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和平年代,我們是幸運的,不經炮火,不見硝煙,不因戰亂分離、浴血、死亡;身處新時代,我們是幸運的,有選擇權,言行可從心,不因專制而受束縛、被迫思想改造、惶惶不可終日。
這些幸運,是1978年後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而在這之前,在「七七事變」至改革開放前,成千上萬的人經歷著一場又一場的浩劫,本書的作者胡為仁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胡為仁——本是養尊處優的富家子弟,風華正茂,毅然選擇遠赴戰場救國,其崎嶇人生路亦由此展開:撐過了行軍的苦,躲過了敵人的子彈,卻逃不掉家道中落、屢遭政治審查、與愛妻子女分隔千里,歷經飢荒、遭批鬥等苦難,身心皆創。所幸,晚年得安。
胡為仁先生花了二十年將那不安、不凡的自身經歷如講故事般細細道來。若以類別分之,這絕非一本正統的歷史書,雖是個人故事,但歷史從來都不是單向、片面的敘述,也不是只有大人物才值得銘記。透過這本書,你能看到歷史書上不會記錄的細節,體會那些上過戰場、經歷過戰後新中國的不凡的「小人物」的苦難與心聲,甚至能更真實地感受人性的善惡、人心的堅毅與脆弱……
本書特色:
․為在世老兵所述,可從中窺見戰後新中國家庭的遭遇。
․雖是個人回憶錄,講的是一位老兵的坎坷人生路,當中夾雜作者的個人感情與觀點,但許多事件的描述都可考,具參考價值。
․有別於傳統意義的歷史書,情感色彩濃烈、處處見生活細節,讀來更真實可感,使歷史敘述更加立體了。
․附有評說,對作者所言之事都有一定的解釋和論證。
聯合推薦:
「胡先生的回憶錄,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將中國一個多世紀的社會歷程和許多社會問題折射了出來,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個普通中國人憂國憂民的心聲,能給國人以啟迪、思考、反省而推動國家的發展進步,這正是出版此回憶錄的意義所在。」
中國雲南前騰衝文物管理所所長、二戰中印緬戰場獨立研究學者——李正
「胡先生這本書內具體細微的描寫,點點滴滴揭露人的有限與渺小、可嘆與可笑。但更重要的,卻也同時見證了人終究還是擁有某種程度的自由與選擇。」
台灣東吳大歷史系教授——林慈淑
「這個自傳提及的細節,值得再三玩味;閱讀這本自傳的方法,不是分析、綜合、評鑑,而是神入與體會……如果你不是一個嚴肅的歷史人,也不妨以聽故事的平常心,與胡伯伯一同經歷,一同呼吸。」
香港教育大學客座講師——雷武鐸
作者簡介:
胡為仁
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抗日老兵,熱血、憨厚、坦誠、直率、堅毅、樂天。
本是富家子,戰火令他自力更生,又勇於前赴戰場救國。後來家道中落,也沒折損他分毫志氣。戰後以為終於迎來和平的日子,戰爭卻讓他腰纏傷患,政權更替,也使他和家人的磨難接踵而來。承受傷患委屈,卻支撐他在垂暮之年,動筆追憶近百載舊事。
章節試閱
(八)投筆從戎
8.1 投軍前輾轉謀生
在贛南園藝總場逗留期間,物價上漲,我們三個同日進場工作的年輕人向廠長提請增加工資,但場長硬是不肯,我憤而辭職,而朱象經及高士駒二位好朋友沒有貿然辭職,仍留在總場工作。
辭職後,就搬到贛州城裏基督教青年會的住宿部租房暫住,那時是1944年2月,我剛過十八周歲。我又開始天天看報紙上的招聘廣告,心想再找一份工作也不難,誰知這一次半個月,竟未找到,而手頭微薄的積蓄已經用完。我索性搬到當地政府所辦「戰區失學失業青年招待所」住宿。當時,從戰區或敵佔區逃出的失學青年,如果在大後方找不到工作或學校上學,均可填寫申請。審查屬實,批准入住,在那兒可免費吃住,沒帶鋪蓋,可借給鋪蓋,沒有棉衣,可借給棉大衣。此外,還有兩間教室,供失學學生自習,以便報考學校或尋找工作。招待所裏有一定的作息時間,並有軍訓老師組織學生軍訓,是嚴格而規律的自學環境,伙食也很好,雖是一菜一湯,但每餐均有青菜、肉片、豆腐之類有營養的食品。食堂行分食制,每人一份,十分衛生。
