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的本業是美術,本色當行,再加上平易近人,他寫的西方美術史,靠譜。自舊石器時代至20世紀,《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增訂版)》共18章,主要關注雕塑、繪畫與建築等藝術門類。
西方美術數千年,風格多變,大師輩出,杰作充棟。作者緊緊抓住作品、作者,回到歷史現場,或作正面解讀,或挖背後的故事,數千年美的往事,就這麽娓娓道來。昔日望之儼然,高不可攀的藝術之美,一時讓大家都能理解,各有會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蔣勛的《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增訂版)》這本書的章節標題。18章,每章用數字到十數字的副標題,別具匠心,言簡意賅點出該時期風格與代表藝術家。只需掃一眼目錄,西方美術史大致輪廓就有了。大家也很忙,這樣體諒的考慮,讓無暇讀書的忙人都可以備一本隨時便覽了。
本書不但忙人閑人都能讀,而且是9到99歲都可以讀,如冬日無事,雪夜閉門,帶孩子一塊讀蔣勛,“美”從娃娃抓起,那才是最快意的事。
作者簡介:
蔣勛,祖籍福建長樂,1947年生于西安。臺灣知名藝術評論家、畫家、詩人及作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後任教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東海大學等處,曾多次舉辦畫展。現任《聯合文學》社長。作者出版有小說、散文、藝術史及美學著作數十種,包括《美的沉思》、《藝術概論》、《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齊白石研究》、《徐悲鴻研究》、《夢想與創作》、《舞動自蛇傳》、《舞動紅樓夢》、《天地有大美》、《破解達芬奇密碼》、《破解米開朗琪羅》、《孤獨六講》等。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增訂版)》作者蔣勛先生以時間爲緯綫,以各個藝術流派的藝術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爲經綫,從史前數萬年前到20世紀終結,勝景全收。作者從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開講,圍繞地中海世界這西方美術的血脉初源,從神秘的埃及、偉大的希臘、光榮的羅馬,光輝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陸離的現當代藝術,數千年藝林往事,數百件曠世杰作,蔣勛先生娓娓道來。《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增訂版)》的此次增訂,更換和補充了大量圖片,近300幅精美珍貴圖片,與蔣勛先生的珠玉文字文圖交映,是通往西方美術史年度最給力的閱讀饗宴。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增訂版)》作者蔣勛先生以時間爲緯綫,以各個藝術流派的藝術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爲經綫,從史前數萬年前到20世紀終結,勝景全收。作者從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開講,圍繞地中海世界這西方美術的血脉初源,從神秘的埃及、偉大的希臘、光榮的羅馬,光輝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陸離的現當代藝術,數千年藝林往事,數百件曠世杰作,蔣勛先生娓娓道來。《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增訂版)》的此次增訂,更換和補充了大量圖片,近300幅精美珍貴圖片,與蔣勛先生的珠玉文字文圖交映,是通往西方美術史年度最給力的閱讀...
