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新解
《菜根譚》融儒、釋、道各派精華於一爐,關注各種不同的人生處境,對於個人修身養性有莫大助益。本書收錄其中雋語超過百則,皆附原文、翻譯、注釋、新解,是編者將《菜根譚》一書處世應物的人生智慧融入生活中,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重新詮釋的力作。從俯拾皆是的家務事到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每篇故事皆扣人心弦,與原文相互印證,是領略《菜根譚》這本流傳四百多年的經典最佳的入門書。
本書特色
你有三大理由閱讀本書:
古今典範:古人為人處世的思想精華,今人行走社會的最佳指南。
處世寶典: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彙集了古代聖賢們的智慧。
圖文並茂:深得原作智慧之道的嶄新闡釋,皆附精美典雅的配圖。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原著/洪應明
明朝人,生卒年不詳,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精通釋、道、儒三家之學的博學之士,是一位隱逸山林的隱者。有《菜根譚》一書傳世,此書約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
編者/諸葛瑾
喜好鑽研中國「古典文學」,性喜以今人視角重新闡釋傳統經典,並從其中歸結出宜於當今所用的「現代精神」,常於報章雜誌發文立論,是一位熱愛傳統文學、歷史,並不忘關懷、回饋社會的優質作家,編有《菜根譚新解》。
章節試閱
第一篇修身
正德
1. 堅守道德,美名永駐
讀菜根
【原文】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
堅守道德節操的人,可能會遭遇一時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則會遭受千年萬載的唾棄。智慧高、心胸寬且明事理的人,是非常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追求和死後名譽的。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寂寞,也不願遭受萬古的淒涼。
【注釋】
依阿:「阿」與「依」同義,依附、迎合,指自己缺乏獨立人格,凡事都隨意附從他人意見。
達人:指智慧高超、胸襟開闊、眼光遠大的人。
物外之物:泛稱世事以外的東西,即佛教所謂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身後之身:指死後的名譽。
悟菜根
道德是人性的一塊試金石。在道德面前,一切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最終都會顯出原形。所以能夠一生堅守美好道德的人,儘管生前寂寞一直如影相隨,但其身後之美名則雋永久長。而那些趨炎附勢、依附權貴的人,雖然生前活在「萬紫千紅」中,可身後之名卻遭到一代又一代世人的唾駡。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無論人們如何聰明,道德依舊是世間那桿秤的砝碼,沒有高尚的道德,人生價值將永遠是零!
講菜根
忍一時寂寞,留萬古芳名
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所以他自幼就開始閱讀史書,並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與史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受父親的薰陶,司馬遷立志要編一部最全面、最真實的史書。為了蒐集史料,開闊眼界,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開始遊歷中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弔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遊覽和考察,使他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父親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蒐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司馬遷正準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卻因替向匈奴投降的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下了監獄,受了腐刑。
受刑之後,司馬遷是極其痛苦的,因為畢竟腐刑對於一個堂堂男兒來說,是莫大的侮辱。可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都是古人在不得志、極其困厄的情況下寫的。我要拋卻一切雜念,將未完成的編寫工作繼續下去。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西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用將近十年的時間編寫成一部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鉅著《史記》。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的敍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對後世史學的影響極其深遠,也是世人公認的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司馬遷出獄後,繼續擔任中書令,最後在鬱鬱中死去,但他的名字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最光輝的頁面裡,他的著作《史記》也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
一個人恪守道德的價值似乎總是凸顯得很晚,但人的一生相對於不竭的光陰來說就如曇花一現,何不守一時寂寞,品人生真味,留身後芳名呢?
