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動人的情話,最纏綿、最波折的愛情,都在民國。
不說「我愛你」,還有多少種讓人動容的表白方式?必看民國。
民國,是個蘊藉風流的時代,催生才子佳人,
但民國,也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於是我們看到,吳作人錯過蕭淑芳,20年之後偶遇,修成正果;
英國女子戴乃迭為了愛,將他鄉作故鄉,歷經文革、入獄,死都嚇不了她;
詞曲大師唐圭璋為愛獨身半個多世紀,上墳奏曲給亡妻聽。
我們還看到李叔同愛上青樓女子、看潘素如何從妓女成為名畫家、
沈從文的師生戀、「被離婚」的現代主義大師郁達夫、
逃了白薇幾十年的楊騷、追張默君13年的邵元沖、
不懂張愛玲為什麼會愛上天下第一渣男胡蘭成、
看了他的情書連男人都動容的民國情書第一人朱生豪,還有還有
徐志摩、魯迅、王國維、蕭紅、秋瑾、章太炎……
面對愛情來臨時,他們皆不例外的愛成了凡夫俗子。
作者何灩自12歲開始,對文字走火入魔,一直至30歲仍筆耕不輟,
文風從華麗煽情到簡潔樸素都有。
這一次,她從愛情落筆,穿越時空,用27個故事,
告訴你這些民國大師的愛,如何從萌芽到花謝:
˙楊憲益、戴乃迭中英合璧,歷萬劫白首同歸
天津銀行行長獨子楊憲益,與英國傳教士之女格萊蒂斯,於牛津大學相遇;
但當楊憲益帶著這女孩回家時,母親捶胸頓足,姑媽痛哭流涕,不許他娶洋人!
不過格萊蒂斯心意已決,甚至改名戴乃迭,只為與楊憲益三個字成雙成對。
偏偏一場文革,夫妻雙雙入獄,兒子自殺。但戴乃迭說,自己從不後悔來中國。
˙一代詞曲大師唐圭璋長記尹孝曾,拒續弦過五十餘年
大學時,唐圭璋每天步行去上課,竟被尹家老夫人相中,將孫女尹孝曾介紹給他;
但結縭13年後尹孝曾就過世,當時唐圭璋才36歲,直到90歲過世都未續弦。
每逢閒暇,唐圭璋就帶一支洞蕭、幾本書與幾個饅頭,在妻子墳前坐上一天。
˙過三關、追十三年,孫中山機要祕書邵元沖抱得張默君
張默君比邵元沖大6歲,但感情甚篤,
親吻妻子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課,如果忘了,就會被罰100次;
分隔兩地時,張默君會寄紅豆給邵元沖,寄出前還會親吻每顆相思豆。
但一場西安事變,讓邵元沖的日記,永遠停留在1936年的12月4日……。
˙沈從文為師不尊?用盡一生來愛張兆和
沈從文曾被胡適讚譽為「中國最好的小說家」,
代表作《邊城》裡面的女主角,就充滿妻子張兆和的身影。
只可惜張兆和不甚了解沈從文的內心,甚至抱怨他「打腫了臉充胖子」,
直到沈從文過世,張兆和在整理其遺稿時才發現……。
「不要愁老之將至,妳老了一定很可愛。」
「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妳要我的安慰,妳當然有我的安慰;只要我有我能給,妳要什麼有什麼。」
「感情是我的指南,衝動是我的風。」
這些話,出自誰的情書?描述了誰被背叛的心情?
民國大師的愛情,道盡了「若無相見,怎會相欠」的悲歡離合。
作者簡介:
何灩
1980年代出生,黑髮黑眼眸,山城妹子。自幼爬坡上坎,野性十足;又經長江水浣髮濯足,浪漫多情,乃冰火兩重天的矛盾綜合體。
自12歲開始,對文字走火入魔,信手塗鴉,無的放矢;至而立,筆耕不輟,文風從華麗煽情到簡潔樸素……見字如見人。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女性自媒體作家/白櫻
作家/H
女王的教室國文老師/陳怡嘉
名人推薦:女性自媒體作家/白櫻
作家/H
女王的教室國文老師/陳怡嘉
章節試閱
他的過去裡沒有我
曲折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裡晒著太陽
已經成為古代的太陽了
我要一直跑進去
大喊:「我在這兒!
