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不斷退守 反共部隊流離失所
翻越國界負隅抵抗 孤軍成國軍最後希望
緬、泰、寮「金三角」一帶,異域孤軍他們的故事
他們奮勇抵禦,是國破山河在的意志延續,他們以血肉之軀,在別人的國土換得立足之地;
他們是最後一批,站在烽火前線的戰士,為的是終能親見,遠方敵陣的戰壕中,升起青天白日光輝的旗幟。且讓我們寫史刻碑,不教他們隨著歲月化骨成灰;且讓我們刻畫忠誠,教曾經如雷霆萬鈞的名字長存。
異域征途血與淚,只因山河未曾改;若無人問過往事,英魂豈恐更孤哀。曾經他們一路走過霜雪霧露,但腳下卻是漸漸陌生的地土,只剩祖國的名字在夢裡低聲吟喃,每一次的舉目遠望,都是歸不得的家鄉。如今他們靜默成一段,沒人聽得見的歷史篇章。只能從書頁翻動的頃刻間,隱隱聽得濃濃的鄉音。他們沒有消失,只是被時間深埋。
「異域孤軍」歷經十一年槍口餘生的「生殺予奪」,
這段歷程固然被視為「兩岸的歷史」的一部分,
只如今再翹首回顧,來臺義胞與滯留在泰緬邊境的同袍弟兄,
又無異是站在「歷史的兩岸」,各自想方設去生存下來、又各自吞下滿腹求全的委曲……。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因「國共內戰」全面撤退至臺灣,但在滇緬一帶山區仍滯留著一支「殘餘部隊」;這支游擊部隊經重新整編後賦予「雲南反共救國軍」番號,並於韓戰(一九五○)及金門八二三戰役(一九五八)於敵後進行騷擾工作伺機反攻。
.這支殘餘部隊,長期以緬甸邊境做為游擊隊根據地,引發緬甸軍政府不滿,兩度在聯合國提案要求國民政府撤軍;國民政府在國際輿論壓力下分別於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將滯留於異域(緬、泰、寮「金三角」一帶)的孤軍撤回臺灣。
.其中自願選擇退役的義胞安置於南投清境農場,以及高、屏地區美濃、里港交界處的滇緬四村等地。由於語言及生活習慣的隔閡,加上耕作收成不如預期導致生計困難,初來乍到的義胞與其他族群(閩南、客家)間的誤會、衝突不斷,險些釀成更嚴重的械鬥事件。
.這群義胞來臺已超過六十年,其所歷經的故事背景依舊鮮為人知,經過土地放領、高山農業轉型、族群自我意識覺醒,如今這群滇緬孤軍在臺灣各地經營出「四國九族」的少數族群文化特色,更成為國際知名的節慶活動。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六月底,國防部、外交部、僑務委員會等多個單位共同成立專案小組投入清查孤軍軍籍認證事宜,終於將九百四十八位英魂從泰北義民文史館正式入祀臺北圓山忠烈祠,讓這群戰死異域的國軍回到「祖國」的懷抱……。
走過時代動亂,台海世紀大遷徙後的歲月逐步安逸,時光流動太快,許多舊事都來不及記錄瞬間就消逝。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因此架起《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拍攝千部磅礡紀錄片,再也以細緻紙本補遺,系列出版物無異是豐藏與驅動的印證,給予兩岸文學正面省思。
│專文推薦│
朱延平│導演
李四端│主播、資深媒體人
賴祥蔚│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沈春池先生(1909-1988)為福建詔安人,本從事教育工作,抗戰軍興乃投筆從戎,臺灣光復後奉派來臺,多年後以中校軍階退伍。春池先生一生清廉正直,1988年3月八十歲壽誕當天,哲嗣沈慶京先生公開宣布籌設「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年底春池先生以耆壽辭世。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創立至今37年,是臺灣較早從事兩岸歷史文化交流的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秉持誠摯態度,為兩岸交流、弘揚中華文化盡心盡力,在不斷努力推動下,歷年陸續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地點遍及兩岸各地,深獲各界肯定。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
隨著文化傳承與交流工作的推動,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意識到近在眼前的當下,同樣亦是我們必須積極保存的未來歷史。為此,基金會自2016年啟動《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史料保存計劃,企圖與時間賽跑,積極搶救日漸凋零遷臺前輩們的口述歷史,以及散佚於民間的各類見證文物。
迄今,記憶庫已收錄超過千餘名大時代下見證者的生命故事,除匯集為紀錄片影音檔外,同時也持續典藏及研究相關遷臺歷史、榮民眷村等文件暨文物的保存。此外並規劃「春池文化教育館」進行文件與文物展出,期許透過民間不同的視角,保留大時代中各庶民的生命故事,留下歷史課本之外的史話,且更具體清晰的呈現時代人物故事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李儒林
曾任職於中廣、民視、華視、中視、三立等媒體,從事新聞採訪工作逾廿年。
並於日後擔任客家電視台台長、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營運長、台灣優視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OMOTV)總經理等職務,現專職電影及電視節目製作、紀錄片拍攝等影像工作。
出版作品:
《史瓦洛的飛行日誌》(國語日報社—兒童文學牧笛獎)
《披風少年》(國語日報社—兒童文學牧笛獎)
《21通電話-阿兵哥的深夜求救》(玉山社)
《我所認識的齊柏林》(聯經出版社)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國共內戰不斷退守 反共部隊流離失所
