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紀錄沒辦法量化?怎麼可能?
在這個連唸佛誠心都可以量化的時代,為什麼吃到肚子裡的東西沒有辦法量化來記錄?
這是一個平常的工作日,科技業業務Emma也一如往常去跟客戶開會。會議間,客戶的一句「飲食紀錄沒辦法量化」勾起了她「這件事不太對」的好奇心,改變人生軌跡,獨自踏上了創業之路。
從想解決問題的起心動念,到為解決問題起身實踐,要走多遠?
Emma開始了她的創業闖關RPG,一切都是「進行式」,一切都是未知的挑戰:申請專利、登記公司、跑各種行政公文、為公司尋覓落腳處、投新創補助、找人找錢找資源,間或失眠、懷疑人生、道不同不相為謀、卡關、在浴室大哭……然後好不容易可以看到一咪咪的出口微光。
這不是她第一次創業,但這一次,她以真名、真事及真心話記錄下籌備App上線那101天裡發生的樁樁件件──
這本書寫給也在創業路上奮鬥的你,或是還在想「我可以嗎?」的你。
讓我們一起記住,那些還沒成功,但努力過的日子,本身就很有價值。
作者簡介:
詹述親
曾任沛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累積早期產品驗證、商業推廣與轉型實作經驗。現為「心意連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專注開發健康飲食管理應用程式 Healthy Plate,並已取得臺灣發明專利。
作為一名女性連續創業者,從資訊業 B2B 業務起步,一路跌跌撞撞地摸索市場需求、申請專利、建立商業模式,持續在創業這條路上前行。
目前正全力打造 Healthy Plate,期待讓更多人透過科技輔助,培養可持續的健康飲食習慣。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朱永光(前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
張錫昌(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長)
胡百敬(集英信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名人推薦:朱永光(前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
張錫昌(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長)
胡百敬(集英信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章節試閱
〈這件事,不太對〉
「欸,我覺得不太對,這件事有那麼難嗎?」
灰頭土臉離開一個天馬行空想要蒐集各式各樣數據變成資料中心的客戶端會議,上車後我立即問了S這個沒頭沒尾的問題。
S一臉狐疑問我:「妳在說什麼?」
「剛剛會議上有一句話『飲食紀錄沒有辦法量化』所以客戶沒有打算蒐集這個資料,你不覺得不合理嗎?」S看了我一眼,回了我一個「哦」,意即這個話題差不多了,他沒有心情討論這件事。
回家後,這個念頭在腦子裡轉個不停,在這個連唸佛誠心都可以量化的時代,為什麼吃到肚子裡的東西沒有辦法量化來記錄?佛珠都可以IoT化,吃進多少東西至少可以有個IoT餐盤吧?
秉持著「怎麼可能沒有」的好奇,我一路從momo、pchome、蝦皮、Google、Amazon、淘寶……輸入各個關鍵字,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相關的商品。
這,怎麼可能!我該不會發現了一個全世界沒有人想過的事吧?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人類會買一個要價上萬的穿戴裝置來記錄步數,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卻沒想過要量化?
這怎麼可能?
經歷兩天進行資料查找的週末,不得不說,有點沮喪。
這就跟傳說中的那個市場需求寓言一樣:「非洲的人都沒穿鞋,是沒鞋穿還是不需要?」會不會我認為合理但完全不存在的產品,就跟想賣梳子給和尚一樣,根本沒需求所以這個「不存在」才是合理的?
邊想著這件事,邊恍神走到我哥旁邊,一鼓腦地把我的困惑丟給他。
一向對我的想法不太發表意見的我哥,沉默了幾秒後跟我說了他曾經不解到捶心肝的事。
「妳知道我第一次看到好神拖的時候,在想什麼嗎?」
「只要懂點機械原理的人,就會立刻明白這是怎麼做的,但有史以來,只有這個人想到用在拖把上,所以他賺翻了。」
他看著我。
「我覺得妳去申請專利,說不定真的只有妳想到這件事!」
我震驚了。
哥!我以為你要澆熄我的幻想,你這是把我的夢畫得更大啊!
----
〈專利──關於申請的鋩鋩角角〉
在哥哥以無比沉痛口吻說完他錯失小發明大革命的隔天,我開始上網查找關於專利的種種。
專利在世界各國都採屬地主義。在臺灣,專利類型分為新型專利、發明發利及設計專利,新型專利不需實質審查,其餘兩者都需經過實質審查,因此申請會費時較長。
既然想要取得一個專利來為這個世界作一點改變,那當然要發明專利啊。
然而我這個只是一個小小的想法、小小的應用,真的可以申請到發明專利嗎?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年過三十之後這句話反而變成座右銘。
但在找專利師進行申請之前,該做的功課還是自己要先做,關於專利查找、確認是否已經有既存專利,Google patent是準發明家的好朋友。輸入可能相關的名詞、配上各種排列組合,先試看看究竟世界上有沒有接近的發明。
這不是為了幫專利師省事──畢竟自己才是最明白這個想法來龍去脈的人,下的關鍵字才會最精確。
有些工作還是要自己做好嗎!
