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市長陳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史哲、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彭瑞金聯合推薦
過去的高雄是勞工人口大量移入的城市。因港見船,從絡繹不絕的碼頭工人到滿坑滿谷的貨櫃,港口周邊也陸續發展出拆船
、造船,以及世界矚目的遊艇產業……如過江之鯽的上下班人潮是最鮮明的景致,從加工區出發,創造臺灣經濟奇蹟,高雄
正逐步蛻變、邁向國際、兼具工業與人文,每一個奉獻時間心力的勞工都是推動高雄與世界接軌的力量。
《開工了,高雄》是臺灣少見的勞工文學,高雄在地資深作家王希成,深入勞工世界三十多年。他為勞工發聲,運用文字為
勞工造像,從如同八點檔連續劇的工廠傳說,誰也不讓誰的勞資糾紛,如同猛獸般的工安意外,細膩描繪出職場生活的苦與
樂。他側寫基層勞工:負責載運化學物品槽車的司機先生稱為「槽男」,夜間輪班人員的代名詞就是「未歸人」,並貼切描
述勞工的生活與心情,寫成一部屬於高雄人,也是台灣人的勞工史。
作者簡介:
王希成
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石化公司採購,現任水處理公司國外行銷經理。掌門詩刊與港都文藝學會同仁,喜菡文學網駐站作家;高雄市太極拳協會副總教練,太極拳雜誌總編輯。獲中央日報勞工文學獎、高雄市文藝獎、打狗鳳邑文學獎、2011書寫高雄計劃等。著有詩、散文與翻譯等十冊,有《拜倫的世界》、《安靜生疼》、《我的詩劍江山》。
章節試閱
翻開高雄勞工史
常說:讀歷史知興替。那麼翻開勞工史,除了勞工的興替,勞工的故事,今昔處境與權利的對照印入眼簾,又會有怎樣的
感懷在心中掀起波瀾呢?有些事隨著歲月之流的沖刷,還是固執維持原貌;有些事當然因為許多前輩先賢的努力,開始贏得
注目的眼神;而勞工權益也因為抗爭的聲音日益壯大,有了相當大的向上轉圜空間。
自己身為勞工三十多年,面對職場的勞資問題,經常設身處地、客觀中立的思考,應是不迷的當局者。當然知道許多勞工
的苦處,一些法令的沿革,勞資不同立場的糾紛,週遭同事的喜怒哀樂。然而非常有系統的閱讀,很有縱深地進入勞工史,
其實機會不多,尤其自己生於斯長於斯工作於斯的高雄。
之一 勞工博物館
閱讀的勞工史資料,來自高雄勞工博物館。勞工博物館座落於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C4倉庫,這是台灣
首座以勞工為主題的博物館。開館成立的時間距今不遠,就在民國九十九年五月一日勞動節。
地利之便,緊鄰駁二藝術特區,沾染了相當的藝術氣息,無心插柳嗎?倒也未必,我想可能也想隱喻勞工辛勤為生活努力打
拼,也是一種藝術;或兩相對比,呈現藝術與勞工文化互相撞擊的高雄,有何等海港工業城市的特殊風貌。
博物館外牆繪以黑色系的勞工百態圖,栩栩充滿生命力的勞動影像,遠遠就吸引了參觀者的注意。博物館內部由原先的倉
庫變身,屬舊日式木造建築,早期為了防蟲而漆上的桐油至今仍保留著,混搭著博物館外型內涵,散發出樸實穩重的味道,
完全不同於其他博物館那種華麗的感覺。
屋頂天窗引進充足的陽光,一道道自然灑落,給人明亮正向的感覺,也標示著:此處,勞動者烈日下的工作場域。仰望周
遭挑高的樑柱,置身其中彷在勞動者的殿堂,似乎猶可從空氣中,聽見那些工人因背扛沉重糖包,發出濁重的呼吸聲,細細
嗅聞,他們身上的汗臭味也正濃濃發散呢!