我在這兒呀!」
──張愛玲
原來那句被後世有情人用得俗濫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是張愛玲遇見胡蘭成那一年說的,張愛玲把它寫在散文《愛》裡。此外,聽說《愛》裡的故事,也是胡蘭成講給張愛玲聽的。
愛情容易讓人大改作風的原因,也許真是因為身不由己──就連特立獨行的張愛玲也未能免俗。
張愛玲與胡蘭成相遇那年,已是24歲的女青年。然而這個名門之後空有出身顯赫的光環,童年卻糟糕得一塌糊塗。她的父母親原本是一對門當戶對的「金童玉女」,可由於母親黃逸梵(祖父是七省水師提督,父親是廣西道臺,相當於廳長)思想新潮,看不慣丈夫張志沂(李鴻章外孫)整日沉湎於吸食鴉片、流連煙花地(紅燈區),簡直無所作為,便在絕望中偕同小姑子一起遠走歐洲,留下兩個幼子。後來,她又回到上海,只為了與張志沂脫離夫妻關係,離婚後再次走出國門。
沒過多久,張志沂就為孩子們找了個繼母,兩個孩子便在父親和繼母的監管下長大。張愛玲18歲的時候,突然提出要到國外深造,無奈此時的張家已逐漸沒落,再加上張志沂夫婦吸食鴉片需要很大一筆開銷,自然捨不得拿出「鉅資」讓張愛玲出國,甚至為此將張愛玲毒打一頓,並監禁起來以防逃跑。可想而知,個性要強的張愛玲設法逃出去以後,再也沒有回過她上海的這個家。
出逃的張愛玲此後的際遇頗為曲折。她在母親的資助下念書(黃逸梵得到張志沂母親龐大遺產),後因戰亂從倫敦流落到香港,又從香港回到上海定居。在上海,她以寫作為生,這原本就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而後,她在周瘦鵑先生負責的《紫羅蘭》雜誌上發表作品:《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因此逐漸在上海文壇小有名氣,隨之而來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作品,亦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更是讓她的名氣如日中天。
胡蘭成就是在這個時候慕名而來的。
那是1944年的春天,38歲的汪精衛政權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法制局長、《大楚報》主筆──胡蘭成,在他南京的寓所草坪上,隨手翻開了蘇青寄給他的《天地》第11期。剛讀了個開頭,作者的文風和小說的內容就令他精神一振,忍不住坐正身子,迫不及待的閱讀起來。這篇小說正是張愛玲的《封鎖》。
若問胡蘭成何許人也?最初也只是個小人物。他出生於浙江嵊(按:音同聖)縣,自幼家貧,很早就出來闖蕩,吃了不少苦頭。然而造化弄人,不久他的髮妻唐玉鳳又因病早逝,使他不得不四處借錢葬妻,看人臉色。在經歷此番命運的捉弄後,這個原本只想安分過活的小文人性情大變,逐漸養成淡漠的為人處世態度。這一點也正是汪精衛政權在拉攏胡蘭成(擔任副宣傳部長)時所看中的──此時胡蘭成的價值觀已經完全扭曲,根本不在乎是否已成為民族的罪人。而恰好讀到張愛玲《封鎖》的這一天,他正在南京家中養病。
他讀張愛玲《封鎖》的同時,心下欣喜若狂,這種喜悅,應該就是從文人相惜中產生的吧。他原本不知道,還有人能將人之本性,如此巧妙的從小人物身上表現出來。他當下對這個名叫張愛玲的作者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因而在病癒回到上海的寓所後,第一時間就去找蘇青,要她幫自己向這位了不起的大作家張愛玲引見一下。蘇青拒絕了他的請求,理由是張愛玲對讀者一概不見,不過倔強的胡蘭成豈肯輕易甘休,硬是不依不饒的向蘇青索要張愛玲的地址。蘇青拗不過他,只好妥協的把張愛玲家的地址寫給他。
第二天,胡蘭成滿懷期待的造訪張愛玲位於赫德路的家,可蘇青果真沒有說謊,張愛玲無論如何也不肯見他。他當然不死心,卻苦於敲不開那扇令人無限神往的門,最後只能拿張紙寫上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及來訪緣由,從張愛玲家的大門縫裡塞進去,然後悻悻離開。
