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書的用意在於呈現臨床治療的重要性,而非提供家族治療的整套理論。我相信探索卡爾與這個家庭的諮商過程,你就能了解他工作的核心元素。與其快速逛完整個美術館,以確保瀏覽過每一幅畫,倒不如花時間欣賞一幅傑作,如此你才可能對藝術培養出更深的理解與鑑賞力。」
──威廉.邦貝瑞
本書可貴之處在於,除了真實呈現諮商現場,更附帶諮商師為何如此回應、旁觀第三者的提問,以進一步說明象徵與經驗取向治療捨棄了思考層次、直接切入生活層面的操作方式,如何在潛意識裡播種,進而藉由混淆的方式破除舊框架,重啟個案家庭的學習動力。
無論是專業助人者或普羅大眾,都能從作者看似瘋狂又詼諧的諮商工作中,獲益良多!
作者簡介:
卡爾.華特克(Carl A. Whitaker)
卡爾.華特克富有創見和自發性的思想,奠定了他大膽、創新的家族治療取向。他相信治療師積極、強烈的真情投入和關懷,是引發家庭改變、增進家庭成員間彈性互動的最佳途徑。他本著自己的人格特質和智慧,而非任何固定的技巧,試圖在家庭裡掀起波瀾,幫助家庭成員打開心房,更全然地展現真實的自己。華特克採取的面質進路,為他博得最離經叛道的家族治療師的名聲。
華特克認為家庭是一個統合的整體,而不是分別的個體集結起來的群體;家庭成員間缺乏親密感和交流所導致的症狀與人際關係上的困難,是他們前來求診的原因。他將家人間的團結和凝聚力與個人成長畫上等號,並強調大家庭的成員,特別是真情流露和喜歡嬉戲的孩子參與治療的重要性。高大、自在、下巴突出的華特克,喜歡在進行治療時有一群人齊聚在診間。他也倡導協同治療的作法,以確保自己在使用極具煽動性的技巧來升高家庭的情感溫度時能保持客觀。
1946年起,華特克在艾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精神醫學系擔任系主任,期間以治療思覺失調症患者和患者的家庭為工作重心。也與同儕如約翰.瓦爾肯丁(John Warkentin)、湯瑪士.馬龍(Thomas Malone)、約翰.羅森(John Rosen)、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和唐.傑克森(Don Jackson),共同舉辦了家庭治療師最初幾次的重要專業會議。1955年,華特克離開艾默里大學,進入私人執業生涯,並於1965年成為威斯康辛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直至1982年退休。華特克逝於1995年4月,在家族治療界留下一個令人深感惋惜的空缺。
威廉.邦貝瑞(William M. Bumberry)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有二十五年以上伴侶諮商經驗的臨床心理醫生。與高特曼學院(Gottman Institute)合作十多年,是獲有專業合格證書的高特曼療法資深培訓師和顧問、協助臨床醫師通過檢定的顧問,以及檢定過程最後階段的錄影帶評審,同時也是三個級次的高特曼療法訓練課程以及愛的藝術與科學(Art & Science of Love)工作坊的合格講師。
自從成為高特曼學院合格培訓師後,邦貝瑞博士便開始講授高特曼專業訓練課程,並在美國各地和國外對公眾發表演講。他的講述妙趣橫生、富有創意、淺顯易懂,令人印象深刻。他是一位經驗豐富、論述清晰、充滿活力的講者,擅長以務實、便於應用的方式去呈現複雜難懂的素材,熱中於協助臨床醫師將高特曼療法帶入他們畢生的工作,以改善這個世界。
除了專長的高特曼療法,邦貝瑞博士也將情緒取向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融入工作和教學中,並與許多家族治療和系統治療界的先驅共事過。曾與卡爾.華特克醫生密切合作多年,是《與家庭共舞:象徵與經驗取向的家族治療》(Dancing with the Family: A Symbolic-Experiential Approach)、《一種不同的關懷》(A Different kind of Caring)(錄影帶),和《重塑家庭關係:卡爾.華特克的象徵性療法》(Reshaping Family Relationship: The Symbolic Therapy of Carl Whitaker)的共同作者。
譯者簡介:
傅馨芳
曾任教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從事翻譯多年。譯作有《快樂女人從自主開始》、《走出宮殿的女科學家》(再版:《情緒分子的奇幻世界》)、《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學給我們的啟示》(初版)、《星星的孩子:自閉天才的圖像思考》、《存乎一心》、《生命如此美麗:在逆境中安頓身心》、《當我老去:迎接平靜覺醒的晚年》、《信念的力量》(十週年紀念版)。
名人推薦:
吳就君(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俊鶯(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院長)
葉宗烈(台南市蕭文勝精神科診所主治醫師)
張宏俊(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主治醫師)
林慈玥(台北市建國中學主任輔導教師)
張莉莉(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張麗鳳(高雄家慈診所諮商心理師兼督導)
游金潾(中國北京人民大學素質中心特聘專家)
游淑瑜(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碧玲(台南市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總監)
陳信昭(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登義(台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趙文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理事長)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推薦序】
一位很有型的精神科醫師
吳就君
收到張老師文化邀請為此書撰序的當下,我因公務繁忙,本想推辭,但隨後翻閱第一章,Dr. Whitaker 其人及他說話時特別的嗓音(似是聲帶較寬震動出來的聲音)竟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他是罕見有型的精神科醫師,我很懷念他,因此改變心意,撰寫此短文。在此感激出版公司的邀約。
Dr. Carl Whitaker 是我的好朋友 Dr. Milton Miller(曾於1968 年來台擔任台大醫院精神科客座教授,著有《當我所愛的人病了》,1975 年時報出版社發行)擔任威斯康辛大學精神科主任時非常喜歡的同事之一。我留學美國時,他特別引薦我與 Dr. Whitaker 於私人場合對談,並有機會觀摩他的家族治療工作坊。
記憶裡的 Dr. Whitaker,解決問題的途徑十分獨特,直接且勇敢,有時我會擔心他因此遇到險惡的意外;他的聲音宏亮,外表令人聯想到鄉村歌曲的熟男歌手,又像一位親切有趣的老爹。
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讀《與家庭共舞》,這本約三十年前出版的經典之作,每一章節皆引起我許多共鳴。我這麼多年逐漸確立的觀點,有不少是與他心有戚戚焉。閱畢全書,不禁叫好,大為激賞。
摘錄書中幾段議題如下。這些文字好似呈現了我個人的內心獨白,也是我從事治療師訓練工作多年,常與同行交流與討論的議題:
「我不怎麼相信想法或資訊能帶來改變。要看見真正的改變,家人之間需要動之以情,需要真實的體驗,而不是大腦的洞見。我的作風是強調情感上的體驗,而不只是教育式的學習。所以你真正的影響力是來自你跟家庭共同參與交心的歷程,你懂得如何在過程中融入並抽離。」
這個觀點與我強調「與人接觸」的三項「過程」的覺察,有不謀而合之處。這幾年,我從事治療師的訓練或督導時,也特別重視治療師的個人建構,如人性觀、人生觀、家庭觀、治療觀、社會觀、宇宙觀等等,這些觀念常常會進入我們深切的探討中。
Dr. Whitaker 認為:「要對一個陷入苦惱的家庭有所幫助,治療師必須清楚地知道他所信守的專業角色。治療師為自己設定的角色說明其個人特質,以及治療師對他人的想法,為所有參與治療過程的人(包含治療師自己)謀求最大的成長,不要讓自己油盡燈枯,才能保有利他的能力。在會談過程中,真實地呈現自己並保持覺察。」他不相信純淨的利他行為存在,我也這麼認為。治療師應該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的企圖為何。治療過程中看到什麼或聽到什麼,皆坦誠回應,並接受自己能做到以及做不到的。
治療是一個試圖導向成長的歷程,包含家庭的成長和治療師的成長,過程中,雙方皆需具備勇氣,願意真心實意地對待彼此,並「以誠相待」──這是 Dr. Whitaker 最關鍵的核心價值。人生在世,若不要讓自己麻木不仁,就要真切地體驗生命中種種苦與樂。治療師若能幫助人們對自己的痛苦有透徹的洞察,了悟生命的荒謬性,人們便有可能因此扛起重塑自己的責任。
我個人認同經驗性的家族治療,Virginia 和 Carl 都被歸為經驗派家族治療師,雖然我與 Carl 僅有一天的邂逅,但視兩位為極重要的恩師。就我的觀察, 兩人風格迥然不同:Virginia 溫柔美妙、動人心弦,細膩得令人心怡;Carl 如在原野奔馳的感覺,陽剛弔詭,幽默得令人深思。
疏離感日益升高的當代社會,一位治療師需要具備嘗試治療方式帶有風險與衝突的能力。為此,我極力推薦給大家,一起翻開此書,欣賞這位我認為很有型的精神科醫師!