關於臺灣第一座勞工博物館該落腳何處?這個議題各界曾經有過非常多的討論與評估,後來,勞工局從英國曼徹斯特「人
民歷史博物館」得到啟發,方有比較明確的腹案。
打開世界勞工史,十八世紀末,英格蘭爆發工業革命;十九世紀初,棉紡織、煤礦與造船工業等陸續興起,逐漸改變了北英
格蘭的城市風貌與人民生活方式。十九世紀末,英國以曼徹斯特為址,設置了「國立勞工歷史博物館」,2001年易名為「人民
歷史博物館」。
曼徹斯特何德何能?首先它是世界工業革命的故鄉,其次它的紡織工業極為發達。就如同臺灣最大工業城高雄,大規模的
集體勞動於戰後興起,終戰之後,兩百多萬大陸人民移居來臺,臺灣人口瞬間暴增至六百萬。早期台灣,多數人口集中在農
村地區,直到六○年代,高雄拆船業以及加工出口區,兩大工業主力開始吸納來自鄉村的勞動力。
年輕人拋下故鄉的田地耕作湧進城市,高雄市的人口一下子暴增到百萬,成為僅次於臺北的大城。戰後到現在,六十年來
,高雄市的人口已經突破兩百萬人,而其中勞工占了半數以上。
鹽埕區是高雄早期的大鹽場,也是高雄最初的開港點,和高雄市經濟轉型息息相關。而臨港鐵路與台糖,更曾是極重要的貨
物運輸和民生企業。設址於鹽埕區,非常能標明高雄市的經濟發展起點,更能彰顯勞工對這個城市的意義。
勞工局最後決定將高雄勞工博物館設在鹽埕區駁二藝術特區,占地近四百坪的台糖C4舊倉庫區,也等於見證了此區的自然
勞動歷史。另一方面,高雄勞工史,是由南方移民勞工的滴滴血汗所開啟,選擇沿港地帶設立勞工博物館,正可回顧並呼應
高雄勞工的歷史場景,與英國的曼徹斯特有異曲同工之妙。
之二 加工區第一棟女子宿舍
民國五十九年,高雄加工出口區第一棟女子宿舍,在前鎮區興建完工。這棟宿舍的建立,讓那些從鄉村而來的女性勞工,在
忙碌工作之餘,倦鳥歸巢,至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讀這則記事,便回憶起六○年代末我搭乘交通車到林園上班,路經前鎮加工區附近的情景。從透明車窗玻璃望見成百上千
的女性勞工騎著腳踏車,彷彿鳥雀出籠,瞬即黑壓壓一片佔領了整條馬路。再注目細看這些女騎士,泰半國中畢業的年輕女
子,嘰嘰喳喳沿路聊天說笑,或許正是同鄉,或有同窗之誼呢!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農村農耕工具機械化之後,許多女性勞動力釋出。加上正逢台灣以出口為導向時期,外銷訂單激增,有
大量聘用勞工的需求,而具有國中學歷的年輕女性正是主要勞動力來源。
這些公司大部分為紡織業、成衣業、鞋業與電子加工業等,他們需要廉價且能忍受單調重覆性工作的勞動力。因為這樣的市
場需求,大量的女性從農村外移,離鄉背景投入生產線,辛勤為台灣的經濟奇蹟打拼。
記得那時期,母親曾到高雄縣岡山鎮的鞋廠工作,而父親則是楠梓加工區成衣工廠的製版師傅。年輕求學的年代,因事曾
到母親工作的鞋廠拜訪,目睹一大群人做著單調重複的工作,但他們樂觀言笑,快樂投入群體工作,為生活打拼。那樣鮮明
流著汗嘻嘻哈哈工作的群像,至今仍印象深刻。
之三 旗津船難
民國六十二年九月三日早晨六點多,一艘由旗津開往前鎮的民營渡輪,在航行途中,因舟小人眾,限載十五人,卻超載四
倍,加上機械故障,不幸翻覆沉沒,造成二十五人罹難。這二十五名罹難者都是住在旗津中洲地區,任職於前鎮加工區的未
婚女性。
為悼念死者,並喚起大眾對航運安全的重視,高雄市政府與家屬及地方人士協調,將她們合葬於中興里與中和里之間,稱
「二十五淑女墓」。後因興建第四貨櫃儲運中心,遷葬至旗津國中旁,民國九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亦國際工殤日,改名「
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終於正名,也算是還高雄市女性勞動者一個公道。「勞動女性紀念公園」成了高雄第一個女性文化地標,此舉不僅彰顯她們
對台灣社會與經濟的貢獻良多,並且朝性別平等文化邁進一大步。
傳統的祭祀規則,強調女性需循規蹈矩進入婚姻制度,未婚女性進不了家族宗廟。這樣的觀念抹殺了女人的多元性事實,
壓縮個人生涯的選擇空間。目前台灣社會到處都有姑娘廟,二十五淑女墓也是相似的類型,這對性別平等社會的建立有非常