章節試閱
中世紀後期,13世紀左右,由于神權思想長期的獨斷籠罩,人們的生活,全部以宗教爲中心,基督教對世界的解釋形成牢固封閉的知識體系。
尤其是宗教組織變成了權力結構,教權階級的貴族口中宣揚著耶穌基督的教義,行爲上却往往貪婪于世俗的財富權力。有見識的人士開始對這種形態的宗教勢力感覺到不滿,也開始以各種方式重新尋求宗教的改革,使宗教回到信仰的本質,使信仰更關注生命的存在與幸福,把對神一厢情願的崇拜嚮往拉回到生活的現實。
特別是在中世紀後期,由于商業貿易的發展,城邦市民中出現了以經商致富的中産階級,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勞努力獲取了財富,有著對現世生活的熱情,自然與强調禁欲的基督教思想格格不入。
這些中産階級幷沒有以激烈的手段批判宗教,却是以理性的方式重新思考信仰的意義與價值。他們身體力行,放弃俗世的權力財富,過樸素簡單的生活,他們逐漸在地方上獲得人們的愛戴,形成新的教派,擁有廣大的信衆;他們以親切的語言重新詮釋基督教義,平易近人,引發人們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呼喚人們對自己內在性靈生活的重視,帶動起全面的人的覺醒。在神權思想嚴厲的時代,他們的所作所爲,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最早的火種。
聖芳濟(San Francesco)在信仰上的改革,可以說是最好的實例。
聖芳濟原是意大利中部阿西西城(Assisi)的市民。他的父親經營紡織業致富,芳濟青少年時受良好教育,養尊處優,與一般世俗青年無异。
芳濟後來參加戰爭,看到人的生老病苦,開始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
他回到阿西西城,在城外山林隱修,與一同隱修的同伴過簡樸的生活,飲山泉水,吃素樸的食物,親近自然。
芳濟編寫了一些詩歌,供人傳唱,這些歌曲以當地方言寫成,文字簡單,一般人都聽得懂,和當時教會艱難深奧的拉丁文不同,因此大受民衆歡迎。
芳濟似乎在改革宗教,但事實上,他是改革了人們生活的方式,改革了人們使用的語言文字,改革了人們對自然與神的看法。
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神存在于春天開花的樹上,神存在于鳥雀鳴叫的聲音中,神存在于潺潺流動的水聲裏,神無所不在,神是人們自己熱愛生命、熱愛美好事物的心。
芳濟的思想不是教條,而是美學;不是刻板僵硬的訓示,而是溫暖美麗的詩歌。
芳濟原來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以平凡傳道,呼喚人們內心的覺醒,死後被封爲聖芳濟,許多畫家以他的故事畫成壁畫。這些壁畫多成爲文藝復興最早的藝術作品。喬托與聖芳濟喬托(Giotto)活動于14世紀上半葉,他被稱爲“繪畫之父”。他一生的作品,有許多是以描繪聖芳濟的故事爲主題。在聖芳濟出生的阿西西城有一座紀念他的教堂,教堂中的壁畫有點像連環圖,以叙事的方式描繪聖芳濟的一生。描繪他的出生,描繪他如何把衣物還給父親,描繪他穿上修道的服裝,描繪他如何向草地上的鳥雀說話。
喬托之前的中世紀繪畫大多是聖像,在金色的背景上勾描出聖人固定的符號。這些符號長久以來,師徒相傳,沒有任何改變,變成刻板而僵化的形式。
喬托在畫聖芳濟故事時,使聖芳濟有真正人的身體,他不再是徒具形式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人。喬托使他筆下的聖人都成爲真實的血肉之軀。喬托運用光影法,使人的身體有明暗對比,也産生體積感和重量感。
他的壁畫大多用水性顔料調和礦物性顔料,色彩溫暖而豐富。
喬托也重視描寫背景,人物背後的山丘、樹木、草地,有層次、空間,也可以說,他是文藝復興最早用“透視法”(Perspective)來營造畫面的遠近效果的畫家。P62-64
中世紀後期,13世紀左右,由于神權思想長期的獨斷籠罩,人們的生活,全部以宗教爲中心,基督教對世界的解釋形成牢固封閉的知識體系。
尤其是宗教組織變成了權力結構,教權階級的貴族口中宣揚著耶穌基督的教義,行爲上却往往貪婪于世俗的財富權力。有見識的人士開始對這種形態的宗教勢力感覺到不滿,也開始以各種方式重新尋求宗教的改革,使宗教回到信仰的本質,使信仰更關注生命的存在與幸福,把對神一厢情願的崇拜嚮往拉回到生活的現實。
特別是在中世紀後期,由于商業貿易的發展,城邦市民中出現了以經商致富的中産階級,他們憑藉自己...
目錄
史前時期——從一塊石頭,人類開始了偉大的美術創作 石器時代 痕迹 母親的身體 最早的繪畫 大地上的遺迹埃及——人類美術中最早形成風格的文明之一 風格希臘——爲人類找到了美的起點
史前時期——從一塊石頭,人類開始了偉大的美術創作 石器時代 痕迹 母親的身體 最早的繪畫 大地上的遺迹埃及——人類美術中最早形成風格的文明之一 風格希臘——爲人類找到了美的起點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