2. 潔者自潔,高者自高
讀菜根
【原文】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譯文】
權利和財富,不接近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被其污染的就更加清白;權謀詐計,不知道的人是高明的,知道了卻不使用就更加高明了。
【注釋】
勢利:指權勢和利欲。
智械機巧:指心計權謀。
悟菜根
這個世界誘惑人的東西很多,真正品德高尚、秉性正直的人,即使每天接觸這些誘惑,也能堅守底線而不被其迷惑。而有的人就很輕易被感染,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削尖腦袋往裡鑽,結果可能受到外人一時的羡慕和讚揚,可是時間一長,所有的羡慕和讚揚都會成為過眼雲煙,甚至變成無盡的唾駡和鄙視。
「智械機巧」是從智慧和才能中鍛鍊而來的,但假如為了一己利益而採用權謀詐計,就會損壞自己的道德。所以說,真正高尚的是那些有機會把握權力,掌握金錢,卻依然保持高潔,不因權力而貪污,不因金錢而墮落的人。因為權勢名利是現實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也是極難抵制的誘惑。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如此高尚的人,就必須塑造自己良好的品德、堅定的人格,才會視權勢如浮雲,出污泥而不染,恥於機巧權謀的運用。
講菜根
知者不用,用者不智
鄭國有個巫師叫季咸,能預知禍福壽夭,他能算出人某年某月某日死,從不出錯。列子十分敬服,就對他的老師壺子說:「本來我以為先生之道最了不起,想不到還有比您更了不起的。」壺子說:「你叫他來給我看看相,算算命。」
季咸第一次來時,壺子示以地之相。季咸看完相,出來對列子說:「我看到了濕透的死灰,你的老師十天之內必死無疑。」列子進去,流著眼淚轉告了壺子。壺子說:「你叫他再來。」
第二天,壺子示以天之相。季咸出來對列子說:「你的老師運氣不錯,幸虧遇到我,才有了轉機,我讓他死灰復燃了。」列子高興地進去轉告了壺子。壺子說:「你讓他再來。」
第三天,壺子示以全息的人之相。季咸一看世間諸相應有盡有,不敢妄言,出來對列子說:「你的老師心不誠,在面相上故意隱瞞自己的內心欲念,叫我怎麼看?」列子進去轉告了老師。壺子說:「你叫他再來。」
第四天,壺子示之以無相之相。季咸一看,站都站不穩,轉過身撒腿就逃。列子追之不及,回來問壺子怎麼回事。
壺子告以原委:「人總是以自己極有限的所知來揣度萬物。季咸不過是所知較多,尤其是對凡夫俗子頗為深知。凡夫俗子自以為得天道、得地道、得人道,並以得道之心與自然之道相抗,所以巫師能夠給凡夫俗子看相,甚至能做出準確的預言。其實不是看相者有道,而是被相者不自知地告訴看相者的。這個巫咸能看出我的地之相和天之相———這是人之相的兩種———已經算是有點混飯吃的小本事了。我第三天讓他看全息的人之相,他就已經看不明白了。我第四天再讓他看自然的清淨本相,他就知道看與被看的位置完全顛倒了。所以再不敢狂妄,趕緊逃跑了。」
列子聽了,知道自己對老師的智慧什麼也沒學到,於是回家給妻子老老實實做了三年飯。平時對待任何生物,像對待人一樣恭敬,畢生對任何事物都不敢妄稱了解。就這樣,列子像泥土一樣任行自然,終於成了仙人。
3. 志明與澹泊,節失於甘肥
讀菜根
【原文】
蔾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甘肥喪也。
【譯文】
能安於過吃粗茶淡飯生活的人,他們的品德大多如冰和玉般純潔;而嚮往華服美食的人,很容易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這主要是因為一個人的志向只有在清心寡欲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操都是在貪圖物質享受中喪失殆盡的。
【注釋】
澹泊:甘於寂寞、清靜無為的生活境界。
蔾口莧腸:藜,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蒸煮吃;莧,屬英科一年生草生植物,莖葉可食。此處應指平民百姓。
袞衣玉食:指權貴。袞衣是古代帝王所穿的龍服,此處比喻華服;玉食是形容山珍海味等美食。
婢膝奴顏:也作奴顏婢膝,奴和婢都是古代的罪人,沒有自由和獨立人格,後比喻自甘墮落而沒有骨氣的人。
甘肥:美味,喻物質享受。
悟菜根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那些貪圖物質享受的人,往往沒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他們為了能得到好的物質享受,往往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去鑽營,甚至於卑躬屈膝,將人格和品德完全踩在腳底下。
人人都有追求較好物質生活的權利,較好的物質生活也是追求較高精神需求的基礎,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有透過自身工作獲得所追求的一切才是最光榮的。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講物質享受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層次是較低的。
人活著要有理想,有追求,不能以貪圖享受、滿足物欲作為人生追求,要成為一個品德高尚、人格完整的人,而不是社會的敗類。
講菜根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有位年輕人在岸邊釣魚,鄰旁坐著一位鬍鬚花白的老人,也在釣魚,兩個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總有魚兒上鉤,而年輕人一整天都沒有收穫。
年輕人終於沉不住氣了,問老人:「我們兩人的釣餌相同,地方也相鄰,為什麼你能輕易地釣到魚,我卻一無所獲?」
