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550
優惠價:79 折,NT$ 434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從漁港到餐桌,最深入的台灣海產文化考據
◎暢銷書《吃的台灣史》作家曹銘宗(台灣文化偵探)力作,2023全新增修
◎林哲緯(新生代生態畫家)精繪插畫,有圖有真相
◎唯一從台灣史的脈絡與各國語言追溯出台灣海產身世的大眾讀物
🐙章魚的台語怎麼說?(TAKO是日文!)
🐟「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淡菜」為什麼是「菜」?
本書初版名為《花飛、花枝、花蠘仔》,眾多讀者困擾不知如何正確發音,因此改版。同時藉此機會增收更多有趣的台灣海產身世,以饗舊雨新知。
台灣四面環海,海產文化自然發達。從夜市的蚵仔煎、居酒屋的一夜干到婚宴必不可少的紅蟳米糕,海鮮料理早已深入生活之中。但是對於這些來自水中的佳肴,我們究竟又了解多少?
好魚怎麼挑?問問古人就知道
海鮮是海洋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反映了相當多古人的智慧,比如為了保存易腐的海鮮,魚干、魚露與魚漿應運而生。至於該如何選魚,請謹記前人傳下的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除此之外,有些魚不但不能吃,可能還會造成傷害,古人也早有明訓:「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
雖然都是螃蟹,但我們才不一樣
海產的命名飽含從原住民語到日語的影響,其中當然也包括台語。雖然中文裡把各種八支腳、有兩個大螯的水生生物稱為螃蟹,從台語的稱呼可以發現他們完全不一樣:「毛蟹」是陸生的螃蟹,「紅蟳」和「花蠘仔」(有時寫作「花市仔」)則是海生螃蟹,它們最後一對腳是扁扁的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
藏在海港的海鮮語言學
海鮮是活的,語言也是。本書從語言文化切入,不但參考大量文獻紀錄,更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帶我們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認識那些海產的前世今生:比如常被做成一夜干的的午魚跟中午有關係嗎?魚市場常見的黃雞魚跟雞有什麼關係?台語童謠《西北雨》裡敲鑼打鼓的「鮕鮐兄」又是誰?
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各界好評
台灣史的公開研究、調查、書寫和傳播,和解嚴同步,身為大報文化記者的曹銘宗躬逢其盛。他的書寫關心小人物、日常生活語彙、飲食文化,開啟了自己的庶民歷史書寫,並成為這領域先驅。他單純俐落的歷史書寫,是在恢復庶民的主體性,將他們的生活經驗納入知識生產,以奠定可信的台灣史的建構。
——東年╱前歷史月刊社長、台灣歷史文化生活影像再造協會理事長、小說家
本書不單是一本值得大家一讀的科普讀物,也算是一本高水準的研究論文。不論是在學校修習魚類學課程的學生,幫忙推動海洋保育教育的志工或是講師,對魚類有興趣的一般社會大眾,或是和魚類有關的從業人員都應買來參考。
——邵廣昭╱臺灣魚類資料庫負責人
建議讀者用心體會本書所研發出來的方法與解釋,則眼前溪海水面波紋,會導引你著迷於海洋史裡之魚龍潛躍,以及人魚之間的密切關係。
——翁佳音╱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好吃是人人皆知,只是大夥在享用海產美食之際,若可以對我們盤中的魚蝦蟹貝多一分瞭解,或許也能多一分珍惜,這對海洋資源枯竭的現代多少是有益的,相信本書充滿知性而豐富的內容能夠帶來大家對海洋的重視。
——劉祖源╱「滿源魚舖」負責人
社會科學者對魚類的研究,不同於自然科學者對魚類實驗研究。作者科班出身,歷史與傳媒專業,是台灣重要文史作家,著作等身。他透過語言、文化上的考證,走訪漁村,考察調研台灣海鮮名稱,作者「搜尋漁夫都不知道的魚名由來」,整理豐富的各種各樣魚(廣義的魚,含水生生物)的名稱來自哪裡?以及海鮮名稱的多元族繁、繽紛燦爛,值得推薦!
——賴春福/水產出版社社長
嘗鮮推薦
王浩一/美食作家、公視「浩克慢遊」節目主持人
林富士/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
焦桐/飲食文化專家
鄭順聰/作家
作者簡介:
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現任作家、講師,兼任導遊,關注台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致力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
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聯合新聞網〔讀.書.人〕專欄作家。
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四十種台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激骨話:台灣歇後語》,以及《鷄籠中元祭》、《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台灣宗教之美:迎媽祖》等繪本文字。
2021年9月出版首部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相關著作:《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台灣史新聞》
繪者簡介:
林哲緯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擅長科學插圖及各式平面媒材繪畫;近年專注於秋海棠及其他熱帶植物分類;對自然界懷抱強烈興趣及理想,一路走來。
繪圖作品收錄於《蚵仔煎的身世》、《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臺灣野生蘭精細插畫明信片》、《菇的呼風喚雨史》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8折37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4 |
5折 | 8 |
6折 | 3 |
7折 | 4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曹銘宗
優惠價: 79 折, NT$ 434 NT$ 55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從漁港到餐桌,最深入的台灣海產文化考據
◎暢銷書《吃的台灣史》作家曹銘宗(台灣文化偵探)力作,2023全新增修
◎林哲緯(新生代生態畫家)精繪插畫,有圖有真相
◎唯一從台灣史的脈絡與各國語言追溯出台灣海產身世的大眾讀物
🐙章魚的台語怎麼說?(TAKO是日文!)