沒想到隔天,胡蘭成竟接到張愛玲親自打來的電話,說要去他家中拜訪,一會兒就到了。至於張愛玲態度的變化,旁人自是難以揣測,說不定她亦久聞胡蘭成的才名呢!總之,24歲的張愛玲就這樣自己走進了胡蘭成的家門,這也預示著在他們這一段情事中,女方始終更主動些。
張愛玲本人與胡蘭成心目中想像的形象有些不同,一是沒想到她竟有這麼高(1米68),二是她竟如此嬌柔可憐,一副女學生的模樣;至於胡蘭成的形象,正符合了張愛玲對異性的幻想──這個38歲的男人氣質瀟灑、風流韻致、侃侃而談,更重要的是,此人所言總能觸動她的內心深處。就這樣,一見如故的兩人在主人的客廳內一聊就是5個小時,張愛玲臨走時,他們已親切到連客套話都省了。
次日,胡蘭成到張愛玲的寓所回訪。那天的張愛玲穿了一件寶藍色的綢襖褲,眼鏡是嫩黃邊框的,這成為了多年後,胡蘭成對她不變的記憶。他們再一次相談甚歡,不過大都是胡蘭成侃侃而談,張愛玲側耳傾聽。就在當晚,心緒難平的胡蘭成激動的寫了一封信,並附上一首新詩給張愛玲,言及許多「知心話」(按:相互理解、感情深切的話語)。胡蘭成亦是個有才之人,好似又略懂讀心術,頻頻戳中張愛玲的心事,所以張愛玲給他的回信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從此,胡蘭成每日都要到張愛玲的寓所報到,兩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一天,胡蘭成向張愛玲提起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是在《天地》上,張愛玲便馬上翻出那張照片送給他,只見照片後面寫了幾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這像是她對他的回應,又像是她對他的表白。總之,這應該是孤傲的張愛玲,生平第一次對異性說出如此露骨的話。
就這樣,24歲的張愛玲和38歲的胡蘭成戀愛了。胡蘭成平日要在南京辦公,只好每個月回上海待個十來天。每次一回上海,他連自己的寓所都不回,就直奔張愛玲的住處。毋庸置疑,戀愛之初雙方都是激情飽滿的,尤其是像張愛玲這樣有個性的女子,要麼徹底不愛,但一旦愛了,那真是不管不顧。世人都覺得胡蘭成配不上她,先不說他年紀大她一輪以上,光是他那可憎的漢奸身分,再加上有妻室(原配死後又娶了妻),這每一條劣跡,都在張愛玲的光環下相形見絀。可是第一次墜入情網的張愛玲,壓根不把這些放在眼裡,這十分符合她一貫的風格。
這年8月,和第二任妻子離了婚的胡蘭成,決定和張愛玲結婚。他們兩人沒有舉辦婚禮,只請了張愛玲的好友炎櫻做證婚人,以婚約為定,婚約曰:「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兩句出自張愛玲,後兩句則是胡蘭成的手筆。
同年11月,胡蘭成調職武漢。離開上海的他猶如放回水裡的魚兒,又開始了他風流的遊弋(按:巡行察看)。很快的,他迷上了年輕溫柔的護士周訓德。婚外動情的事,胡蘭成不是第一次做,所以即使對象是大作家張愛玲,他也只有稍縱即逝的不安,繼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不久,他在武漢與周護士也舉行了個婚禮,而遠在上海的張愛玲對此渾然不知,並一如既往的來信向他傾訴日常瑣事及思念之情。
