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最大特色是「方法簡單,績效可靠」
讓你可以日日好眠的超幸福股票投資法巴菲特長期投資的年化報酬率19.8%。而你只要照本書的方法做,每季花2小時就可以達到19.3%的年化報酬率?兩個問題:(1) 這真的可信?(2) 真是如此,為什麼不去買巴菲特的BRK.B,多賺那0.5%的報酬率?
關於第一個問題,葉怡成博士任職於國內知名大學,是人工智慧及統計方面的專家,他以過去20年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研究影響投資報酬率的因素。他提出以「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淨值比、最近一個月股票報酬率」等三個因子的加權評分選股法。
市面上很多作者提出投資的方法,這些當然值得參考。不過他們陳述的績效通常只是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往往沒有經過長時間嚴謹的實證。
本書則完全不同。投資績效不只被超過20年長時間檢視,也考慮許多不同的面向,如最大回撤。比如,二個投資方法,10年的累積報酬都是500%。其中一個最大回撤是50%,另外一個是30%,你要投資哪一個?這不可不考慮。因為如果你採用兩倍的槓桿,那麼遇到50%的回撤,你的資產就歸零。本書得出的結論,不但禁得起量化方法檢驗,考慮的面向也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包括年化報酬率、標準差、最大回撤、絕對勝率、相對勝率⋯⋯。本書提出的方法,不只讓你賺得多,也能睡得好。
第二個問題:你為什麼不去追求巴菲特提供的額外0.5%的溢價?
原因很簡單,巴菲特現在管理的是上千億美金的資金,市場上已經無法找到足夠多的高獲利資產可以滿足投資需求,因此近年來巴菲特的年報酬率已經降低到15%以下。
本書提供了大量投資股市不可不知的基本常識,讓你以這些基本常識為基礎,做出正確的判斷。如前述,如果你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不到20%,那麼你就知道有人宣稱短短三年可以賺好幾十倍是不可信的事。
又如台股最大回撤是多少,做空是不是比做多好賺,本書都提供了無庸置疑的實證結果和推論。更重要的是,本書花了一半的篇幅,說明得出本書結論的實證方法。這不只更進一步證明本書立論的完整,也是在資訊時代,研究股市投資必須了解的基本知識。
本書特色★任何人都可以複製的投資方法,每季只須投入2小時
本書提出的投資方法,經過完整嚴謹的測試,步驟明確,不用個人主觀「經驗值」介入。任何人依據書中的方法照著做,都可以利用財報資料選股,達成同樣的投資績效。由於方法明確,投資人每季只要投入2小時,根據財報數據計算股票的三個因子的評分,再用加權評分法整合成總評分,就可以把所有股票排名次,再剔除不符條件的個股,就可以創造19.3%年化報酬率。重點是你必須相信這套方法是有用的,才會有信心長期堅持持續投資。因此本書對投資方法的理論推理與回測過程做了清楚的陳述。此外,作者還在2021至2023年實際根據此策略在市場實際買賣股票十個財報季,並評估投資績效,證明這個策略是實際可行的高報酬投資方法。
★睡得好,賺得多的投資方法
任何的投資方法都要考慮風險。以巴菲特為例,若以夏普指標為標準((投資績效−無風險報酬)/投資績效標準差),長期以來名列世界前茅。而他同時也是在股市中投資表現最好的人士之一。在漫長的投資歲月,有大約13年投資績效不如多頭市場的大盤,但是極少產生虧損。可見降低風險不但能讓你睡得好,而且賺得多。
★最新資料驗證,報酬大勝0050 19.4個百分點
為了更進一步證明此選股策略的市場操作實際績效,從2021年3月31日,使用2020年Q4財報選股,並投入可觀資金實際買入股票。之後一直持續固定在財報公告日隔日換股,直到在2023年5月15日依照2023/Q1財報換股,一共10個財報季。截至本書截稿的2023日7月7日,年化報酬率18.6%,同期的0050 ETF年化報酬率則為-0.8%。
作者簡介:
葉怡成
目前任教於淡江大學,開設工程經濟學、財務管理、資料探勘等課程。
【著作】
《台灣股市何種選股模型行得通?》、
《誰都學得會的最強選股公式GVI》、
《誰都學得會的算股公式》、
《工程經濟與財務管理》、
《工程經濟》、
《用黃金公式找到隱藏版潛力股 》、
《台股研究室》、
《美股研究室》、
《用Excel做商業預測:終身受用的原理與實作》、
《資料探勘:程序與模式─ 使用Excel實作》、
《證券投資分析:使用Excel實作》、
《AI 證券投資分析:探索超額報酬 使用Excel實作》
章節試閱