🐟「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淡菜」為什麼是「菜」?
本書初版名為《花飛、花枝、花蠘仔》,眾多讀者困擾不知如何正確發音,因此改版。同時藉此機會增收更多有趣的台灣海產身世,以饗舊雨新知。
台灣四面環海,海產文化自然發達。從夜市的蚵仔煎、居酒屋的一夜干到婚宴必不可少的紅蟳米糕,海鮮料理早已深入生活之中。但是對於這些來自水中的佳肴,我們究竟又了解多少?
好魚怎麼挑?問問古人就知道
海鮮是海洋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反映了相當多古人的智慧,比如為了保存易腐的海鮮,魚干、魚露與魚漿應運而生。至於該如何選魚,請謹記前人傳下的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除此之外,有些魚不但不能吃,可能還會造成傷害,古人也早有明訓:「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
雖然都是螃蟹,但我們才不一樣
海產的命名飽含從原住民語到日語的影響,其中當然也包括台語。雖然中文裡把各種八支腳、有兩個大螯的水生生物稱為螃蟹,從台語的稱呼可以發現他們完全不一樣:「毛蟹」是陸生的螃蟹,「紅蟳」和「花蠘仔」(有時寫作「花市仔」)則是海生螃蟹,它們最後一對腳是扁扁的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
藏在海港的海鮮語言學
海鮮是活的,語言也是。本書從語言文化切入,不但參考大量文獻紀錄,更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帶我們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認識那些海產的前世今生:比如常被做成一夜干的的午魚跟中午有關係嗎?魚市場常見的黃雞魚跟雞有什麼關係?台語童謠《西北雨》裡敲鑼打鼓的「鮕鮐兄」又是誰?
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各界好評
台灣史的公開研究、調查、書寫和傳播,和解嚴同步,身為大報文化記者的曹銘宗躬逢其盛。他的書寫關心小人物、日常生活語彙、飲食文化,開啟了自己的庶民歷史書寫,並成為這領域先驅。他單純俐落的歷史書寫,是在恢復庶民的主體性,將他們的生活經驗納入知識生產,以奠定可信的台灣史的建構。
——東年╱前歷史月刊社長、台灣歷史文化生活影像再造協會理事長、小說家
本書不單是一本值得大家一讀的科普讀物,也算是一本高水準的研究論文。不論是在學校修習魚類學課程的學生,幫忙推動海洋保育教育的志工或是講師,對魚類有興趣的一般社會大眾,或是和魚類有關的從業人員都應買來參考。
——邵廣昭╱臺灣魚類資料庫負責人
建議讀者用心體會本書所研發出來的方法與解釋,則眼前溪海水面波紋,會導引你著迷於海洋史裡之魚龍潛躍,以及人魚之間的密切關係。
——翁佳音╱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好吃是人人皆知,只是大夥在享用海產美食之際,若可以對我們盤中的魚蝦蟹貝多一分瞭解,或許也能多一分珍惜,這對海洋資源枯竭的現代多少是有益的,相信本書充滿知性而豐富的內容能夠帶來大家對海洋的重視。
——劉祖源╱「滿源魚舖」負責人
社會科學者對魚類的研究,不同於自然科學者對魚類實驗研究。作者科班出身,歷史與傳媒專業,是台灣重要文史作家,著作等身。他透過語言、文化上的考證,走訪漁村,考察調研台灣海鮮名稱,作者「搜尋漁夫都不知道的魚名由來」,整理豐富的各種各樣魚(廣義的魚,含水生生物)的名稱來自哪裡?以及海鮮名稱的多元族繁、繽紛燦爛,值得推薦!
——賴春福/水產出版社社長
嘗鮮推薦
王浩一/美食作家、公視「浩克慢遊」節目主持人
林富士/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
焦桐/飲食文化專家
鄭順聰/作家
作者簡介:
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現任作家、講師,兼任導遊,關注台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致力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
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聯合新聞網〔讀.書.人〕專欄作家。
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四十種台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激骨話:台灣歇後語》,以及《鷄籠中元祭》、《台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台灣宗教之美:迎媽祖》等繪本文字。
2021年9月出版首部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相關著作:《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台灣史新聞》
繪者簡介:
林哲緯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擅長科學插圖及各式平面媒材繪畫;近年專注於秋海棠及其他熱帶植物分類;對自然界懷抱強烈興趣及理想,一路走來。
繪圖作品收錄於《蚵仔煎的身世》、《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臺灣野生蘭精細插畫明信片》、《菇的呼風喚雨史》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4 |
5折 | 8 |
6折 | 3 |
7折 | 4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8折37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