1945年3月,胡蘭成回了趟上海,竟毫不知恥的把自己和周護士的事告訴了張愛玲。張愛玲內心的痛恨交織可想而知,但她表面上卻做出平靜無瀾的樣子。試想,要有多深的愛,才能讓這個自尊心極強的女子委曲求全啊!在上海的一個多月,胡蘭成沒有再提起武漢的情人,也許他本性就是耐不住寂寞吧,只求身畔有佳人就好。待他5月回到武漢,一見到周護士,則又把張愛玲全然拋在腦後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的好日子也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開始四處逃亡的生活。生性風流的他,即使在逃亡路上還不忘與人勾搭。當他逃至杭州一帶時,勾引了一位大戶人家的姨太太──名叫范秀美──與他同路,兩人最後以夫妻之名逃到溫州同居。遠在上海的張愛玲放心不下胡蘭成,在千方百計打聽到他的下落後,立刻隻身前往溫州。待張愛玲看到胡蘭成和他的新歡,心中不知有著怎樣的山崩地裂,但隱忍的她竟然留下來,與丈夫及其情人同住了二十多天。在動身回上海的時候,她對胡蘭成說:「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也許她對於他倆的緣分將盡,是有預感的。
此後幾個月,兩人聯繫甚少,但張愛玲依然會寄稿費接濟胡蘭成,唯恐他在外面受苦。中途有一次,胡蘭成流亡路過上海,在張愛玲家住了一晚;當晚,胡蘭成又提及周護士及范秀美之事,令張愛玲很不愉快,兩人遂分居而睡。第二天一早,胡蘭成到張愛玲床前與她道別,並俯身吻她,張愛玲接著伸出雙手環抱他的脖子,嗚咽著叫了一聲「蘭成」,便再也說不出話來。這是兩人的最後見面。
次年6月,胡蘭成收到張愛玲的分手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按:即小劫難,指胡蘭成被追捕)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就這樣,他與她,此生再無相見。
他的過去裡沒有我
曲折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裡晒著太陽
已經成為古代的太陽了
我要一直跑進去
大喊:「我在這兒!
我在這兒呀!」
──張愛玲
原來那句被後世有情人用得俗濫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是張愛玲遇見胡蘭成那一年說的,張愛玲把它寫在散文《愛》裡。此外,聽說《愛》裡的故事,也是胡蘭成講給張愛玲聽的。
愛情容易讓人大改作風的原因,也許真是因為身不由己──就連特立獨行的張愛玲也未能免俗。
張愛玲與胡蘭成相遇那年,已是24歲的女青...
推薦序
推薦序一
坎坷的愛情再難,也難不過自棄
女性自媒體作家/白櫻
因著時代背景不同,民初名人們的愛情比我們有著更多坎坷,有著更多的考驗,也綻放出更加美麗的火花。透過本書一篇篇精彩的章節,作者讓我們見證了無數個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書中總共介紹了27對名人的愛情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畫家吳作人和蕭淑芳的經歷。
他們早在學生時代就相識,但吳作人給蕭淑芳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兩人之間的緣分也就不了了之。再相見時,女方正因結核病被丈夫拋棄,男方的妻子則被炸彈炸死,孤單的兩個人又因緣分而重逢;能夠再次遇見曾經愛慕的蕭淑芳,吳作人喜出望外,無懼傳染風險的細心照料並呵護蕭淑芳,終於在2年後娶到了心上人。有緣的人,疾病和時間都無法阻隔他們結合,而蕭淑芳失去了人品差的丈夫,卻收獲一個真心愛她的人,其中最重要的關鍵仍在於她本身的品質──她是一個美好的人,才能遇到一樣好的另一半。
至於我們熟知的徐志摩情史,也收錄於本書。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中,男人們一面接受著父母安排的婚配,一面追求心中真正所愛,這也是民初時代才有的奇異景象。
徐志摩對於這命定的安排一直憤憤不平,於是將這股不滿轉嫁到張幼儀身上,不講道理的要求和她離婚。張幼儀接受了,一如傳統婦女應具備三從四德的要求那樣,默默承受丈夫對她做的一切,但她沒對命運妥協,而是靠自己的力量站了起來,創辦女裝商店,擁有自己的一片天,但同時也未拋棄傳統美德,仍然照顧徐志摩父母直到最後。由此可見,丈夫的拋棄反而使張又儀更加茁壯,這是我們現代女性都該學習的範本──離婚不可怕,自棄才可怕。
