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中唐到晚唐,一百二十一位詩人,四百四十首詩!
錢起、劉長卿、韋應物、李益、
張籍、王建、韓愈、白居易、
劉禹錫、柳宗元、賈島、李賀、
許渾、杜枚、溫庭筠、李商隱、
韋莊、韓偓……
▍收錄中唐到晚唐,一百二十一位詩人,四百四十首詩!
▍以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全唐詩》為底本精選編輯而成,並按照五言、七言、近體、古體的順序編排,便於讀者閱讀。
▍詩人小傳兼顧生平、文學和評價,參照新進資料,相互參證,裁量而定。
▍針對關鍵、疑難之字詞、人名、地名、典故、本事等予以精注。語言簡潔,箋注精當。
本書依照時代劃分成兩冊《唐詩選箋:初唐-盛唐》、《唐詩選箋:中唐-晚唐》,所選唐詩,詩人共一百九十三位,詩歌約八百首。除以早期文本與考釋成果為底本,並儘可能吸收新進學術研究成果,嘗試提供一部適合當代的唐詩經典選本。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原文:以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全唐詩》為底本精選編輯而成,並按照五言、七言、近體、古體的順序編排,便於讀者閱讀。
二、詩人小傳:兼顧生平、文學和評價,參照國內外資料,相互參證,裁量而定。
三、注釋:針對關鍵、疑難之字詞、人名、地名、典故、本事等予以精注。語言簡潔,箋注精當。
作者簡介:
李由
籍貫江蘇新沂。1983年起先後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經濟學、管理學類研究,1984年起發表論文、文章,出版專著8部,學術成果獲第七、八、十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和中國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二等獎。專業工作之餘,涉獵政治學、法學、歷史、文學等領域,發表相關文章數十篇。
章節試閱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河內河陽(河南孟縣)人。早孤,依嫂讀書,博通百家。貞元八年進士,曾上書論宮市,貶陽山令;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後任國子祭酒,兵部、吏部侍郎,諡文,世稱「韓昌黎」、「韓文公」。與柳宗元等人提倡古文,世稱「韓柳」。韓愈深於文而淺於詩,甚至以文為詩,為論而寫,詩雖結構鍛鍊,追求韻律、句法、章法之奇偉和風格之豪放,姿態橫生,議論波湧,七言歌行出眾,宋代影響尤大,然詩終失於率直。有《韓昌黎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貶官潮州出關作①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豈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①詩題據《又玄集》,一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憲宗命宦官從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入宮供奉,命官民敬香禮拜,刑部侍郎韓愈上《論佛骨表》諫阻,憲宗怒而欲殺之,後貶為潮州刺史,責即日上道;其家亦譴逐出京,小女病死商南層峰驛。韓湘,字北渚,韓愈侄韓老成之子,時追送至藍田關。韓愈《琴操十首•拘幽操》結句:「嗚呼,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怨而不怒?怨而有怒?
▍答張十一①
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篔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閒開豔豔花②。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①張十一、張功曹皆指張署,貞元十九年(803)與韓愈同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而被貶,貞元二十一年與韓愈改官江陵功曹、法曹參軍。
②篔簹,竹名,陜西洋縣有篔簹谷,福建廈門有篔簹湖,浙江里安有篔簹橋村。羊躑躅,花名,杜鵑花,花紅黃色,二月發時,明耀如火。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郡望太原,移居下邽(陜西渭南)、新鄭。白居易早慧,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進士,任校書郎、盩厔尉、翰林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曹參軍、太子左贊善大夫。因武元衡被刺死,上書請急捕賊,以越職言事而貶為江州司馬,後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以刑部尚書致仕,諡文。晚年定居洛陽,以詩、酒、禪、琴、山水自娛,常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慎、張渾、狄兼謨、盧貞九老燕集,稱「香山九老」。
平生剛正不阿,主張文章合為時而發,歌詩合為事而作。其《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多規諷時事之作,同時元稹、張籍亦多作新樂府,詩體、內容與白相近。據李肇《國史補》卷下等稱,唐憲宗元和已後,白居易、元稹之典雅駢體制誥,韓愈、樊宗師之奇詭苦澀文筆,張籍、孟郊之流蕩矯激與白居易、元稹之淺切淫靡詩風流行一時,俱名「元和體」。尤以白、元之律詩和歌行遞相仿效,又稱「長慶體」。張為《詩人主客圖》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王世貞稱蘇軾、陸遊亦「廣大教化主」。有《白氏長慶集》。
