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主題:
世界教我的一堂課:10 年有成典藏版
成立於 2015 年的《換日線》,即將在今年邁入 10 週年。在全面轉型數位服務前的紙本季刊「畢業號」中,我們將陪讀者朋友一同回顧換日線 10 年來的全球軌跡:從元老級作者的今昔對照,到路徑截然不同、卻同樣忠於自我的亮點故事,正如這 10 年來編輯檯在媒體第一線,透過全球各地數百位作者,一同見證的國內外大事及趨勢變化,也在不知不覺中更堅定了初心。
讓我們在這新的一年,一同回顧全球近 10 年來的宏觀軌跡,與個人來時路的點點滴滴。認知變化的必然、卻也因此對未來更有信心。
封面專題:
十年有成:世界教我的一堂課
.元老作者「回娘家」,對照創刊號時的分享,回顧當中的變與不變。
.於世界不同國境、不同產業的專業工作者,如何堅持初心,走出專屬自己的職涯路徑?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隨著 2025 年開春,《換日線》也即將於 6 月迎來(令人不敢相信的)10 週年。首先,要藉機向你表達滿滿的感謝:
過去 10 年來,深感無論世界局勢或媒體環境,都以我難以想像的速度變化著,但無比慶幸有許多作者、讀者朋友們的同行,我們仍能幸運維持成長至今——與換日線陸續同行的海內外作者、機構已破千,每年來自各國的讀者更高達數千萬人次以上。除官網之外,並衍伸出季刊、影音專題、podcas 節目《換日線關鍵字》、「換日線 Hostel」線上論壇、「換日線 Bistro」線下聚會、不同社群平臺策展、年度 10x10 亮點人物評選與大型活動⋯⋯等。這些草創初期,甚至連我自己都未曾想像過的可能性,卻在年輕而優秀的歷任團隊同事們共同努力下,一一化作現實。
而這一切,如果沒有與我們同行的你,更絕對不可能發生。
同時間,在全球媒體環境的巨大變化中,我們也無法停止不斷「砍掉重練」的決心與腳步,必須不斷轉型,並在始終有限的資源中做出取捨。
因此,正如再美好豐富的校園時光,也總有「畢業」那天一般。為了能夠在全新的媒體浪潮中迎接全新挑戰,更貼合廣大作者、讀者朋友們的需求,在這本換日線紙本季刊的「畢業號」之後,我們將改以多媒體的數位專題形式,在浩瀚的網路之海上提供更不受載體與篇幅所限的,更加專屬於你的策展內容。
回顧過去 10 年,由衷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作者朋友們,總是熱情且無私地分享著他們在世界上不同角落中,真實並深刻的種種經驗與體悟。讓儘管只是在臺北一隅從事著媒體工作的我,也因此彷彿有了十倍、百倍甚至千萬倍的眼界與經歷。
近幾年,隨著工作上角色的轉換,我已逐漸「退居幕後」,從事偏營運相關的工作。但很坦白的說,我在某種程度上恐怕仍是 10 年前那個「不知天高地厚」,想要藉由這個小小平臺,與全世界人們交朋友的自己。因為《換日線》上每一個故事對我來說都是那麼獨一無二,每一個來自作者和讀者朋友們的鼓勵、甚至批評指教,對我來說也都是寶貴的學習。希望此刻看到這段文字的你,無論是老朋友或新朋友,對《換日線》也有相似的感覺。
10 年很長也很短,我們仍走在瞬息萬變、有得有失的路上。但無論時局如何變化,「大膽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初衷不變,也由衷期待持續與你同行。
《換日線》頻道負責人/天下雜誌未來事業部數位營運總監
張翔一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隨著 2025 年開春,《換日線》也即將於 6 月迎來(令人不敢相信的)10 週年。首先,要藉機向你表達滿滿的感謝:
過去 10 年來,深感無論世界局勢或媒體環境,都以我難以想像的速度變化著,但無比慶幸有許多作者、讀者朋友們的同行,我們仍能幸運維持成長至今——與換日線陸續同行的海內外作者、機構已破千,每年來自各國的讀者更高達數千萬人次以上。除官網之外,並衍伸出季刊、影音專題、podcas 節目《換日線關鍵字》、「換日線 Hostel」線上論壇、「換日線 Bistro」線下聚會、不同社群平臺策展、年度 10x10 亮點...
