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陳長文、李復甸 專文推薦
《法治東西談》集結了作者多年來對法治議題的深入研究與思考,從歷史的維度探究法治的真諦。這本書不僅能為華人世界的法治發展帶來啟發,更能為我們思考法治的真諦,開啟新的視野。──陳長文
對於關心司法的民眾,本書不失為普及法律的讀本,對法律系的研究生,更值得奉為課堂之外,提升眼界、擴大思想範疇的經典著作。──李復甸
作者:李念祖
定價:NT$ 405
優惠價: 85 折, NT$ 344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有了憲法、有了民主,不保證能樹立法治文化。
除非我們深刻理解:法最根本之用是限制權力,
這本書就是理解的開始。
經歷四十餘年法律生涯,
李念祖律師暫擱繁務,重新追尋法的東西演變史。
理解東西方看「法」為何不同,就是一趟人權思辨之旅。
★陳長文、李復甸 專文推薦★
☛ 人民的權利是誰給予的?
☛ 「契約」是不是「法」?
☛ 什麼是民主國家的核心觀念?
☛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真義是什麼?
☛ 憲法有制裁嗎?
☛ 程序正義會影響實體正義嗎?
本書匯通西東、貫穿古今,闡釋東、西方「法」的起源與演變,將法律上的重要觀念透澈解析,歸結出民主法治國家的根本要素。
李念祖律師彙整鑽研法學數十年見聞之力作,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法律在社會中的真正角色。這是一份最明晰、引人入勝的指南,獻給所有渴望理解法治真諦,保障自身權利的你我。
⚑ 第一部「法治東西談」──
從西方權利觀念的起源,到華人社會的司法發展
首先,本書帶你回到西方制憲的源頭,從法官審判殺人案的思考題,點出「推定無罪」、「證據責任」等重要概念。你將見證《大憲章》如何抑制王權,確立人民的自由與財產權利;黑石爵士《英格蘭法釋義》如何系統闡述人權觀念;以及《權利清單》如何保障人民的權利。
更精彩的是,本書闡述美國司法發展的里程碑:從「馬布里訴麥迪遜案」(Marbury v. Madison)如何確立司法審查權,到權力分立對保障人權的重要性。檢視美國奴隸制、種族隔離的相關判決可知,即使司法曾有過錯誤判決,也能透過翻案、自我修正,推動社會進步。
漢字「法」的起源,竟與「刑」密不可分?本書追溯中文「法」字的演變,揭示傳統「王法」對君王的順從,以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背後的不平等。你將了解,華人傳統社會重視禮教秩序背後的文化根源,以及為何長期缺乏保障私權的民法典。
清末,華人社會開始引進西方法律觀念,修法廢除酷刑與奴隸制。從強調皇權的《欽定憲法大綱》,到確立主權在民、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中華民國憲法》之間的艱難轉變,反映華人司法觀念的重大變革。
⚑ 第二部「當代司法觀」──
當東方思維遇上西方權利觀念、現代司法的五大關鍵特色
當西方權利概念與東方傳統思想碰撞,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華人「家天下」與「定於一尊」的傳統觀念如何阻礙權力分立?「民本」與「民主」的本質差異?傳統「大法」與現代憲法在約束對象上,有哪些根本不同?
本書以十二個核心問題,深入剖析東方思維與西方權利觀念、法治文化的巨大差異,帶你重新認識「權利」的真正意涵,甚至會挑戰你現有的法律觀念。
為什麼法官的職能不能被行政或立法部門取代?司法判決為何只拘束個案當事人?司法為何是「被動」的?其背後的深意是什麼?法官終身職的保障有何重要性?國民法官制度的引入,將如何提升司法透明度?書中透過當代司法的五個獨特面向,為你一一解答。
司法究竟是人民的「父母」,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僕從」?本書再次對比華人傳統與當代的司法觀念,強調當代法治的關鍵在於「馭王而非馭民」,應建立制衡權力的制度,保障人民權利。
這不僅是全書內容的總結,更是對每一位公民的警醒:唯有正確認識當代司法,才能真正捍衛屬於我們的基本權利。
本書特色
1. 揭示現代法治文化的關鍵在於「馭王」而非「馭民」,強調對掌權者的有效約制,是理解現代法治的必經之路。
2. 尋找中華文化中「馭王」思想的蹤跡,證明法治觀念並非全然外來,而是可以從本土文化根源中發揚光大。
3. 呼籲公民增進對憲法的理解,對於民主制度至關重要。
作者簡介:
李念祖
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東吳大學法學士。
榮譽:東吳大學傑出校友、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名譽理事長。
律師,曾任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長期投入憲法訴訟與公益事務,曾應憲法法庭邀請擔任釋791、689、585等號解釋專家鑑定人,曾於釋字794、782、763、112憲判字第9號、113憲判字第3號、113憲判字第8號等數十起案件代理聲請釋憲,以期保障憲法基本權利、實現法治公平正義。
曾任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台灣法曹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憲法學會秘書長。
著有:《司法者的憲法》、《人國之禮:憲法變遷的跨越》、《案例憲法》等書。
合著有:《基本人權》、《台灣與民主的距離》、《解構美國》等書。
名人推薦:
陳長文、李復甸 專文推薦
《法治東西談》集結了作者多年來對法治議題的深入研究與思考,從歷史的維度探究法治的真諦。這本書不僅能為華人世界的法治發展帶來啟發,更能為我們思考法治的真諦,開啟新的視野。──陳長文
對於關心司法的民眾,本書不失為普及法律的讀本,對法律系的研究生,更值得奉為課堂之外,提升眼界、擴大思想範疇的經典著作。──李復甸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作者:李念祖
優惠價: 85 折, NT$ 344 NT$ 405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有了憲法、有了民主,不保證能樹立法治文化。
除非我們深刻理解:法最根本之用是限制權力,
這本書就是理解的開始。
經歷四十餘年法律生涯,
李念祖律師暫擱繁務,重新追尋法的東西演變史。
理解東西方看「法」為何不同,就是一趟人權思辨之旅。
★陳長文、李復甸 專文推薦★
☛ 人民的權利是誰給予的?