大的阻礙,對努力專業的女性勞動者也不夠尊重。
當時高雄港過港隧道尚未興建,在前鎮加工區上班的旗津居民交通往返都靠渡輪。那時的安全意識不夠,連為乘客準備救
生衣的觀念都無,更別提擁有目前高雄市車船管理處這麼有規模經營的旗津渡輪。別無選擇之下,又得趕赴上班,造成這群
雲英未嫁的少女枉為波臣,成了永遠回不了家的女人。
前往上班途中,或下班回家路上的交通安全,正是許多勞工必需注意的。自行開車、騎車,或搭乘公車、渡輪、捷運,安
全都是回家唯一的路。上班這麼多年來,我也曾遇見類似的交通事故與工殤事件,尤其同事的不幸,那是相當不忍的痛苦回
憶。特別是輪三班制的人,上下班時間與正常班不同,日夜顛倒,身體隨時可能出狀況,而工作壓力與專心度喪失,皆是意
外發生的可怕催化劑。
之四 勞方VS資方
民國73年立法院通過勞動基準法,三百多萬名勞工基本生存權與工作權從此獲得保障。然也因此法案,許多勞資爭議事件開
始浮上檯面,保障弱勢勞工的工會組織四處興起,而台灣勞工法律支援會也於同年五月成立。根據統計,民國七十三年至七
十七年間,處理勞資爭議的個案達兩千多件。可見許多問題本來存在,只是因為某些因素被隱藏了身影。
民國七十四年一月,高雄縣統利電子公司關廠,三百二十七名員工與資方召開協調會,要求拍賣所得要讓員工參與分配,以
確保自身權益。同年同月,高雄縣大榮製鋼廠負債累累,停工後欲分期發放資遣費,但一直無法與員工達成協議,數十名員
工在議員陪同下,請縣長協助解決。
也是多事之秋的那年那月,高雄台鋁資遣的兩百餘名員工,聚集在公司大禮堂,要求公司轉介工作。而高雄縣永青公司突然
停工,數十名員工群聚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抗議老闆未先行通知,也未討論資遣事宜。
通過勞基法之後次年,勞工好像瞬間甦醒了團結了,不再畏縮,勇敢為自己的權利站出來。同年十月,兩百八十餘名台灣
夾板員工,聚集法院,控告公司負責人違反勞動基準法。十二月中船公司裁員計畫十六日正式執行,共一千四百餘人接獲資
遣通知,必需在十二月三十一日前辦妥離職手續,否則將不適用特別優惠規定,部份不滿被資遣的員工,站出來與中船公司
抗爭
像這樣有關工作權的糾紛層出不窮,其實也淵源久遠,只是因為尚未有勞基法保障,為了工作與生活,多數勞工選擇忍耐
與沉默,更可能這樣的新聞或事件,被隱而不發。有錢有勢的資方對抗無錢無勢的勞方,這樣不公平的戰爭不斷歷史重演,
而成敗得失,資方泰半擁有優勢。
司法正義是弱勢勞工唯一企盼的尚方寶劍。綜觀這些記事與新聞,不管資方是惡意倒閉,或無奈關廠,不得已負債,怎麼樣
形式,受傷的都是勞工。工作權、薪水、資遣費,都要仰人臉色,說砍一刀就一刀一血痕,痛的是那種人權糟蹋、不存善念
的對待。
之五 姐姐妹妹站起來
民國七十六年,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爆發「單身條款」事件;十信女員工陳情反對女性員工結婚必需辭職的慣例,促請社
方接受其要求。關於女性員工的工作權,兩性平等的議題,正式浮上檯面。
民國七十七年,鑒於工會多數由男性主導,「基層婦女後援會」因而成立。極力協助基層女性勞工,自立自覺爭取各項權
利。隔年正名為「基層婦女勞工中心」,持續為基層女性員工發聲,為她們的權利奮戰。
再看同年,遠東新埔廠製衣工會成立,是首個由女性主導的工會,這對之後女性勞工思想的改變,自信心的增強,有相當
大的影響。誰說女性一定是弱勢、花瓶?誰說女性只是陪襯?只要優秀只要有能力,任何工作應該不分男女。
而那一年,士林新光紡織廠宣佈關廠,四百多名女性員工,鼓起勇氣,勇敢站出來為生存而戰,展開跨年度抗爭,前後時
間長達七十六天。這一馬拉松式的勇敢抗爭,掀開此後一連串因關廠而出線的工人揭竿起義的序幕。
兩性平等、性騷擾事件、同工同酬,各項議題因為這樣的勞工運動,不斷
協調不斷磨合,終於讓女性員工在職場擁有一片天。只要妳夠優秀,有擔當,獲管理階層青睞,一樣可以當高官坐擁高薪。
女性主管、女性總經理、女執行長、女閣揆,甚至未來可能出現的女總統,證明了女人也可以當家,甚至更優秀。這些後
來慢慢突破的社會禁制,社會地位的改變,從廚房到辦公室到內閣,誰說不是濫觴於這些基層女性勞工站出來,勇敢發聲,
勇敢做自己?