▍浪淘沙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①。
①春鶯柳陰,平湖秋漲,景到意隨,風情宛然。唐時杭州西湖名錢塘湖,五代兩宋始稱西湖,白沙堤本非白居易時所建,後人紀念而名白堤。白居易於長慶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後三年,勤政之餘,寄情山水,留詩二百餘首。
▍寄殷協律多敘江南舊遊①
五歲優遊同過日,一朝消散似浮雲。
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
幾度聽雞歌白日,亦曾騎馬詠紅裙②。
吳娘暮雨蕭蕭曲,自別江南更不聞③。
①殷協律,白居易屬吏,名不詳,非殷堯藩,白居易與其多有唱和。
②原注:予在杭州日有歌云:「聽唱黃雞與白日」。又有詩云:「著紅騎馬是何人?」
③原注:二娘曲詞云:「暮雨蕭蕭郎不歸。」吳娘,即吳二娘,白居易同時之江南人,或云為杭州名妓。
------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托籍彭城,洛陽人,安史之亂中其父劉緒遷居蘇州嘉興。貞元九年進士,曾任太子校書、渭南主簿、監察御史。唐順宗即位,王叔文、王伾等人推行改革,即永貞革新,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參預其事,時稱「二王劉柳」。然宦官俱文珍輩反擊,二王死,劉、柳、韋執誼、韓泰、陳諫、韓曄、淩准、程異等八人先被貶為連州、邵州等州刺史,旋追貶為朗州、永州等州司馬,李景儉因居喪、呂溫因出使吐蕃而身免,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永貞革新迅即失敗。至元和十年,韋執誼、淩准死於貶所,程異起復,召還劉、柳、韓泰、陳諫、韓曄五司馬。
然因當政惡之,劉禹錫又作玄都觀看花詩,語含譏忿,又謫守播州,易連州,又任夔州、和州、蘇州刺史。裴度薦為翰林學士,遷太子賓客。晚年與白居易友善,唱和頗多,號「劉白」,白居易推劉禹錫為「詩豪」。劉、白在外,皆留意民間歌曲,倚聲作《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詞,聲調漸開。有《劉賓客文集》。
▍石頭城①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①劉禹錫《金陵五題》,分詠石頭城、烏衣巷、臺城、生公講堂、江令宅。其《金陵五題》序云:余少為江南客,而未遊秣陵,嘗有遺恨。後為歷陽守,跂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爾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歎賞良久,且曰《石頭城》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余四詠雖不及此,亦不孤樂天之言耳。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①。
①劉禹錫歷代、德、順、憲、穆、敬、文、武八朝,見慣人間興衰。今白先勇置此詩於小說集《臺北人》卷首,「紀念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
------
▍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自祖父起遷居滎陽(河南滎陽)。幼年喪父,家境貧困,曾「傭書販舂」,開成二年與李肱、韓瞻同榜進士。先受知於令狐楚,後為王茂元婿,困於牛李黨爭,一生沉淪下官,曾任校書郎、弘農尉,王茂元、鄭亞、柳仲郢等人幕僚。崔玨《哭李商隱》云:「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報未曾開。」李商隱博學強識,精駢文,善奏章,工詩,儷偶繁縟,辭難事隱,綺密瑰妍,風格與段成式、溫庭筠相近,段、溫、李三人皆排行十六,時稱「三十六體」。其文集、詩集等已佚,經北宋楊億等人廣為搜集,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最為詳贍精審。薛雪《一瓢詩話》稱:「前有少陵,後有玉溪,更無有他人可任鼓吹,有唐唯此二公而已」。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①。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①梗指桃梗,用桃樹梗所刻木偶,遇雨而泛。人輕官微,漂泊不定,而故園荒蕪,家亦難歸。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①。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②。
①語意為「小園花亂飛,高閣客竟去」,倒裝句。
②傷春惜春,此意誰解?其《聽鼓》亦抒流落不遇之憤:「城頭疊鼓聲,城下暮江清。欲問漁陽摻,時無禰正平。」
▍柳①
動春何限葉,撼曉幾多枝。解有相思否,應無不舞時。
絮飛藏皓蝶,帶弱露黃鸝。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
①唐人寫柳,或贈別,或喻人。李商隱之柳,柳也人也?又如其《贈柳》:「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河內河陽(河南孟縣)人。早孤,依嫂讀書,博通百家。貞元八年進士,曾上書論宮市,貶陽山令;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後任國子祭酒,兵部、吏部侍郎,諡文,世稱「韓昌黎」、「韓文公」。與柳宗元等人提倡古文,世稱「韓柳」。韓愈深於文而淺於詩,甚至以文為詩,為論而寫,詩雖結構鍛鍊,追求韻律、句法、章法之奇偉和風格之豪放,姿態橫生,議論波湧,七言歌行出眾,宋代影響尤大,然詩終失於率直。有《韓昌黎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
作者序
【序】
一
詩是什麼?詩人是什麼?人是什麼?