如果完全把工作交給專利師,真的難免送出之後夜深人靜自己在網路上翻著翻著翻到「啊!怎麼二○一×年有人申請這個!」然後會不禁開始問天問大地,問著問著就迷信怪宿命,齊秦早就唱給大家聽,但前方道路上屢敗屢戰的前輩可能沒聽進去。
前輩們的經驗我看在眼裡默默吸取了,花了兩天時間整理可能的相關的專利,先假設一個避開這些內容的範圍,終於鼓起勇氣發了訊息給認識的專利師,約了時間進行說明請他協助評估。
做過功課之後,專利師評估大致上沒有什麼問題,唯一一個問題是「除了中華民國,要不要同步申請他國專利?」
噢不!我可是客家女子!勤儉持家是傳統美德,中華民國專利萬一沒拿到,那其他國家也一定會被駁回,我想要花錢在刀口上,我們先在臺灣申請就好。
未來我後悔了這個當初覺得很聰明的決定。
請各位在下面這段話畫上重點記號,星星或標記都可以──
發明專利必須要在「送出申請的一年內」送到其他你想申請的任何第三方國家。
不是「拿到專利的一年內」,是「送出申請的一年內」!
換句話說,如果取得專利的時間耗時超過一年,那就來不及申請其他國家的專利了。
專利師有提醒我,但我問了一句:「申請得到第一次核駁意見大概多久?」在取得「一般大約八到十個月」的答案後,客家如我很快樂地說:「好!那就拿到第一次核駁意見之後再看要不要送其他國家!」
殊不知遇上COVID-19,第一次核駁意見我足足等了一年多,即使後來順利拿到發明專利,他國的申請就這麼錯過了。
差點開口跟齊秦唱和,但我忍住了。
我才不要跟前輩們唱同一首歌。
〈這件事,不太對〉
「欸,我覺得不太對,這件事有那麼難嗎?」
灰頭土臉離開一個天馬行空想要蒐集各式各樣數據變成資料中心的客戶端會議,上車後我立即問了S這個沒頭沒尾的問題。
S一臉狐疑問我:「妳在說什麼?」
「剛剛會議上有一句話『飲食紀錄沒有辦法量化』所以客戶沒有打算蒐集這個資料,你不覺得不合理嗎?」S看了我一眼,回了我一個「哦」,意即這個話題差不多了,他沒有心情討論這件事。
回家後,這個念頭在腦子裡轉個不停,在這個連唸佛誠心都可以量化的時代,為什麼吃到肚子裡的東西沒有辦法量化...
推薦序
〈推薦序 從101天的日記,看見一位創業者的成長軌跡〉
文/朱永光(前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
我與Emma的初識,是經由秀威資訊公司的引介,邀請我上Podcast節目暢談由秀威出版的拙作《創投老園丁的私房札記》。錄音當日,我深刻感受到Emma是一位思路縝密、口條清晰、反應靈敏的年輕人。她言談間展現出的爽朗個性與旺盛活力,給我留下極為鮮明、深刻的印象。
節目錄製之後,我心中萌生經營Podcast的念頭,便向她請益相關經驗。從節目製作流程、平台工具選擇,到聲音剪輯與發布策略,Emma都不吝分享。不僅如此,她還主動深入研究,並提供我一份條理分明、操作性強的行動指南。那份認真與專注,不僅展現了她對知識的敬意,也彰顯了她對事業的投入與熱情,令我由衷佩服。
此後,我們保持聯繫,她也不時與我分享職涯的轉折與生活的點滴。我逐漸得知,她已離開原先共同創辦的公司,準備獨立創業,開啟屬於自己的一段新旅程。不久後,她便確立創業方向,積極投入新公司籌備的每一環節,步履堅定、行動果決。
去(二○二四)年歲末,我們再度相見。彼此交換聖誕禮物時,我思忖該送她什麼,才能真正表達我的祝福與期許。靈機一動,我決定送她一本日記本──鼓勵她將創業歷程中的所思所感、一日一事,一筆一畫地記錄下來。我始終相信,書寫是一種力量,它能梳理內在的情緒、釐清外在的行動,也為未來留下一份誠實的軌跡。在漫長而孤獨的創業路上,這樣的紀錄將成為她最真實的陪伴與回望的依據。
出乎意料,也理所當然地,今年五月Emma致電告訴我,她已完成創業101天的日記寫作,準備結集出版,並請我為此書撰寫序文。電話那頭的聲音依舊明快而堅定,而她的行動力與夢想精神,亦如當年初識時那般熠熠生輝──Emma,始終是那個勇敢追夢、步履不停的女孩。
在這本書中,我們得以看見一位年輕創業者,在踏上創業之路的每一步歷程中,所經歷的真實思索與現實挑戰。從最初的起心動念,她不斷與自己辯證:究竟我是否適合創業?是否能夠承擔那未知且險峻的旅程?
