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雖然短暫,
卻精準地反應了世代的文化特徵,
及其背後的哲學思潮。
從Web 2.0,Reality Show,到MMORPG
從存在主義,解構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科技是善變的,媒體是善變的
流行時尚是善變的,文化思潮是善變的
惟有──
耶穌基督永恆不變;祂的恩典亙古長存
作者簡介:
王星然
來自台北,現居美國, 任職於密西根州政府IT部門。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Telecom碩士。
曾在傳播界打滾多年,從事節目主持、媒體營運企劃及管理工作,養成對當代流行文化的敏銳嗅覺和反思能力。高中時代,即投入校園事工,一直在最前線接觸年輕人。歷經七O、八O及九O三個不同世代的學生工作,目前服事重心為MSU校園事工。2000年正式加入Lansin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蘭莘華人基督教會),現為教會長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白崇亮 台灣奧美集團董事長
呂思瑜 佳音電台台長
吳碧玲 信友堂詩班指揮
吳獻章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
林日璇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柳百珊 廣播金鐘獎得主
彭書睿 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
楊盈箴a.k.a咖啡貓 廣播金鐘獎得主
蘇文峰 OC海外校園機構創辦人
彭書睿──作家,演講家,宣教士
我一直在找一本書,可以送給一些朋友,好好討論什麼是信仰。《隱藏在爆米花裡的思潮》,就是透過作者的眼光對流行文化的神學反思,是一本可以跟每天在塵世中過日子的基督徒好好對話的書。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白崇亮 台灣奧美集團董事長
呂思瑜 佳音電台台長
吳碧玲 信友堂詩班指揮
吳獻章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
林日璇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柳百珊 廣播金鐘獎得主
彭書睿 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
楊盈箴a.k.a咖啡貓 廣播金鐘獎得主
蘇文峰 OC海外校園機構創辦人
彭書睿──作家,演講家,宣教士
我一直在找一本書,可以送給一些朋友,好好討論什麼是信仰。《隱藏在爆米花裡的思潮》,就是透過作者的眼光對流行文化的神學反思,是一本可以跟每天在塵世中過日子的基督徒好好...
章節試閱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一齣悲劇──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
2015奧斯卡金像奬九項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配樂,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化妝。
2014柏林影展評審團大奬。
2015金球奬最佳音樂、喜劇影片。
2015年,金球奬把「最佳音樂/喜劇影片」的殊榮頒給《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我十分不以為然,它怎能是一齣喜劇呢?
無疑,《布達佩斯大飯店》是部極好看的電影,片中有豪門爭奪家產的機關算盡,一樁匪夷所思的謀殺案,失竊的文藝復興名畫,拍案叫絕的越獄行動,令人大開眼界的雪地亡命追逐……整部片子裡,精心安排的黑色幽默段子俯拾皆是,高鮮飽和的色調呈現出令人歡愉的漫畫印象,使用停格動畫(註一)的電影技法概念帶來一種緊湊的卡通節奏,加上誇張的人物性格塑造,令人噴飯的劇情和對話……似乎都指向喜劇。
可是,當你再三咀嚼,細細品味,電影裡戲謔嘲諷,誇張可笑的敍事語調,其實是對倒塌的昨日文明無盡的眷戀,血淚控訴著戰爭的殘酷和荒謬。整個觀影的過程,一股莫名的鬱結之情環繞著我。我在飛機上看完這部電影,竟然難過到吃不下客服員送來的飯。
奧地利猶太裔作家褚威格
要談這部電影,必須提到奧地利猶太裔作家褚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不僅因為導演Wes Anderson在電影結束時打上「本片的靈感來自褚威格」,他更不諱言電影中主角Gustave──那位風流倜儻的傳奇飯店經理的原型就是褚威格本人。
褚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早年在維也納學習哲學,其哲學觀點受尼采的影響頗深,而尼采是第一個用現代的說法說上帝死了的人,既然上帝已死,人必須勇敢決定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自己決定價值和意義──是褚威格創作中常不禁流露出來的哲學反思。褚威格經歷納粹迫害,輾轉流亡至英國,最後落腳巴西,他痛恨納粹和戰爭。
《昨日的世界》是褚威格出版的最後一本書,年老時他用充滿情感的文字,思鄉成病的筆觸,娓娓道出他對家鄉的懷念──那個人文薈萃的古城維也納,高舉著理性、自由和人本主義的社會文明,在第一次大戰前曾經不需要護照就可以來去自如的古老大陸,那個成長記憶中──得以安身立命的黃金年代(the Golden Age of Security)……現在因著納粹和戰亂,一切已然不復存在。
Antonio Vivaldi的《魯特琴協奏曲》
《布達佩斯大飯店》主角Gustave正是昨日文明的象徵人物,開場有一幕戲,Gustave西裝畢挺,優雅地穿梭在華麗的飯店大廳,此時背景傳來紅髮神父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魯特琴協奏曲》,還有什麼比十七世紀典雅的巴洛克音樂更能表達歐洲輝煌歷史的文明況味?