4-1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解析1:財務槓桿
在傳統金融經濟學理論中的效率市場假說認為,投資者無法透過分析公開或未公開的資訊來獲取超額報酬。毫無疑問,股神巴菲特的存在對「效率市場假說」是「芒刺在背」。舉例來說,從1926年到2011年已經交易超過30年的所有美國股票或共同基金,巴菲特的經營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夏普比率」最高。
那麼夏普比率有多大,讓巴菲特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波克夏公司的夏普比率在1976 - 2011年期間(共35年)為0.76(按年計算)。雖然比整體股市的夏普比率幾乎高了一倍,但這比許多投資者想像的還要低很多。夏普比率沒有預期高,這反映了巴菲特雖然有很高的平均報酬率,但報酬率的標準差也不小,他的投資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波動)。
由於巴菲特在投資上的巨大成功,許多投資人很想知道,在考慮交易成本和融資成本之後,現實世界的投資者是否可以複製這種驚人的報酬?2013年美國的Andrea Frazzini, David Kabiller, Lasse Heje Pedersen三位學者發表了一篇題為「 Buffett’s Alpha」(巴菲特的超額報酬)的論文[1],仔細探討了這個問題。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除了投資公開上市的股票,也直接購買私人公司來運營。因此在論文中,研究者除了收集波克夏的股市持股數據,也收集它購併的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投資。有關公共股票持有量的數據從1980年到2009年。他們研究了巴菲特的持股,分析出巴菲特的選股風格。這些研究回答了幾個投資人關切的問題,分述如下各節。本節先探討巴菲特的財務槓桿。
投資人知道巴菲特利用財務槓桿來放大報酬,但他使用了多少槓桿?槓桿來源、條款和成本是什麼?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他們研究了波克夏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其總結如下:
●估計平均槓桿比率為1.6比1。事實上,波克夏公司的24.9%的股票波動率,比一般股票投資組合的15.8%波動率高1.6倍,這為上述估計平均槓桿率為1.6比1提供了佐證。
●巴菲特的融資成本(保險浮流量)僅2.2%,比平均T-bill利率3%還要低。
4-2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解析2:選股能力vs經營能力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除了投資公開上市的股票,也直接購買私人公司來運營。那麼巴菲特的非凡成就是因為他的選股能力?還是來自對購併私人公司的經營能力?換句話說,巴菲特主要是「投資人」還是「經理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波克夏公司的報酬分解為歸因於對公開交易股票的投資,與歸因於對私人公司的運營。其總結如下:
公開交易股票的投資績效非常好。
私人公司的運營績效也很好,但略低於公開交易股票的投資績效。
那麼,為什麼巴菲特也會購併私人公司來運營,包括保險和再保險企業?一個原因可能是這種結構提供了穩定的融資來源,使他能夠充分發揮他的選股能力。事實上,他們發現巴菲特負債中36%為保險浮流量,其平均成本低於T-Bill利率。
4-3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解析3:報酬的來源
學術界解釋股票超額報酬的標準模型有
CAPM 單因子模型,認為不可分散的「市場風險」是報酬率高低的唯一因子。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認為除了市場風險,股市還有規模效應、價值效應,因此加入SMB(Small-Minus-Big, 規模效應)與HML(High-Minus-Low, 價值股效應)兩個因子,成為三因子模型。
四因子模型,認為除了市場風險、規模效應、價值效應,股市有慣性效應,因此加入UMD (Up-Minus-Down, 慣性效應) 因子,成為四因子模型。