一天學生們正在食堂吃午飯,突然招待所主任陪同一位膚色淺黑、身材魁偉,臉上略帶些麻點的中年人前來檢查伙食,他走到飯桌前看著我們吃飯,和善地詢問我們能否吃好、睡好、學習好,不一會兒就走了。事後才知道他是蔣經國,據主任後來在大會上介紹說,蔣先生是突然光臨的,待主任知道時,蔣先生早已獨自視察過宿舍與教室,然後才來檢查食堂,檢查完畢,他就走了。
8.2 參軍
住了半個月後,有一天,大門口貼出一張「知識青年志願遠征軍招收學兵」的佈告,上面寫著抗日救國,以及錄取後可以去印度及緬甸學習各種技術兵種,赴前線打擊日軍等情況。這正中我意,既可學習炮兵、無線電通訊器、駕駛汽車、坦克車等技術,又可實現殺敵報國的初衷。我立即請假外出,跑到園藝場,告訴朱象經及高士駒,他們聽後也很高興,三人商量後,一同前去學生招待所對面一所小學校內的「招兵辦公室」填表報名,經筆試並合格後,又參加了體格檢查,最終都被錄取了。
「知識青年志願遠征軍」是在大後方各個城市招收的兵員。贛州市共有43名大學、高中及初中文化的青年被錄取,有女性一人,從職業看,大部分為學生、失學青年、職員等,其中有一位新聞記者和一位小學女教師;從籍貫看,本地人約佔30%,其餘是從敵後區來大後方上學或工作,且不願做亡國奴的年輕人,他們多來自上海、南京等長江下游地方。
入伍後,我們暫住在這所小學校的教室裏,一律稱為「學兵」,受中士待遇。每人領了一身從頭到腳、內外齊全,用棉布做的冬季軍裝,又有胯包、軍用水壺、搪瓷飯碗、搪瓷杯子及草帽、軍用棉被以及打背包用的軍用繩子等,一切均感新鮮與刺激。穿上軍裝,束上皮腰帶後,人人振奮。一位從贛南師管區派來的連長,負責帶隊和管理軍訓,一位事務長及一個炊事班,負責生活與飲食。我們每天上午列隊到體育場出操,下午可以自由活動,有人看書、寫信、唱歌或下象棋,也有人上街走一走。一位從上海來的陸姓大學生,隨身帶著一把鋼鋸,拉得一手極好的「鋼鋸琴」,在一次我們自己組織的遊藝會上,他拉了一首《月光曲》,由與他同鄉汪姓學兵伴唱。歌詞大意描述一個明月之夜,一位抗日戰士懷念江南故鄉,戰場上淒涼悲壯,激發了他決心抗戰到底,趕走日寇,收回國土之情。詞曲俱佳,很是感人。這首歌曲是他們兩人創作的,曲譜及歌詞我迄今還記得一些,只是不太完整,自此之後,我再未聽過其他人彈唱,這首歌曲大概已失傳,或者他們兩人早在印緬戰場上犧牲了吧。
歌曲旋律優美,歌詞抒情言志,當時正值出國遠征前夕,倍受感動。事隔數十年,我仍能吟唱此曲,他們當年演唱之情景,仍宛然在目,其演唱之歌聲,仍縈繞耳際,使我回想起故鄉的小橋流水與水田墓草,能不使人傷感?我如今已是90歲老人矣,但願有情人能將此曲廣為流傳,以慰抗日戰士之英靈。
入伍後不久,贛州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江西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專員蔣經國先生,帶領一些下屬官員在勵志社贛州分社的會議室裏,為我們召開座談會,連同歡送知識青年志願遠征軍開赴印緬殺敵。我們這43名學兵由連長帶隊參加,會上還有幾名記者為我們照相及做紀錄,會議桌上擺有糖果、點心及茶水。蔣先生自己在會上發言,主要講解赴印緬打通滇緬公路對我國長期抗戰之重要性,勉勵我們學好技術兵種,努力殺敵等,然後是學兵代表及其他學生自由發言。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就宣布散會了。
我們這些學兵在贛州共住了半個月左右,期間,我們自己設計,自己出錢,交由工廠加工訂製的紀念章也及時製成。那是一些3公分直徑的圓形銅質徽章,正面用各色琺瑯鑲嵌與繪製著藍天、碧海、遠航的風帆、近處的海岸以及岸邊一棵揮手送別的椰子樹;它的背面刻有「贛州市知識青年志願遠征軍留念」的字樣。我們學兵們每人配上一枚,倍覺親切與自豪。這枚紀念章我一直保存著,直到「偉大的文化大革命」之初,才不得已把它偷偷地丟掉,現在想來真是可惜,否則或許還是一件文物呢。
