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定價:NT$ 1160
優惠價:88 折,NT$ 1021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BBC「百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
英國《衛報》「百大小說」
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
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毛姆的自傳體小說,耗費三十年的自我救贖之作
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一個人終其一生如果只是出生、工作、結婚、生子、死去,
他的人生是否就毫無意義?
菲利普九歲時,父母親就接連過世,他只好被送給伯父收養。更不幸的是,菲利普生下來有一隻腳就是跛的,這個身體上的殘缺一直是他無法擺脫的枷鎖。儘管如此,菲利普仍然和大家一樣想要活出自我:他學商,也習畫,甚至還跟隨父親的腳步去當醫生;感情上他一再容忍所愛的人背叛,最後結局卻出乎意料……菲利普的人生故事就和你我一樣:我們都同樣有缺陷、同樣三心二意、同樣不完美。
毛姆把自己的真實經歷寫進這本書中,因此他描寫起來相當細膩而寫實,大量細節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塑造了數十個性格迥異的經典角色,這些人物如眾星拱月,豐富了菲利普的生活經驗。毛姆並且以三十多位藝術家及世界名畫等作品塑造書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這本書對讀者來說,同時也是一部深入淺出的藝術史和文化史。
這部長篇巨著探討的面向十分多元,是關於自我、社會、人生、愛情、自由等等,尤其是對一個人被束縛的精神世界加以全面的探索。透過閱讀《人性枷鎖》這樣一部將筆觸深入到人生各個領域和人性細部的小說,能讓我們聯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使我們去思考、去發現,最終才能洞明人生的意義。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法國巴黎,直到十歲因父母雙亡,才由叔叔接回英國撫養。但因為口吃嚴重,在校總受同學欺負。十八歲起到倫敦念聖托馬斯醫學院五年,並取得外科醫生資格,後來因為一八九七年出版的小說處女作《蘭貝斯的麗莎》(Liza of Lambeth)成績斐然,因而棄醫從文。一九一五年發表第一本代表作《人性枷鎖》,一九一九年《月亮與六便士》出版。另有多本劇作搬上舞台,也頗受好評。作品有多國譯本,逾二十部改編電影。
他的人生經歷很奇特:一次大戰期間,參加戰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多次遊歷南太平洋及遠東,足跡曾來到大溪地。他並且自稱「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歡男人。」
毛姆對人性觀察深刻入微,筆鋒如刀,每個人彷彿都能在他的書中看到自己。
譯者簡介:
徐淳剛
一九七五年生於陝西西安,知名詩人、翻譯家、攝影師。出版有詩集《自行車王國》、《面具》、《南寨》,小說集《樹葉全集》,譯詩集《弗羅斯特詩精選》、《生來如此:布考斯基詩集》、《塵土是唯一的祕密:艾米莉•狄金森詩選》,布考斯基首部中文版權詩集《愛是地獄冥犬》。曾獲水沫詩歌獎、天街詩歌獎、後天學術獎、波比文化小說獎等。策展並出版《全球電線攝影展》。出版英文版攝影集《Xi'an》。二○一六年簽約作家榜,翻譯了毛姆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各界讀者好評如潮,一舉斬獲五項銷量桂冠。二○二○年,出版全新譯作《人性的枷鎖》(臺版譯名:《人性枷鎖》)。
得獎紀錄:
BBC「百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
英國《衛報》「百大小說」
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
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名人推薦:
什麼是枷鎖,什麼是自由
一
有些小說家像宗教徒,苦思冥想著人類永恆的困境,如卡夫卡;有些小說家像醫生,小心翼翼地解剖著凡俗的日常生活,如毛姆。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毛姆一生出版了《蘭貝思的麗莎》(一八九七)、《人性枷鎖》(一九一五)、《月亮與六便士》(一九一九)、《面紗》(一九二五)、《尋歡作樂》(一九三○)、《刀鋒》(一九四三)等二十部長篇小說,以及多種短篇小說集和戲劇著作。而《人性枷鎖》是第一部「讓泰晤士河起火」、為毛姆贏得世界聲譽的巨作,以其時間跨度大、人物眾多、篇幅最長(英文首版六四八頁)、人物形象生動、心理描寫最為豐富而著稱。
和海明威、福克納齊名的美國文壇三巨匠之一希歐多爾•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稱《人性枷鎖》是「天才之作」、「一部貝多芬的交響樂」。毛姆個人也認為,自己所有的作品,最讓他滿意的莫過於《人性枷鎖》。
《人性枷鎖》是毛姆的自傳體小說,積累資料用了三十年多時間,然後,將近不惑之年的他用兩年時間創作完成。這些豐富的人生體驗和逼真的生活情節,形象地刻畫出主人公菲利普從童年時代到而立之年的心路歷程、他的生活、他的事業、他的愛情。閱讀本書,就像是閱讀我們每個人的自傳,那種歡樂、痛苦、恥辱、憤怒、迷茫,司空見慣卻又讓人刻骨銘心。