然而這些標準模型無法解釋巴菲特的表現,因此他的成功迄今為止一直是個謎。 有鑒於巴菲特傾向購買具有低報酬風險、高品質公司的股票,Frazzini等三位學者加入BAB (Betting-Against-Beta)風險因子與QMJ (Quality-Minus-Junk)品質因子,成為如下六因子模型:
BAB 是波動因子的溢酬,由波動小與波動大的股票組成的投資組的報酬之差表示。它有助於捕捉波動對其回報的影響。BAB因子的策略是買入低β股票並賣空高β股票。β是衡量股票相對於市場波動性的指標。低β股票的波動性低於市場,而高β股票的波動性高於市場。BAB 因子是基於觀察到歷史數據中,低β股票在風險調整後的回報優於高β股票。原因可能是低β股票往往比高β股票更具防禦性,即它們在市場下跌時期往往表現優異。
QMJ 是品質因子的溢酬,由品質高與品質低的股票組成的投資組的報酬之差表示。它有助於捕捉品質對其回報的影響。QMJ因子的策略是買入高品質股票並賣空低品質股票。高品質公司的特徵包括:
強勁的盈利能力:具有更高的利潤率和更高的自由現金流。
優良的資產品質:具有更高的資產負債率和更低的槓桿率。
良好的管理品質:具有更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更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充沛的現金流量:具有更高的現金流量和更低的負債水準。
穩定的股息支付:能夠定期派發股息,這表明公司有能力產生超額現金流,可以返還給股東。
QMJ因子的計算可參考章末註解。QMJ因子是基於觀察到歷史數據中,高品質股票在風險調整後的回報優於低品質股票。這被認為是由於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生存能力:高品質公司更有可能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生存。
獲利能力的持續性:高品質公司的獲利能力持續性較高,更有可能在長期下來發揮指數成長效果。
與價值因子的綜效性:品質因子與價值因子具有強烈的報酬綜效,高品質公司的便宜股票在未來總是能為投資人帶來高獲利。
Frazzini等三位學者用四因子、五因子、六因子模型,對波克夏股票、向政府申報的投資組合(13F)、持有的公司等三種投資組合的歷史數據進行迴歸分析,其總結如表4-3,討論如下:
1. 波克夏股票
沃倫•巴菲特是波克夏 CEO。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跨國多元控股公司,旗下掌管多家子公司。前身為一家紡織公司,在巴菲特於1965年取得波克夏經營權後妥善配置它的保留盈餘而轉型為控股公司,旗下包括物業、意外險、再保險、及特殊類保險。波克夏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集團之一,其保險業務為其其他投資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波克夏還擁有大量的股票投資,包括蘋果、可口可樂、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波克夏的投資業績非常出色,其股價在過去 50 年裡上漲了超過 2,000,000%,年化報酬率超過22%。波克夏的投資業績也為其股東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波克夏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企業之一,其投資策略和管理理念對全球投資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Frazzini等三位學者研究了波克夏的報酬率,結果如下:
❏迴歸公式的α
如果迴歸公式的α顯著異於0,代表投資組合具有異常報酬。無論是四因子、五因子、六因子模型α都顯著大於0,代表投資組合具有異常報酬。
❏迴歸公式的β
如果迴歸公式的β顯著異於0,代表投資組合能以風險解釋超額報酬的來源。六個因子分析如下(表中括號內為t統計量,小於1.96可通過5%顯著水準):
•MKT(市場風險):極為顯著,這是所有選股策略的必然結果,股票市場的報酬是任何選股策略形成的投資組合的主要報酬來源。其係數略小於1,代表其系統風險略低於市場。
•SMB(規模效應):在六因子模型中不顯著,且為負值,代表巴菲特並不傾向購買小型股。
•HML(價值股效應):在六因子模型中很顯著,且為正值,代表巴菲特傾向購買便宜股票 (例如P/B較小的股票)。
•UMD(慣性效應):在六因子模型中很不顯著,且接近0,代表巴菲特不傾向利用慣性,也就是不追高。
•BAB(Betting-Against-Beta)風險因子:在六因子模型中顯著,且為正值,代表巴菲特傾向購買報酬波動較小的股票。