目錄
Cover Story
10 十年有成
12 在 UN 與換日線相伴,不斷尋找與再定位的旅程
文.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16 創刊精選
畢業後到聯合國工作:「這裡沒人關心你來自何方」
文.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18 從「女兒」變「人妻」,我把巴西帶回家
文.約克 YORK∕南得美麗
21 創刊精選
從「房客」變成「女兒」,致我親愛的巴西家人
文.約克 YORK∕南得美麗
24 13 年後「重回本行」,微軟灣區公關長陳宜珈:每一段轉折,都是為了活出精彩人生
文.換日線編輯部
28 從矽谷新貴到自媒體創業:事業與生活,不是只能二選一
文.尼可 Nicolle∕矽谷 Bonjour
Culture
34 異。文化的反思
36 英國教堂的「上百種用途」:顛覆刻板印象、凝聚社區共識
文.張育誠
41 透過東京小學的 150 天,讓世界看懂「日本人的養成」
文.王善∕阿善 Caf. 的世界分館
44 比矽谷更吸引人?「矽丘」德州奧斯汀,何以成為移居新熱點
文.Chill 爸媽∕趣談美國教育
48 臺、紐居住哲學大不同?我在紐西蘭以「露營車」為家
文.Chi Lo∕奇異(Kiwi)國探險記
52 加拿大國民咖啡 Tim Hortons,「不是太好喝」卻贏過星巴克?
文.Alex Lin∕桑尼爸的溫哥華札記
56 德國少數民族存亡危機:被邊緣化的「索布文化」,其實充滿吸引力
文.趙崇任∕德意志人文觀察
58 一覺醒來系館被賣了!萊斯特大學明星科系搬家,帶來什麼啟示?
文.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62 「讀空氣」養成記:幼兒園階段,是我們日本人最「自由」的時候
文.楊逸飛∕不惑大叔留學筆記
67 探索「不一樣的美國」,體驗威斯康辛州的獨特魅力
文.凱倫
Career
72 跨。邊境的職場
74 跨國管顧業每天到底在幹嘛?
文.靳嚴博∕Dr. Harvey 不廢話
78 西方職場新趨勢,「關機」運動正流行
文.讀者太太∕英國職場放大鏡
81 不再是「社畜大國」?從東京都府週休三日制,看工作型態變化
文.張卉青 Olivia∕奧莉放送株式.社
85 當「義式鋒芒」遇上「臺式溝通」──跨文化團隊的合作之道
文.Ines Wu∕義式人文手札
88 「藍領青年」出頭天:美國 Z 世代紛紛捨棄大學、投奔技職工作?
文.Dr. 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
91 踏上駐外記者職涯──揭開「駐捷克特派員」的工作日常
文.劉郁葶∕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
96 移民德國沒想像中美好?在當地生活多年,我深刻體會的 3 件事
文.楊書宜∕書宜在德國
99 從打工度假展開的日本職涯:我如何成為一名「兒童職能治療師」?
文.Worklife in Japan
100 赤腳上班、徒手吃飯、英語不好又如何?那些印度同事教我的事
文.Yi 姐∕自由工程師的冒險人生
105 當季筆友
出國工作後如何立足?闖蕩海外職場所需的 3 個核心能力
文.游媛婷 Phoebe∕從嘉到加,何以為家
108 如何實現夢想?面對困難與挑戰,我成功堅持下去的 9 個方法
文.Krisliuliu∕台南小妹的品牌歷險記
111 校園徵文獎
Cover Story
10 十年有成
12 在 UN 與換日線相伴,不斷尋找與再定位的旅程
文.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16 創刊精選
畢業後到聯合國工作:「這裡沒人關心你來自何方」
文.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18 從「女兒」變「人妻」,我把巴西帶回家
文.約克 YORK∕南得美麗
21 創刊精選
從「房客」變成「女兒」,致我親愛的巴西家人
文.約克 YORK∕南得美麗
24 13 年後「重回本行」,微軟灣區公關長陳宜珈:每一段轉折,都是為了活出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