詩者,志之所之也。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說:情欲信,詞欲巧。孔子又說:不學詩,無以言;不知禮,無以立;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興、觀、群、怨,北宋張載訓為興己之善,觀人之志,群而思無邪,怨而止禮義;南宋朱熹解釋為感發意志,考見得失,和而不流,怨刺上政。
人不是野獸,不是機器,不是神靈,人是具有情感、理性、夢想的生命個體和社會主體,個人應當是其價值進而也是人類價值的直接的、基本的判斷者和追求者。正如戰國《郭店楚簡》云:天生百物,人為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於情,情生於性。《孟子‧盡心下》亦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然而,人類在經歷了諸如奧斯維辛集中營、古拉格勞改營、南京大屠殺等一次次滅絕人性的暴行,中國在經歷了白色恐怖、文革暴政、折回市場經濟之後,人類如何認識和實現自己?詩歌還要不要在,要不要寫,要不要讀?
法國波德萊爾指出:詩的目的是美;詩要表現純粹的願望、動人的憂鬱和高貴的絕望。
青年何其芳說:詩是為了抒寫自己,抒寫自己的幻想、感覺和情感,自己關於美、思索、為了愛的犧牲。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是人類觀照世界、增華自我的一種方式。真正的詩歌,應當以個人為主體和目的,獨立人格,自由思想,溫柔敦厚,沉著痛快,直面人生的歡樂和苦難、想往和無奈,構造一個堅守著個體的剛健和理性,又充盈著人性的激情和溫厚的多彩世界,以抵禦人性的猙獰和荒謬。這樣,或許可以再談詩歌、生活或者理想。
在生命面前,理論是灰色的;在自由之上,生命是精彩的;在詩歌之外,文學是粗糲的。美是自由的象徵,詩是生命的華彩。神祇可死,詩人不死;人類只要存在,生命只要運動,生活若要豐盈,社會若要光明,詩就應當活著!