•QMJ (Quality Minus Junk)品質因子:在六因子模型中顯著,且為正值,代表巴菲特傾向購買高品質公司的股票(例如ROE較大的股票)。
2. 13F portfolio (機構投資管理人持有的證券組合)
13F portfolio 是指由管理資產規模超過 1 億美元的機構投資管理人持有的證券組合。機構投資管理人必須每季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交 Form 13F 文件披露其持股。投資者經常跟蹤13F portfolio,因為從觀察成功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的動向,可以一窺他們的投資策略的焦點與輪廓。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13F 文件只是機構投資者在特定時間點的持股情況的快照。它們不提供有關投資者的交易活動或投資目標的信息。最受投資人青睞的 13F portfolio如波克夏(巴菲特)、橋水、文藝復興科技。Frazzini等三位學者研究了波克夏的13F portfolio,結果如下(為避免重複,與上述波克夏股票結果相同者省略):
❏迴歸公式的α
無論是四因子、五因子、六因子模型α都大幅降低,其中六因子模型α最小,接近0,代表在六因子模型下,投資組合不具有異常報酬。
❏迴歸公式的β
六個因子分析如下
•顯著的因子仍是HML(價值股效應)、BAB(風險因子)、QMJ(品質因子),而且迴歸係數都是顯著的正值。代表巴菲特傾向購買便宜的股票 (例如P/B較小)、波動較小的股票(例如系統性風險較小)、高品質公司的股票(例如ROE較大)。
•無論是四因子、五因子、六因子模型判定係數都大幅提高,13F portfolio更能用因子模型解釋投資組合的報酬。
3. 持有的私人公司
波克夏是跨國多元控股公司,旗下掌管多家子公司。Frazzini等三位學者研究了波克夏持有的私人公司,結果如下(為避免重複,與上述波克夏股票結果相同者省略):
❏迴歸公式的α
無論是四因子、五因子、六因子模型α都大於0,但無法通過5%的顯著門檻,代表投資組合的異常報酬並不顯著。
❏迴歸公式的β
六個因子分析如下
•雖然HML(價值股效應)、BAB(風險因子),迴歸係數仍是正值,但無法通過5%的顯著門檻。
•無論是四因子、五因子、六因子模型判定係數都大幅降低,持有的私人公司無法用因子模型解釋投資組合的報酬。
4-4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複製1:因子投資
在解析了巴菲特的超額報酬的來源後,現實世界的投資者在考慮交易成本和融資成本之後,是否可以複製他驚人的報酬?他們的答案是明確的「是」。其複製的方法大致如下:
(1)利用表4-1的六因子模型預測股票的報酬率。
(2)選出股票預測報酬率最高的50支股票組成做多投資組合,最低的50支股票組成作空投資組合。
(3)每月換股一次。
因方法相當的複雜難懂,因此不在此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可閱讀他們的論文。
其總結如圖4-15的績效比較,此圖假設在1976/10投資一元,到2011/10的投資變化歷程(以T-Bill的年化報酬率4.2%為基準報酬率):
●波克夏公司(藍線):年化報酬率23.2%,超額年化報酬率19.0%。
●依照巴菲特投資風格複製的投資組合(綠線):年化報酬率約32.4%,超額年化報酬率28.2%。
●整體股市 (紅線):年化報酬率約10.3%,超額年化報酬率6.1%。
可見投資人複製巴菲特的驚人報酬是可能的,但前提是投資人必須有跟巴菲特一樣充裕、穩定、廉價的資金來源,以便複製其財務槓桿。但即使扣除財務槓桿,巴菲特的報酬依然十分驚人。
4-1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解析1:財務槓桿
在傳統金融經濟學理論中的效率市場假說認為,投資者無法透過分析公開或未公開的資訊來獲取超額報酬。毫無疑問,股神巴菲特的存在對「效率市場假說」是「芒刺在背」。舉例來說,從1926年到2011年已經交易超過30年的所有美國股票或共同基金,巴菲特的經營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夏普比率」最高。
那麼夏普比率有多大,讓巴菲特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波克夏公司的夏普比率在1976 - 2011年期間(共35年)為0.76(按年計算)。雖然比整體股市的夏普比率幾乎高了一倍,但這比許多投資...
