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作為哲學家極富思想獨創性,其影響力遠超出哲學本身的範圍。本書力圖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精華介紹給讀者,說明其哲學觀點的本質與影響,並對維特根斯坦在當代思想領域的持續影響給出新的評價。
若想瞭解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點、他在思想與語言的本質方面所持守的信念,以及他關於心靈哲學的許多不容忽視的見解(儘管有時會被人誤解且常常令人困惑),從這本書開始讀起再好不過。──Raymond Tallis《衛報》
作者簡介:
格雷林(A.C. Grayling)
倫敦大學伯克貝學院哲學高級講師、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特約研究員。著有《哲學邏輯導論》《駁懷疑論》《貝克萊:中心論證》等書。擔任《衛報》專欄作者多年,並為《觀察家》、《經濟學人》等刊物撰稿。
譯者簡介:
張金言
專業譯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生平與性格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是一位哲學家。哲學在20世紀已經成為只有專家們才去研究的對象,因此大多數近年來獲得聲譽的哲學家只在他們的同事中間聞名。然而維特根斯坦的名聲卻遠遠超越了哲學的界限。在不治哲學的人們當中,提及他的名字的次數多得驚人,聽到他的名字的場合也各自不同,同樣令人驚訝。在許多人眼中,他被認為是20世紀哲學的典型代表,好像他不僅在其著作中而且在人格上都體現出哲學本身的面目:難解而深邃。也許由於這個緣故,他著作中的內容常被人隨便取來當作警句。這些內容之所以被人這樣使用,是由於其文體風格和結構的適宜,也因為似乎可以從中提煉出某些智慧。
許多當代哲學家認為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外行人對他的評價就由此而來。這種評價是否正確仍然要由歷史來決定;同行人的判斷並不一定永遠正確。然而不管結論如何,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即維特根斯坦的生平和思想無論如何都是非比尋
常的。
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於1889年4月26日出生在維也納,在家中排行第八,最為年幼。他的父親是一位實業家,也是奧地利最富有的人物之一;維特根斯坦一家的宅院是維也納人社會和文化生活的一個中心。
維特根斯坦家族父系和母系歷代都以家道殷實和教養良好著稱。他的祖父是來自黑森的一位富有的猶太羊毛商。他改信基督教中的新教,娶了一位維也納銀行家的女兒。其後不久他便把經營中心轉移到維也納,在該地他和妻子成了藝術贊助家。他們讓兒子卡
爾(Karl ) (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的父親) 接受花費昂貴的古典式教育,但是卡爾拒不從命,十七歲離家奔赴美國,有兩年靠在飯館服務以及教小提琴和德文課為生。回到維也納後他開始學習工程學。除了繼承的遺產,他在幾十年間由於成功經營鋼鐵工業而增添了大量財富,躋身奧匈帝國最重要的實業家行列。他在過了五十歲不久便退休,用一些時間給維也納報刊撰寫經濟學方面的文章。
盡全力鼓勵全家從事文化和音樂活動的是維特根斯坦的母親萊奧波爾迪娜(Leopoldine )。她也是一位銀行家的女兒,同施蒂里亞的地主鄉紳有着親戚關係。她的音樂興趣頗為濃厚。受她的邀請,勃拉姆斯(Brahms )和馬勒(Majler ) 是家中常客;在她的鼓勵下,維特根斯坦的兄長保羅(Paul ) 成了一名音樂會鋼琴演奏家。保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一隻手後,拉威爾(Ravel )和施特勞斯(Strauss ) 參與為保羅寫出獨手演奏的協奏曲。維特根斯坦本人也具有很好的音樂天賦。成年後他曾自學吹奏單簧管,但是他最突出的音樂才能卻表現在全憑記憶用口哨吹奏出整篇樂譜的能力上。