一九一五年《人性枷鎖》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
毛姆說:「這是一部小說,而不是自傳;儘管有很多自傳成分。」但嚴格來說,這是一部哲理小說和心理小說,因為書中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或個人反思俯拾即是。《人性枷鎖》(OfHuman Bondage)這一書名,取自哲學家斯賓諾莎代表作《倫理學》第四卷的標題:《論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Of the Servitude of Humanity, or the Strength of the Emotions)。斯賓諾莎把人的情感分為主動的和被動的,認為人在被動情感的支配下處於一種被奴役狀態,而在理性知識或直觀知識的支配下則可以克制被動情感,使人擺脫受奴役的狀態。小說中主人公菲利普正是因種種情感而困惑不斷,始終找不到生活的意義,直到他認識到自我存在的目的,才對人生突然有了深徹的領悟。
正因為《人性枷鎖》對人類情感和理智所做的具體而又深入的描寫和思考,使得本書成為一部撼動人心的經典之作。這本書自出版以後,一百多年來始終暢銷,不斷再版,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青睞。它在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一九六六年,著名批評家西瑞爾•康諾利(Cyril Connolly)將《人性枷鎖》列入「現代文學運動巨著一百種」(100 key books of the Modern Movement from England, France and America, 1880-1950)。一九九八年,現代圖書館將《人性枷鎖》列入「二十世紀百大英語小說」(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二○一五年,《人性枷鎖》入選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100 Books to Read in a Lifetime)。也就是說,這部小說在西方權威讀者和普通讀者之中都備受讚譽,廣受歡迎。
二
小說藝術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虛構,而在《人性枷鎖》中我們發現,毛姆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如行雲流水,自如轉換。一九三八年,毛姆寫道:「真實與虛構在我的作品中交織在一起,以至於現在回想起來,我幾乎無法將它們區分開。」這道出了此書最大的特徵之一。一八七四年,毛姆生於巴黎,不到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被送回英國由做教區牧師的叔叔撫養。進入坎特伯里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欺負。十六歲時,他拒絕再上皇家公學,旅居德國,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文學、哲學和德語。回到英國後,他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一個月。後來他又學醫五年,成為婦產科醫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紅十字會和救護隊中服役……這些都與本書的時代背景和主人公的經歷大致吻合。因此他描寫起來相當細膩、真實,並非憑空杜撰,大量的細節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性枷鎖》是一幅宏闊的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生活畫卷,書中塑造了數十個性格迥異的經典角色。除了問題不斷的主人公菲利普和幼稚而薄情的米爾德麗德,小說中還充滿了狄更斯式的人物,從誇張的阿瑟爾尼到滑稽的威爾金森小姐,從懷才不遇的克朗肖到不著邊際的海沃德。正如美國作家戈爾•維達爾(Gore Vidal)指出的,毛姆的心一直在十九世紀。那個時代文學、藝術的影響,在他創作的各方面,尤其是人物塑造的各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些人物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演員,烘雲托月,豐富了菲利普所有的生活經驗。
在《人性枷鎖》中我們還看到,菲利普從虔誠地信仰基督到有意識地拋棄宗教,帶著這種令人吃驚的變化和自由意識,他嘗試追求藝術,從事各種職業,尋找浪漫的愛情等等。
除了對主人公不斷變化的思想和情感加以深入剖析外,毛姆還對維多利亞以及愛德華時代晚期英國的日常生活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街道的布局,店鋪的裝飾,東西的價格,大家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等等。這些詳盡的時代生活見聞,豐富著我們的視野,擴充著我們的知識。
文學的複雜性有時是表面的,有時是內在的,毛姆屬於後一種。毛姆的小說更多來自個人鮮活的經驗和直接的敘述。他的創作正值卡夫卡、喬伊斯、托瑪斯•曼、威廉•福克納等現代派實驗文學越來越受歡迎並贏得評論界讚譽之際。在這種背景下,他平淡自然的散文化風格似乎不能讓人感到驚奇,卻帶著更為普遍的理智與情感,從而與萬千平凡的讀者進行心靈的溝通。他的語言不是先鋒的,而是紳士的、口語的,能夠直接流淌進我們心裡。沒有人能像毛姆這樣犀利、雄辯:別隱喻、象徵、意識流,你清清楚楚地告訴我,什麼是生活?