反觀陸小曼的一生,她出生於富貴人家,有著一身的才華,卻縱情於享樂,即使離婚再嫁徐志摩,也無法得到婚姻幸福,畢竟愛情是需要一點犧牲的,兩人都為彼此改變一些,才能湊成圓滿。徐志摩生前一直盼她發揮所長,做個畫家,但她總是嫌累置之不理,待得徐志摩死後,她才痛改前非,不再出去交際,並且試著創作。張幼儀與陸小曼兩人,一個「被棄」,一個「得到」,結局卻大不相同;前者將一手爛牌打成了好牌,後者卻鬱鬱而終……。
觀看名人的愛情故事時,我們也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時欣羨他們擁有美好愛情,有時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勇氣,更要將前人失敗的例子引以為鑑。從這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只能看到風花雪月,更能發現一個個精彩紛呈的人生縮影,進而將前人經歷看作老師,值得我們研究、學習以及反思。
推薦序二
如果民國有網路……
作家/H
感情的事,亙古不變,或許那是因為,人性始終沒有在這件事情上進化過。
《若無相見,怎會相欠》一書讀畢,我個人思緒被勾起千絲萬縷,身為作家的浪漫個性與無遠弗屆的聯想,更因此奔馳不已。除了因為作者提綱挈領的帶出這麼多段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讓人不禁想回頭再去鑽讀每段傳奇愛情的深入過程之外,一種古今對照的念頭,更是強烈的占據我的心頭。
如果以現在的網路環境而言,本書所列出的每個人物,用現代人的文字來描述,應該個個都稱得上是網紅或KOL(關鍵意見領袖)吧!可以接續想像他們寫給每位對象的情書及文字,應該都會變成所謂的金句,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有才氣之人甚至能配上自己畫的手繪圖,點閱率可能會更高一些。然而在我看來,最為精彩的,應該是在「全民狗仔」的現代,對於已然成為傳奇的民國名人的愛情觀與羅曼史,大家又會在這些故事的底下,發表什麼留言呢?
例如魯迅的忘年之戀,若放到今日審視,可以預見這對相差17歲的大學教授與學生之間的網路截圖(書信往返如《兩地書》),將被網友大大流傳;此外,魯迅在這段感情裡,始終放著原配朱安不理,一輩子都沒有碰觸過對方,不知道這麼偉大的革命家,會否因為感情觀反被網友轟得一塌糊塗,進而影響後世人對他的觀感?又或者,他依舊可以保持他的歷史地位,甚至讓世人的愛情觀有所改變?
不管怎麼看,「浪漫」都是愛情創作的最大動能,「殘缺」也是愛情絢爛最不可或缺的元素。看看張愛玲對待胡蘭成的痴心,再比對胡蘭成這個人對於愛情的不羈與隨性,放在現今的談話節目裡,或許我們會聽到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坐在攝影棚內,分析著張愛玲對於愛情的投射心理,以及胡蘭成的人格扭曲狀態──但就是因為這些「不一般」,才會成就出一段淒美卻又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說實在話,現代人對於追求愛情的痴迷,遠不如這些民國文豪名人之流,只因大家越來越懂人性,越來越了解愛情。當你開始對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做遍研究,又怎麼會奮不顧身,投入一切去勇於嘗試並捨身碰撞呢?
可想見,現時今日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徐志摩,光是看作家苦苓一次外遇離婚,就搞到歸隱山林十載,差點就此銷聲匿跡,更不要提徐志摩拋棄原配張幼儀,明目張膽追求林徽因,最後甚至和同學的老婆陸小曼結了婚,這放在現代的社群網站上,光是被酸民炮轟,就足以讓徐志摩體無完膚!