(本文作者為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創會理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8折25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7折以上 | 0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7 |
7折 | 3 |
7折以上 | 0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優惠價: 88 折, NT$ 282 NT$ 32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書的用意在於呈現臨床治療的重要性,而非提供家族治療的整套理論。我相信探索卡爾與這個家庭的諮商過程,你就能了解他工作的核心元素。與其快速逛完整個美術館,以確保瀏覽過每一幅畫,倒不如花時間欣賞一幅傑作,如此你才可能對藝術培養出更深的理解與鑑賞力。」
──威廉.邦貝瑞
本書可貴之處在於,除了真實呈現諮商現場,更附帶諮商師為何如此回應、旁觀第三者的提問,以進一步說明象徵與經驗取向治療捨棄了思考層次、直接切入生活層面的操作方式,如何在潛意識裡播種,進而藉由混淆的方式破除舊框架,重啟個案家庭的學習動力。
無論是專業助人者或普羅大眾,都能從作者看似瘋狂又詼諧的諮商工作中,獲益良多!
作者簡介:
卡爾.華特克(Carl A. Whitaker)
卡爾.華特克富有創見和自發性的思想,奠定了他大膽、創新的家族治療取向。他相信治療師積極、強烈的真情投入和關懷,是引發家庭改變、增進家庭成員間彈性互動的最佳途徑。他本著自己的人格特質和智慧,而非任何固定的技巧,試圖在家庭裡掀起波瀾,幫助家庭成員打開心房,更全然地展現真實的自己。華特克採取的面質進路,為他博得最離經叛道的家族治療師的名聲。
華特克認為家庭是一個統合的整體,而不是分別的個體集結起來的群體;家庭成員間缺乏親密感和交流所導致的症狀與人際關係上的困難,是他們前來求診的原因。他將家人間的團結和凝聚力與個人成長畫上等號,並強調大家庭的成員,特別是真情流露和喜歡嬉戲的孩子參與治療的重要性。高大、自在、下巴突出的華特克,喜歡在進行治療時有一群人齊聚在診間。他也倡導協同治療的作法,以確保自己在使用極具煽動性的技巧來升高家庭的情感溫度時能保持客觀。
1946年起,華特克在艾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精神醫學系擔任系主任,期間以治療思覺失調症患者和患者的家庭為工作重心。也與同儕如約翰.瓦爾肯丁(John Warkentin)、湯瑪士.馬龍(Thomas Malone)、約翰.羅森(John Rosen)、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和唐.傑克森(Don Jackson),共同舉辦了家庭治療師最初幾次的重要專業會議。1955年,華特克離開艾默里大學,進入私人執業生涯,並於1965年成為威斯康辛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直至1982年退休。華特克逝於1995年4月,在家族治療界留下一個令人深感惋惜的空缺。
威廉.邦貝瑞(William M. Bumberry)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有二十五年以上伴侶諮商經驗的臨床心理醫生。與高特曼學院(Gottman Institute)合作十多年,是獲有專業合格證書的高特曼療法資深培訓師和顧問、協助臨床醫師通過檢定的顧問,以及檢定過程最後階段的錄影帶評審,同時也是三個級次的高特曼療法訓練課程以及愛的藝術與科學(Art & Science of Love)工作坊的合格講師。
自從成為高特曼學院合格培訓師後,邦貝瑞博士便開始講授高特曼專業訓練課程,並在美國各地和國外對公眾發表演講。他的講述妙趣橫生、富有創意、淺顯易懂,令人印象深刻。他是一位經驗豐富、論述清晰、充滿活力的講者,擅長以務實、便於應用的方式去呈現複雜難懂的素材,熱中於協助臨床醫師將高特曼療法帶入他們畢生的工作,以改善這個世界。
除了專長的高特曼療法,邦貝瑞博士也將情緒取向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融入工作和教學中,並與許多家族治療和系統治療界的先驅共事過。曾與卡爾.華特克醫生密切合作多年,是《與家庭共舞:象徵與經驗取向的家族治療》(Dancing with the Family: A Symbolic-Experiential Approach)、《一種不同的關懷》(A Different kind of Caring)(錄影帶),和《重塑家庭關係:卡爾.華特克的象徵性療法》(Reshaping Family Relationship: The Symbolic Therapy of Carl Whitaker)的共同作者。
譯者簡介:
傅馨芳
曾任教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從事翻譯多年。譯作有《快樂女人從自主開始》、《走出宮殿的女科學家》(再版:《情緒分子的奇幻世界》)、《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學給我們的啟示》(初版)、《星星的孩子:自閉天才的圖像思考》、《存乎一心》、《生命如此美麗:在逆境中安頓身心》、《當我老去:迎接平靜覺醒的晚年》、《信念的力量》(十週年紀念版)。
名人推薦:
吳就君(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俊鶯(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院長)
葉宗烈(台南市蕭文勝精神科診所主治醫師)
張宏俊(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主治醫師)
林慈玥(台北市建國中學主任輔導教師)
張莉莉(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張麗鳳(高雄家慈診所諮商心理師兼督導)
游金潾(中國北京人民大學素質中心特聘專家)
游淑瑜(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碧玲(台南市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總監)
陳信昭(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登義(台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趙文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理事長)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推薦序】
一位很有型的精神科醫師
吳就君
收到張老師文化邀請為此書撰序的當下,我因公務繁忙,本想推辭,但隨後翻閱第一章,Dr. Whitaker 其人及他說話時特別的嗓音(似是聲帶較寬震動出來的聲音)竟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他是罕見有型的精神科醫師,我很懷念他,因此改變心意,撰寫此短文。在此感激出版公司的邀約。
Dr. Carl Whitaker 是我的好朋友 Dr. Milton Miller(曾於1968 年來台擔任台大醫院精神科客座教授,著有《當我所愛的人病了》,1975 年時報出版社發行)擔任威斯康辛大學精神科主任時非常喜歡的同事之一。我留學美國時,他特別引薦我與 Dr. Whitaker 於私人場合對談,並有機會觀摩他的家族治療工作坊。
記憶裡的 Dr. Whitaker,解決問題的途徑十分獨特,直接且勇敢,有時我會擔心他因此遇到險惡的意外;他的聲音宏亮,外表令人聯想到鄉村歌曲的熟男歌手,又像一位親切有趣的老爹。
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讀《與家庭共舞》,這本約三十年前出版的經典之作,每一章節皆引起我許多共鳴。我這麼多年逐漸確立的觀點,有不少是與他心有戚戚焉。閱畢全書,不禁叫好,大為激賞。
摘錄書中幾段議題如下。這些文字好似呈現了我個人的內心獨白,也是我從事治療師訓練工作多年,常與同行交流與討論的議題:
「我不怎麼相信想法或資訊能帶來改變。要看見真正的改變,家人之間需要動之以情,需要真實的體驗,而不是大腦的洞見。我的作風是強調情感上的體驗,而不只是教育式的學習。所以你真正的影響力是來自你跟家庭共同參與交心的歷程,你懂得如何在過程中融入並抽離。」
這個觀點與我強調「與人接觸」的三項「過程」的覺察,有不謀而合之處。這幾年,我從事治療師的訓練或督導時,也特別重視治療師的個人建構,如人性觀、人生觀、家庭觀、治療觀、社會觀、宇宙觀等等,這些觀念常常會進入我們深切的探討中。
Dr. Whitaker 認為:「要對一個陷入苦惱的家庭有所幫助,治療師必須清楚地知道他所信守的專業角色。治療師為自己設定的角色說明其個人特質,以及治療師對他人的想法,為所有參與治療過程的人(包含治療師自己)謀求最大的成長,不要讓自己油盡燈枯,才能保有利他的能力。在會談過程中,真實地呈現自己並保持覺察。」他不相信純淨的利他行為存在,我也這麼認為。治療師應該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的企圖為何。治療過程中看到什麼或聽到什麼,皆坦誠回應,並接受自己能做到以及做不到的。
治療是一個試圖導向成長的歷程,包含家庭的成長和治療師的成長,過程中,雙方皆需具備勇氣,願意真心實意地對待彼此,並「以誠相待」──這是 Dr. Whitaker 最關鍵的核心價值。人生在世,若不要讓自己麻木不仁,就要真切地體驗生命中種種苦與樂。治療師若能幫助人們對自己的痛苦有透徹的洞察,了悟生命的荒謬性,人們便有可能因此扛起重塑自己的責任。
我個人認同經驗性的家族治療,Virginia 和 Carl 都被歸為經驗派家族治療師,雖然我與 Carl 僅有一天的邂逅,但視兩位為極重要的恩師。就我的觀察, 兩人風格迥然不同:Virginia 溫柔美妙、動人心弦,細膩得令人心怡;Carl 如在原野奔馳的感覺,陽剛弔詭,幽默得令人深思。
疏離感日益升高的當代社會,一位治療師需要具備嘗試治療方式帶有風險與衝突的能力。為此,我極力推薦給大家,一起翻開此書,欣賞這位我認為很有型的精神科醫師!
(本文作者為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創會理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7折以上 | 0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7 |
7折 | 3 |
7折以上 | 0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8折257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