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我們會求助醫生,但你是否感到奇怪?
有些病症怎麼吃藥都好不了,檢查身體也一切無恙,
可是明明就覺得很不舒服呀!病因究竟出在哪裡呢?
本書帶你探索埋藏心底的回憶,與自己的靈魂來一場深度對談!
▎自發性生病——疾患竟可能是「主動」產生的?
大家多多少少有這樣的經歷吧?
小時候感冒發燒,什麼都不必想、不必做,
同學和老師對你特別關心,爸媽也無微不至照顧,
甚至能吃到平常無法享受的美食。
久而久之竟萌生「生病好像還不壞」的想法,
在心底埋下了「渴望生病」的種子……
利用病症換取好處,一旦養成了這種依賴,
人體的外在就會無意識地顯示出真正的疾病,
我們應該看清內在的真實需求,不被這種思維所控制。
▎疾病與大腦的N種連結——從性障礙到肢體癱瘓
有些人外表看似光鮮亮麗,內在卻有難以言喻的疾病,
不幸家庭帶來的童年陰影,致使成年後對男女之事產生恐懼;
家長害怕孩子生病處處維護,孩子卻因為壓力而對一切「過敏」;
我們對某物的恐慌症,可能是小時候大人不斷「暗示」的結果;
過度渴望占有一個人,竟然會導致非器質性因素的「癱瘓」……
找尋那些病症的癥結點,坦率與自己來一場心靈對話!
▎被強行壓抑的情緒,以病症為突破口
當人們感受極端的負面情緒時,比如憤怒或者傷心,
通常能以激烈的方式宣洩出來,大吼一通也就過去了;
然而,造成心病的多是無法言說、甚至難以察覺的微弱感受,
雖然表面上平靜如水,其破壞程度卻不亞於顯而易見的情緒。
及時面對自己的所有反應,不讓它們在內心深處扎根躁動!
〔本書特色〕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我們的身心狀況、幸福感卻每況愈下,常有情緒潰堤之時,儘管當今醫學進步,各種藥物和儀器能恢復我們的健康,人們卻更常被疾病找上門了,這都是出於心理失調的緣故,致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製造」了病症。本書將引導讀者以無藥的形式逐一擊破各道難題,昇華自我心靈,從此遠離頑疾。
作者簡介:
花榮,諮商心理師、無藥醫學高級民間療法師、靈氣治療師、合一祝福傳導師。研修掌握催眠治療、意象對話、NLP治療、森田療法、數字能量學、色彩心理學、能量療法、深層溝通等心理學技能以及中醫五行平衡療法、多種無藥醫學自然療法及簡易療法等。
章節試閱
潛意識無主,任病症肆虐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身體有缺陷的人的心理活動。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已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
「受暗示性」主要指對外界(如語言、資訊等)刺激的認同及反應的敏感性,其作用機制主要存在於潛意識當中。
每個人都有受暗示性。這就是為什麼積極的思想、意念具有積極意義的原因。如果我們老說消極負面的話,我們的潛意識就會認同並對應做出反應。就如上面的實驗:當收到自己臉上有可怕傷痕的資訊後,心裡上同時產生別人在歧視的感受,儘管那個傷疤不存在。
如果我們對外界資訊缺乏探究,總是全盤接受,那麼我們就很容易陷入混亂,很容易為病痛打開大門:因為我們的周圍充滿各種各樣的疾病暗示,雖然它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對,更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無主。
我們經常看到或聽到各種善意提示,如:不要老吹冷氣,容易感冒;要變天了,多加衣服,別感冒了;少吃糖,防止蛀牙;癌症不能治癒……
這些提示並沒有錯,但如果我們的潛意識缺乏真我的駕馭,那麼上述這些善意提示在潛意識中形成金科玉律,於是我們會吹了冷氣就感冒;變天沒加衣服就發燒;得了癌症就乖乖等死。
「潛意識」,它的詞彙中沒有否定句,也就是說它聽不懂「不」。當我們說「不」的時候它會忽略不計。如,我不緊張,潛意識理解成為我緊張;我不悲傷,潛意識理解成我悲傷。所以大家做心裡暗示時一定要掌握這個技巧:即,盡可能別帶否定詞,應該說成我放鬆、我自由、我平和、我幸福等。
「潛意識」是純能量,我們需要引導它,經由我們的引導它可以創造無限光明,也可以創造無限黑暗。光明還是黑暗,由我們做主。
現實中,我們總是免不了恐懼,免不了疑慮,免不了退縮,我們常常徘徊在對錯之間,徘徊在有望無望之間,而就在那徘徊之間「我」常常被掉落,從而潛意識常常被放逐,被疾病俘獲。