雖然毛姆不是藝術家,但他對繪畫等藝術始終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個人收藏有本書中提到的四位繪畫大師的作品:畢沙羅、希斯里、莫内和雷諾瓦。在回憶錄中他曾透露,自己讀過著名藝術批評家拉斯金的作品,並與之結識。他的許多作品都集中在藝術這一主題上,比如《月亮與六便士》,主角以保羅•高更為原型。毛姆曾為美國《生活》雜誌寫了一篇題為〈我喜歡的繪畫〉的文章,談到自己所喜歡的各種藝術。《人性枷鎖》可以說是毛姆對藝術加以深入思考的最生動範例。書中涉及到了安格爾、維拉斯奎茲、艾爾•葛雷柯、馬奈等三十多位藝術家,以及〈泉〉、〈聖母升天〉、〈奧林匹亞〉等十幅世界名畫,還有許多其他作品。當《人性枷鎖》一九一五年首版時,竇加、莫内、雷諾瓦都尚在人世,可見毛姆在藝術鑒賞方面的超前和敏銳。此外,書中還提到了馬拉美、魏爾倫、萊恩、易卜生、孟德爾頌、華格納、霍布斯、休謨等大量的詩人、作家、作曲家、哲學家,以及古代的種種歷史和神話。這些內容有助於塑造書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時對讀者來說,也是深入淺出的藝術史、文化史。
三
一部長篇巨著的主題往往是多元的,《人性枷鎖》亦然,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方面的思考,關於自我、社會、人生、愛情、自由,等等。而本書的核心主題正如書名所示,是對一個人被束縛的精神世界加以全面的探索,簡而言之,是人生的枷鎖與自由。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在《人性枷鎖》中,主人公菲利普背負著重重枷鎖:他自幼父母雙亡,跟著伯父伯母生活,背負著家庭的枷鎖;上小學、上中學,背負著教育的枷鎖;孤身去德國求學、去法國學畫,背負著藝術的枷鎖;最後回英國在會計師事務所打雜,又在醫學院長期學醫,背負著生活的枷鎖;因為先天跛腳,被人嘲笑、欺辱,始終感到自卑,背負著肉體的枷鎖;又因家庭的宗教環境,背負著道德的枷鎖;此後他又面對了情欲的枷鎖、生存的枷鎖;他始終懷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背負著自我的枷鎖。一敗塗地之後,他開始深刻地反省自我,以完全擺脫讓他不堪忍受的人生的枷鎖。
《人性枷鎖》就是這樣一部將筆觸深入到人生各個領域和人性細部的小說。它沒有刻板的說教、沒有現代派的雲山霧罩,一切都是具體的個人經歷、鮮活的生命體驗。而這些東西是最親切、最誠實、最珍貴的,它們能讓我們聯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透過閱讀,帶給我們生命的啟迪。藝術透過完全的直觀進入我們的內心,從而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
可以說,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像菲利普這樣必然經歷家庭、學校、觀念(宗教或國家意識形態)、人際、愛情、文化、社會尤其是「自我」這重重過程。它們既是我們每個人前進的最初動力,也可能因為缺乏反思,成為套在我們身上的重重枷鎖。是反叛還是忍受?是勇於冒險還是隨波逐流?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最短的路是曲線,正像小說中不厭其煩地描寫的,這是自我成長反覆循環的過程,有試探、有冒險、有悔過、有改變;也許自由就是枷鎖,枷鎖就是自由,這是最嚴峻的考驗,最終需要我們自己反覆思考與實踐,才能洞明人生的意義。
而在《人性枷鎖》中,主人公菲利普始終在追問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都會遇到的問題,甚至是讓人困惑一生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將賦予我們的生活以最終的真義,讓我們獲得徹底的解脫和自由。但是,它在哪裡?
這個問題的答案,隱藏在克朗肖送給菲利普的那塊小小的波斯地毯中。這是一塊編織得複雜而又精美的地毯,但看著很不起眼、很普通,彷彿我們的人生。你會在小說中找到它。
徐淳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2折60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3 |
6折 | 0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優惠價: 88 折, NT$ 1021 NT$ 116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BBC「百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
英國《衛報》「百大小說」
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
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毛姆的自傳體小說,耗費三十年的自我救贖之作
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一個人終其一生如果只是出生、工作、結婚、生子、死去,
他的人生是否就毫無意義?