萊奧波爾迪娜.維特根斯坦信奉羅馬天主教,所以維特根斯坦也是在這種宗教信仰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宗教是他一生始終強烈關注的主題。有好幾次他曾認真考慮去當修道士。然而他的宗教觀點卻不是正統的,到底是甚麼信仰他也從未講出。在他的著作中
透露過一些與此相關的暗示。
也許是由於自己切身的經驗,卡爾.維特根斯坦的教育觀點很是奇特。他讓自己的孩子都在家裏受教育,課程全由他自己安排,直到十四歲為止。這項計劃並不成功。到了維特根斯坦該上學的時候,他竟進不了維也納的高級中學( 相當於文法學校) 甚至實科學校
( 相當於現代中學) ,因為他達不到所要求的標準。
最後他通過了林茨一所省立實科學校的入學考試,在那裏上學的還有一個同齡人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維特根斯坦在該校度過了三年不愉快的時光,1906年離校時並未取得升進大學的資格。這是一次挫折,因為他曾有在維也納跟博爾茨曼(Boltzmann )學習物理的志願。然而他一直表現出工程學方面的天
資,這是他父親的專業;據說他在童年就製作出一種縫紉機的模型,證明他有這方面的才能。因此他的父母便將他送進柏林—夏洛滕堡的一所工藝學院。
維特根斯坦在那裏生活得也不愉快,三個學期之後便離開了這所學校。然而他卻對航空工程產生了興趣,這是他未來職業的一條最新發展途徑。他於1908年前往英國,當年夏天在德比郡靠近格洛瑟普的高空大氣層研究站進行風箏飛行試驗。當年秋季他進了曼
徹斯特大學學習航空工程。
維特根斯坦的名字留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學生名冊上有兩年之久,儘管其間大部分時間他都在歐洲大陸。在曼徹斯特停留後期,他正致力於設計一種在槳片尖端裝有噴氣嘴的螺旋槳。他對這種設計所涉及的數學問題產生了興趣,接着又轉向數學本身,最後則
被關乎數學基礎的哲學問題所吸引。他問自己認識的人關於這門學科可以讀些甚麼書,有人便讓他去讀羅素(Bertrand Russell )的《數學原理》。該書對維特根斯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前他所讀的哲學書很有限;他讀過叔本華(Schopenhauer ) 的某些著作,此外就很少了。羅素這本書使他了解到邏輯和哲學的最新發展,促成這些發展的正是羅素本人和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 ) 。維特根斯坦對這些思想極感興趣,決心進行研究。1911年他到耶拿大學面見弗雷格,把自己的一篇文章交給他看,請求指導。弗雷格建議他到劍橋師從羅素。因此維特根斯坦便在1912年早些時候到了劍橋,註冊入學。
維特根斯坦在劍橋只待了五個學期。然而這卻是一段對他成長影響最大的時期。他同羅素討論邏輯和哲學,後者在當時寫的一封信中講到他時說,「( 他是)繼摩爾(G.E. Moore) 之後我遇到的最有才能的人」。維特根斯坦與羅素很快便不再是師生關係,雖然維特根斯坦的朋友戴維.平森特(David Pinsent ) 在日記中說,「很顯然,維特根斯坦是羅素的信徒之一,從他那裏得到很多教益」。然而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種得到教益的影響並不全是單向的。
維特根斯坦很喜歡旅行。1913年他同平森特第一次去冰島,然後又去挪威。挪威深深吸引了他,這一年晚些時候他自己又返回挪威。他在靠近肖倫一個農莊的偏僻角落自己修建了一間小屋。除了一度去維也納短暫停留過聖誕節之外,他在此一直居住到1914年夏天。他把住在小屋內的時間專用於研究邏輯。G.E.摩爾曾來此探望他,並在停留期間記錄下維特根斯坦的一些研究工作。這項工作代表了後來發展為維特根斯坦第一本著作《邏輯哲學論》的研究進程之最初階段。
第一章
生平與性格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是一位哲學家。哲學在20世紀已經成為只有專家們才去研究的對象,因此大多數近年來獲得聲譽的哲學家只在他們的同事中間聞名。然而維特根斯坦的名聲卻遠遠超越了哲學的界限。在不治哲學的人們當中,提及他的名字的次數多得驚人,聽到他的名字的場合也各自不同,同樣令人驚訝。在許多人眼中,他被認為是20世紀哲學的典型代表,好像他不僅在其著作中而且在人格上都體現出哲學本身的面目:難解而深邃。也許由於這個緣故,他著作中的內容常被人隨便取來當作警句。這些內容之所以被人這樣使用,是由...