又過了一兩天,由那位連長帶隊,包括司務長及幾位肩挑炊具的炊事兵,我們揹上背包、胯包、水壺、水杯等軍用物品,整裝出發,前往貴陽。出發的那天早上,我們集合整隊,路上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戰歌,齊步前往新贛南體育場,參加贛州當地民眾的歡送大會。到達時,只見場中主席台上站著蔣經國等幾位當地官員,高掛著「歡送知識青年志願遠征軍大會」的橫額,台下大操場上站滿了民眾,他們每人手中都舉著一面彩紙小旗,寫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到底」、「還我河山」等口號。操場四周,豎立著一些木製的標語牌,上面也寫著這些口號。還有各色彩旗高懸在操場四周的竹竿上,陣陣西北風吹得彩旗隨風招展,當時氣氛嚴肅而又熱烈。
進場時,民眾熱烈鼓掌,我們列隊站在操場最前排,大會開始後,先由蔣經國先生講話,勉勵我們學好本領,努力殺敵,希望民眾向我們學習,參軍抗日等等。後由學兵代表上台致答詞,及民眾代表上台發言。記者們拍了一些照片。歡送會共約一個小時,我們就列隊出場。此時操場後側已停好三輛燒木炭的長途汽車。由於汽油奇缺,大部分汽車已改燒火炭。在抗戰時期,當兵行軍從來都是步行,讓我們坐汽車是特別優待了。我們登上這三輛客車,緩緩地駛出體育場,民眾在車邊揚起小旗,放著鞭炮,與主席台上的蔣經國等官員一起目送我們漸漸遠去,當汽車駛過市內街道時,仍有很多民眾,燃放鞭炮,夾道相送,直至汽車駛出贛州,加速前進後,才不再看到人群。當時這番熱烈而悲壯的場面,曾使我們熱淚盈眶。
(九)行軍途中
9.1 從贛州往桂林
從贛州出發後,木炭車載著我們走了一程上坡路,向西南方向駛去,當天下午4時左右到達信豐縣。連長根據下一天的行程計劃,就在信豐停下住宿。我們住在一家旅館裏,每十人或十多人住一個小房間,或睡在床上、桌子上或者地板上,反正是塞滿一個小房間為止,總計這一天共行駛6小時左右,行程100餘公里,可見木炭車跑得不快,特別是在上坡時跑得更不快。
第二天凌晨,天還沒亮,連長就叫我們起床,早餐後就在晨曦中登車出發。這天上午,木炭汽車跑了不少路,但是中午經大庾縣後,又是一路上坡,車又跑不快了,直到駛過江西與廣東之間大庾嶺上的小梅關,這才開始下坡,木炭汽車就開得快了,於當天晚上到達廣東省南雄市。在南雄住宿一夜,於第三天傍晚到達廣東省韶關市(即曲江縣),連長讓我們休息一天。
第二天白天,我們三三兩兩地各自上街遊覽。我與朱象經、高士駒去了韶關公園,園中有一棵大樹,直徑三公尺以上,樹幹高處建有一座茅草屋,樹幹的空洞中有一架木梯供遊人登上屋去,我們也上去了一次。此外,露天舞台正上演一場名為《打倒法西斯細菌》的話劇,觀眾甚多,我們也站在後面略為看了一會兒。到韶關後的第三天,連長告訴我們,他已向鐵路局要了一節車廂,讓我們下午出發,坐火車經湖南省衡陽市及廣西省桂林市,再由黔桂鐵路去貴陽。
坐火車到達衡陽後,又換了一次火車,便向桂林駛去。這一次的火車,可不再是客車車廂,而是一截裝貨用的鐵棚車,車內沒有座椅,也沒有窗戶,只靠兩側的兩扇大鐵門通風。那時是1944年4月左右,湖南省氣溫已很高,陽光曬在鐵皮製的車頂及車廂,棚車內又悶又熱,我們全都坐在車廂內的鐵板地板上,悶熱難受。當火車在冷水灘(鎮)車站停下,為機車補充冷水及燃煤時,我和朱象經、高士駒跳下鐵棚車,跑到列車車頭,三人一起坐在車頭前的保險杠上。火車從冷水灘開出,我們三人就在保險杠上坐了一路,涼風撲面而來,一路行駛約200公里,在桂林巿才下車。這在人類坐火車旅行的歷史上,怕也是相當罕見的了。
9.2 從桂林到貴陽