二
詩簡單而豐富,純淨而深遠,是人類的生命意識的自然流露,語言對生活的具象表達,心靈對世界的個體反映。而基於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等漢字特徵和思維方式的漢語詩歌,更是中國文學的文學,世界詩苑的奇葩。
不學詩,無以言;不知禮,無以立。閒時讀詩,秦漢古奧,齊梁浮豔,兩宋雖開闢新境,不免寒儉機趣。南宋以後,風骨摧折,元氣澆漓,而域外詩歌終有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最愛的還是風神俊朗、情韻綿邈、流派紛呈、各體皆工的唐詩。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自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漢唐是大一統中國的青春時段,既發揚踔厲,開疆拓土,又八方交通,萬國衣冠,自信,剛健,開放,包容。唐詩也是中國獨立、成熟的詩歌文字,是人格健全、精神自由、情感充沛與形式嚴整、體裁多元、手法競爭的藝術統一。
魯迅《致楊霽雲》: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聞一多宣稱: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說「詩唐」—懂得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李夢陽等明代前後七子更極端地宣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那麼,如何選擇、欣賞唐詩就是今人要做的事情了。
三
唐代(618~907)崛起於民族、文化大衝撞、大融合的南北朝、隋代之後,七世紀時疆域橫跨歐亞,享國近三百年。但強大百年的帝國自安史之亂後開始分崩離析,玄宗、代宗、德宗、僖宗、昭宗竟然都曾被趕出長安。依其制度演進和社會特徵,唐代一般分為初、盛、中、晚四期。
北宋宋祁首倡唐代文章之三變,南宋嚴羽首分唐詩為初唐、盛唐、大曆、元和、晚唐五體,明代高棅將元和納入晚唐而分為初、盛、中、晚四期,現代吳經熊則分唐詩為春、夏、秋、冬四季。或按胡適《白話文學史》,唐詩亦有兒童、少年、成人、晚年四期:兒童天真綺麗,少年激烈浪漫;成人氣平神豐,通脫冷峻;晚年則余霞滿天,桑榆衰颯。
唐詩眾星璀璨,群卉芬芳。雖經千年風雨,散佚嚴重,但僅清代康熙御定《全唐詩》九百卷即收有作者兩千八百餘人,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刪除重出、誤收,實收約四萬五千首。經聞一多、陳寅恪、岑仲勉、傅璇琮、郁賢皓、陶敏、譚優學、陳尚君等人考辨,毛河世寧、孫望、王重民、童養年、佟培基、陳尚君、徐俊等人輯補,僅1992年《全唐詩補編》即增補唐詩六千三百二十七首,加上近年敦煌文獻、出土文物、域外漢籍、佛道二藏、傳世善本等所見佚詩,今存唐詩約五萬三千首。
數量繁多,優劣紛呈,除非專門的研究人員,或者偏愛一家,欣賞唐詩就往往通過選本完成了。
唐代詩歌的編輯自唐初即已開始,如崔融《珠英學士集》、孫翌(季良)《正聲集》,佚名《麗則集》、《搜玉集》,現在可知的唐人選唐詩即有一百多種,唐至清代的唐詩選本逾六百種。唐代崔融《珠英學士集》、殷璠《河嶽英靈集》、芮挺章《國秀集》、元結《篋中集》、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令狐楚《御覽詩》、《三舍人集》、姚合《極玄集》、《竇氏連珠集》、韋莊《又玄集》、韋縠《才調集》、趙崇祚《花間集》等十多種選本,以及敦煌石室寫本等留存至今。
四
作詩不易,選詩亦難。唐代之後,北宋李昉等《文苑英華》、王安石《唐百家詩選》、郭茂倩《樂府詩集》,南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清初季振宜《全唐詩》等搜集、編選唐人詩歌貢獻尤大。
如果編一本唐詩百首,難度似乎不大,因為比較容易從眾口流傳的優美唐詩中選出。
不過,百首詩歌,浮光掠影,掛一漏萬,顯然不能表現唐代詩人和詩歌的多重風貌。而且,編者不管目光如豆或者如炬,讀者一定趣味不一,眾口難調,這就註定了編選唐詩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即如唐詩,選本繁雜,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即列示了清末以前的約六百種選本。近現代亦有俞陛雲《詩境淺說》、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聞一多《唐詩大系》、馬茂元《唐詩選》、施蟄存《唐詩百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冉雲飛《像唐詩一樣生活》、王兆鵬《唐詩排行榜》等眾多選本,而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的《唐詩三百首》居然至今暢行坊間。