菲利普九歲時,父母親就接連過世,他只好被送給伯父收養。更不幸的是,菲利普生下來有一隻腳就是跛的,這個身體上的殘缺一直是他無法擺脫的枷鎖。儘管如此,菲利普仍然和大家一樣想要活出自我:他學商,也習畫,甚至還跟隨父親的腳步去當醫生;感情上他一再容忍所愛的人背叛,最後結局卻出乎意料……菲利普的人生故事就和你我一樣:我們都同樣有缺陷、同樣三心二意、同樣不完美。
毛姆把自己的真實經歷寫進這本書中,因此他描寫起來相當細膩而寫實,大量細節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塑造了數十個性格迥異的經典角色,這些人物如眾星拱月,豐富了菲利普的生活經驗。毛姆並且以三十多位藝術家及世界名畫等作品塑造書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這本書對讀者來說,同時也是一部深入淺出的藝術史和文化史。
這部長篇巨著探討的面向十分多元,是關於自我、社會、人生、愛情、自由等等,尤其是對一個人被束縛的精神世界加以全面的探索。透過閱讀《人性枷鎖》這樣一部將筆觸深入到人生各個領域和人性細部的小說,能讓我們聯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使我們去思考、去發現,最終才能洞明人生的意義。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法國巴黎,直到十歲因父母雙亡,才由叔叔接回英國撫養。但因為口吃嚴重,在校總受同學欺負。十八歲起到倫敦念聖托馬斯醫學院五年,並取得外科醫生資格,後來因為一八九七年出版的小說處女作《蘭貝斯的麗莎》(Liza of Lambeth)成績斐然,因而棄醫從文。一九一五年發表第一本代表作《人性枷鎖》,一九一九年《月亮與六便士》出版。另有多本劇作搬上舞台,也頗受好評。作品有多國譯本,逾二十部改編電影。
他的人生經歷很奇特:一次大戰期間,參加戰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多次遊歷南太平洋及遠東,足跡曾來到大溪地。他並且自稱「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歡男人。」
毛姆對人性觀察深刻入微,筆鋒如刀,每個人彷彿都能在他的書中看到自己。
譯者簡介:
徐淳剛
一九七五年生於陝西西安,知名詩人、翻譯家、攝影師。出版有詩集《自行車王國》、《面具》、《南寨》,小說集《樹葉全集》,譯詩集《弗羅斯特詩精選》、《生來如此:布考斯基詩集》、《塵土是唯一的祕密:艾米莉•狄金森詩選》,布考斯基首部中文版權詩集《愛是地獄冥犬》。曾獲水沫詩歌獎、天街詩歌獎、後天學術獎、波比文化小說獎等。策展並出版《全球電線攝影展》。出版英文版攝影集《Xi'an》。二○一六年簽約作家榜,翻譯了毛姆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各界讀者好評如潮,一舉斬獲五項銷量桂冠。二○二○年,出版全新譯作《人性的枷鎖》(臺版譯名:《人性枷鎖》)。
得獎紀錄:
BBC「百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
英國《衛報》「百大小說」
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
美國現代圖書館「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名人推薦:
什麼是枷鎖,什麼是自由
一
有些小說家像宗教徒,苦思冥想著人類永恆的困境,如卡夫卡;有些小說家像醫生,小心翼翼地解剖著凡俗的日常生活,如毛姆。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毛姆一生出版了《蘭貝思的麗莎》(一八九七)、《人性枷鎖》(一九一五)、《月亮與六便士》(一九一九)、《面紗》(一九二五)、《尋歡作樂》(一九三○)、《刀鋒》(一九四三)等二十部長篇小說,以及多種短篇小說集和戲劇著作。而《人性枷鎖》是第一部「讓泰晤士河起火」、為毛姆贏得世界聲譽的巨作,以其時間跨度大、人物眾多、篇幅最長(英文首版六四八頁)、人物形象生動、心理描寫最為豐富而著稱。
和海明威、福克納齊名的美國文壇三巨匠之一希歐多爾•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稱《人性枷鎖》是「天才之作」、「一部貝多芬的交響樂」。毛姆個人也認為,自己所有的作品,最讓他滿意的莫過於《人性枷鎖》。
《人性枷鎖》是毛姆的自傳體小說,積累資料用了三十年多時間,然後,將近不惑之年的他用兩年時間創作完成。這些豐富的人生體驗和逼真的生活情節,形象地刻畫出主人公菲利普從童年時代到而立之年的心路歷程、他的生活、他的事業、他的愛情。閱讀本書,就像是閱讀我們每個人的自傳,那種歡樂、痛苦、恥辱、憤怒、迷茫,司空見慣卻又讓人刻骨銘心。
一九一五年《人性枷鎖》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