你要說這是因為現代人比較有風骨,我比較想說,是因為古代人比較懂愛情。
推薦序一
坎坷的愛情再難,也難不過自棄
女性自媒體作家/白櫻
因著時代背景不同,民初名人們的愛情比我們有著更多坎坷,有著更多的考驗,也綻放出更加美麗的火花。透過本書一篇篇精彩的章節,作者讓我們見證了無數個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書中總共介紹了27對名人的愛情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畫家吳作人和蕭淑芳的經歷。
他們早在學生時代就相識,但吳作人給蕭淑芳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兩人之間的緣分也就不了了之。再相見時,女方正因結核病被丈夫拋棄,男方的妻子則被炸彈炸死,孤單的兩個人又因緣分而重逢;能夠再次遇見曾經...
作者序
前言
若說民國,便逃不開愛情的話題。那些被貼上愛情標籤的名字,想必已在人們心中爛熟。試想,誰不知張愛玲那段讓她「低到塵埃裡」的愛情?誰又不曉徐志摩那場有違「人倫道德」的婚姻?這些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儼然已被打上時代的烙印,他們的故事,經人口口相傳、筆墨渲染,平添幾許風月和幾分趣味,徒增後人的想像和感傷……也許,這就是民國作為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的魔力,爛若披錦,卻耐人尋味。
毋庸置疑,這是個蘊藉風流的時代,催生才子佳人;這也是個卓犖不羈的時代,盛產美女英雄。我們痴迷於玩味民國愛情,不僅僅因為愛情本身,還有那個大背景下的國恨家仇,是非恩怨,以及兵戈擾攘、煙火傳奇之類關鍵字。這個時代不是才子佳人的愛情專場,除卻文人以筆代矛的多情浪漫,還有英雄力挽狂瀾的鐵骨柔情,以及名士隱遁江湖的繾綣風流。在品讀愛情之餘,我們研究他們的身世,評議他們的風骨,慨嘆他們的際遇……這個時代所特有的,都能成為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就讓我們在這本書裡,一起溫習愛情、科普愛情。
民國之愛情,註定被賦予強烈的時代特色。當古典氣質逐漸被現代風情給取代,當東西方文化逐漸融合,才子和佳人對自由式愛情的追求最先覺醒。他們對靈性合一的自我成全,往往以違背封建大家庭下的禮儀為前提,所有被掙脫的桎梏背後,都須承受來自世俗的蜚短流長,甚至千夫所指。然而,就愛情論愛情,他們的勇氣是可嘉的。正如徐志摩,他的「離經叛道」終有陸小曼為他素服度餘生來報答。
然而不得不說,在那樣的時代,花前月下只是奢侈,而舉案齊眉、患難與共、生死相隨才是主題。縱觀民國愛情,我們所看到的,更多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生死契闊。有人為了愛情,在擦肩而過20年後,依然能衝破疾病的障礙與世俗的偏見,再續前緣,一如吳作人;有人為了愛情,義無反顧的跨越國界,將他鄉作故鄉,飽受命運的摧折,卻至死不悔,一如戴乃迭;有人為了愛情,獨身半個多世紀,只因心中住亡靈,一如唐圭璋;有人為了愛情,不惜花費7年時間,為愛人建造「人間天堂」,一如史量才……這亂世愛情,也許難免感傷,甚至幾多悲情,但真愛本身,卻可貴可敬,令人高山仰止。
民國更多是多情。誰叫這是一個活色生香的時代,才子佳人競風流,免不了要留下幾多香豔故事。他們至情至性,卻「博愛」無邊,背負一個多情名號混跡於世,要麼情無所依,孤獨終老,一如吳宓;要麼看破紅塵,皈依佛門,在晨鐘暮鼓中了此殘生,一如蘇曼殊與李叔同。總之,這是一個人物品藻、任誕(按:出自《世說新語》的類目,指任性放縱)風流的時代,並不是幾句情詩就能描摹出它陽春白雪的風情,訴盡它滄海桑田的蒼涼。然而,這些詩詞中的人和事,卻是精心鉤沉、極具時代特色,讀後方知──民國自是有情時代。
前言
若說民國,便逃不開愛情的話題。那些被貼上愛情標籤的名字,想必已在人們心中爛熟。試想,誰不知張愛玲那段讓她「低到塵埃裡」的愛情?誰又不曉徐志摩那場有違「人倫道德」的婚姻?這些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儼然已被打上時代的烙印,他們的故事,經人口口相傳、筆墨渲染,平添幾許風月和幾分趣味,徒增後人的想像和感傷……也許,這就是民國作為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的魔力,爛若披錦,卻耐人尋味。
毋庸置疑,這是個蘊藉風流的時代,催生才子佳人;這也是個卓犖不羈的時代,盛產美女英雄。我們痴迷於玩味民國愛情,不僅僅因為愛情本身...