老人一笑,從容地答道:「你是在釣魚,我是在垂釣。你釣魚的時候,只是一心想得到魚,目不轉睛地盯著魚兒有沒有咬住你的魚餌,所以你看見魚不上鉤就心浮氣躁,情緒不斷發生變化,魚兒都被你的焦躁情緒嚇跑了。我呢,是在垂釣,垂釣跟釣魚不一樣,我垂釣的時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魚,魚來我也不喜,魚去我也不憂,我心如止水,不眨眼,也不焦躁,魚兒感知不到我,因此也沒必要逃跑。」
老人的一番話是針對釣魚事件本身所說的,上升到生活中,也不失為一種睿智的人生哲學。人的一生中物質誘惑太多,而真正能使自己的道德達到至臻境界的往往是那些不求物欲、只重精神追求的人,而真正成功的也往往是這些人:「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憑著淡泊,顏回成了千古安貧樂道的典範;錢鐘書學富五車,閉門謝客,靜心於書齋,潛心鑽研,著書立說,留下曠世名篇;齊白石晚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十載,破壁騰飛,終成國畫巨擘。
所以,做人要有幾分淡泊,也只有看淡世人趨之若鶩的名利和財勢,贏得一份豁達的心態、一份明悟的感覺,才能淡泊為人,活出自我,把自己的本色演繹得更精彩。
第一篇修身
正德
1. 堅守道德,美名永駐
讀菜根
【原文】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
堅守道德節操的人,可能會遭遇一時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則會遭受千年萬載的唾棄。智慧高、心胸寬且明事理的人,是非常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追求和死後名譽的。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寂寞,也不願遭受萬古的淒涼。
【注釋】
依阿:「阿」與「依」同義,依附、迎合,指自己缺乏獨立人格,凡事都隨意附從他人意見。
達人:指智慧高超、胸襟開闊、眼...
作者序
《菜根譚》原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餘以抱病在山,禁足閱。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譚》書命予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
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還岫雲。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有大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譚》,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今授於爾,應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後曆理常往事務,俱忝要職,當空華之在前,不識元由眼裡之魔,認水月以為真,豈知唯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來及於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鬱,因追憶往事,三複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於老人授書時之言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蛀,原板無從稽得,於是命工繕寫,重為刊刻。請井言於首,啟迪天下後世,憚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
余聞琮公之說,撫卷歎曰:「夫洪應明者,不知何許人。其首命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似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昧由根發,故凡種萊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乃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書,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於原人,聊將以侯教於來哲。即此序。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後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謹識。
「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
它不僅內容融合儒、釋、道三家人生哲學,而且讀之可以「補過」、「進德」、「近律」、「近道」,它究竟是什麼樣的一本書呢?
它就是《菜根譚》。
《菜根譚》篇篇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顯然,它不是一部有系統的、邏輯嚴密的學術著作。但是,正是由於看似思無所止,言無所律,才讓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那一片真心和誠意。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是三百多年前明朝的一位山林隱士。然而所著《菜根譚》並非完全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還有勸導人們建功立業,積極入世、樂觀進取的一面。例如,他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他的積極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應該堅持一種道德標準,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這種講究道德的原則立場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有借鑑意義。