作者序
常受邀演講談計量投資,當我看到底下聽眾是一群年輕人時,我都會眼睛一亮,很高興地跟他/她們說:「恭喜各位年輕人,你們有我沒有的關鍵優勢:可以比我多投資三十年!」
巴菲特是股神,顯然投資人不能指望任何投資方法的報酬率能在長期上超越他。那麼他的年報酬率是多少呢?這個數字當然會隨時間持續地變動。根據許多人的研究,巴菲特早期的年化報酬率約在25%至30%之間。但近年來這個數字有些下降。有人算出巴菲特自1965至2021年的年化報酬率為19.6%,標準差14.5%。因此,在美國只要年化報酬率20%就可與股神並肩了,可見年化報酬率20%絕非易事。
請注意,特定年獲得20%的年度報酬率不難,例如在2004到2013年這十年間,S&P500在2009、2013這兩年的年度報酬率都高於20%,在2006、2010、2012這三年也都高於15%,因此看起來20%並不神奇。但問題是也要考慮「歹年冬」,例如2008年的 −37%。因此「平均」達20%並非易事,特別是用幾何平均值來看。在1965至2013共49年期間,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比S&P500高出約10%,如此算來每一個月不到1%,可見即使投資人盡得巴菲特真傳,也沒有快速致富這回事。
假設有一位年輕的投資人,他的年化報酬率是很普通的5%。如果他能學到一種方法,讓他的年化報酬率達15%,那麼差距有多大呢?假定他每年投資12萬元,
10年:151萬 vs 244萬 (1.6倍,有差嗎?)
20年:397萬 vs 1,229萬 (3.1倍,有差!)
30年:797萬 vs 5,217萬 (6.5倍,差不少。)
40年:1,450萬 vs 21,349萬 (14.7倍,差很大!)
50年:2,512萬 vs 86,613萬 (34.5倍,驚人吧!)
投資不只需要IQ,更需要EQ ─ 至少三十年的恆心,與臨危不亂的毅力。西方人說滾石不長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投資是耐力賽,不是百米衝刺。今日的巴菲特是在投資路上已經跑了將近七十年的健將,如果他少跑30年,他的資產將只有今日的1/300。我們投資人除了景仰他的IQ,也當景仰他的EQ。
我自己原本是土木系教授,專長人工智慧、統計分析、營建管理。後來因系所調整,42歲才到資管系服務,研究主題自然是要另起爐灶。因有人工智慧、統計分析專長,選擇了資料最豐富的投資分析領域。在資管系研究了七年,到了快50歲才敢說自己有一點懂這個領域了。現在已再次回到土木系任教。大學教授大都是一群嚴謹、保守的人,對投資也是一樣,不懂不出手。所以嚴格來說,個人實際投資年資僅十五年(47歲至61歲),但「他謹慎,您發財」。年輕人能善用嚴謹、保守的人的多年研究成果,不是很幸福嗎?
本書最大特色是「方法簡單,績效可靠」。一年只需依據四次財報換股,每次約需二小時。本書最後一章的回測實證(回測期 2000至2020,共21年),年化報酬率19.53%,月報酬率超越大盤次數:146/252 (57.9%)。為了更進一步證明此選股策略的市場操作實際績效,從2021年3月31日,使用2020年Q4財報選股,並投入可觀資金實際買入股票。之後一直持續固定在財報公告日隔日換股,直到在2023年5月15日依照2023/Q1財報換股,一共10個財報季。截至本書截稿的2023日7月7日,年化報酬率18.6%,同期的0050 ETF年化報酬率則為-0.8%。
投資股市不外乎「選股」、「擇時」以及兩者的混合方法,這些方法各有特性與優缺點,適合不同個性與環境的投資人。這本書談如何以因子投資來選股,在選股因子中除了有價值投資的價值因子、獲利因子,也包含趨勢投資的慣性因子。本書從原理、驗證、回測,一直到談到如何實踐市場實戰。希望對投資人,特別是40歲以下的年輕投資人有所助益。
常受邀演講談計量投資,當我看到底下聽眾是一群年輕人時,我都會眼睛一亮,很高興地跟他/她們說:「恭喜各位年輕人,你們有我沒有的關鍵優勢:可以比我多投資三十年!」
巴菲特是股神,顯然投資人不能指望任何投資方法的報酬率能在長期上超越他。那麼他的年報酬率是多少呢?這個數字當然會隨時間持續地變動。根據許多人的研究,巴菲特早期的年化報酬率約在25%至30%之間。但近年來這個數字有些下降。有人算出巴菲特自1965至2021年的年化報酬率為19.6%,標準差14.5%。因此,在美國只要年化報酬率20%就可與股神並肩了,可見年化報酬率...