我們在桂林市住宿一夜,翌日上午,參觀了桂林的市容。桂林當年,夾在湘桂及黔桂兩條鐵路交匯處,屬一塊狹長的三角地區中,又髒又亂又小,絕無贛州清潔與整齊。我們沒去陽朔或七星岩等風景區,一來不知道有這些風景點,二來又無車船,兼且當時行軍趕路,也沒時間和心情去旅遊。下午,連長已聯繫好一節客車車廂,我們便上火車,一路駛到柳州市才下車,因為又要換車。在柳州我們也呆了半天,除吃飯時間外,就在車站附近遊覽。柳江在柳州市郊,江水清澈而湛藍,江上有公路大橋。站在橋上下看,能看見江底碎石與游魚。那時的山河,真是毫無工業污染呀。
下午我們又登上了火車,向貴陽進發,這次也是客車車廂,可以一路從車窗向外遠眺。當天傍晚,在廣西省金城江縣(今稱河池市)下車。我們住在車站附近一所小學裏。晚飯過後,天色尚未暗下,我們就三五成群地上街遊覽。那時金城江縣僅有一條小街,兩側均是平房。該縣依山傍水,地處龍江上游,實際上是處在山溝裏。1944年的內地小縣,能有一所小學,相當不容易。我們聽說這裏盛產娃娃魚,就跑到街後的龍江邊上去找。龍江奔流在兩側峽谷之中,水色湛藍,清可見底,兩岸均是天然形成的大石塊,石塊中有些石洞。我們三人聽見其中一個石洞口之上,有嬰兒哭叫聲,往下看去,只見那石洞口剛好與江水水面相齊,石洞口上探頭探腦地露出一條娃娃魚的腦袋;另一個石洞外的巨石上,爬行著一條兩尺多長的娃娃魚,有尾巴與四條腿,它爬入水中就游走了。原來娃娃魚是一種能發音啼叫的兩棲動物,我在書本上從未學過。
黔桂鐵路原先可直達貴陽,但那時為阻止日軍向貴陽發動進攻,我軍拆除了從金城江去貴陽一段鐵路,所以自金城江往後去,就沒有火車可乘了。當時大後方汽車稀少,金城江縣更是一輛也沒有,我們只好在那裏住宿一夜。翌日清晨,整隊沿碎石鋪成的山間公路而行。途徑六寨鎮,於下午5時到達麻尾鎮,由於下著小雨,我們就在麻尾鎮過夜。鎮長帶領農民抱來幾捆稻草,我們就在公路邊上一間有頂無牆的空屋子裏,墊著稻草,蓋上各自攜帶的一條軍用小棉被。睡了一夜,天仍在下雨,早餐過後,我們又再列隊出發,於山間公路上行軍。
下午5時,我們到達貴州省獨山縣,雨下得更大,每人僅有一頂草帽遮雨,連長只好暫停前進,讓大家在獨山縣一家旅館裏住宿。那時曾有當地民眾請我們到劇場看了一場雜技,縣長先講話,表示對知識青年從軍的慰問與欽佩之情;繼由學兵代表致答詞,民眾熱烈鼓掌,雜技正式開演。演員賣力演出,節目加了一個又一個,十分精彩。當時軍民一心、齊心抗日,民眾對抗日戰士熱愛之情更令人感動。
由於大雨不止,我們在第三天雨小後才冒雨出發,這天傍晚到達都勻市,但雨又下大了,我們便住到市內的一家旅館裏,一連休息了三天。在都勻時,旅店樓下有一個書攤,可借閱或購買舊書,我就租了一本巴金的小說《春天裏的秋天》,大雨聲中,在旅店看了三天。第四日雨過天晴,連長叫我們分散行軍,發給每人若干伙食費,各自尋找汽車前往貴陽,要求司機順便搭載一下,在貴陽的五洲大旅館門前會合。那時的司機們對抗日軍人十分友好,我很快就搭上一輛運貨汽車。司機讓我坐在駕駛樓後的木板車廂,那裏早已堆滿了各種物品,我只好蜷身坐在車廂尾部一箱貨物上。司機將車廂後兩扇木門關上,外面插上插鎖,車廂一片漆黑,我只好閉上雙眼,任憑那木炭汽車顛顛簸簸地行駛在高低不平的山間公路上。即使如此,我也十分滿意,也總比長途行軍省勁多了。由都勻到貴陽約100公里,汽車於當天中午到達貴陽,司機十分熱情,硬是繞道把我送到五洲大旅館門口,才開車離去。
從金城江到貴陽約300公里,包括雨休的5天,共走了9天;從江西贛州到貴陽約1600公里,共走了約15天,到達貴陽五洲大旅館那天恰好是1944年5月1日「勞動節」,旅館院內及門口還掛著一些彩旗。我有點驚訝,原來當年內地也已慶祝國際勞動節了。
(十)貴陽集訓
10.1 忙裏偷閒
我們43個學兵在貴陽彙集後,連長帶我們在五洲大旅店住了7天左右,就把我們編入黃埔軍校第三教導團,該團在貴陽成立及受訓,故又稱為「貴陽第三教導團」。我們的連長及那一班炊事兵,在完成護送任務後,就回到贛南師管區去了。