在洪應朋對人生處世哲學的隨意表白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及自身生活體驗,展示了中國人特有的人世處世的思想體系。這種思想體系對數百年來中國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都發揮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後人稱讚此書為「三教真理的結晶」,「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一部萬古不易、教人立身處世的聖典」。
《菜根譚》從出現的那一刻就一直深受人們推崇。
與作者同時代的孔謙說:「《菜根譚》可謂‘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岩險’。」
清代的三山通理說:「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後培其根,其味乃厚。」
它也是偉人毛澤東愛讀的古典名著之一。
一些評論甚至說:「政治家們在這部書裡找到了治國安邦的策略,商家們在書裡找到了以仁致勝的法寶,迷茫者則在書裡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近年來,《菜根譚》開始由中國風行海外,在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掀起了《菜根譚》熱,人人爭購,一時「洛陽紙貴」。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尤其是在日本企業界,《菜根譚》被譽為「指南」、「必讀」和「教材」。《環球》雜誌甚至評論說:「論企業管理的書籍成千上萬,而從根本道理上說,多數抵不過一部《菜根譚》。」
《菜根譚》之所以引起現代人這麼濃厚的興趣,是因為這部書內容的豐富和作者有一顆智慧的心靈。
為了傳承經典,讓更多的人從國學中汲取智慧,我們策劃編輯了本書。本書圖文並茂,運用圖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等手段對《菜根譚》作了全方面的解讀,從而把《菜根譚》的寓意精華和盤托出,使《菜根譚》的現代價值和魅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
這是一本蘊含中華五千年處世智慧的經典之作,是一種開闊思想,安頓身心的處世哲學;是一部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人生智典。
你有三大理由閱讀本書:
一是古今典範:古人為人處世的思想精華,今人行走社會的最佳指南。
二是處世寶典: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彙集了古代聖賢的智慧。
三是圖文並茂:深得原作智慧之道的闡釋,極具精美典雅之效的配圖。
修身養性的智慧奇書,為人處世的策略經典,不可不閱讀!正如一句話所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能否感知它們,關鍵是看你會不會嚼菜根。能從一枚菜根中嚼出人間美味,則你必能從一滴水裡看出滄桑興替。」
前言
「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
它不僅內容融合儒、釋、道三家人生哲學,而且讀之可以「補過」、「進德」、「近律」、「近道」,它究竟是什麼樣的一本書呢?
它就是《菜根譚》。
《菜根譚》篇篇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顯然,它不是一部有系統的、邏輯嚴密的學術著作。但是,正是由於看似思無所止,言無所律,才讓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那一片真心和誠意。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是三百多年前明朝的一位山林隱士。然而所著《菜根譚》並非完全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還有勸導人們建功立業,積極入世、樂觀進取的一面。例如,他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他的積極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應該堅持一種道德標準,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這種講究道德的原則立場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有借鑑意義。
在洪應明對人生處世哲學的隨意表白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及自身生活體驗,展示了中國人特有的人世處世的思想體系。這種思想體系對數百年來中國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都發揮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後人稱讚此書為「三教真理的結晶」,「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一部萬古不易、教人立身處世的聖典」。
《菜根譚》從出現的那一刻就一直深受人們推崇。
與作者同時代的孔謙說:「《菜根譚》可謂‘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岩險’。」