目錄
第一篇 導論篇:報酬與選股因子
第1章 縱橫解剖股市,探索股票本質
─股市解剖1:市場報酬率與風險
1-1 投資人對股票投資方法的需求
1-2 本書投資方法的基礎
1-3 投資報酬率與風險的計算
1-4 投資工具的報酬率與風險
1-5 台灣股市的報酬率特性
1-6 國際股市的報酬率比較
1-7 股市長期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平均值與標準差
1-8 股市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關係
1-9 暴躁市場假說
1-10 股市的年投資報酬率的均值回歸
1-11 股市的日投資報酬率的自我相關係數
1-12 個股報酬率之觀察
1-13 個股報酬率之間的相關係數
1-14 提高報酬:指數成長法則
1-15 降低風險:大數法則
1-16 對投資人的忠告
1-17 對投資人的啟發:投資六大基本原則
第2章 選股還是擇時,這是首要問題
─股市解剖2:選股與擇時策略
2-1 股票投資策略的分類: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
2-2 主動投資策略的分類:選股與擇時
2-3 股票的主動投資策略:選股
2-4 股票的主動投資策略:擇時
2-5 選股的報酬率
2-6 擇時的報酬率
2-7 選股與擇時的報酬率比較
2-8 選股策略的報酬率:作多/作空
2-9 擇時策略的報酬率:順勢系統/擺盪系統
2-10 選股與擇時策略市場面比較:選股好於擇時
2-11 選股與擇時策略心理面比較:選股易於擇時
2-12 對投資人的啟發:選股為主
第3章 因子兵團圍攻效率市場城堡
─股市解剖3:報酬異常與因子投資
3-1 投資績效的衡量:報酬、風險與流動性
3-2 效率市場假說:古典的學術堡壘
3-3 單因子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3-4 多因子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3-5 股票市場的報酬異常
3-6 五種主要的報酬異常
3-7 報酬異常的四種解釋
3-8 行為財務學:另一座學術堡壘
3-9 能否擊敗市場的三種觀點:不行、可以、可能
3-10 因子投資的超額報酬來源
3-11 選股因子的初步篩選:績效與綜效
3-12 選股因子的綜效建構:加權評分法
3-13 選股因子的綜效現象:綜效前緣
3-14 選股因子的輪動現象:風格輪動
3-15 選股因子的擁擠現象:因子擁擠
3-16 選股因子的失效現象:解釋與原因
3-17 因子投資的重點
3-18 因子投資的實證研究回顧
3-19 對投資人的啟發:提高績效的三大法寶
第4章 複製巴菲特的報酬異常
─股市解剖4:巴菲特與因子投資
4-1 巴菲特:市場的股神
4-2 葛拉漢的價值投資哲學
4-3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
4-4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觀察1:從分年報酬率來看
4-5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觀察2:從十年一期來看
4-6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觀察3:從財富累積曲線來看
4-7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觀察4:從年報酬率散布圖來看
4-8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觀察5:從夏普比率散布圖來看
4-9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觀察6:與其他投資大師比較
4-10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觀察7:與凡人比較
4-11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解析1:財務槓桿
4-12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解析2:選股能力vs經營能力
4-13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解析3:報酬的來源
4-14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複製1:因子投資
4-15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複製2:綜效選股、持續投資、財務槓桿
4-16 巴菲特的報酬異常複製3:路線圖
4-17 對投資人的啟發:如何複製巴菲特的報酬異常
第二篇 選股原理篇:價值、成長、趨勢創造綜效
第5章 股票內在價值的評估
─股價的成長價值模型(GVM)
5-1 內在價值估計的起點 ─ 股東有何權益?