之六 勇敢向前行
以臺灣和世界相比較,英國工業革命是勞工階級興起的開始,1821年第一次勞工示威在曼徹斯特展開,數萬名紡織及磨坊勞
工走向街頭,逼得警方開槍,當場打死十二人,史稱「彼得盧大屠殺」。
事隔兩年後,曼徹斯特的馬口鐵工人祕密舉行一次工人聚會,在會中宣言:「永遠不為逼迫我們弟兄們失業的公司工作,
他們不該因為爭取自己應得的待遇而被迫失業。」這是世界上第一份勞工宣言。
事實上,工業革命以來,人力和機器間的矛盾接踵而來,勞工在沒有保障之下,成為資方宰殺的羔羊。這樣的故事不斷在
世界各地重演,即便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所以,曼徹斯特的經驗成為全世界勞工的權益典範。但覺醒總來得片面而緩慢,
美國的勞工運動至少比英國遲了百年;而臺灣,勞工開始邁開爭取權利的步伐,又足足比美國晚了五十年。
臺灣許多曾經風光一時的工業,大都走向窮途,產業外移一波接著一波,臺灣勞工的處境,並沒有更好反而惡化。在這樣
的環境中,勞動者權利再度被喚醒。儘管解嚴後的臺灣社會,每年勞工節都會上演示威或街頭抗議,勞權卻永遠都是最卑微
的一部分。勞工失業的戲碼經常上演,過勞死及外勞被虐事件也時有所聞。看來,臺灣勞工要爭取到安穩無憂的生存權,顯
然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追隨者只看見先驅者的背影,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努力累積的成果,還是有其厚度與庇蔭。就像小說故事一樣,誰想
得到一個工人可以當總裁,甚至立法委員、民意代表,躋身上流社會。歷史的演變,前輩先賢的貢獻,成就未來的各種可能
。我相信未來的勞工史,不會僅僅弱勢與悲情,應該看得見各式各樣的發光發熱。
翻開高雄勞工史
常說:讀歷史知興替。那麼翻開勞工史,除了勞工的興替,勞工的故事,今昔處境與權利的對照印入眼簾,又會有怎樣的
感懷在心中掀起波瀾呢?有些事隨著歲月之流的沖刷,還是固執維持原貌;有些事當然因為許多前輩先賢的努力,開始贏得
注目的眼神;而勞工權益也因為抗爭的聲音日益壯大,有了相當大的向上轉圜空間。
自己身為勞工三十多年,面對職場的勞資問題,經常設身處地、客觀中立的思考,應是不迷的當局者。當然知道許多勞工
的苦處,一些法令的沿革,勞資不同立場的糾紛,週遭同事的喜怒哀樂。然而非常有系...
目錄
輯一 勞工城市
1. 翻開高雄勞工史
2. 船螺聲響起--遊艇與造船
3. 我在石化工業區
4. 誰打開了潘朵拉的貨櫃盒子?
5. 加工再出發--側寫加工區
6. 聽說中鋼
7. 都是中油人
8. 一支螺絲走天下
9. 消失中的五金街
10.酒吧,漂泊的地景
11.嘴上風光-高雄餐飲
輯二 勞工人物
1. 大船入港--碼頭工人
2. 猶有未歸人--輪班人員
3. 槽男
4. 駕駛大哥
5. 只是近黃昏--夕陽職位
6. 那一年我們有約--合約聘僱人員
7. 他們的離去與歸來—-工程師
8. 跨國候鳥—-外籍勞工
輯三 勞工文化
1. 生活,在工廠社會
2. 鈴聲響起
3. 報告總經理
4. 保持模糊
5. 我有幾兩重?
6. 君子不重則健康─-健康管理
7. 身體休息讓靈魂趕上
8. 再造人
9. 坐下來好說
10.年終,尾牙獎金上桌
輯四 勞工生活
1. 鬧鐘響了
2. 打開早晨視窗去遠方
3. 男人味女人香
4. 工廠傳說
5. 煩
6. 意外是頭猛的凶獸
7. 劫後浮生
8. 下班遇雨
9. 暮色
10.裁掉的是未來嗎?
11.該轉彎了
輯一 勞工城市
1. 翻開高雄勞工史
2. 船螺聲響起--遊艇與造船
3. 我在石化工業區
4. 誰打開了潘朵拉的貨櫃盒子?
5. 加工再出發--側寫加工區
6. 聽說中鋼
7. 都是中油人
8. 一支螺絲走天下
9. 消失中的五金街
10.酒吧,漂泊的地景
11.嘴上風光-高雄餐飲
輯二 勞工人物
1. 大船入港--碼頭工人
2. 猶有未歸人--輪班人員
3. 槽男
4. 駕駛大哥
5. 只是近黃昏--夕陽職位
6. 那一年我們有約--合約聘僱人員
7. 他們的離去與歸來—-工程師
8. 跨國候鳥—-外籍勞工
輯三 勞工文化
1. 生活,在工廠社會
2. 鈴聲響起
3. 報告總經...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3-10-01ISBN/ISSN:978986037896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