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
只有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確定,接受當初的不聰明,
容許選錯,並且接受選錯,才能更接近我們想要的幸福!
我們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就必須面對無數的選擇:要在大公司求穩定收入,還是趁年輕自己創業拚一把?要回老家工作,還是堅守大城市找機會?結婚生子後要以家庭為重,還是繼續工作求表現?……人生的選擇之所以那麼難,正是因爲每個選擇都有利有弊,讓我們左右爲難。
本書作者邱天畢業自頂尖名校,曾任職麥肯錫、亞馬遜等知名企業,受過世界一流公司的思維訓練,也經歷過婚變低潮、憂鬱纏身、成為職場媽媽等各種人生考驗。她在麥肯錫學到如何化繁為簡,追求效率最大化的方法,但她也領悟到,愛戀、敬畏、詩意、勇氣、天真、寬容和清醒是「效率」不能教我們的事。
既然人生不會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到處都是「正確答案」,就意味著取捨,也意味著冒險。相比那些人生的「巔峰時刻」,狼狽、犯錯、愚蠢更讓我們清醒和自知。因此在這本書裡,她要與我們分享關於職場、婚姻、親子和自我管理的體悟,也告訴我們:雖然人生的題目會一直這麼難,但只要我們勇敢做出選擇,幸福的答案就在自己手裡!
作者簡介:
邱天
華頓商學院工商管理學碩士、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曾擔任麥肯錫諮詢顧問七年,以及網路業營運管理工作五年。身爲職場媽媽,她透過微信公衆號「清醒貪心記」分享職場經驗和生活體會。她認爲一般人焦慮的來源在於「貪心」,想要更多,想要更快,想要捷徑,而達成願望的途徑則在於保持「清醒」,在於「選擇」,藉由方法論更好地認知這個世界,管理我們的人生。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邱天讓我知道,文字不只是一撇一捺,是後面的知道和做到,是後面的真情和無情,是看世界、看人心的那雙眼睛,是用智慧,在繁複中,看到的清明。最終,是那個靈魂,在泥濘和黑暗裡,向光生長的旅程。我何其有幸,在光的起點,和她一起,看到那些無處安放的愛,和無所適從的自我,看到那些面對不幸的淚水,和改變世界的征程。最終,看到一個敏感的小女孩的外表下,那些無畏和勇氣。希望你和我一樣,透過文字,看到Autumn的這些一撇一捺,搭起的那個「人」字。
──【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諾
邱天總是能以對他人充滿關愛的初心,用很獨特的角度、很精準的文字、很幽默的自嘲把自己經歷的各種寶貴經驗甚至失敗教訓提煉成一條條職場經、媽媽經、情感經等,並分享出來。她希望讀者能避開她走過的和看過的彎路,哪怕是揭開自己的瘡疤和與狼狽不堪,只要能幫助別人就好。
──【埃森哲戰略大中華區總裁】余進
愛默生說:「莫循路以行,踏無路處而留痕」。我與邱天相識十多年,無論是諮詢還是創業,是寫PPT報告還是公眾號文章,是落筆抒情的文字還是繪製分析的表格,是在CBD之巔論道戰略真諦還是在汶川災後瓦礫中揮汗救災重建,她就是這樣一個踏無路處而留痕的人。
──【微軟大中華區戰略官】彭壯壯
我喜歡邱天的文章,有人寫文章是成就自己,她的文章感覺總是爲了成就他人。她通過文字和讀者分享這些年在名校求學、名企任職所累積下來的人生智慧,但我覺得更可貴的是,她的文字裡一如既往地保有著現在那些網紅體裡少有的真誠和少年意氣。
──【知名部落客】假裝在紐約
名人推薦:邱天讓我知道,文字不只是一撇一捺,是後面的知道和做到,是後面的真情和無情,是看世界、看人心的那雙眼睛,是用智慧,在繁複中,看到的清明。最終,是那個靈魂,在泥濘和黑暗裡,向光生長的旅程。我何其有幸,在光的起點,和她一起,看到那些無處安放的愛,和無所適從的自我,看到那些面對不幸的淚水,和改變世界的征程。最終,看到一個敏感的小女孩的外表下,那些無畏和勇氣。希望你和我一樣,透過文字,看到Autumn的這些一撇一捺,搭起的那個「人」字。
──【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諾
邱天總是能以...
