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庸
定價:NT$ 380
優惠價:79 折,NT$ 30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9月3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1
永恆金庸‧無限江湖
這個世界本就艱難。幸好,我們仍有武俠,仍有英雄!
【版本特色】
‧最受歡迎的修訂版,25年來首次改版!
此版為1970年代至今,流傳最廣、最受金迷喜愛的「修訂版」內容,全面進行逐字精校,並製作更符合現代印刷技術的數位印刷檔。期待這套書的出版,成為下一個金庸百年,影響力最大的版本。
‧最原汁原味的台版金庸!
【金庸作品集】歷經金庸幾次小幅修改,此版本保留了1970年代最初始的修訂內容,其獨一無二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也是兩岸三地唯一保存完整「降龍十八掌」的版本。
‧融合古典與現代的視覺新意境!
「以經典的金庸書法,搭配現代的攝影照片,提煉出每一部小說的形象與精神!」早期的「黃山圖」、「富春山居圖」,都是用一個概念來表現一整套小說;此次設計,則是將各部小說的特性與印記凸顯表現,並將金庸封面從以前2D水墨畫,邁向3D電影化的質感。每一款封面,都是一個等待金迷來破解的「意象密碼」!
【從「求不得」看《書劍》】
壯志未酬,求不得漢室復興;背義毀盟,求不得真心相待;
情深不壽,求不得長相廝守……
紅花掩映,草莽結義,愛與恨,交錯若迷城。
清乾隆年間,武當派大俠陸菲青隱姓埋名,傳授延綏鎮總兵李可秀的獨生女兒李沅芷武藝。李可秀升任浙江水陸提督,陸菲青隨之上任,路上巧遇紅花會眾當家「千里接龍頭」;同時,鎮遠鏢局護送回人手抄「可蘭經」入京,回人首領木卓倫與女兒霍青桐亦率領族人千里追經。
以興漢抗清為己任的紅花會,其時四當家文泰來、駱冰夫婦受到大內高手追捕,原來文泰來隨總舵主于老當家入宮,得知了乾隆身世的驚天秘密……。陳家洛臨危受命接任總舵主,十四位當家各顯神通,展開營救行動,與官家鬥智鬥力,甚至神不知鬼不覺地劫走了乾隆……
全書寫盡回疆大漠風光、中原莽莽江湖,有美人、狼群、迷宮和異人,也有忠義、背叛,以及徒留遺憾的愛情。
作者簡介:
金庸(1924〜2018)
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於1949年因工作調動而移居香港。曾任報社記者、編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職;1959年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成為香港輿論的重鎮。其關注時局,同時創作武俠小說,每日下午寫武俠,晚間截稿前寫社論時評。如此十七年,創造了巨大的文學成就,而後輻射出藝術、影劇,以及超越文學領域的無限衍生發展。曾獲頒海內外眾多榮銜,於200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金庸不僅是文學家,亦以新聞工作者、社會活動家、學者的多重身分貢獻予大時代,即使退亦不休,持續勤讀修學,終而留給人間一個大俠典範。
金庸自1955年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至1972年《鹿鼎記》連載完畢封筆,再至《金庸作品集》歷經兩度全面修訂,而有舊版、修訂版、新修版三種版本,又因香港、臺灣、大陸、東南亞地域各異,繁、簡體版本發展可觀,亦有英、日、韓、法、義、泰、越、馬來、印尼等多種譯文。
金庸小說以大歷史為背景,融中華文化於其中,並博採江湖傳奇,塑造出多位形象鮮明的人物,成為各創作領域取之不竭的題材。
名人推薦:
倪匡評《書劍恩仇錄》
《書劍》採用了「乾隆是漢人」的傳說,借乾隆這個人物,寫出了既得權力和民族仇恨之間的矛盾,在表達這一點意念上,獲得成功。《書劍》中幾個主要人物寫得並不出色,反倒是幾個次要人物,活龍活現,令人擊節讚賞。
作為第一部作品,金庸在《書劍》中,已表現了他非凡的創作才能,眾多的人物、千頭萬緒的情節,安排得有條不紊,而又有一氣呵成之妙。
《書劍》的開始,李沅芷、陸菲青的師徒關係那一段,應該是明顯地受了王度盧《臥虎藏龍》首段的影響。筆法也有刻意仿效中國傳統小說之處。而幾處在人物出場、提及姓名之際,儼然《三國演義》。
寫人物方面的功力,在《書劍》中也已表露。對金庸而言,《書劍》是一個嘗試,這個嘗試,肯定是極其成功的,這才奠定了他以後作品更進一步成功的基礎。