貴陽第三教導團共有3000多名學兵,都是各鄰近省市來的知識青年志願遠征軍。我們這43名贛州學兵,被編入同一個營的各個連隊,同住在一所大宅院改建而成的營房,正式開始軍事訓練。所有教官以及營長、連長、排長等都是黃埔軍校各屆畢業生。我們從清早起來集合跑步,上午聽《步兵操典》、《陸軍勤務》、《炮兵綱要》等軍事課程,下午出操,過不了幾天就由營長帶隊,出貴陽市區,步行行軍到十多公里外的三橋鎮兵工廠,領取槍支彈藥。我們每人領到一支「七九」步槍,一條子彈帶及幾十發子彈;每班領到一挺輕機槍及一些機槍子彈,後來,我們又增加了實戰練習。上午聽課,下午掮著步槍和輕機槍,列隊去貴陽體育場,在大操場上跌打滾爬,練習「班教練」、「排教練」、「連教練」的實戰課程,並多次去靶場實彈射擊,去野外進行戰鬥演習。
我們在貴陽第三教導團共受訓約五個月,一律中士學兵待遇,而非普通士兵,後者必須從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逐級晉升,可見國家對學兵們是優待的。我們自稱「丘九」,以區別於普通士兵的「丘八」。 我們伙食很好,每班一組蹲在地下圍著一大盆菜,限時限刻地快速吃飯,雖是大鍋飯菜,但菜裏總是有肉有菜有豆腐,油水很足,營養豐富。主食是大米飯,我們每人每餐都要吃好大碗。這有助我們發育,養成健壯的體格。
我們每周放假一天,可以自由活動,因此,每逢星期天,我們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上街閒逛。我曾獨自一人去貴陽圖書館看一本《樂理初探》,整整看了半天,作曲原理、旋律、五線譜等我曾經學過一點,如今多了認識;我還曾與朱象經、高士駒等一同遊覽黔靈山;我們這一連人還曾由連長帶隊去皇母渡,在河中洗澡、洗衣、曬日光浴及在河邊巨石上晾曬衣服。經夏季陽光照射,巨石發燙,把衣服平鋪在巨石上,經太陽一曬很快就乾了。常說貴州「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此話不假。不過,我們去皇母渡洗澡那天,挑了一個少有大晴天,那河邊佇立著一座水車,毛竹製成,水力驅動從河裏提水灌田,其轉輪直徑足有六公尺高,下端浸在河中,靠河水衝擊,轉動巨輪,並利用巨輪上幾十個傾斜角度的竹筒,將水提上河岸,灌溉著大片稻田,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這種水力水車。此外,我還曾去貴陽市內最繁華「大十字口」遊覽街景,那兒有各種商店與酒樓,酒樓櫥窗內放著一個魚缸,養著兩條娃娃魚,形狀與我在金城江河中所見一致,據說這是十分昂貴的高級菜餚,我只能仔細看看而已。
在貴陽訓練了5個月左右,一天營長通知我們,全團以連為單位,去貴陽城北區一家「滅虱站」蒸汽滅虱。平日我們居住的營房,由民宅大院改建,沒有浴室,天天摔打滾爬,流汗出操,人人身上都長滿了蝨子。我們雖是「丘九」,這一點卻與「丘八」相同。到了滅虱站,我們全身脫光,去蒸汽浴室洗澡,又到蒸汽間熏蒸汽,然後給每人發了一身從裏到外,從頭到腳的新軍服,又發了一套新棉被。總之把所有舊衣全都交去處理了,身上也不再有蝨子。繼後三天,我們放假,沒有出操,全團出發去昆明,準備乘飛機往印度。
出發那天,營、連、排依序列隊,四路縱隊齊步走進貴陽市體育場,參加當地黨政軍民為我們舉行的歡送大會,過後仍以四路縱隊離開體育場,行進在貴陽大街上,步伐整齊,戰歌高亢。一路走去,街道兩旁民眾甚多,他們手舉小旗歡送我們,真如《易水送別》這首古詩一樣,熱情而悲壯,其他學兵也一定有類似的感覺,因此步伐更為整齊,歌聲更為嘹亮與高亢。
一路行軍,步出城門,直到市郊的三橋鎮,把武器送還給軍械廠,便坐上大卡車,合計約幾十輛,向雲南駛去。這些木炭汽車雖然速度不快,但在已堅持抗戰七年的1944年10月的中國內陸大後方,用來運兵也是極其不易、萬分優待了。
當汽車駛經黃果樹大瀑布時,上坡路坡度很大,木炭汽車爬不上坡,司機讓我們步行上山,一直走完上坡路段,到另一個彎道處,才見汽車慢慢費勁地爬上坡來。我們站在公路邊沿,腳下山溝幾十公尺深,寬90多公尺,高60多公尺的大瀑布就在對面山上。瀑布飛瀉而下,落地處一大片巨岩,濺起水珠萬丈,濛濛細雨灑落在身上。正巧,一縷陽光把水珠照亮,映出天邊一弓彩虹,伴起隆隆瀑布飛濺之聲,十分壯觀。待汽車駛上坡頂,我們重新上車,繼續向前駛去。