清代的三山通理說:「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後培其根,其味乃厚。」
一些評論甚至說:「政治家們在這部書裡找到了治國安邦的策略,商家們在書裡找到了以仁致勝的法寶,迷茫者則在書裡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近年來,《菜根譚》開始由中國風行海外,在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掀起了《菜根譚》熱,人人爭購,一時「洛陽紙貴」。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尤其是在日本企業界,《菜根譚》被譽為「指南」、「必讀」和「教材」。《環球》雜誌甚至評論說:「論企業管理的書籍成千上萬,而從根本道理上說,多數抵不過一部《菜根譚》。」
《菜根譚》之所以引起現代人這麼濃厚的興趣,是因為這部書內容的豐富和作者有一顆智慧的心靈。
為了傳承經典,讓更多的人從國學中汲取智慧,我們策劃編輯了本書。本書圖文並茂,運用圖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等手段對《菜根譚》作了全方面的解讀,從而把《菜根譚》的寓意精華和盤托出,使《菜根譚》的現代價值和魅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
這是一本蘊含中華五千年處世智慧的經典之作,是一種開闊思想,安頓身心的處世哲學;是一部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人生智典。
你有三大理由閱讀本書:
一是古今典範:古人為人處世的思想精華,今人行走社會的最佳指南。
二是處世寶典: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彙集了古代聖賢的智慧。
三是圖文並茂:深得原作智慧之道的闡釋,極具精美典雅之效的配圖。
修身養性的智慧奇書,為人處世的策略經典,不可不閱讀!正如一句話所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能否感知它們,關鍵是看你會不會嚼菜根。能從一枚菜根中嚼出人間美味,則你必能從一滴水裡看出滄桑興替。」
《菜根譚》原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餘以抱病在山,禁足閱。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譚》書命予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
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還岫雲。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有大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譚》,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
目錄
第一篇修身
正德
1. 堅守道德,美名永駐/ 3
2. 潔者自潔,高者自高/ 5
3. 志明與澹泊,節失於甘肥/ 7
4. 心地乾淨,方可讀書/ 9
5. 謹德於微,恩於無報/ 10
6. 君子養德,小人謀利/ 12
7. 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14
8. 舍己不處疑,施恩不圖報/ 15
養性
1. 淡中出真味,常裡藏奇人/ 18
2. 動靜相宜,心性得道/ 19
3. 降客氣,消妄心;伸正氣,見真心/ 21
4. 心放下方可脫凡入聖/ 24
5. 心伏魔降,氣平橫馭/ 26
6. 念頭濃淡要適宜/ 28
7. 錯失真趣,咫尺天涯/ 30
8. 心若不淨,難逃塵俗/ 32
端態
1. 德居人前,利在人後/ 34
2. 處世讓一步,待人寬一分/ 36
3. 無過是功,無怨即德/ 38
4. 偏見害心,聰明障道/ 40
5. 施不求,求無功/ 41
6. 不囿於己,開啟便門/ 44
7. 春秋皆容,情趣方見/ 46
8. 天不愛我,我自愛之/ 48
9. 天之機最神,人之巧何益/ 50
自省
1. 坐於靜深,心見真妄/ 52
2. 慎功名,悔孽行/ 54
3. 昭昭無禍,冥冥不罪/ 56
4. 明心青天,暗念厲鬼/ 57
5. 一絲貪念,萬劫不復/ 59
6. 心若無邪,世界亦正/ 62
7. 自適其性,悠然自得/ 64
8. 靜閒淡間,觀心證道/ 66
慎行
1. 勿上欲路,勿止理路/ 68
2. 氣寒則享涼,氣暖則福厚/ 70
3. 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72
4. 惡忌陰,善忌陽/ 74
5. 庸德庸行,招來和平/ 76
6. 勿逞己賢,勿恃己財/ 77
7. 非分之福不享,著眼高些不墮/ 79
8. 一念慈祥致和氣,寸心潔白垂清名/ 81
9. 不染塵煙,野味香冽/ 82
達觀
1. 難出於易,無心自近/ 84
2. 春日繁華,不若秋日空明/ 86
3. 一字不識得真趣,一偈不參悟玄機/ 88
4. 青山自在,時序速替/ 89
5. 人心難降,欲壑難滿/ 90
6. 人生無常,盛衰何恃/ 92
7.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93
8. 騎驢覓驢,終難成佛/ 94
9. 俗眼觀各異,道眼觀是常/ 96
閒適
1. 吾身天地,和致敦睦/ 98
2. 靜見真境,淡識本然/ 100
3. 聽鐘醒夢,觀影見身/ 101
4.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103
5. 雲中世界,靜裡乾坤/ 105
6. 任流水落花,隻身心靜閒/ 107
7. 自然心體,融和無間/ 109
8. 耳淨是非謝,心空物我忘/ 110
9. 春色為幻境,秋光見真吾/ 112
第二篇齊家
克己