比較而言,多種流行的選本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未能全面、及時吸收唐詩研究的成果,立意、造論各該一端的缺點,重新編選唐詩也還是值得一試的冒險。
五
詩歌如何選擇、箋釋,藝術標準是什麼,面對哪部分讀者?一個難以兼美的難題。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文學之別於其他,在於以真情、實事為基礎,以具象、抒情為特徵。詩歌之別於散文、小說、戲劇,在於發諸情性,賦而比興,諧於律呂,超乎世塵,以源於自然、社會而高於自然、社會之真、之善為旨歸,以字詞精當、聲調諧和、境象獨特、意蘊深長之美而取勝。
唐代殷璠《河嶽英靈集》論曰:璠之所集,頗異諸家:既聞新聲,複曉古體,文質半取,風騷兩挾,言氣骨則建安為傳,論宮商則太康不逮。稍後日本遍照金剛《文鏡祕府論》卷四亦云: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後始有調。
明初高啟《獨庵集序》云:詩之要,有曰格、意、趣。格以辨其體,意以達其情,趣以臻其妙也。體不辨則入於邪陋,而師古之義乖;情不達則墮於浮虛,而感人之實淺;妙不臻則流於近凡,而超俗之風微。
清代同治二年曾國藩致沅弟(曾國荃)書主張: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沖融之趣。詩文應得陰陽之美,具氣勢、識度、情韻、趣味之象。
現代馬一浮《知性書院講錄‧論語大義》稱:詩以感為體。令人感發興起,必假言說……「須是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方是興也」。
朱光潛《詩的隱與顯》指出,詩的要素有三種:就骨子裏說,詩要表現一種情趣;就表面說,詩有意象,有聲音。詩以情趣為主,應新穎情趣見於諧和聲音,寓於具體意象。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序:文學之欣賞,所取資於文學作品者不外為內容與形式兩方面。……情必持之以理,理必融之以情,……約之以感情、想像、理性、形式四者。
近現代詩論則揭櫫: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目的,是自覺、自為的社會主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人類理性雖然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但理性是並且應當是個人激情的奴隸,詩是並且應當是激情的結晶和自由的象徵。
唐詩表現的個人情感、社會生活和外在世界,前人已多有論述。唐詩的藝術特徵,可以從命意、章法、格律、風調等方面認識和評判。
唐詩的編選準則,類如孔子選詩,殷璠《河嶽英靈集》,清代王士禛《唐賢三味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曾國藩《十八家詩鈔》,近現代陳衍《宋詩精華錄》、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大致可借而用之。
六
唐詩的演進、詩人的風格和詩歌的藝術,特別是唐詩的分期,中唐詩歌的志趣、體裁、題材、風格等方面的重大變化以及與宋詩的關係等問題,相關研究已汗牛充棟,毋庸贅述。
唐詩演進雖承前啟後,錯綜復雜,亦可大致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初唐襲六朝餘韻,開承平詩風,富豔精緻,諸體初備;盛唐剛健熱烈,發揚踔厲,氣象闊大,諸音瀏亮;中唐創新詩法,開拓詩境,百花齊放,流派紛呈;晚唐感而悱惻,哀而沉郁,詞密句麗,思遠韻永。
以詩歌範式論,清初吳喬《圍爐詩話》云:唐人能自闢宇宙、開宗立派者,唯李、杜、昌黎、義山。現代領袖風騷、眾所稱許的,則是李、杜、白三大家,或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五大家。
以分期歷史論,初唐王績、杜審言、王勃、沈佺期、宋之問、陳子昂、張說,盛唐張九齡、孟浩然、李頎、王昌齡、王維、高適、李白、杜甫、岑參,中唐錢起、劉長卿、韋應物、李益、張籍、王建、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賈島、李賀,晚唐許渾、杜枚、溫庭筠、李商隱、韋莊、韓偓等人,可為各期詩人的代表。