作者序
前 言
我在這本關於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的簡明論述中想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給非專業的讀者講明維特根斯坦思想的主線。第二件事是講述他的思想在20世紀分析哲學中所佔的地位。
在一本小書的有限篇幅內不管完成其中哪一個目標都並非易事。這有許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維特根斯坦的著作數量很大,內容複雜,還很難懂。因此這些著作可以有互不相同的解釋,並且已經有了許多解釋。充分闡明維特根斯坦就需要對他本人的著作作出
詳細的從而也是篇幅很長的考察,還要對圍繞他的著作寫出的大量文獻作出評述。這在本書中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的目標並不太高。這正是我所說的「主線」的意思;我並不假定讀者要先有哲學方面的知識。
維特根斯坦的追隨者們認為對他的觀點作簡短的介紹性概述是錯誤的。維特根斯坦的一位主要信徒諾曼.馬爾科姆(Norman Malcolm)寫道:「試圖對〔維特根斯坦的著作〕作出概述既不會成功,也徒勞無益。維特根斯坦將其思想壓縮到不可再壓縮的地
步。需要做的是展開這些思想並找出其相互之間的聯繫。」維特根斯坦的追隨者們又加上另外一個理由,指出對哲學觀點的概述自然而然地容易採取系統講解的形式,即按順序逐個闡述論點,而維特根斯坦在其後期哲學中則表現出對系統性哲學思考的憎惡,拒絕
涉足其中。他的追隨者說,因此簡要概述維特根斯坦的觀點不僅嚴重歪曲其思想內容,而且嚴重誤讀其思想意圖。
我不同意這些論點。在我看來,對維特根斯坦的著作不僅可以而且十分需要作出概述,特別因為他的著作現已包括身後出版的大量卷冊,其中多有相同和重複的內容。說維特根斯坦的著作不包含可以系統表述的理論也是不對的,因為事實並非如此。在這裏重
要的是維特根斯坦所說的話與他說話的方式之間的區別;他的後期著作在文章風格上的不系統並不意味着內容上的不系統。維特根斯坦在其「早期」和「後期」著作中都提出了具有邏輯依存關係的某些基本論點,人們可以發現、陳述和說明這些論點,與處理任
何一種哲學學說完全一樣。我在本書中要做的正是這項簡要的介紹性工作。
然而人們對於維特根斯坦可以作出很不相同的解釋,這就產生了問題。每個評論者都盡其所能想給出最精確的說明,最後卻發現自己被那些具有不同反應的人指責為歪曲了維特根斯坦的觀點。這也許令人感到沮喪,讓人覺得對於維特根斯坦的所思所想將永遠
不會達到共識。然而我並不認為這種悲觀論調有甚麼根據,因為在我看來有關維特根斯坦的文獻對於他的著作中哪些是最重要的論點已經有了基本上一致的看法。這並不是否認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難;但卻確實表明人們能夠有幾分把握地確定維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哪
些方面應該在像本書這樣的導論中得到討論。然而,同任何一個論述維特根斯坦的人一樣,我還是要小心翼翼地附加一句,即被我歸於他名下的觀點是我自己對於這些觀點的解釋;所以「照我的理解,維特根斯坦的意思是⋯⋯」這個附加說明應被理解為是貫穿全
書的。
在上述兩個目標中,第二個比較容易達到。它是要評述維特根斯坦的著作在20世紀分析哲學中的地位。這是一個狹小的目標,因為這並不等同於將他的著作放進20世紀整個思想史中去考察。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與文學和藝術思潮聯繫起來,或者推斷比如說他的早期著作是否是「現代主義的」以及後期著作是否是「後現代主義的」,或者從1914年以前的維也納思想動盪中去尋找他的哲思源泉,這並不是我在以下篇幅中要完成的任務。這樣一種任務會提起人的興趣並在許多方面很有價值,但是在本書中我只關注直接有關的問題。如果嚴格從哲學方面來看,維特根斯坦的著作一般被認為屬於晚近和當代分析哲學的主流。
我正是將它放在這個背景下進行討論的。然而還應該提到,維特根斯坦的名字以及偶而還
有他的個別觀點也出現在有關人類學、神學、文學理論和其他學科的著作中。歐洲大陸的哲學家晚近的思想傳統與英語國家的分析傳統頗不相同,但他們同樣關注維特根斯坦的著作。詳細的研究也許會把這些比較廣泛的觀察包括進去。但是正如我說過的,本書只集中闡述維特根斯坦思想的主要方面。判斷在任何情況下將其用於另外一些領域是否有價值畢竟要先理解這些思想本身。然而有些地方我還是指出它們與其他領域的聯繫;這主要是在討論維特根斯坦後期觀點的時候。
