方天賜、林宗達副主編,《國際關係與現勢》(2004);明居正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國際關係綜論》(2010);劉兆隆主編,林麗香副主編,《中華民國憲法綜論》(2011);趙建民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2005/一版;2007/二版;2010/三版;四版/2014;五版/2023) ;王業立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政治學》(一版/2010;二版/2017)
3. 期刊論文
在《問題與研究》、《東亞季刊》、《中國事務季刊》、《中華戰略學刊》、《共黨問題研究》、《中共研究》、《展望與探索》、《空軍學術雙月刊》與學術研討論會中,共計發表90篇以上的期刊論文。
4. 軍事專論
在《全球防衛雜誌》、《尖端科技》、《軍事連線》、《國際軍務》等軍事雜誌,以及《蜂評網》,發表超過230篇以上的軍事專論。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林宗達
優惠價: 95 折, NT$ 703 NT$ 74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國際軍務雜誌社自2024年以發行書籍為主,共計開創「軍事安全研究叢書」、「中國軍事研究叢書」、「中美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全球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與「強權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等一系列關於探究當代世界之傳統安全與武器軍備之議題,而《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則是「強權軍備發展比較研究叢書」之首本著作。
就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之分類而言,主要有四:其一,射程1,000公里以內為短程彈道飛彈(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 SRBM),因其多用於戰術作戰之上,故或稱之為戰術彈道飛彈(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TBM);其二,射程1,000公里至3,000公里之間是中程彈道飛彈(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 MRBM);其三,3,000公里至5,500公里之間為次中程彈道飛彈(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 IRBM);其四,射程5,500公里以上則屬於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ICBM)。
依據上述之分類,《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一書分成「上篇 短程彈道飛彈」(主要探究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之中美俄陸基短程彈道飛彈)、「中篇 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重點探討射程在1,000至3,000公里與3,000至5,500公里之中美俄陸基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與「下篇 洲際彈道飛彈」(專於論述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之中美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等三大篇。至於中美俄之海基與空基各類彈道飛彈,則不在本書的探究範圍之內
《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總計三大篇,然每篇亦各有三章。「上篇 短程彈道飛彈」之三章為〈第一章 美國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第二章 俄羅斯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與〈第三章 中國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中篇 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之三章是〈第四章 美國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第五章 俄羅斯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與〈第六章 中國中程與次中程彈道飛彈發展述評〉;「下篇 洲際彈道飛彈」之三章分別為〈第七章 美國洲際彈道飛彈發展述評〉、〈第八章 俄羅斯洲際彈道飛彈發展述評〉與〈第九章 中國洲際彈道飛彈發展述評〉。另外,還有以上述探究內容而進行綜合評論與分析之〈第十章 綜合評析〉。因此,本書總共計有十大章。
最後,《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評析》一書除了詳細論述本書中美俄陸基彈道飛彈發展過程與性能之內容,在每章之最後還有對此之評論與分析,且運用專業的美編軟體,而將超過600張之相關內容的黑白照片適當地編輯於內文之中,並附加簡要之圖說,以求讀者能有更好的閱讀興趣與理解。
作者簡介:
林宗達
台灣省屏東縣林邊鄉人1968年3月19日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碩士
省立台東師專77級普通科畢業
經歷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講師、屏東縣與新北市小學教師
現職:自由學術研究工作者
學術研究
1.獨立著作
《中共軍事演習之研究(1990-1996)》(1997/碩士論文)、《解放軍演習報告書》(1997)、《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2000)、《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2001)、《赤龍之爪─中共軍事革新之陸海空三軍暨二炮部隊》(2002)、《中共軍事革新之資訊戰與太空戰》(2002)、《赤龍爭霸─中共跨世紀的戰略與武力建構》(2002)、《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軍備建構》(2003)、《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外交戰略》(2003)、《防衛霸權的武力》(2004)、《以劣勝優—中共資訊戰之不對稱戰》(2005)、《全民皆兵—中共資訊戰之人民戰爭》(2005)、《先發制人—中共資訊戰之制敵機先》(2005)、《震懾屈敵—中共資訊戰之威懾戰》(2005)、《國防黑洞—剖析臺灣軍備戰略研究與特別軍購之深層問題》(2006) 、《美國飛彈防禦對太空軍備管制的挑戰-現實主義理論觀之分析》(2012/博士論文)、《國際關係理論概論—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相關理論》(2011/一版;2016 /二版)、《國際關係理論—社會學派與後實證主義學派的相關理論》(2013)、《強權政治—論美國飛彈防禦對太空軍備管制的挑戰(1996-2012)》(2013/一版、2021/二版)、《龍騰四海-中共航空母艦發展之評析》(2013)、《霸權之盾-美國飛彈防禦發展述評》(2014)、《中國核武載具現代化》(2014)、《印度的核武策略與軍備》(2014)、《政治學》(2018)、《國際關係學》(上/下冊,2019)、《現實主義學派的理論》(2020)《現實主義學派的理論》(簡體版,2020)、《外交學》(2020)、《國際關係理論(上/下冊)》(2021)、《三國第一名將-關羽》(2021)、《國際政治經濟學》(2022) 、《三國戰役選評》(2022)、《三國軍閥選評》(2022)、《三國謀士選評》(2023)、《突破框限 逆流而上》(2023)、《自由主義學派的理論》(2023)、《中國空軍現代化》(2023)、《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述評》(2023)、《中美空載武器發展評析》(2024)、《中國二O一五年後之創新性軍備》(2024)、《中美無人機發展評析》(2024)、《現實主義學派的理論》(繁體版,2024)、《台灣昂貴武器之相對無用論》(2024)、《全球第三代主力戰車》(2024)、《中國海軍現代化》(2024)、《全球先進攻擊直升機》(2025)
2. 合著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1999)、)朱浤源主編,《小學生作研究》(2001);張亞中主編,方天賜、林宗達副主編,《國際關係與現勢》(2004);明居正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國際關係綜論》(2010);劉兆隆主編,林麗香副主編,《中華民國憲法綜論》(2011);趙建民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2005/一版;2007/二版;2010/三版;四版/2014;五版/2023) ;王業立主編,林宗達、林麗香副主編,《政治學》(一版/2010;二版/2017)
3. 期刊論文
在《問題與研究》、《東亞季刊》、《中國事務季刊》、《中華戰略學刊》、《共黨問題研究》、《中共研究》、《展望與探索》、《空軍學術雙月刊》與學術研討論會中,共計發表90篇以上的期刊論文。
4. 軍事專論
在《全球防衛雜誌》、《尖端科技》、《軍事連線》、《國際軍務》等軍事雜誌,以及《蜂評網》,發表超過230篇以上的軍事專論。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