5-2 內在價值估計方法分類
5-3 內在價值估計方法1:收益基礎法 (盈餘分配請求權)
5-4 內在價值估計方法2:資產基礎法 (剩餘財產請求權)
5-5 內在價值估計方法3:市場基礎法(市場比較法)
5-6 股票、房地產、商品定價方法之比較:殊途同歸
5-7 股利貼現模型
5-8 各種評價方法的原理與優缺點
5-9 成長價值模型的假設: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均值回歸
5-10 成長價值模型的推導
5-11 成長價值模型的改進
5-12 成長價值模型的參數:價值係數與成長係數
5-13 成長價值模型的運用: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決定
5-14 成長價值模型的解析:淨值價值與盈餘價值
5-15 成長價值模型的解析:初始價值與未來價值
5-16 對投資人的啟發:高價值股票的三條件
第6章 股票定價與報酬估計合一
─預期報酬率模型(ERRM)
6-1 內在價值增長定價模型的假設與推導
6-2 外在價值增長定價模型的假設與推導
6-3 預期報酬率模型1:假設與推導
6-4 預期報酬率模型2:特例的意義
6-5 預期報酬率模型3:實例的計算
6-6 預期報酬率模型4:參數的影響
6-7 預期報酬率模型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關係
6-8 對投資人的啟發:一公式,五原則,二提示
第7章 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合一
─股價與報酬的動態過程
7-1 股價的形態:趨近型、振盪型
7-2 股市的投資人1:價值投資人、趨勢投資人
7-3 股市的投資人2:交易行為
7-4 股市的投資人3:實例解說
7-5 投資人理論的股價方程式1:假設
7-6 投資人理論的股價方程式2:推導
7-7 投資人理論的股價方程式3:參數的影響
7-8 投資人理論的股價方程式4:數據的匹配
7-9 投資人理論的選股策略1:啟發─融合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
7-10 投資人理論的選股策略2:實現─加權評分法
7-11 投資人理論的選股策略3:分析─振盪型
7-12 投資人理論的選股策略4:分析─趨近型
7-13 投資人理論的選股策略5:回測
7-14 對投資人的啟發:以加權評分法融合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
第三篇 數據驗證篇:資料視覺化的運用
第8章 價值因子與獲利因子的股票報酬率歷程完全不同
─資料視覺化1:股價與報酬的一維動態分析
8-1 價值股與成長股:傳統的理解
8-2 價值股與成長股:常見的誤解
8-3 價值股與成長股:績效的綜效
8-4 價值股與成長股:股價與報酬之假說
8-5 價值股與成長股:股價與報酬之實證 ─ 前後五季
8-6 價值股與成長股:報酬之建模 ─ 前後五季
8-7 價值股與成長股:股價與報酬之實證 ─ 前後十季
8-8 價值股與成長股:報酬之建模 ─ 前後十季
8-9 對投資人的啟發:價值、成長是二維的概念
第9章 股價淨值比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關聯性
─資料視覺化2:股票的二維靜態與動態分析
9-1 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
9-2 P/B與ROE的關係:成長價值模型
9-3 P/B與ROE的靜態關係1:投組
9-4 P/B與ROE的靜態關係2:個股
9-5 P/B與ROE的動態關係1:方法
9-6 P/B與ROE的動態關係2:數據
9-7 P/B與ROE的動態關係3:全部股
9-8 P/B與ROE的動態關係4:低風險股和高風險股
9-9 P/B與ROE的動態關係5:小市值股和大市值股
9-10 P/B與ROE的動態關係6:小動量股和大動量股
9-11 對投資人的啟發:股價趨勢是選股的佐證
第10章 股價趨勢是投資的輔助因子
─資料視覺化3:預期報酬率的2D與3D分析
10-1 報酬率與P/B及ROE的關係:預期報酬率模型
10-2 報酬率與P/B及ROE的2D觀察
10-3 報酬率與P/B及ROE的3D觀察
10-4 報酬率與P/B及ROE的曲面1:方法
10-5 報酬率與P/B及ROE的曲面2:數據
10-6 報酬率與P/B及ROE的曲面3:結果
10-7 報酬率與P/B及ROE的曲面4:方法的修正與結果
10-8 對投資人的啟發:報酬率是P/B與ROE的函數
第四篇 操作方法評比:加權評分法最佳
第11章 篩選法、排序法、成長價值法比一比
─選股方法概論
11-1 選股模型的優點與缺點
11-2 選股模型的難點與要點
11-3 選股模型的架構與參數
11-4 選股模型的四種方法
11-5 選股模型的實例1:篩選法 (Filter Based Method)
11-6 選股模型的實例2:排序法 (Sorting Based Method)
11-7 選股模型的實例3:成長價值法 (GVI)
11-8 對投資人的啟發:評分排序法是較佳的選股方法
第12章 選股方法,殊途同歸
─加權評分法與成長價值法之比較
12-1 選股模型的實證比較
12-2 選股模型I:成長價值法
12-3 選股模型II:加權評分法
12-4 回測方法
12-5 實證結果Ⅰ:全體股票
12-6 實證結果II:大型股票
12-7 報酬與風險的趨勢之比較
12-8 對投資人的啟發:加權評分法更具整合性
第13章 因子兵團展開陣勢
─加權評分法:2階模型之實驗設計與模型建構
13-1 選股模型:加權評分法
13-2 實驗設計:配方設計
13-3 以實驗設計優化選股模型
13-4 步驟1:實驗設計與實施
13-5 步驟2:模型建構與分析
13-6 步驟3:權重優化與驗證
13-7 對投資人的啟發:因子綜效明確存在
第14章 往高報酬中等風險的方向,開疆闢土
─加權評分法:綜效前緣
14-1 綜效前緣:投資人的邊疆
14-2 步驟1:設計配方實驗
14-3 步驟2:回測選股模型
14-4 步驟3:建立預測模型
14-5 步驟4:探索綜效前緣
14-6 步驟5:建構綜效前緣
14-7 對投資人的啟發:風險承擔能力不同應採用不同選股模型
第15章 選股模型是否吃得好,也睡得好?