(八)投筆從戎
8.1 投軍前輾轉謀生
在贛南園藝總場逗留期間,物價上漲,我們三個同日進場工作的年輕人向廠長提請增加工資,但場長硬是不肯,我憤而辭職,而朱象經及高士駒二位好朋友沒有貿然辭職,仍留在總場工作。
辭職後,就搬到贛州城裏基督教青年會的住宿部租房暫住,那時是1944年2月,我剛過十八周歲。我又開始天天看報紙上的招聘廣告,心想再找一份工作也不難,誰知這一次半個月,竟未找到,而手頭微薄的積蓄已經用完。我索性搬到當地政府所辦「戰區失學失業青年招待所」住宿。當時,從戰區或敵佔區逃出的失學青年,如果在大後方...
作者序
推薦序一
抗日老戰士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
中國雲南前騰衝文物管理所所長
二戰中印緬戰場獨立研究學者
李正
抗日老戰士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我是抗日老兵──從緬北戰場到戰後新中國的回憶》即將付梓,袁梅芳老師命序於我,我欣然允命。
在香港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任教中國歷史科的袁老師和她的學生不辭辛勞,把中國抗日戰爭中鮮為人知的中國遠征軍的歷史片斷通過口述歷史的方法記錄下來,先後問世了《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及《中國遠征軍II──老戰士訪談錄》兩書。今又將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整理出版,實乃功德無量。袁老師義無反顧的付出深深感動了我。
我與胡先生有著深厚的交往,2011年9月我赴南京考查南京保衛戰遺址遺跡時,特地到平江府路市政協宿舍與胡先生晤面。先生拄著拐杖,佝僂著身軀在家迎接我,他面帶微笑,一副慈祥的面孔,談吐溫文爾雅,回顧往事,思路清晰。
在我和胡先生晤面前,曾於上海接過他的電話,後又接過他的一封長信,言及1944年3月他在江西省贛州巿自願報名參加知識青年志願遠征軍,後經駝峰航線到了印度,編入中國駐印軍新6軍 第50師直屬通訊營的無線電連,學習結束考試合格後,分配到無線電第1排擔任無線電報務工作。
胡先生在信中說他希望與我晤面,時我在上海住院,即給在深圳關愛抗戰老兵論壇的周姓志願者通了電話,請他代我先去看望胡先生。周先生立即到南京對胡先生進行了訪談,並將訪談記錄在論壇網上公佈。
我與胡先生晤面之後,即對他進行了錄像訪談。幾天之後,我相約南京的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們去看望了他,他對來自志願者的關愛十分激動,也為年輕時參加抗日的經歴而自豪。
2015年1月,我到江蘇訪談幾位抗日老戰士,特地到南京看望了他,他告訴我,他從上世紀末開始動筆,寫下了他的生平,留給子女,他將複印本送給我一份。拜讀之下,深深被他的回憶錄所吸引。他是位嚴肅認真面對歷史的人,他行文流暢,對所經歷的事,娓娓道來,他的一生躍然紙上,把歷史活現在我的眼前。
2016年12月,我到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參加一個發佈會,9日專程赴常州紅梅新村看望胡老夫婦,他已年屆90歲,腰更佝僂了,行動更遲緩了,兩老在狹小的房間裏互相依偎著。他告訴我,香港的袁梅芳老師去年8月帶著學生到常州來對他進行訪談,其後又看到他寫的回憶錄,承諾幫助他在香港出版,讓更多人能讀到。
袁老師兌現了自己對胡為仁先生的承諾,令人敬佩。胡先生因從軍抗日的經歷,在1952年之後,受盡排斥歧視,遭到打擊,但直到晚年,他始終把自己在國難當頭時投筆從戎,參加志願遠征軍出國抗日之事引以自豪,終生無悔。他在晚年的時候成為了參與書寫歷史的一員,人生的意義獲得了肯定,尤為欣慰。