「暗示」並非是在專業的場合專門人來做的,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無時無刻的對自己對他人在做各種各樣的「暗示」。其中孩子們的受暗示性非常高,所以與孩子互動時請大家多多的嘴下留情,千萬別老說你真笨、沒出息、壞蛋等。他們會很容易的認同我們的暗示,他們會努力成為我們所暗示的那個樣子。
對病症的恐懼吸引病症
愛和恐懼是人類最基本的兩種「情緒」,它們互相依存轉化,它們是同一種存在的不同面向,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愛可以使力量持續昇華,它具有可使存在體得以成長療癒的作用;恐懼卻消弱力量或使其轉移和沉澱,它最後成為個體成長的阻礙和破壞力。這些是內在的活動。雖然我們看不到它們在物質層面的關聯和互動,但它真實而全面的影響著我們。
當一個人處於恐懼當中時,頭腦總是反覆出現他所恐懼的場景、結果等,越是恐懼,所恐懼的想像越清晰,甚至會變成真實。
娜娜身邊得意外病症的例子越來越多。她非常擔憂,非常害怕這些不幸某個時候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未雨綢繆吧,能做些什麼呢?她開始熱衷於鍛鍊身體,熱衷於學習營養搭配課程,同時為家人買了雙保險。
即便如此,她仍然密切關注著周圍人的健康資訊,自己也養成了定期去檢查身體的習慣。
這一次她按慣例去做檢查,她很擔心,總覺得自己好像得了什麼病,因為最近腹部總是不舒服。
果然她查出子宮肌瘤,需要做手術。
她拿著結果很慶幸,慶幸它沒癌變,慶幸自己買了保險。
娜娜坐立不安的痛苦並不是來自於疾病本身,而是來自於她對疾病的恐懼。而更可怕的是她的疾病很有可能是被她吸引過來的。
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己「得了病後會如何痛苦」為前提,她把得病後的痛苦想像得非常真切,所以她為了避免那巨大的痛苦而未雨綢繆。她的恐懼越大,她的想像越真切。
我們的想像具有創造力,尤其是發自內心的真切想像。吸引力法則的精髓是把自己想要的結果以圖像方式呈現在腦海中,並且把它當真,用心融入,從內心真正感受到那個「真實」。吸引力法則原本教我們如何將美好吸引到自己身邊。它至今被眾多人奉行,只是少有人知道,這個法則並非什麼創新,實際上我們早已把它運用在生活當中了。
所謂「禍不單行」就是吸引力法則非常好的表述,是我們的恐懼吸引不幸的結果。我們都不喜歡「禍」,之所以不喜歡,於是我們極力排斥,極力的恐懼於那些不幸,我們越恐懼越排斥,那些種種禍害和不順的想像會越生動豐富。我們的內心也會由此產生真切的戰慄,而就在真切戰慄的時候我們的想像就有可能變成現實。當「禍」真的發生時,我們會進入極度恐懼的漩渦當中,其他種種連帶的不幸想像會非常真切的印入我們的心境當中,於是「禍不單行」成真。
人的意識是非常微妙的「東西」。 當我們內在狀態是喜悅和充滿愛,那麼外在狀態也如是;相反我們內在狀態是恐懼的,那麼外在狀態也一樣表現得恐懼。這是一種相互投射。
所以,與其說對病症的恐懼吸引病症,不如說病態、恐懼的內在狀態是病態、恐懼的外在狀態的根基。
我們必須經由內在的革命而去真正改變外在的境遇。我們的內在存在著無限的可能和玄奧,無法用任何既定的、能夠把握的工具來衡量它。我們需要時刻向內看,時刻與內在溝通,時刻去用心核對總結。只有這樣才能越來越解放自己。
我們本意不想要病症、痛苦;我們本來對病症和痛苦充滿恐懼。
然而,恰恰是我們的恐懼招引病症和痛苦。
只因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只因我們仍有太多的錯亂和無知。
潛意識無主,任病症肆虐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身體有缺陷的人的心理活動。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已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
推薦序
推薦序 本性無病,為人自招
以前寫了很多序,多是為老學士。但這次不同的是,作者是個年輕女子,一個具有很大潛力,具中華傳統國學文化底蘊和現代科學、人體、疾病、康復、養生、心理、靈學一體的學者!
她是學者,也是探索者。她站在一個新視角探索著。她說她是一片葉子,一片雲。其實,她是一朵花,但卻開在少有人到達的山巔上,是能為有緣人帶來新空間、新氣息、新感受的花!
巧的是,她的名字就叫:花榮!