只見Gustave指揮若定,各部門按部就班,他運籌帷幄,長袖善舞,與政商富豪談笑風生,更是深諳如何「伺候」有錢貴婦之道,導演明示暗示Gustave與這些老女人之間各種複雜關係的想像……
飯店在Gustave的用心經營之下,門庭若市,冠蓋雲集。這是導演刻意塑造的美好昨日場景,象徵著大戰前的歐陸,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那個褚威格成長記憶裡的黃金年代──富庶繁榮,科學日益發達,醫學不斷躍進,各項工業發明推陳出新,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取代創世記,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取代靈修和禱告,為人類問題指點迷津,既然尼釆宣告上帝已死,超人們努力自強奮鬥,人類對自身的前途充滿信心!
電影裡,有一個與Gustave完全對比的角色「Zero」,是飯店新進的門僮,有著悲情的過去:父親被謀殺,母親及兄弟姊妹都在戰爭中被處決,敵軍燒毀了他們的村莊,他被迫成了亡命之徒。 Zero沒有身份和護照,正如他的名字,他一文不名。戰爭中,誰不想找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而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這樣一座令人安心的山寨,它不僅提供保障,還承載著那個昔日文明的美夢。
當人的價值和尊嚴被貶低成幾張紙
Zero能和Gustave這樣呼風喚雨的的名流攀上關係,自然是無往不利。有一回Zero和Gustave搭火車外出,中途被攔下查驗護照,眼看沒有身份的Zero就要惹上大麻煩,不料主事的警官一看Zero是Gustave的人,立馬放行,Zero不僅沒事,還獲贈一紙特別通行令,逢凶化吉。這是特權,也是昨日「文明」的一部份。
然而,物換星移,隨著戰事蔓延,金碧輝煌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被改裝成為戰時軍人駐紥處,Gustave遭誣陷成了階下囚,其後雖能平反,終究風光不再……電影最後,冰雪聰明的導演再次安排了一幕火車中途查驗護照的場景,此一時彼一時, Zero的那張特別通行令當場就被軍警撕毀了,不識時務的Gustave仍想出面保護Zero,被視為挑釁,拉出去就地槍決。大能的Gustave倒下了,昨日的文明也與之一同崩塌。
在《昨日的世界》裡,褚威格寫下這樣一段話:「很久以前,人只要有身體和靈魂就可以生存;現在,他還需要一本護照,沒有護照,他不會被當成人來對待。」護照裡的那幾張紙很重要,至於他本人是誰,無關緊要。如果人的尊嚴、意義與價值不是普世性的,只不過是相對的,自己決定的,那麼政府的隨意踐踏,也就不足為奇了。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一前一後兩幕查驗護照的戲,機巧安排,讓觀眾感歎今非昔比,不勝噓唏!
暗藏毁滅力量的特洛依木馬
看完導演嘔心瀝血,大費周章打造的那個記憶中的完美文明,一個問題從我心底幽幽昇起:昨日文明真的那麼美好嗎?