毛姆說:「這是一部小說,而不是自傳;儘管有很多自傳成分。」但嚴格來說,這是一部哲理小說和心理小說,因為書中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或個人反思俯拾即是。《人性枷鎖》(OfHuman Bondage)這一書名,取自哲學家斯賓諾莎代表作《倫理學》第四卷的標題:《論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Of the Servitude of Humanity, or the Strength of the Emotions)。斯賓諾莎把人的情感分為主動的和被動的,認為人在被動情感的支配下處於一種被奴役狀態,而在理性知識或直觀知識的支配下則可以克制被動情感,使人擺脫受奴役的狀態。小說中主人公菲利普正是因種種情感而困惑不斷,始終找不到生活的意義,直到他認識到自我存在的目的,才對人生突然有了深徹的領悟。
正因為《人性枷鎖》對人類情感和理智所做的具體而又深入的描寫和思考,使得本書成為一部撼動人心的經典之作。這本書自出版以後,一百多年來始終暢銷,不斷再版,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青睞。它在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一九六六年,著名批評家西瑞爾•康諾利(Cyril Connolly)將《人性枷鎖》列入「現代文學運動巨著一百種」(100 key books of the Modern Movement from England, France and America, 1880-1950)。一九九八年,現代圖書館將《人性枷鎖》列入「二十世紀百大英語小說」(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二○一五年,《人性枷鎖》入選美國亞馬遜「人生必讀的一百本書」(100 Books to Read in a Lifetime)。也就是說,這部小說在西方權威讀者和普通讀者之中都備受讚譽,廣受歡迎。
二
小說藝術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虛構,而在《人性枷鎖》中我們發現,毛姆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如行雲流水,自如轉換。一九三八年,毛姆寫道:「真實與虛構在我的作品中交織在一起,以至於現在回想起來,我幾乎無法將它們區分開。」這道出了此書最大的特徵之一。一八七四年,毛姆生於巴黎,不到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被送回英國由做教區牧師的叔叔撫養。進入坎特伯里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欺負。十六歲時,他拒絕再上皇家公學,旅居德國,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文學、哲學和德語。回到英國後,他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一個月。後來他又學醫五年,成為婦產科醫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紅十字會和救護隊中服役……這些都與本書的時代背景和主人公的經歷大致吻合。因此他描寫起來相當細膩、真實,並非憑空杜撰,大量的細節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性枷鎖》是一幅宏闊的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生活畫卷,書中塑造了數十個性格迥異的經典角色。除了問題不斷的主人公菲利普和幼稚而薄情的米爾德麗德,小說中還充滿了狄更斯式的人物,從誇張的阿瑟爾尼到滑稽的威爾金森小姐,從懷才不遇的克朗肖到不著邊際的海沃德。正如美國作家戈爾•維達爾(Gore Vidal)指出的,毛姆的心一直在十九世紀。那個時代文學、藝術的影響,在他創作的各方面,尤其是人物塑造的各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些人物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演員,烘雲托月,豐富了菲利普所有的生活經驗。
在《人性枷鎖》中我們還看到,菲利普從虔誠地信仰基督到有意識地拋棄宗教,帶著這種令人吃驚的變化和自由意識,他嘗試追求藝術,從事各種職業,尋找浪漫的愛情等等。
除了對主人公不斷變化的思想和情感加以深入剖析外,毛姆還對維多利亞以及愛德華時代晚期英國的日常生活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街道的布局,店鋪的裝飾,東西的價格,大家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等等。這些詳盡的時代生活見聞,豐富著我們的視野,擴充著我們的知識。
文學的複雜性有時是表面的,有時是內在的,毛姆屬於後一種。毛姆的小說更多來自個人鮮活的經驗和直接的敘述。他的創作正值卡夫卡、喬伊斯、托瑪斯•曼、威廉•福克納等現代派實驗文學越來越受歡迎並贏得評論界讚譽之際。在這種背景下,他平淡自然的散文化風格似乎不能讓人感到驚奇,卻帶著更為普遍的理智與情感,從而與萬千平凡的讀者進行心靈的溝通。他的語言不是先鋒的,而是紳士的、口語的,能夠直接流淌進我們心裡。沒有人能像毛姆這樣犀利、雄辯:別隱喻、象徵、意識流,你清清楚楚地告訴我,什麼是生活?