在以下的行文中,陳述和說明所佔的篇幅比批評多。這是因為整體篇幅有限並且我的主要任務在於向非哲學專業的讀者講清維特根斯坦思想的主要方向。然而這樣一種做法就包括指出一位思想家的觀點引起了甚麼樣的批評反應並且指明這些觀點令人信服或難
以服眾的程度及其理由。因此我在這一方面也提出一些簡短的和非專門性的嘗試性意見。
在討論維特根斯坦的著作與20世紀其他分析哲學之間的關係時,我對於一般的看法作了不算重大的修正。我的意見是:維特根斯坦在晚近哲學中的地位(就他對其內容和方向的實際影響而言)並不完全同人們通常所說的一樣。
導論性質的書應該鼓勵其讀者直接研究書中探討的問題。然而就某些實例來講,期待非專業讀者做到這一點實在是期望過高,如果他們不先獲得最起碼的扎實的背景知識的話。對維特根斯坦的研究就是這樣一個實例。儘管他的追隨者持有相反的意見,他在很
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哲學家中的哲學家。一個在哲學上沒有一點根基的人讀他的著作不會有任何收穫,正
如讀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 、康德( Immanuel Kant ) 和其他哲學家的著作一樣,因為不理解爭論的正反兩面的人完全看不到其中的要點所在。因為本書並不假定讀者受過哲學訓練,我已力圖做到使其包括必要的說明;本書的目的是勾畫出維特根斯坦思想的輪廓,即使對那些不是也不想成為系統研究哲學的人也將提供有用的知識。然而如果以下內容能促使某些讀者將目光投向維特根斯坦本人的著作,並且得到更深的理解,那就是一項重大收穫了。
我要感謝安東尼.肯尼(Anthony Kenny )、安東尼.昆頓(Anthony Quinton )、吉姆.霍普金斯( JimHopkins )、丹.拉希德(Dan Rashid )、亨利.哈代(Henty Haroly )和基思.托馬斯(Keith Thomas ),他們曾通讀全稿,提出了有價值的意見和批評;也感謝卡羅琳.懷爾德(Carolyn Wilde ) 和諾曼.馬爾科姆,
他們和我就《哲學研究》的某些論點進行過有益的討論。通常的條件限制和急迫的要求決定了本書的面貌,但是這些提意見的人對其進行了改善,我對他們深表謝意。0
我將本書獻給詹妮——“Invenio sine vertice aquas,sine murmure euntes, perspicuas ad humum.”(「我找到了清澈的、沒有旋渦、沒有巨大聲響流向地面的泉水。」)
前 言
我在這本關於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的簡明論述中想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給非專業的讀者講明維特根斯坦思想的主線。第二件事是講述他的思想在20世紀分析哲學中所佔的地位。
在一本小書的有限篇幅內不管完成其中哪一個目標都並非易事。這有許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維特根斯坦的著作數量很大,內容複雜,還很難懂。因此這些著作可以有互不相同的解釋,並且已經有了許多解釋。充分闡明維特根斯坦就需要對他本人的著作作出
詳細的從而也是篇幅很長的考察,還要對圍繞他的著作寫出的大量文獻作出評述。這在本書中是做...
目錄
vii 前 言
1 第一章 生平與性格
19 第二章 早期哲學
89 第三章 後期哲學
157 第四章 維特根斯坦與晚近哲學
169 推薦閱讀書目
vii 前 言
1 第一章 生平與性格
19 第二章 早期哲學
89 第三章 後期哲學
157 第四章 維特根斯坦與晚近哲學
169 推薦閱讀書目
商品資料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日期:2016-07-01ISBN/ISSN:978019941491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85頁開數:32開(19.6 cmx13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