章節試閱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十八歲那年,我懵懵懂懂地選擇了經濟學專業,一學七載,直到北大碩士畢業。我曾經以為「經濟學」是研究金錢的學科,後來才發現它其實是一門關於「規則與人性」的科學。金錢,只是遊戲的一種分數,比起「美貌」、「快樂」、「成功」之類,貨幣更容易被度量而已。
在經濟學中,人所追求的被定義為「效用」,可能指金錢,也可能指快樂、夢想、成就感等。而經濟學科,就是研究在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個人、企業、國家等各類主體如何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過程。
隨後十多年裡,當我開始面對更多重大選擇、思考人生意義時,也許因為早年的經濟學訓練,我很快地意識到,人生是一道資源配置的選擇題── 當擁有稟賦(資源、天分、財富、時間、品格、意志等)時,我們如何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這一道道選擇題就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01
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用來解釋經濟學研究什麼問題:假設魯賓遜漂流到孤島,他手上有糧食,他的問題是,糧食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他只有那麼多。他該怎麼辦?就像我們只有那麼多時間,生命只有這樣的長度,我們該怎麼度過這些光陰。
資源是稀缺的,更複雜的是,資源並不是只有一個用途。如果這些糧食只有一個用途,就是被吃掉,那麼要解決的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即如何讓同樣的糧食生產出更多糧食。如果我們的時間只有一個用途,例如掃地,那麼人生就會成為一個效率問題,即如何盡快清掃乾淨更大面積的地。然而魯賓遜可以選擇把一部分糧食吃掉,一部分種植下去,換成明年更多的糧食;他也可以選擇一部分用來餵雞,這樣有雞蛋和雞肉吃等等。就像我們的人生,時光可以用來讀書、工作、照顧家庭、娛樂休閒;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職業,與不同的人戀愛;我們可以在不同活動上選擇分配不同比例的時間與精力,也可以選擇在生命的某個時間點做或者不做些什麼。
因為變量複雜,因為不確定性,因為我們的感受會改變,因為資訊不對稱,這些決策沿途還會一直改變。所以你看,人生是一道道選擇題。在我們有限的「所有」中,在大量的不確定性中,去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自我。
02
三十六歲時,我從麥肯錫顧問轉行做起了網路行業的行銷和營運。這個角色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讓產品長大」,讓更多人喜歡、使用,並為之付出。
我開始學習這個領域究竟要怎樣達成目標,我很快發現,它包括一系列工具與方式。做為網路用戶,我們對這些做法並不陌生:可能是投放一個廣告,讓我們看到、喜歡、點擊;可能是發送一個紅包,讓我們覺得心動,並願意為之嘗試新品;可能是一個等級,像航空與酒店的金卡,讓我們願意忠誠地使用,積攢更多里程,換取免費的行程和貴賓特權;也可能是一場大促打折,像「雙十一」般轟轟烈烈,吸引我們圍觀並參與一場盛世狂歡,然後「剁手」。
每種手段與方法都可以精益求精、持續優化。例如,廣告怎麼更有效、會員等級設計如何更科學合理,其中都有無數的技術與經驗需要學習與摸索。但是,一個行銷總監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並不是怎麼把每一個具體的手段做到極致,而是「我在何時應該投入多少資源來做何事」。當我就這麼多預算、時間、人力時,我應該發紅包還是打折?應該拚命燒錢作增長,還是穩扎穩打作贏利?應該注重新用戶獲取,還是提升老用戶留存?