作者的觀點,和覺者的照見不相悖逆的。
覺者云:如來清淨,本性圓明,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當年維摩詰居士顯病,也是度眾說法!文殊代表佛陀看望示現疾相的維摩詰菩薩,問及疾病等的原因時,維摩詰菩薩回答說:「從痴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別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菩薩亦癒。」
可見眾生之病,就是來自七情六欲、妄想、分別、執著、貪婪、嗔恚、愚痴、疑惑……
勸有緣的您,抽時間讀一讀花榮這部書,或有裨益,也是一種福報,是福報,也是往西善根、福德、因緣所致!
花榮之花,願從山巔,開遍曠野,多彩大千!
感謝作者,讓我作序。三八兩語,算作隨喜!
阿彌陀佛!
無藥醫學創始人 馬秀群居士
推薦序 本性無病,為人自招
以前寫了很多序,多是為老學士。但這次不同的是,作者是個年輕女子,一個具有很大潛力,具中華傳統國學文化底蘊和現代科學、人體、疾病、康復、養生、心理、靈學一體的學者!
她是學者,也是探索者。她站在一個新視角探索著。她說她是一片葉子,一片雲。其實,她是一朵花,但卻開在少有人到達的山巔上,是能為有緣人帶來新空間、新氣息、新感受的花!
巧的是,她的名字就叫:花榮!
作者的觀點,和覺者的照見不相悖逆的。
覺者云:如來清淨,本性圓明,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當...
目錄
推薦序
序言
第一章 我們不認識自己,更無從認識自己的「病症」
不懂得生命,我們是殘缺的「病人」
最大的病症:忘記自己
無明之病:知行不合
無病之病:情緒來了走了又來了
我們的健康 我們的病症
最大的迷茫:找不到自己
自導自演之痛:自以為的世界
人云亦云:我們成為了傀儡
我們對自己最親近的身體知道多少
第二章 我們與病症的深度連結
我們是病症的創造者
我不是「我」,我不知不覺設定「病症標籤」
我們創造病症的不同來源
病症由我們「意識聚焦」歡迎而來
我們賦予病症獨立存在空間
抗拒病症,助其強大
「因病獲利」讓我們產生當「病人」的需要
第三章 病症是我們被迫選擇的信差
哮喘和過敏VS被限制的探索天性
環境外因性病症VS 自然平衡受挫
亞健康VS 作息紊亂
無來由的發燒VS深深的恐懼
家族厄運VS 表達愛和尊重
生活沒有意義VS 抗拒內在衝動
第四章 病症是我們慣用的武器
急性闌尾炎VS吸引關懷
癱瘓,無法自立VS控制和抓緊
東痛西痛VS憤怒和反抗
腳扭到了VS拒絕行動
四肢僵硬VS防禦、戒備
聽力有問題VS不想聽你嘮叨
頑固手癬VS自我懲罰
第五章 病症是我們內在智慧的顯現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過錯表示懺悔和贖罪
病症提醒我們未盡職的責任
面具製造痛苦,真實帶來力量
病症是當頭棒喝,拉我們回到當下
病症只是為了體驗
病症能帶來提升和成長
病症,甚至死亡都是存在的智慧
病症——因愛的堵塞而受苦
第六章 我們的錯亂和無知讓病症入侵
多情的我們,編造呻吟的故事
我們的視而不見導致病症的重複
潛意識無主,任病症肆虐
我們的信念模式是病症的溫床
放棄自主權,讓病症成真
錯亂的愛和錯亂的痛
隨順群體之痛,認同並接受病症
對病症的恐懼吸引病症
第七章 被拒絕和遺忘的情緒,以病症當出口
不打招呼不談正事VS被忽略的失落
滿臉疙瘩VS無以面對的母親
麻痺,無知覺VS不面對,不接受
失控的「糖」VS生活缺乏甜蜜且混亂
腰痛遺傳VS被深埋的金錢焦慮
第八章 看穿創造病症的自己
對自己的探索必須自己來完成
帶著察覺,活在當下
尊重體驗,帶入意識
全然接受,勇敢面對
溝通需要堅持與全然
對生命臣服
對病症表示感謝
懂得真愛
第九章 放下病症,成為自己的主人
認識真正的自己
接受所有的自己
回歸自己的中心
啟動內在力量
體驗生活 享受生命
創造無限的可能
推薦序
序言
第一章 我們不認識自己,更無從認識自己的「病症」
不懂得生命,我們是殘缺的「病人」
最大的病症:忘記自己
無明之病:知行不合
無病之病:情緒來了走了又來了
我們的健康 我們的病症
最大的迷茫:找不到自己
自導自演之痛:自以為的世界
人云亦云:我們成為了傀儡
我們對自己最親近的身體知道多少
第二章 我們與病症的深度連結
我們是病症的創造者
我不是「我」,我不知不覺設定「病症標籤」
我們創造病症的不同來源
病症由我們「意識聚...
商品資料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2-08ISBN/ISSN:978957680587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8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