☛ 「契約」是不是「法」?
☛ 什麼是民主國家的核心觀念?
☛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真義是什麼?
☛ 憲法有制裁嗎?
☛ 程序正義會影響實體正義嗎?
本書匯通西東、貫穿古今,闡釋東、西方「法」的起源與演變,將法律上的重要觀念透澈解析,歸結出民主法治國家的根本要素。
李念祖律師彙整鑽研法學數十年見聞之力作,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法律在社會中的真正角色。這是一份最明晰、引人入勝的指南,獻給所有渴望理解法治真諦,保障自身權利的你我。
⚑ 第一部「法治東西談」──
從西方權利觀念的起源,到華人社會的司法發展
首先,本書帶你回到西方制憲的源頭,從法官審判殺人案的思考題,點出「推定無罪」、「證據責任」等重要概念。你將見證《大憲章》如何抑制王權,確立人民的自由與財產權利;黑石爵士《英格蘭法釋義》如何系統闡述人權觀念;以及《權利清單》如何保障人民的權利。
更精彩的是,本書闡述美國司法發展的里程碑:從「馬布里訴麥迪遜案」(Marbury v. Madison)如何確立司法審查權,到權力分立對保障人權的重要性。檢視美國奴隸制、種族隔離的相關判決可知,即使司法曾有過錯誤判決,也能透過翻案、自我修正,推動社會進步。
漢字「法」的起源,竟與「刑」密不可分?本書追溯中文「法」字的演變,揭示傳統「王法」對君王的順從,以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背後的不平等。你將了解,華人傳統社會重視禮教秩序背後的文化根源,以及為何長期缺乏保障私權的民法典。
清末,華人社會開始引進西方法律觀念,修法廢除酷刑與奴隸制。從強調皇權的《欽定憲法大綱》,到確立主權在民、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中華民國憲法》之間的艱難轉變,反映華人司法觀念的重大變革。
⚑ 第二部「當代司法觀」──
當東方思維遇上西方權利觀念、現代司法的五大關鍵特色
當西方權利概念與東方傳統思想碰撞,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華人「家天下」與「定於一尊」的傳統觀念如何阻礙權力分立?「民本」與「民主」的本質差異?傳統「大法」與現代憲法在約束對象上,有哪些根本不同?
本書以十二個核心問題,深入剖析東方思維與西方權利觀念、法治文化的巨大差異,帶你重新認識「權利」的真正意涵,甚至會挑戰你現有的法律觀念。
為什麼法官的職能不能被行政或立法部門取代?司法判決為何只拘束個案當事人?司法為何是「被動」的?其背後的深意是什麼?法官終身職的保障有何重要性?國民法官制度的引入,將如何提升司法透明度?書中透過當代司法的五個獨特面向,為你一一解答。
司法究竟是人民的「父母」,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僕從」?本書再次對比華人傳統與當代的司法觀念,強調當代法治的關鍵在於「馭王而非馭民」,應建立制衡權力的制度,保障人民權利。
這不僅是全書內容的總結,更是對每一位公民的警醒:唯有正確認識當代司法,才能真正捍衛屬於我們的基本權利。
本書特色
1. 揭示現代法治文化的關鍵在於「馭王」而非「馭民」,強調對掌權者的有效約制,是理解現代法治的必經之路。
2. 尋找中華文化中「馭王」思想的蹤跡,證明法治觀念並非全然外來,而是可以從本土文化根源中發揚光大。
3. 呼籲公民增進對憲法的理解,對於民主制度至關重要。
作者簡介:
李念祖
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東吳大學法學士。
榮譽:東吳大學傑出校友、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名譽理事長。
律師,曾任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長期投入憲法訴訟與公益事務,曾應憲法法庭邀請擔任釋791、689、585等號解釋專家鑑定人,曾於釋字794、782、763、112憲判字第9號、113憲判字第3號、113憲判字第8號等數十起案件代理聲請釋憲,以期保障憲法基本權利、實現法治公平正義。
曾任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台灣法曹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憲法學會秘書長。
著有:《司法者的憲法》、《人國之禮:憲法變遷的跨越》、《案例憲法》等書。
合著有:《基本人權》、《台灣與民主的距離》、《解構美國》等書。
名人推薦:
陳長文、李復甸 專文推薦
《法治東西談》集結了作者多年來對法治議題的深入研究與思考,從歷史的維度探究法治的真諦。這本書不僅能為華人世界的法治發展帶來啟發,更能為我們思考法治的真諦,開啟新的視野。──陳長文
對於關心司法的民眾,本書不失為普及法律的讀本,對法律系的研究生,更值得奉為課堂之外,提升眼界、擴大思想範疇的經典著作。──李復甸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