在行銷層面,我們將這種資源分配稱為策略;在公司發展層面,我們稱為戰略。而站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戰略的制定者與執行者,都是這幕演出的主角、導演與製片人,都是這個生命、事業與家庭的CEO(執行長),我們面對的正是這樣一道道選擇題。
03
二○一八年,我再次搬家。長大成人,離開學校宿舍和父母家之後,我在八、九個地方各住過半年以上。我也一直住著中等水準的房子,既不是太豪華,也不是太簡陋。我背著自己不肯隨遇而安的小靈魂,每到一個地方,都希望讓自己舒適愉快,也試圖通過裝修打造美好的生活空間。依照當時的預算和偏好,我認真地選擇過牆漆的顏色、窗簾的花紋、家具的質地、燈具的樣式。在網路時代,你想要的一切元素都可以在網上找到並下單。
然而幾經實踐,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並不是買到一張好看的書桌,或是鋪上好看的地毯。一個住宅最終你是否喜歡,依然是有限資源下的選擇題。
第一個考慮的因素,是你選擇想要什麼樣的家,不管你是否請得起全世界最好的設計師。「好」是無窮無盡的,「美」是多種多樣的。
再頂尖的設計師,若是不瞭解你的需求,也很難盡如人意。他也許做出了一個極簡風格的空間,空空蕩蕩,十分高端、大氣、上檔次,而你想要的,卻是一個溫暖隨意的空間,孩子和老人可以不用感到進了高級餐廳那樣拘束。
第二個考慮的因素,是在手機螢幕上觸手可及的來自全球的美好單品,該如何組合在一起。即使你買得起全世界最昂貴的家具,將它們放在一起,也未必協調。
第三個考慮的因素,是當預算和時間都有限時,你怎麼運用這些資源。當時間有限時,是委託外包,是找父母或先生來監工,還是乾脆改日再搬家?是這段時間咬咬牙拚了,天天熬夜也要親力親為,還是馬馬虎虎先搬進去再試圖改進?
生活,並不是一道只求最多、最好、最快的技術題,它依然是一道魯賓遜孤島的選擇題,即你該要什麼,你該作出怎樣的選擇。
04
曾經,大考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它最輕鬆之處在於,你不必作太多選擇。你只需單純練技術,拚命在指定範圍內提高成績即可。然而有一天,離開了考場,你遲早會發現,這個世界不再有唯一的終極目標。在一個安靜的夜晚,你可以選擇刷一部電影、飲一杯紅酒,在微醺中流下感動的淚水,發一條朋友圈,獲得一些人生的恣意;你也可以學習一門與職業相關的網路課程,提升自己的技能;你當然也可以選擇陪伴孩子,練琴或是玩耍,同樣又收穫美好。
你忽然有了無邊的自由。然而,這世間並沒有真正無邊的自由。小聚之時,不能陪伴孩子;看電影時,不能把一個棘手的工作問題再次思考打磨;加班時,又不能去健身房把健康生活進行到底。
當到處都是正確答案時,忽然就沒有了正確答案。
你是自己的CEO和魯賓遜。你大權在握、躊躇滿志,你又有多重目標、資源限制。你該怎麼辦?
05
面對這一道道選擇題,我常常陷入糾結。這糾結中蘊藏著貪心,我們想要更多、更多、更多,也正是這種貪心推動我們不斷向前。而所謂美好的人生,其實需要保持清醒。我們要懂得資源有限,要接受每種選擇必然有機會成本,要明白獲取資訊的成本、知識技能的邊界與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因素,會讓我們隨時遇到選擇錯誤的風險。
在一路做選擇題的過程中,我一直試圖尋找一個配方,一個可以幫助魯賓遜作出決策的公式。而這個幸福公式就是── 自知、自律、自省。
自知,是我們窮其一生需要補足的功課,是一切幸福的前提。從小,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去探索外部世界。我們必須背出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和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我們要大致明白波粒二象性的含義,或者院子裡有兩棵棗樹的潛臺詞。而我們自己是誰,我們想要什麼,似乎是觸手可及的答案:想要更美麗、更聰明、更健康、更快樂、更有趣、更有錢、更幸運……
然而,自我真的是一本打開的書,明明白白地攤在自己面前嗎?我想要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自律,就是當我已經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能管得住自己去追求、去執行嗎?