《書劍》是金庸成功的一個起點。
(節錄自倪匡《我看金庸小說》)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後記
「書劍恩仇錄」是我所寫的第一部小說。從一九五五年到現在,整整二十年了。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皇帝的傳說,從小就在故鄉聽到了的。小時候做童子軍,曾在海寧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邊露營,半夜裏瞧著滾滾怒潮洶湧而來。因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但陳家洛這人物是我的杜撰。香香公主也不是傳說中或歷史上的香妃。香香公主比香妃美得多了。本書中所附的香妃插圖,只是讓讀者們看到,乾隆有這樣的一個嬪妃。
海寧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個海濱小縣,只以海潮出名。近代的著名人物有王國維、蔣百里、徐志摩等,他們的性格中都有一些憂鬱色調和悲劇意味,也都帶著幾分不合時宜的執拗。陳家洛身上,或許也有一點這幾個人的影子。但海寧不出武人,即使是軍事學家蔣百里,也只會講武,不大會動武。
歷史學家孟森作過考據,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香妃為皇太后害死的傳說也是假的。歷史學家當然不喜歡傳說,但寫小說的人喜歡。
乾隆修建海寧海塘,全力以赴,直到大功告成,這件事有厚惠於民。我在書中將他寫得很不堪,有時覺得有些抱歉。他的詩作得不好,本來也沒多大相干,只是我小時候在海寧、杭州,到處見到他御製詩的石刻,心中實在很有反感,現在展閱名畫的複印,仍然到處見到他的題字,不諷刺他一番,悶氣難伸。
除了小學時寫過描紅格子之外,我從來沒練過字,封面上所寫的書名和簽名,不值書法家一哂。對詩詞也是一竅不通,直到最近修改本書,才翻閱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一書而初學平平仄仄。擬乾隆的詩也就罷了,擬陳家洛與余魚同的詩就幼稚得很。陳家洛在初作中本是解元,但想解元的詩不可能如此拙劣,因此修訂時削足適履,革去了他的解元頭銜。余魚同雖只秀才,他的詩也不該是這樣的初學程度。不過他外號「金笛秀才」,他的功名,就略加通融,不予革除了。本書的回目也做得不好。本書初版中的回目,平仄完全不叶,現在也不過略有改善而已。
本書最初在報上連載,後來出版單行本,現在修改校訂後重印,幾乎每一句句子都曾改過。甚至第三次校樣還是給改得一塌胡塗。對負責校對的蔡炎培兄、明報出版部排字領班陳棟兄及各位工友,常有既感且愧之念。
「金庸作品集」全部預計出四十冊左右。每一冊中都附印彩色插圖,希望讓讀者們(尤其是身在外國的讀者)多接觸一些中國的文物和藝術作品。如果覺得小說本身太無聊,那就看看圖片吧,書後那枚「金庸作品集」的印章是金石家易越石先生所作,謹誌謝意。
「作品集」的出版策劃與印刷,承沈寶新兄、陳華生兄兩位協助良多,實深感激。
一九七五年五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金庸
優惠價: 79 折, NT$ 300 NT$ 38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9月3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1
永恆金庸‧無限江湖
這個世界本就艱難。幸好,我們仍有武俠,仍有英雄!
【版本特色】
‧最受歡迎的修訂版,25年來首次改版!
此版為1970年代至今,流傳最廣、最受金迷喜愛的「修訂版」內容,全面進行逐字精校,並製作更符合現代印刷技術的數位印刷檔。期待這套書的出版,成為下一個金庸百年,影響力最大的版本。
‧最原汁原味的台版金庸!
【金庸作品集】歷經金庸幾次小幅修改,此版本保留了1970年代最初始的修訂內容,其獨一無二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也是兩岸三地唯一保存完整「降龍十八掌」的版本。
‧融合古典與現代的視覺新意境!
「以經典的金庸書法,搭配現代的攝影照片,提煉出每一部小說的形象與精神!」早期的「黃山圖」、「富春山居圖」,都是用一個概念來表現一整套小說;此次設計,則是將各部小說的特性與印記凸顯表現,並將金庸封面從以前2D水墨畫,邁向3D電影化的質感。每一款封面,都是一個等待金迷來破解的「意象密碼」!