目錄
序言 民國,自是有情時代
第一章 用情至深,歷劫捨身
1. 紅學大師俞平伯,戀家守土只為伴許寶釧
2. 吳作人錯過蕭淑芳,二十年後壽梅好合
3. 十年動盪堅攜手,許廣平捨身報魯迅
4. 綁架、下放、重病,潘素不離不棄張伯駒
5. 楊憲益、戴乃迭中英合璧,歷萬劫白首同歸
6. 唐圭璋長記尹孝曾,拒續弦過五十餘年
7. 王國維一生悽苦,所愛所親多早逝,寫詞寄相思
第二章 鏗鏘玫瑰,也因柔情似水
1. 沈秋水散財助史量才辦報,得罪當道
2. 聚少離多長箋裁盡,湯國梨等到章太炎
3. 過三關、追十三年,邵元沖抱得張默君
4. 沈從文為師不尊?用盡一生來愛張兆和
5. 宋清如至上、民國情書第一人──朱生豪
6. 廬隱一生悲情,李唯建融化她冰封的心
第三章 傷情──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1. 秋瑾、王廷鈞門當戶對,同床異夢終分飛
2. 抗日烈士郁達夫,抗不住王映霞的離婚啟事
3. 郭衡九還十年相挽,呂小薇獨對雕盒寒灰
4. 徐志摩最後一次結婚,陸小曼未能同葬
5. 每個女人都會碰上胡蘭成,但男人一生遇不到張愛玲
6. 會作詩不會做人,朱湘未能與劉霓君白頭
7. 呂碧城終身未嫁,好男人不是已婚就是太老
第四章 多情人自是有情痴,留恨不關風與月
1. 白薇非楊騷不愛,楊騷非白薇不逃
2. 蕭紅遭囚禁暗室,三郎拚命解其憂
3. 蘇曼殊、百助楓子一見傾心,恨不相逢未剃時
4. 黃侃騙婚黃菊英,一生重婚只結不離
5. 李叔同視李蘋香為知己,但……不是伴侶
6. 離合悲歡各有緣,吳宓至死迷戀毛彥文
7. 風月無邊袁克文,死後送葬隊伍超過四千人
附錄一 徐志摩情書選
附錄二 朱生豪情書選
序言 民國,自是有情時代
第一章 用情至深,歷劫捨身
1. 紅學大師俞平伯,戀家守土只為伴許寶釧
2. 吳作人錯過蕭淑芳,二十年後壽梅好合
3. 十年動盪堅攜手,許廣平捨身報魯迅
4. 綁架、下放、重病,潘素不離不棄張伯駒
5. 楊憲益、戴乃迭中英合璧,歷萬劫白首同歸
6. 唐圭璋長記尹孝曾,拒續弦過五十餘年
7. 王國維一生悽苦,所愛所親多早逝,寫詞寄相思
第二章 鏗鏘玫瑰,也因柔情似水
1. 沈秋水散財助史量才辦報,得罪當道
2. 聚少離多長箋裁盡,湯國梨等到章太炎
3. 過三關、追十三年,邵元沖抱得張默君
4. 沈從文...
商品資料
出版社:任性出版出版日期:2019-08-05ISBN/ISSN:978986972084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14.8*21*1.55公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