少年時,我們常聽說一種論斷:「他(她)不過是用功。」似乎通過勤奮堅毅而取得的成就,只要想要,誰都可以擁有。長大後我們才明白,管得住自己,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它意味著能專注地學習,能克服其中的無聊與無趣,能在生澀與挫折中保持前行的動力,能在疲勞時不放棄。與所有的天賦和能力一樣,這也是一種了不起的天賦和能力。
而自省,是因為上述一切都在動態過程中。人生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想要也會發生改變;選擇如何達成目標,方式會不斷修正調整── 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當我們不斷接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斷能管得住自己時,我們才能更加接近幸福。
06
人生是一道又一道選擇題。這意味著,人生沒有標準的統一答案,它是在茫茫宇宙中設立的個人目標、釐清的資源條件,然後再進行持續地判斷、執行與改進。
我探索自知,練習自律,不斷自省,並希望終有一日,能成為一個作出正確選擇的人。
人世繁華,生命絢爛,我們終究只能活出自己的顏色。
方法與效率,並非世間唯一的修行
在麥肯錫工作時,我在方法論上受到多年的訓練,既有正式的理論學習,也有實際工作中的反覆打磨。我開始逐漸理解麥肯錫的人才培養方式。
● 定下尺度:把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畫成格子般細密的圖紙。
● 手把手教:專案上,學徒式地傳幫帶(傳授、幫助、帶領),讓年資更長的人展現出訓練有素的強大力量,從而設定一言一行的尺度。
● 細密反饋:每件事、每一天、每半年、每個專案,不斷地會有人告訴你應該如何去做,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這些方式確實是極為有效的訓練,因為它們給要求、給方法、給範例、給反饋、給激勵。日日如此,從不鬆懈。
我自己,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一件作品。
然而,這樣訓練的結果會有壞處嗎?
有的。
01 它讓事情變得不再有趣
按照結構化的方法,問題分解到一定程度後,在具體的研究、執行中智力的成分會下降,很多工作變成了體力活。
●安排旅行是件開心的事,但它很快被肢解成十件類似「今天要研究一下當地氣溫,決定帶什麼衣服」這樣的無聊小事。
●研究戰略是精采的事,但它很快被肢解成十件類似「下載這幾家競品財報,分析重點指標」的無聊事情。
每一個新挑戰都很精采,而當你形成一套方法後,職場上很多(幸好並非所有)挑戰就都長得差不多了。
「搞數」有「搞數」的方法,「搞人」有「搞人」的技巧,「搞字」有「搞字」的規矩。
方法論固然讓你更有效率、更從容不迫,也會讓人的生活「專案化」。
當你定義目標、分解任務、計畫安排每一件事,甚至從逛街到閱讀時都用這套方法論,那是多麼高效率又可怕的生活。
02 它讓我變得容易失去激情
熟悉我的人,或許會不相信,因為我看起來一直都熱忱而敬業。讓我解釋一下。
任何一件事都有「有趣」和「無趣」的成分,接受其中「無趣」的成分,是成熟的標誌。畢竟我們不能像小孩子一樣,一遇到無趣,丟下就跑。
那麼也許會有人說,要找到讓自己覺得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問題是,如果我們樂觀一點,會發現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意義的。
造汽車有造汽車的意義,做金融有做金融的意義,搞教育有搞教育的意義,每個公司與機構的使命後面都可以拖半句「讓世界更美好」。
「讓出行更舒適,讓世界更美好。」
「讓理財更簡單,讓世界更美好。」
「讓外賣更方便,讓世界更美好。」
……
若我們認為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付出,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習慣性地埋頭苦幹,認真敬業地把每一件事情的無趣和有趣部分都做完、做好,是否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呢?
03 它讓人有一種控制欲,一種對不確定、不可能積極對抗的態度
在麥肯錫的七年裡,我建立了一種「can-do」(能搞定)精神,即遇到任何問題擼起袖子就上。正因為結果不可控,所以要竭盡全力控制過程。(所有的老闆都愛這樣的人,我也喜歡這樣的團隊。)
我們相信沒有什麼問題,是用學習、方法、勤奮、堅韌和智力不可以搞定或者盡可能接近搞定的。
我這樣考GMAT,這樣做行銷,這樣招聘,這樣做公益,也這樣管孩子。然而,這世界上,有些事情誰也控制不了。如果說這三年我在職場上有什麼長進,那就是對萬事多了一些「盡人事,聽天命」之心。
在麥肯錫,我們常說,「只有拿不到的專案,沒有做不完的專案」。而現在我知道,「做得完」、「做得到」和「做得好」是不同的事。