最近重讀薛華(Francis A. Schaeffer)的《前車可鑑》(How Should We Then Live),這本書五十年了,其對過往文明的深刻觀察,至今讀來仍是犀利。薛華在書中直陳,歐洲文明其實早在拒絕上帝時就已經注定死去。導演和褚威格深深眷戀的黃金昨日,不過是座美輪美奐的特洛依木馬,看似令人目炫,令人崇拜,卻不知裡面暗藏了可怕的毁滅力量,時候到了,它就要將擁抱它的人們,盡行殺戮。
當人宣佈上帝死了,野心家順勢取而代之,戰爭的來臨只是遲早的事,學哲學的導演Wes Anderson(註二)和褚威格看不見的是:當文明企圖掙脫上帝的束縛,當人以自身的存在來決定價值和意義,當道德成為相對,當尊貴的人性被抹掉成為動物,當機率和進化成為歷史的唯一解釋……那麼,可怕的副作用終究無法避免。既然人的本質無異於禽獸,物競天擇說大行其道,世上又沒有絕對真理來判定是非,那麼納粹消滅次等人種不過是替天行道,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導演雖能重新打造光彩奪目的昨日世界,卻也無力深究,為何人性走向敗壞?美好文明為何傾覆崩塌?因為這些議題已經進入了神學的領域。1942年二月二十三日,就在《昨日的世界》交付出版的第二天,二次大戰仍打得熾熱時候,六十一歲的褚威格和妻子一起自殺結束了生命,當他們看見深深眷戀的美好昨日已被摧毁,面對未來,人類文明一片漆黑,不見曙光,活著的荒謬令人難以忍受。
在遺書上,褚威格寫著:「我已無力重新開始,該有尊嚴地結束生命了,我曾奉獻一生的智力與精神,致力於人性的自由及最純淨的喜悅,那是大地上至高的價值……我耐性不足,先走一步。」
薛華說:「上帝一旦死去,一切由上帝而來的答案和意義也都跟著死去。」(引自《前車可鑑》)Wes Anderson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齣悲劇,充滿了死亡的氣味,只是這齣悲劇隱藏在看似歡樂的爆米花中。
註一: 停格動畫(Stop Motion或Stop Frame)有別於一般手繪動畫,不管影片中運用的是人偶、物體或黏土,都必須藉由動畫師去調整該物體各部分的細微動作變化,再一格一格(frame)拍攝下來,透過視覺暫留的幻象,在觀眾腦中製造出連續性動作的效果。導演Wes Anderson在拍攝《布達佩斯大飯店》真人版之前,曾製作了該片完整版動畫,來分析並理解他要的效果,因此他能徹底掌握每個分鏡畫面的諸般細節。
註二:導演Wes Anderson畢業於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主修哲學。這個背景使他的作品常呈現出一種哲學的反諷意味。Wes從小就對寫作和拍片有極濃厚的興趣,他十分鍾情於褚威格的文學創作。《布達佩斯大飯店》可說是他向褚威格致敬之作。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一齣悲劇──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
2015奧斯卡金像奬九項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配樂,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化妝。
2014柏林影展評審團大奬。
2015金球奬最佳音樂、喜劇影片。
2015年,金球奬把「最佳音樂/喜劇影片」的殊榮頒給《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我十分不以為然,它怎能是一齣喜劇呢?
無疑,《布達佩斯大飯店》是部極好看的電影,片中有豪門爭奪家產的機關算盡,一樁匪夷所思的謀殺案,失竊的文藝復興名畫,拍案叫絕的越獄行動,令人大開眼界的雪地...
推薦序
被潛規則了沒?
文/蘇文峰牧師
過去五十年來,存在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這些名詞,在知識界已成為顯學,在教會界卻視同玄學。許多閉關自守的基督徒對這些思潮不聞不問,一般教會常將討論這一類世上「高言大智」的人,劃為另類。
隨著近十年鋪天蓋地的年輕留學生湧向海外,有心傳福音的華人基督徒才開始驚覺:新一代學生、學者信仰福音的障礙,不太是傳統的科學至上、進化論、中國文化,而是另一種「放肆」的語言氛圍。記得在一位海歸女孩兒的自白中,她宣稱「儘管舊的思想總試圖把我們改造成社會認可的那樣,但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成為他人眼中的誰,而是成為世界上最棒的自己。」
論及婚姻時,她說「已婚或單身,我們都必須美麗,健康,積極,快樂。讓社會價值見鬼去吧。」(劉婧怡《北美留學生日報》電子版2014.06.11)這種氣勢就如張國榮唱紅的《我》:「我就是我」、「快樂的方式不只一種」(《我》曲:張國榮,詞:林夕)。這些論調都源自我們老一輩不熟悉的「藏在爆米花裡」的流行文化思潮。
2012年起,王星然這位出身媒體人,在教會中服事學生群體的長老,開始發表一系列他對當今文化現象、電影、影視、藝人的評述。當第一篇《Lady Gaga和她的“救贖論”》在舉目雜誌發表後,海內外許多讀者的眼睛不禁明亮起來。原來,Gaga這位以奇裝異服紅遍歌壇的明星,唱出來的竟是用流行時尚包裝的存在主義。
接著2012年2月號的《惠妮休斯頓:一個教會女孩的故事》,2013年12月號的《電玩,讓牧者變成路人甲?》,2014年1月號《爸爸到底去哪兒了》,2015年3月號《格雷的第五十一道陰影——奴役的焦慮》,到2016年4月號《讓我們原諒賈斯汀 ‧ 比伯吧!》等。
三年之間,王星然竟然寫出了30多篇文章(本書選錄24篇)。這些作品讓教會中極少接觸主導性流行文化的牧長和信徒能夠走出海外第一代華人移民的「次文化」圈子,大開眼界!他們在紙刊及新媒體中熱切期待王星然的下一篇作品,因為他們渴望更多認識新一代的學生學者(包括自己的子女),正被哪些文化思潮「潛規則」了。許多福音工作者從這些文章中知己知彼,不是單看年輕人的言語、服飾、生活現象就搖頭嘆氣,而是先觀察,會解釋,後應用在對新一代的關係和外展中。
王星然這本書,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正常看待當今流行文化——不可忽視,不要排斥,要明辨慎思!