雖然毛姆不是藝術家,但他對繪畫等藝術始終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個人收藏有本書中提到的四位繪畫大師的作品:畢沙羅、希斯里、莫内和雷諾瓦。在回憶錄中他曾透露,自己讀過著名藝術批評家拉斯金的作品,並與之結識。他的許多作品都集中在藝術這一主題上,比如《月亮與六便士》,主角以保羅•高更為原型。毛姆曾為美國《生活》雜誌寫了一篇題為〈我喜歡的繪畫〉的文章,談到自己所喜歡的各種藝術。《人性枷鎖》可以說是毛姆對藝術加以深入思考的最生動範例。書中涉及到了安格爾、維拉斯奎茲、艾爾•葛雷柯、馬奈等三十多位藝術家,以及〈泉〉、〈聖母升天〉、〈奧林匹亞〉等十幅世界名畫,還有許多其他作品。當《人性枷鎖》一九一五年首版時,竇加、莫内、雷諾瓦都尚在人世,可見毛姆在藝術鑒賞方面的超前和敏銳。此外,書中還提到了馬拉美、魏爾倫、萊恩、易卜生、孟德爾頌、華格納、霍布斯、休謨等大量的詩人、作家、作曲家、哲學家,以及古代的種種歷史和神話。這些內容有助於塑造書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時對讀者來說,也是深入淺出的藝術史、文化史。
三
一部長篇巨著的主題往往是多元的,《人性枷鎖》亦然,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方面的思考,關於自我、社會、人生、愛情、自由,等等。而本書的核心主題正如書名所示,是對一個人被束縛的精神世界加以全面的探索,簡而言之,是人生的枷鎖與自由。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在《人性枷鎖》中,主人公菲利普背負著重重枷鎖:他自幼父母雙亡,跟著伯父伯母生活,背負著家庭的枷鎖;上小學、上中學,背負著教育的枷鎖;孤身去德國求學、去法國學畫,背負著藝術的枷鎖;最後回英國在會計師事務所打雜,又在醫學院長期學醫,背負著生活的枷鎖;因為先天跛腳,被人嘲笑、欺辱,始終感到自卑,背負著肉體的枷鎖;又因家庭的宗教環境,背負著道德的枷鎖;此後他又面對了情欲的枷鎖、生存的枷鎖;他始終懷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背負著自我的枷鎖。一敗塗地之後,他開始深刻地反省自我,以完全擺脫讓他不堪忍受的人生的枷鎖。
《人性枷鎖》就是這樣一部將筆觸深入到人生各個領域和人性細部的小說。它沒有刻板的說教、沒有現代派的雲山霧罩,一切都是具體的個人經歷、鮮活的生命體驗。而這些東西是最親切、最誠實、最珍貴的,它們能讓我們聯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透過閱讀,帶給我們生命的啟迪。藝術透過完全的直觀進入我們的內心,從而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
可以說,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像菲利普這樣必然經歷家庭、學校、觀念(宗教或國家意識形態)、人際、愛情、文化、社會尤其是「自我」這重重過程。它們既是我們每個人前進的最初動力,也可能因為缺乏反思,成為套在我們身上的重重枷鎖。是反叛還是忍受?是勇於冒險還是隨波逐流?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最短的路是曲線,正像小說中不厭其煩地描寫的,這是自我成長反覆循環的過程,有試探、有冒險、有悔過、有改變;也許自由就是枷鎖,枷鎖就是自由,這是最嚴峻的考驗,最終需要我們自己反覆思考與實踐,才能洞明人生的意義。
而在《人性枷鎖》中,主人公菲利普始終在追問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都會遇到的問題,甚至是讓人困惑一生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將賦予我們的生活以最終的真義,讓我們獲得徹底的解脫和自由。但是,它在哪裡?
這個問題的答案,隱藏在克朗肖送給菲利普的那塊小小的波斯地毯中。這是一塊編織得複雜而又精美的地毯,但看著很不起眼、很普通,彷彿我們的人生。你會在小說中找到它。
徐淳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3 |
6折 | 0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2折60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