當創業構想逐漸具體化,她迎面而來的是公司設立所需面對的繁瑣法規與行政文書作業;而在撰寫營運計畫書的過程中,則需深入研究產業現況、分析市場機會、檢視自身條件與外部環境,並縝密規劃所有資源的配置。
創業從來不是一人之事。在組建團隊的過程中,她經歷了夥伴的挑選、價值觀的磨合,以及潛在利益衝突的調解。為了募集資金,她必須一再向形形色色的投資人簡報與說明,不僅要接受各種尖銳提問與嚴苛批評,更得在挫折中穩住節奏、堅定初心。
然而,這本書所呈現的,不只是商業經營的理性推演與策略實作,它更溫柔地揭示了:創業者,終究是一個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人。除了肩負夢想與使命,也同時得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壓力與情緒波動。書中提到,她租住近十年的房子突然被屋主宣布出售,被迫尋覓新居,面對的不僅是搬遷的不便,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無奈與焦灼。
在過去近二十年的創投職涯中,我所看見的創業者,往往是在他們已完成包裝、準備齊全之後,走進募資會議室的那一刻。他們口條清晰、簡報精煉,展現出對市場的熟稔與對未來的信心。在過程中,我始終抱持著一份尊重(respect)的態度接待每一位創業者,審慎評估其商業構想的可行性,並在決定投資後,全力陪伴他們一同成長。
然而,誠如這本書所陳述的,我才驚覺:過去的我,雖參與了他們創業路上的某一段旅程,卻從未真正看見,在那場簡報前的日日夜夜──那些從萌生創業念頭開始,歷經懷疑、猶豫、挫敗與堅持,直至完成營運計畫書的心路歷程與現實磨練。
這些隱而未見的過程,不僅是創業者最孤單也最關鍵的試煉時刻,也正是讓一個夢想由虛轉實、由想像落地的內在轉化旅程。讀這本書,讓我首次有機會從創業者的內在視角出發,感受到他們不為人知的掙扎與成長,對我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補課與提醒。
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對那些懷抱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具有啟發意義,也能讓潛在的投資人、政府相關機構,乃至社會上關心年輕世代的長輩們,對這些勇於踏上創業之路的創業者,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同理、多一份尊重,更多一份實質的支持與真誠的祝福。
創業從來不是一條坦途,它是一段需要勇氣、智慧與韌性的旅程。而Emma所選擇的,正是一條充滿挑戰卻也充滿可能的路徑。願她能在這段創業旅程中持續享受過程、珍惜歷練,不僅日日茁壯、逐夢踏實,也能在圓夢的同時,為自己的人生添寫深刻的一頁,並為這個社會注入新的價值與貢獻。
〈推薦序 從101天的日記,看見一位創業者的成長軌跡〉
文/朱永光(前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
我與Emma的初識,是經由秀威資訊公司的引介,邀請我上Podcast節目暢談由秀威出版的拙作《創投老園丁的私房札記》。錄音當日,我深刻感受到Emma是一位思路縝密、口條清晰、反應靈敏的年輕人。她言談間展現出的爽朗個性與旺盛活力,給我留下極為鮮明、深刻的印象。
節目錄製之後,我心中萌生經營Podcast的念頭,便向她請益相關經驗。從節目製作流程、平台工具選擇,到聲音剪輯與發布策略,Emma都不吝分享。不僅如此,她還主動...