誠如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的畢業典禮演講所言:
我願你時而運氣不佳,這樣你會明白運氣在人生中的角色,明白你的成功並不完全是理所當然,而別人的失敗也非咎由自取。
04 它也讓我變得著急與不容錯
有一次,我在看一個自己沒有參加的會議紀要,我覺得這份紀要歸納不夠清晰,很想直接回覆過去:這個紀要寫了等於白寫。看上去規規矩矩的表格,有時間、地點、人物、議題,但這些議題的重點是什麼,開完得出什麼結論,然後我們要做什麼……並不太清楚。在我的職場生活中,這種不爽出現得非常頻繁。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按照麥肯錫的方式(或者我的方式)做事,我自己也做不到。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按照麥肯錫的方式做都是對的。
我克制了一下,沒有回覆。如果是兩年多前,我會讓新來的同事把一封郵件改三遍,上綱上線到哭。
但是,坦白地說,現在的我也只是比以前好了一點點。
05 總結一下:無趣、無情、無畏、無耐心,糟不糟糕
某個清晨,我在大理休假。天空中有一線粉紅的晨曦,洱海絲綢般的灰藍色在遠處起伏,伴隨著屋裡女兒與先生的輕鼾聲。
我戴上耳機,開始看李一諾(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的影片分享課程── 「諾言」。開篇一諾就說道(大意),在通往所謂成功與幸福的路上,有知識、方法,更有思維方式、價值觀與自我認知。這句提綱挈領的話輕輕觸動了我。它和洱海一樣在寂靜的清晨在我內心起伏。我一直深知,自己對方法論有領悟與實踐,而人到中年,恐懼、焦慮、糾結,依然在靜靜地與我同行。
方法與效率,並非世間唯一的修行,路漫漫其修遠兮。
愛戀、敬畏、詩意、勇氣、天真、寬容、清醒……那是效率不能教我們的事。
而這些才是珍貴的事。
在戰場上一件件穿上的盔甲,願能一件件再脫下去。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十八歲那年,我懵懵懂懂地選擇了經濟學專業,一學七載,直到北大碩士畢業。我曾經以為「經濟學」是研究金錢的學科,後來才發現它其實是一門關於「規則與人性」的科學。金錢,只是遊戲的一種分數,比起「美貌」、「快樂」、「成功」之類,貨幣更容易被度量而已。
在經濟學中,人所追求的被定義為「效用」,可能指金錢,也可能指快樂、夢想、成就感等。而經濟學科,就是研究在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個人、企業、國家等各類主體如何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過程。
隨後十多年裡,當我開始面對更多重大選擇、思考人生意義時,...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是誰出的題目這麼難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哪怕拿到一手爛牌
人到中年何來勇氣
量力而行,是一生的功課
在貪心的世界裡保持清醒
第二章 找到熱愛,投入進去
建設自己的優勢
態度決定能力的故事
不做系統裡冰冷的表單
方法與效率,並非世間唯一的修行
可靠,就是值得彼此託付
找工作,豁出去的人怎麼做
第一份實習,要啥自行車
創業圈與「不睡覺」
第三章 我在麥肯錫學到的智慧
我的前半生,是個做顧問的
案例面試:工作中的解題思維
給新人的四條職場建議
懟老闆前的五個思考
高效率始於想清楚、說清楚、問清楚
麥肯錫思維:大卸八塊,化繁為簡
追問一句「so what」
MBTI測試如何能幫到我們
第四章 那個對的人,是個成年人
沒有房子的男生,嫁不嫁?
婚姻裡可以有公主夢嗎?
離婚教我的那些事
負能量關係
婚姻中,為何甜言蜜語如此重要
第五章 職場媽媽的怕和愛
善良是一種選擇
我被職場媽媽養大,我也是個職場媽媽
女性如何兼顧職場和家庭,我已經放棄尋找答案了
悲觀中保持樂觀,也是一種達觀
如果生命還有三十天,我給女兒的遺言
自序
第一章 是誰出的題目這麼難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哪怕拿到一手爛牌
人到中年何來勇氣
量力而行,是一生的功課
在貪心的世界裡保持清醒
第二章 找到熱愛,投入進去
建設自己的優勢
態度決定能力的故事
不做系統裡冰冷的表單
方法與效率,並非世間唯一的修行
可靠,就是值得彼此託付
找工作,豁出去的人怎麼做
第一份實習,要啥自行車
創業圈與「不睡覺」
第三章 我在麥肯錫學到的智慧
我的前半生,是個做顧問的
案例面試:工作中的解題思維
給新人的四條職場建議
懟老闆前的五個思考
高效率始於...
商品資料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9-12-02ISBN/ISSN:978957931444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