1. 誠心和氣,調息觀心/ 117
2. 富者多施,智者宜斂/ 118
3. 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120
4. 富而足,拙而真/ 122
5. 勿羨貴顯,勿慮饑餓/ 123
6. 富可召,禍可遠/ 124
7. 從容處變,剴切規失/ 126
8. 愛重為仇,薄極成喜/ 128
9. 冷腸平氣,無煩惱障/ 130
教子
1. 天地需和氣,人間需喜神/ 132
2. 教弟子,嚴出入,謹交遊/ 133
3. 地穢生物,水清無魚/ 135
4. 念祖宗德澤,思子孫福祉/ 136
5. 家人有過,春風解凍/ 139
6. 富貴之家,心存清涼/ 140
7. 心為根,善是肥/ 142
8. 幼不學,不成器/ 143
9. 為官公廉,居家恕儉/ 144
第三篇立業
求知
1. 修德忘功名,讀書要深心/ 149
2. 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欲/ 151
3. 學貴有恆,道在有智/ 152
4. 居盈忌欲,處危忌動/ 155
5. 神用非跡用,琴書真妙趣/ 156
6. 見道皆文,觸物有得/ 158
7. 徹見自性,不必談禪/ 160
8. 昏散處提醒,吃緊時放下/ 162
交友
1. 義俠交友,純心做人/ 164
2. 立身高一步,處世退一步/ 166
3. 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168
4. 人之短處毋揚,人之頑固毋疾/ 170
5. 親善防讒,除惡恐禍/ 172
6. 人心一真,金石可鏤/ 174
7. 勿待興盡,適可而止/ 176
8. 交結山翁,得樂更多/ 177
9. 操履嚴明,勿近小人/ 179
人際
1. 留些餘地,涉世樂法/ 181
2. 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183
3. 處世須方圓,待人宜寬嚴/ 184
4. 忘己功念人恩,念己過忘人怨/ 188
5. 甯直惡人忌,毋曲善人譽/ 190
6. 陰者勿交心,傲者須防口/ 191
7. 去害心存防心,甯人欺毋逆人/ 194
8. 寧小人毀而非贊,甯君子責而非容/ 197
9. 厚待故交,禮遇衰朽/ 199
10. 怨因德彰,仇因恩立/ 200
態度
1. 閒時須吃緊,忙處要悠閒/ 203
2. 俗情物累盡除,名流聖境便入/ 205
3. 業不求滿,功不求盈/ 206
4. 人性偏激,業福難建/ 208
5. 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 210
6. 言語助人,亦是功德/ 211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3
8. 毋形氣用事,須性天視物/ 214
選擇
1. 立身處世,是冷是熱/ 216
2. 一事一害,無事為福/ 217
3. 人我合一,雲留鳥伴/ 219
4. 正義路廣,欲情道狹/ 221
5. 功業隨身消,氣節萬古新/ 223
6. 把握現在,消除雜念/ 225
7. 太閒別念生,太忙真性失/ 227
8. 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228
9. 濃處味短,淡中趣長/ 230
素質
1. 立業者虛圓,失機者執拗/ 233
2. 萬鐘一發,在心曠隘/ 234
3. 真誠為人,圓轉涉世/ 236
4. 信人己已誠,疑人己先詐/ 237
5. 貴我侮我,原非真意/ 239
6. 坎坷世道,著一耐字/ 241
7. 不逞才華,肩鴻任钜/ 244
8. 名位聲樂,不可貪圖/ 247
忍術
1. 心事如青天,才華當蘊藏/ 250
2. 潔從汙出,明從晦生/ 252
3. 順勢而為,天亦無伎/ 255
4. 急處站穩,險地回首/ 256
5. 人之詐侮,己不動容/ 258
6. 橫逆困窮,有益身心/ 260
7. 憂死患病,消業長道/ 265
8.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266
9. 零落藏新生,肅殺含生意/ 269
10. 幻中求真,俗中生雅/ 271
辨術
1. 吉人時時和氣,惡人處處殺氣/ 273
2. 小人可以察,偽君子難防/ 275
3. 好利者害顯,好名者害隱/ 276
4. 饞夫阿人,其害漸顯/ 278
5. 休與小人仇,休向君子諂/ 280
6.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282
7. 下愚可共功,中才難共事/ 284
8. 不希榮不憂誘,不競進不畏危/ 287
策術
1. 分名遠害,引咎養德/ 290
2. 事後悔悟,臨事破迷/ 292
3. 居軒冕存山林,處林泉懷經綸/ 294
4. 居卑知高危,守靜知動勞/ 296
5. 大音希聲,大巧似拙/ 299
6. 節操不改,鋒芒不露/ 300
7. 濃夭何如淡久,早秀不如晚成/ 303
8.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305
第一篇修身
正德
1. 堅守道德,美名永駐/ 3
2. 潔者自潔,高者自高/ 5
3. 志明與澹泊,節失於甘肥/ 7
4. 心地乾淨,方可讀書/ 9
5. 謹德於微,恩於無報/ 10
6. 君子養德,小人謀利/ 12
7. 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14
8. 舍己不處疑,施恩不圖報/ 15
養性
1. 淡中出真味,常裡藏奇人/ 18
2. 動靜相宜,心性得道/ 19
3. 降客氣,消妄心;伸正氣,見真心/ 21
4. 心放下方可脫凡入聖/ 24
5. 心伏魔降,氣平橫馭/ 26
6. 念頭濃淡要適宜/ 28
7. 錯失真趣,咫尺天涯/ 30
...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日期:2014-04-08ISBN/ISSN:978986593673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