作者序
對,文章還沒兩篇就先寫序,真的是壞習慣。
當時連第二篇章節都還沒落定,我就搶先寫了這篇序的第一版。
就像公司登記一完成就去GoDaddy把網域註冊下來,堅持名片上印的必須是有網域的email一樣傻氣。
但是,創業的勇氣也許就來自最初的傻氣。
就跟這本書的成因一樣,雖然不知道成書時,我是個連續創業家、亦或是創業失敗回歸業務身分的科技業一分子,但仍然想記錄下過程的點點滴滴。等老了坐在搖椅上,不用跟子孫講故事,丟本書自己看,記得交報告來換壓歲錢。
第一篇寫關於創業的文章其實是二○一七年刊登在風傳媒的〈我,78年次,聽聽我說好嗎?〉。那個時候單純想要代表我們的世代對外喊話,殊不知時隔數年,我已經無法代表年輕人。換了個創業題目卻依然努力中的詹述親,在這個年紀、這個時間重新開啟新創要面對的環境更為嚴竣──所謂大器晚成其實是倖存者偏誤。
但,誰都想成為那些倖存者,所以我還在這裡努力。
努力用我想出的解法,努力解決現存問題,這是本命武曲、科技女子的堅持。
特別感謝YK在二○二四年送的聖誕禮物,一本精美的筆記本,期望我能好好記下這一路上的風景,也才是起心動念認真記錄的開始。
謝謝我的哥哥,總是默默支持著我,不太說話卻是最踏實的後盾。
謝謝臺科大育成中心,從心意連啟程到關鍵的S形轉彎,既提供資源,也在我最迷茫時陪我釐清方向,給予溫暖與力量。
也謝謝ASPN運動科技加速器,給了Healthy Plate一個國際級的舞台,讓我們有機會走出台灣,得以在更寬廣的視野中成長。
最後,謝謝一路上碰見過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發生過的存在都沒有好壞,都在成就現下與未來的自己,我是一直這麼相信著。
對,文章還沒兩篇就先寫序,真的是壞習慣。
當時連第二篇章節都還沒落定,我就搶先寫了這篇序的第一版。
就像公司登記一完成就去GoDaddy把網域註冊下來,堅持名片上印的必須是有網域的email一樣傻氣。
但是,創業的勇氣也許就來自最初的傻氣。
就跟這本書的成因一樣,雖然不知道成書時,我是個連續創業家、亦或是創業失敗回歸業務身分的科技業一分子,但仍然想記錄下過程的點點滴滴。等老了坐在搖椅上,不用跟子孫講故事,丟本書自己看,記得交報告來換壓歲錢。
第一篇寫關於創業的文章其實是二○一七年刊登在風...
目錄
推薦序 從101天的日記,看見一位創業者的成長軌跡/朱永光
推薦序 這是一本「寫真集」/張錫昌
推薦序 step by step的創業日記/遊記/胡百敬
作者序
CH0 角色創建室──你是誰,為什麼踏進這場遊戲?
我是誰
就算是再好的人,只要有在好好努力,在某人的故事裡也會變成壞人。
這件事,不太對
專利──關於申請的鋩鋩角角
要不要開一間公司呢?
心意連
揮舞專利大旗的女子
CH1 行政副本大廳──創業,從跑公文開始
育成中心與加速器
新創居,大不易
關於公司登記,久到被我遺忘了的事
原來……我是賣五金家用餐具的?
銀行履約保證金保證函
想節稅啊?來不及的高風險新創認定
CH2 方向失衡區──看著別人的成功,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
S形大轉彎
轉彎,超難
17歲,上了富比世的競爭對手
為什麼他可以進Y Combinator!
CH3 團隊連線不穩區──創業就像打團戰,但有人會中途掉線
心意連入厝日
謝謝你們,跟我出來
關於股權、承諾,和失去的朋友
CH4 懷疑自己試煉場──你不是沒能力,只是進入了這一區
85題的靈魂拷問
你有什麼特別的?
願景,Vision,一個很困難的名詞
會有讓你睡不著的恐懼嗎?
可能的外部失敗因素
給投資人的情書
財務預估,就像一張完美的新年計畫表?
不只AI有幻覺
CH5 副本卡關區──不一定有錯,但就是過不了
關於拒絕信
飛吧!飛出去吧!
闖天涯,沒有一只行李箱(1/2)
闖天涯,沒有一只行李箱(2/2)
哦不!房東要賣房子
「你是KOL嗎?」
質疑,永遠比相信容易
CH6 歷史紀錄室──回頭看那些沒完成的提案、沒說完的話
謝謝十年來累積的疼惜、謝謝認真了十年的自己
我們,只有一套帳
那些年,只應天上有的客戶
八年前,那些想說的話
復旦女子圖鑑
CH7 出口觀景台──你還在迷宮裡,但你已經能抬頭看遠方
好事,會召喚好事
What's Next?
推薦序 從101天的日記,看見一位創業者的成長軌跡/朱永光
推薦序 這是一本「寫真集」/張錫昌
推薦序 step by step的創業日記/遊記/胡百敬
作者序
CH0 角色創建室──你是誰,為什麼踏進這場遊戲?
我是誰
就算是再好的人,只要有在好好努力,在某人的故事裡也會變成壞人。
這件事,不太對
專利──關於申請的鋩鋩角角
要不要開一間公司呢?
心意連
揮舞專利大旗的女子
CH1 行政副本大廳──創業,從跑公文開始
育成中心與加速器
新創居,大不易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