胡先生的回憶錄,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將中國一個多世紀的社會歷程和許多社會問題折射了出來,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個普通中國人憂國憂民的心聲,能給國人以啟迪、思考、反省而推動國家的發展進步,這正是出版此回憶錄的意義所在。
騰越布衣李正
二零一八年元月八日於劍膽琴心之室
推薦序一
抗日老戰士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
中國雲南前騰衝文物管理所所長
二戰中印緬戰場獨立研究學者
李正
抗日老戰士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我是抗日老兵──從緬北戰場到戰後新中國的回憶》即將付梓,袁梅芳老師命序於我,我欣然允命。
在香港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任教中國歷史科的袁老師和她的學生不辭辛勞,把中國抗日戰爭中鮮為人知的中國遠征軍的歷史片斷通過口述歷史的方法記錄下來,先後問世了《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及《中國遠征軍II──老戰士訪談錄》兩書。今又將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整理出版,實乃功...
目錄
推薦序一:抗日老戰士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 李正
推薦序二:神入和體會胡伯伯的自傳 雷武鐸
推薦序三:胡為仁先生自傳 序 林慈淑
編者序:寫在出版前 袁梅芳
第一部分:從富家子生涯,到走去抗日
(一)我的家庭與兒時回憶
1.1 我的父親──一個愛國儒商
1.2 父親的為人……
1.3 舊上海風俗一瞥
1.4 父親的外遇
(二)七七事變,全面抗戰
2.1 抗戰烽火燒到家門口
2.2 父親被綁架
(三)我的二姐,思想進步,參加蘇北游擊抗日
(四)我的學徒生活
(五)前往大後方,未抗日,先遇上土匪
(六)職工生活
6.1毛巾廠僱員
6.2 轉任園藝場助理技術員
(七)贛南地區的回憶
7.1 蔣經國治贛南
7.2 小憶泰和
第二部分:受訓抗戰,前赴緬甸
(八)投筆從戎
8.1 投軍前輾轉謀生
8.2 參軍
(九)行軍途中
9.1 從贛州往桂林
9.2 從桂林到貴陽
(十)陽集訓
10.1 忙裏偷閒
10.2 崎嶇行軍路
(十一)出國殺敵
11.1 飛越駝峰
11.2 軍帽風波
11.3 行軍日記
11.4 學習無線電通訊
11.5 戰火下的密支那
11.6 在孟拱完成通訊訓練
第三部分:從緬北戰爭到內戰
(十二)我在緬北戰場上的親身經歷
12.1 無線電排的日常工作
12.2 軍中的給養
12.3 前駐西保,迫近最前線
12.4 戰火中享樂與犯險
12.5 演習上火線
12.6 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去世
12.7 擢升準尉
(十三)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的個人經歷
13.1 日本投降,勝利回國
13.2 移駐廣州、九龍
(十四)不願打內戰,臨陣脫逃之經過
14.1 藉口離隊
14.2 乘船回上海
14.3 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
第四部分:抗戰勝利過渡到新中國
(十五)在「天成華行」自力謀生
(十六)考上美資「上海電力公司楊樹浦電厰」
16.1 艱苦工作,賺取高薪
16.2 共產黨進駐電廠
(十七)姐弟重逢
(十八)二.六轟炸
第五部分:大歷史下個人生命的轉折點
(十九)重建家庭與美滿新婚生活
(二十)政治學習班