被潛規則了沒?
文/蘇文峰牧師
過去五十年來,存在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這些名詞,在知識界已成為顯學,在教會界卻視同玄學。許多閉關自守的基督徒對這些思潮不聞不問,一般教會常將討論這一類世上「高言大智」的人,劃為另類。
隨著近十年鋪天蓋地的年輕留學生湧向海外,有心傳福音的華人基督徒才開始驚覺:新一代學生、學者信仰福音的障礙,不太是傳統的科學至上、進化論、中國文化,而是另一種「放肆」的語言氛圍。記得在一位海歸女孩兒的自白中,她宣稱「儘管舊的思想總試圖把我們改造成社會認可的那樣,但我們活著,不是為了...
目錄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思潮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on Pop Culture
PART1電影篇
「所有精彩的寓言,目的都不是隱藏,而是顯露真相,藉著幻想把內在的世界具體化地表現出來。」--C. S. Lewis
1-1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一齣悲劇--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
1-2 《挪亞》的狂野想像--挪亞是大爛片嗎?
1-3 永無止境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1-4 解析《悲慘世界》--來自恩典的冒犯
1-5 電影《悲慘世界》--瑕不掩瑜的藝術傑作
1-6 解讀《生命樹》--「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
PART2媒體篇
「歷史和文化其實是一股暗流,無聲無息地,它悄悄地湧入駐足,成為人類思潮的泉源。最終它從思想界流經人們的指尖和口舌,進入外在的真實世界。」--Francois Schaeffer
2-1 到底《爸爸去哪兒》了?
2-2 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國好聲音》與救贖
2-3 這些年,我們一起看的《康熙來了》
2-4 Idol‧星光‧達人秀--基督徒參加選秀節目,教會怎麼看?
2-5 21世紀的集體戀屍癖--解讀《陰屍路》 影集
2-6 廸士尼所傳的美夢福音
PART3現象篇
「人心就像一座偶像和迷信的工場,當一個人絕對地相信自己的想法,那麼必然的,他會背離上帝,擁抱他腦中自製的偶像。」--John Calvin
3-1 耶穌愛怪咖?
3-2 耶穌在YouTube上爆紅
3-3 電玩,讓牧者變成路人甲?
3-4 古典不等於骨灰--反思中國八○後鋼琴家現象
3-5 格雷的第51道陰影--奴役的焦慮
3-6 上帝的Same Love--葛萊美奬的婚禮
PART4人物篇
「一個成天高唱哈利路亞的人,不一定是個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藝術家,是藉著創作力,把自己因基督所更新的生命,彰顯出來。」「基督徒有責任起來,表彰生命與人性 的意義;只有基督徒,能表達出基督在每方面,使他成為『新造的人』的意義。」--Hans Rookmaaker
4-1 麥莉希拉(Miley Cyrus)的破壞球
4-2 Lady Gaga 和她的「救贖論」--用流行時尚包裝的存在主義
4-3 碧昂絲的「新」女性主義
4-4 惠妮休斯頓--一個教會女孩的故事
4-5 「和好」的主旋律-- 解析蘇打綠現象
4-6 讓我們原諒賈斯汀‧比伯吧!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思潮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on Pop Culture
PART1電影篇
「所有精彩的寓言,目的都不是隱藏,而是顯露真相,藉著幻想把內在的世界具體化地表現出來。」--C. S. Lewis
1-1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一齣悲劇--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
1-2 《挪亞》的狂野想像--挪亞是大爛片嗎?
1-3 永無止境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1-4 解析《悲慘世界》--來自恩典的冒犯
1-5 電影《悲慘世界》--瑕不掩瑜的藝術傑作
1-6 解讀《生命樹》--「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
PART2媒體篇
「歷...
商品資料
出版社: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出版日期:2016-08-01ISBN/ISSN:978986928661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