─加權評分法:績效的穩健性
15-1 選股效果的時間穩健性:投資人的城堡
15-2 回測方法
15-3 外顯穩健性
15-4 內隱穩健性
15-5 對投資人的啟發:多因子模型具有時間穩健性
第16章 優化模型參數,提高績效
─加權評分法:績效的最佳化
16-1 選股效果的參數最佳化:投資人的聖殿
16-2 買入規則:選股股數─以排名2%股票最佳
16-3 賣出規則:賣出門檻─以排名10%股票最佳
16-4 交易規則:換股週期─以交易日為準時30日最佳
16-5 賣出門檻與換股週期─交互作用
16-6 交易規則:換股時機─以日曆天為準時財報公告日隔日最佳
16-7 對投資人的啟發:最佳交易規則必須由回測決定
第17章 機動調整選股風格,擴大戰果
─加權評分法:風格擇時策略
17-1 風格擇時策略:投資人的錦囊
17-2 設計各種風格模型
17-3 回測各種風格模型
17-4 實證風格擇時策略
17-5 對投資人的啟發:風格擇時策略具有應用的價值
第18章 回測實證,市場實戰
─加權評分法:最佳選股策略
18-1 最佳選股策略:從2010至2022年共13年之回測
18-2 巨觀:投資組合的績效統計
18-3 組成的微觀1:個股報酬統計
18-4 組成的微觀2:交易報酬統計
18-5 時間的微觀1:年報酬率統計
18-6 時間的微觀2:年報酬率分解
18-7 時間的微觀3:日報酬率統計
18-8 時間的微觀4:日報酬率累積過程
18-9 時間的微觀5:日報酬率最大回撤
18-10 最佳選股策略:從2000至2020年共21年之回測
18-11 最佳選股策略:從2021至2023年之市場實戰
18-12 對投資人的啟發:最佳選股策略經得起考驗
附錄A 成長價值模型(GVM)的股價評價公式
附錄B 投資人理論的股價方程式
附錄C 加權評分法:八組選股因子實驗設計
附錄D 加權評分法:離線與線上回測之比較
附錄E 加權評分法:3階模型之建構與優化
附錄F 財報選股實戰交易紀錄
附錄G 基於成長價值模型(GVM)之統一價值成長ETN (020018)
第一篇 導論篇:報酬與選股因子
第1章 縱橫解剖股市,探索股票本質
─股市解剖1:市場報酬率與風險
1-1 投資人對股票投資方法的需求
1-2 本書投資方法的基礎
1-3 投資報酬率與風險的計算
1-4 投資工具的報酬率與風險
1-5 台灣股市的報酬率特性
1-6 國際股市的報酬率比較
1-7 股市長期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平均值與標準差
1-8 股市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關係
1-9 暴躁市場假說
1-10 股市的年投資報酬率的均值回歸
1-11 股市的日投資報酬率的自我相關係數
1-12 個股報酬率之觀察
1-13 個股報酬率之間的相關係數
1-14 提高報酬...
商品資料
出版社:財經傳訊出版日期:2023-12-14ISBN/ISSN:978626719742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640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