20.1 政治反思與自責
20.2 面對審查,只有愛人支持
20.3 學習與勞動
20.4 拉大石擰傷了腰,發現自己成了「犯人」
20.5 我看到愛人在樓外馬路上經過,卻不敢叫她
20.6 調職西安
(廿一)管制生涯下分別要到西安及山西電厰工作
21.1 妻子來西安探望
21.2 借調太原,組建360工程
21.3 仍然過著被管制的生活
第六部分:一連串政治運動下的遭遇
(廿二)我投票選基層人大代表,生活刻苦
22.1 體驗選舉
22.2 三十年不變的工資
22.3 二姐照顧母親,也接濟了我一家
22.4 「樹紅旗,砍白旗」
(廿三)大躍進初期,經歷「城巿人民公社」及其他種種苦況
23.1 「大躍進」初期的家庭困境
23.2 動員內弟,製造煤膏
23.3 城市人民公社
23.4 煉鋼、大搞水利,還得政治學習
23.5 子女在艱苦中成長
23.6 錯怪了女兒
(廿四)「三年饑荒」,妻女下鄉勞動,計劃經濟死路一條
24.1 吃一頓館子,花掉一大筆工資
24.2 愛人帶著幼女來和我一起勞動
24.3 熬過大饑荒,兼評共產黨
(廿五)文革時期先後上天主教學習班及進了牛棚
25.1 文革期間我被帶走受批鬥
25.2 回到單位,仍然要捱批
25.3 被鬥的慘況
(廿六)第二次被監督勞動,挖防空洞
26.1 中國大陸的三種人
26.2 挖防空洞也要「革命、生產兩不誤」
(廿七)子女受株連,插隊勞動
27.1 長子、女兒相繼遠家下鄉插隊
27.2 好不容易探望深山插隊的女兒
27.3 設法為女兒辦理轉插本村
(廿八)盡一切努力,使子女脫離農村重返城市
28.1 到處求人幫忙
28.2 家中糧食不夠,還得送禮
28.3 爭取推薦子女上學的指標
28.4 被指有特務嫌疑
28.5 為改善居住環境而受折磨
28.6 為女兒分配工作再次奔走請託
(廿九)「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農村階級鬥爭的親身經歷
29.1 由被教育的人轉變成教育組成員
29.2 目睹無理的批鬥
(卅)重見天日,「四人幫」被打倒
30.1 我看毛、林、周、朱
30.2 打倒「四人幫」是宮廷政變
30.3 華國鋒暗中反對鄧小平
30.4 鄧小平的功過與「六四事件」
第七部分:小平時代的生活
(卅一)否極泰來,公費旅遊
31.1 紅珠山會議,紀念品豐收
31.2 威海會議,吃了對蝦、螃蟹
31.3 杭州會議,住在劉莊
31.4 評定職稱,我成了第一批經濟師
31.5 退休返聘,我成了考評委員
31.6 企業自立,開展諮詢工作
(卅二)重返江南故土
32.1 回常州小住
32.2 為免麻煩,辭任諮詢工作
(卅三)二姐半覺醒,姐弟晚年交往
33.1 雖與二姐長期爭論,對二姐仍深表感激
33.2 二姐只覺醒了一半
33.3 二姐從衰老到離世
第八部份:晚年景況
(卅四)我研究抗戰歷史
(卅五)我研究佛教
(卅六)我在南京夫子廟做義務英語導遊
(卅七)再會袍澤與我的願望
胡為仁生平年表簡編
參考資料
推薦序一:抗日老戰士胡為仁先生的回憶錄 李正
推薦序二:神入和體會胡伯伯的自傳 雷武鐸
推薦序三:胡為仁先生自傳 序 林慈淑
編者序:寫在出版前 袁梅芳
第一部分:從富家子生涯,到走去抗日
(一)我的家庭與兒時回憶
1.1 我的父親──一個愛國儒商
1.2 父親的為人……
1.3 舊上海風俗一瞥
1.4 父親的外遇
(二)七七事變,全面抗戰
2.1 抗戰烽火燒到家門口
2.2 父親被綁架
(三)我的二姐,思想進步,參加蘇北游擊抗日
(四)我的學徒生活
(五)前往大後方,未抗日,先遇上土匪
(六)職工生活
6.1毛巾廠僱員
6.2 轉任園藝場助...
商品資料
出版社:青森文化出版日期:2018-11-30ISBN/ISSN:978988849045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開數: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