個人偏愛的詩人,首推李白、杜甫,各選約百首;次屬王維、李商隱,各選約六十首。四人之詩,最好還是讀其全集。至於其他詩人膾炙人口的佳作,亦披沙揀金,兼容並蓄。
本書正選唐代詩人一百八十九位,詩歌約八百餘首。所選唐詩,可以誦讀幾年以至一生了。
七
這本唐詩選箋,閱讀人群主要是受過基礎教育的漢語讀者。
入選詩人,按照其生年的順序排列;生年不詳者,參照其登第、仕宦、交遊等情況而定。然詩人生卒與唐詩分期並非完全符合,大致而言,自虞世南至張諤為初唐,自張旭至劉灣為盛唐,自錢起至李賀為中唐,自許渾至譚用之為晚唐。
詩人小傳,兼顧其里貫、生平、文學和評價,因人而異,各有側重。其資料來源,參照往古與晚近、紙上與地下、國內與國外等多重資料,相互參證,裁量而定。如王無競、上官婉兒、李隆基、王之渙、高適、暢諸、張萬頃、戴叔倫、韋應物、盧綸、姚合等人生平,即根據新出碑銘而重新修訂。
每位詩人作品,大致按照五言、七言、近體、古體的順序編排。作品文本,主要依據清代彭定求等編、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全唐詩》,陳尚君輯校、中華書局1992年出版《全唐詩補編》,兼顧早期文本與考釋成果,從先、從優而酌定。
詩之箋注,雖不可少,但應簡潔。詩無達詁,言人人殊;興發於此,義歸於彼。關鍵、疑難之字詞、人名、地名、典故、本事等,以及重要異文,人多不知者,精注;人多知之者,少注或不注。部分正選作品,為揭示其創作上的前緣後影,適當附錄古今其他詩人作品,以助讀者瞭解和理解。
作詩難,讀詩難,選詩、解詩亦難。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曾自許:雖不敢謂盡有唐詩之勝,而凡為詩人之所當吟諷及有裨於詩教者,宜無不在。這一選本,當是竭力博採眾家,薈萃精義,標舉詩法,發抉義蘊。但一人性情,難免顧此失彼;一人識見,難免孤陋寡聞。我的關注、選擇、箋釋,你們是否會意、感通、喜歡?
二○○七年初稿,二○一五年定稿。
【序】
一
詩是什麼?詩人是什麼?人是什麼?
詩者,志之所之也。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說:情欲信,詞欲巧。孔子又說:不學詩,無以言;不知禮,無以立;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興、觀、群、怨,北宋張載訓為興己之善,觀人之志,群而思無邪,怨而止禮義;南宋朱熹解釋為感發意志,考見得失,和而不流,怨刺上政。
人不是野獸,不是機器,不是神靈,人是具有情感、理性、夢想的生命個體和社會主體,個人應當是其價值進而也是人類價值的直接的、基本的判斷者和追求者...
目錄
序
【中唐】
錢起
裴迪
皇甫冉
賈至
嚴維
劉長卿
元結
張繼
李康成
嚴武
顧況
郎士元
李嘉祐
竇叔向
皎然
司空曙
鄭錫
皇甫曾
李冶
戴叔倫
韓翃
耿湋
韋應物
冷朝陽
于良史
戎昱
張志和
李端
盧綸
于鵠
李益
柳中庸
孟郊
李約
陳羽
楊巨源
武元衡
胡令能
權德輿
李宣遠
王涯
張籍
王建
令狐楚
韓愈
崔護
張仲素
薛濤
劉皂
李涉
呂溫
白居易
李紳
劉禹錫
柳宗元
姚合
元稹
賈島
盧仝
李德裕
李賀
【晚唐】
許渾
張祜
韓琮
朱慶餘
劉綺莊
溫庭筠
杜秋娘
杜牧
馬戴
雍陶
嚴惲
皇甫松
趙嘏
薛逢
李郢
方干
劉滄
項斯
陳陶
李群玉
李商隱
葛鴉兒
曹鄴
李頻
于武陵
高駢
崔魯
許棠
羅鄴
崔玨
曹松
貫休
皮日休
陸龜蒙
羅隱
韋莊
章碣
司空圖
高蟾
唐彥謙
黃滔
魚玄機
鄭谷
韓偓
張泌
張喬
杜荀鶴
李山甫
李咸用
秦韜玉
吳融
崔道融
錢珝
王駕
崔塗
惟審
盧汝弼
黃巢
齊己
譚用之
附錄 唐代帝王建元表
序
【中唐】
錢起
裴迪
皇甫冉
賈至
嚴維
劉長卿
元結
張繼
李康成
嚴武
顧況
郎士元
李嘉祐
竇叔向
皎然
司空曙
鄭錫
皇甫曾
李冶
戴叔倫
韓翃
耿湋
韋應物
冷朝陽
于良史
戎昱
張志和
李端
盧綸
于鵠
李益
柳中庸
孟郊
李約
陳羽
楊巨源
武元衡
胡令能
權德輿
李宣遠
王涯
張籍
王建
令狐楚
...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7-10-06ISBN/ISSN:978986949985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4頁開數:14.8*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