【從「求不得」看《書劍》】
壯志未酬,求不得漢室復興;背義毀盟,求不得真心相待;
情深不壽,求不得長相廝守……
紅花掩映,草莽結義,愛與恨,交錯若迷城。
清乾隆年間,武當派大俠陸菲青隱姓埋名,傳授延綏鎮總兵李可秀的獨生女兒李沅芷武藝。李可秀升任浙江水陸提督,陸菲青隨之上任,路上巧遇紅花會眾當家「千里接龍頭」;同時,鎮遠鏢局護送回人手抄「可蘭經」入京,回人首領木卓倫與女兒霍青桐亦率領族人千里追經。
以興漢抗清為己任的紅花會,其時四當家文泰來、駱冰夫婦受到大內高手追捕,原來文泰來隨總舵主于老當家入宮,得知了乾隆身世的驚天秘密……。陳家洛臨危受命接任總舵主,十四位當家各顯神通,展開營救行動,與官家鬥智鬥力,甚至神不知鬼不覺地劫走了乾隆……
全書寫盡回疆大漠風光、中原莽莽江湖,有美人、狼群、迷宮和異人,也有忠義、背叛,以及徒留遺憾的愛情。
作者簡介:
金庸(1924〜2018)
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於1949年因工作調動而移居香港。曾任報社記者、編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職;1959年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成為香港輿論的重鎮。其關注時局,同時創作武俠小說,每日下午寫武俠,晚間截稿前寫社論時評。如此十七年,創造了巨大的文學成就,而後輻射出藝術、影劇,以及超越文學領域的無限衍生發展。曾獲頒海內外眾多榮銜,於200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金庸不僅是文學家,亦以新聞工作者、社會活動家、學者的多重身分貢獻予大時代,即使退亦不休,持續勤讀修學,終而留給人間一個大俠典範。
金庸自1955年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至1972年《鹿鼎記》連載完畢封筆,再至《金庸作品集》歷經兩度全面修訂,而有舊版、修訂版、新修版三種版本,又因香港、臺灣、大陸、東南亞地域各異,繁、簡體版本發展可觀,亦有英、日、韓、法、義、泰、越、馬來、印尼等多種譯文。
金庸小說以大歷史為背景,融中華文化於其中,並博採江湖傳奇,塑造出多位形象鮮明的人物,成為各創作領域取之不竭的題材。
名人推薦:
倪匡評《書劍恩仇錄》
《書劍》採用了「乾隆是漢人」的傳說,借乾隆這個人物,寫出了既得權力和民族仇恨之間的矛盾,在表達這一點意念上,獲得成功。《書劍》中幾個主要人物寫得並不出色,反倒是幾個次要人物,活龍活現,令人擊節讚賞。
作為第一部作品,金庸在《書劍》中,已表現了他非凡的創作才能,眾多的人物、千頭萬緒的情節,安排得有條不紊,而又有一氣呵成之妙。
《書劍》的開始,李沅芷、陸菲青的師徒關係那一段,應該是明顯地受了王度盧《臥虎藏龍》首段的影響。筆法也有刻意仿效中國傳統小說之處。而幾處在人物出場、提及姓名之際,儼然《三國演義》。
寫人物方面的功力,在《書劍》中也已表露。對金庸而言,《書劍》是一個嘗試,這個嘗試,肯定是極其成功的,這才奠定了他以後作品更進一步成功的基礎。
《書劍》是金庸成功的一個起點。
(節錄自倪匡《我看金庸小說》)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後記
「書劍恩仇錄」是我所寫的第一部小說。從一九五五年到現在,整整二十年了。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皇帝的傳說,從小就在故鄉聽到了的。小時候做童子軍,曾在海寧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邊露營,半夜裏瞧著滾滾怒潮洶湧而來。因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但陳家洛這人物是我的杜撰。香香公主也不是傳說中或歷史上的香妃。香香公主比香妃美得多了。本書中所附的香妃插圖,只是讓讀者們看到,乾隆有這樣的一個嬪妃。
海寧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個海濱小縣,只以海潮出名。近代的著名人物有王國維、蔣百里、徐志摩等,他們的性格中都有一些憂鬱色調和悲劇意味,也都帶著幾分不合時宜的執拗。陳家洛身上,或許也有一點這幾個人的影子。但海寧不出武人,即使是軍事學家蔣百里,也只會講武,不大會動武。
歷史學家孟森作過考據,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香妃為皇太后害死的傳說也是假的。歷史學家當然不喜歡傳說,但寫小說的人喜歡。
乾隆修建海寧海塘,全力以赴,直到大功告成,這件事有厚惠於民。我在書中將他寫得很不堪,有時覺得有些抱歉。他的詩作得不好,本來也沒多大相干,只是我小時候在海寧、杭州,到處見到他御製詩的石刻,心中實在很有反感,現在展閱名畫的複印,仍然到處見到他的題字,不諷刺他一番,悶氣難伸。
除了小學時寫過描紅格子之外,我從來沒練過字,封面上所寫的書名和簽名,不值書法家一哂。對詩詞也是一竅不通,直到最近修改本書,才翻閱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一書而初學平平仄仄。擬乾隆的詩也就罷了,擬陳家洛與余魚同的詩就幼稚得很。陳家洛在初作中本是解元,但想解元的詩不可能如此拙劣,因此修訂時削足適履,革去了他的解元頭銜。余魚同雖只秀才,他的詩也不該是這樣的初學程度。不過他外號「金笛秀才」,他的功名,就略加通融,不予革除了。本書的回目也做得不好。本書初版中的回目,平仄完全不叶,現在也不過略有改善而已。
本書最初在報上連載,後來出版單行本,現在修改校訂後重印,幾乎每一句句子都曾改過。甚至第三次校樣還是給改得一塌胡塗。對負責校對的蔡炎培兄、明報出版部排字領班陳棟兄及各位工友,常有既感且愧之念。
「金庸作品集」全部預計出四十冊左右。每一冊中都附印彩色插圖,希望讓讀者們(尤其是身在外國的讀者)多接觸一些中國的文物和藝術作品。如果覺得小說本身太無聊,那就看看圖片吧,書後那枚「金庸作品集」的印章是金石家易越石先生所作,謹誌謝意。
「作品集」的出版策劃與印刷,承沈寶新兄、陳華生兄兩位協助良多,實深感激。
一九七五年五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