翻越國界負隅抵抗 孤軍成國軍最後希望
緬、泰、寮「金三角」一帶,異域孤軍他們的故事
他們奮勇抵禦,是國破山河在的意志延續,他們以血肉之軀,在別人的國土換得立足之地;
他們是最後一批,站在烽火前線的戰士,為的是終能親見,遠方敵陣的戰壕中,升起青天白日光輝的旗幟。且讓我們寫史刻碑,不教他們隨著歲月化骨成灰;且讓我們刻畫忠誠,教曾經如雷霆萬鈞的名字長存。
異域征途血與淚,只因山河未曾改;若無人問過往事,英魂豈恐更孤哀。曾經他們一路走過霜雪霧露,但腳下卻是漸漸陌生的地土,只剩祖國的名字在夢裡低聲吟喃,每一次的舉目遠望,都是歸不得的家鄉。如今他們靜默成一段,沒人聽得見的歷史篇章。只能從書頁翻動的頃刻間,隱隱聽得濃濃的鄉音。他們沒有消失,只是被時間深埋。
「異域孤軍」歷經十一年槍口餘生的「生殺予奪」,
這段歷程固然被視為「兩岸的歷史」的一部分,
只如今再翹首回顧,來臺義胞與滯留在泰緬邊境的同袍弟兄,
又無異是站在「歷史的兩岸」,各自想方設去生存下來、又各自吞下滿腹求全的委曲……。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因「國共內戰」全面撤退至臺灣,但在滇緬一帶山區仍滯留著一支「殘餘部隊」;這支游擊部隊經重新整編後賦予「雲南反共救國軍」番號,並於韓戰(一九五○)及金門八二三戰役(一九五八)於敵後進行騷擾工作伺機反攻。
.這支殘餘部隊,長期以緬甸邊境做為游擊隊根據地,引發緬甸軍政府不滿,兩度在聯合國提案要求國民政府撤軍;國民政府在國際輿論壓力下分別於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將滯留於異域(緬、泰、寮「金三角」一帶)的孤軍撤回臺灣。
.其中自願選擇退役的義胞安置於南投清境農場,以及高、屏地區美濃、里港交界處的滇緬四村等地。由於語言及生活習慣的隔閡,加上耕作收成不如預期導致生計困難,初來乍到的義胞與其他族群(閩南、客家)間的誤會、衝突不斷,險些釀成更嚴重的械鬥事件。
.這群義胞來臺已超過六十年,其所歷經的故事背景依舊鮮為人知,經過土地放領、高山農業轉型、族群自我意識覺醒,如今這群滇緬孤軍在臺灣各地經營出「四國九族」的少數族群文化特色,更成為國際知名的節慶活動。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六月底,國防部、外交部、僑務委員會等多個單位共同成立專案小組投入清查孤軍軍籍認證事宜,終於將九百四十八位英魂從泰北義民文史館正式入祀臺北圓山忠烈祠,讓這群戰死異域的國軍回到「祖國」的懷抱……。
走過時代動亂,台海世紀大遷徙後的歲月逐步安逸,時光流動太快,許多舊事都來不及記錄瞬間就消逝。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因此架起《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拍攝千部磅礡紀錄片,再也以細緻紙本補遺,系列出版物無異是豐藏與驅動的印證,給予兩岸文學正面省思。
│專文推薦│
朱延平│導演
李四端│主播、資深媒體人
賴祥蔚│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沈春池先生(1909-1988)為福建詔安人,本從事教育工作,抗戰軍興乃投筆從戎,臺灣光復後奉派來臺,多年後以中校軍階退伍。春池先生一生清廉正直,1988年3月八十歲壽誕當天,哲嗣沈慶京先生公開宣布籌設「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年底春池先生以耆壽辭世。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創立至今37年,是臺灣較早從事兩岸歷史文化交流的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秉持誠摯態度,為兩岸交流、弘揚中華文化盡心盡力,在不斷努力推動下,歷年陸續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地點遍及兩岸各地,深獲各界肯定。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
隨著文化傳承與交流工作的推動,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意識到近在眼前的當下,同樣亦是我們必須積極保存的未來歷史。為此,基金會自2016年啟動《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史料保存計劃,企圖與時間賽跑,積極搶救日漸凋零遷臺前輩們的口述歷史,以及散佚於民間的各類見證文物。
迄今,記憶庫已收錄超過千餘名大時代下見證者的生命故事,除匯集為紀錄片影音檔外,同時也持續典藏及研究相關遷臺歷史、榮民眷村等文件暨文物的保存。此外並規劃「春池文化教育館」進行文件與文物展出,期許透過民間不同的視角,保留大時代中各庶民的生命故事,留下歷史課本之外的史話,且更具體清晰的呈現時代人物故事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李儒林
曾任職於中廣、民視、華視、中視、三立等媒體,從事新聞採訪工作逾廿年。
並於日後擔任客家電視台台長、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營運長、台灣優視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OMOTV)總經理等職務,現專職電影及電視節目製作、紀錄片拍攝等影像工作。
出版作品:
《史瓦洛的飛行日誌》(國語日報社—兒童文學牧笛獎)
《披風少年》(國語日報社—兒童文學牧笛獎)
《21通電話-阿兵哥的深夜求救》(玉山社)
《我所認識的齊柏林》(聯經出版社)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