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芬伶2025年全新散文集
★ 沉潛多年再出發,從重修祖厝開始回望故鄉,追索童年、親情,為南方土地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
作家暨語文教育學者 廖玉蕙、作家王盛弘 推薦
作家包冠涵、張馨潔專文推薦
以散文之筆,融合史料考據,回溯生命的源頭
重修祖厝,在一磚一瓦中,解開寫作的密碼
周芬伶結合土地與個人作品的尋根之旅
更是國境之南「金茄藤,銀放索」的地誌書寫
放索是現在屏東林邊南州一帶。在十七世紀是全島唯一不捕禽獸,專務農作的地區。清初「以番制番」的政策將平埔族放索仔迫遷到力力社(潮州),並展開漢族放索仔大通婚……
出身屏東潮州的周芬伶一路向北,離鄉近半世紀,無論穿著或口音都像北部人,身上累積許多北方價值,北方觀點,偶爾回鄉還被誤認為外地人。離鄉之後她開啟文學創作,以文字細訴家族樹開枝散葉的故事,人情之美,人性糾結,溫柔又滄桑。因車禍休養非常想家,遂興起重修祖居的念頭。回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一磚一瓦中,逐步重建曾書寫過的場景。
她以抒情之筆結合歷史考據,在「迴文」中〈紫斑蝶〉訴說南遷後的生活差異;祖居所在地〈力力社〉也是放索人遷居地,而大祖母能和平埔族人溝通,猜想是會說平埔語或是平埔人,揣想當時的情境,推測平埔人、潮州人、惠州人、汀州人消失的原因,爬梳自我與南方這片土地的關係。一邊計畫重修擁有〈滿滿的馬賽克〉老家,到〈落成〉、〈善堂開張〉,完整記錄,並對比母親的重建祖居,顯現出作品比人更早返鄉。
在疫情的「長假」裡,同時遭逢生命之冬,對外感覺變遲鈍,對內官覺變敏感,少了人與人的連結,〈涉江採芙蓉〉細數這段時間的種種;也跟上潮流的MBTI人格測驗,透過〈艾的美敦書〉妙解艾人(內向)與依人(外向);更不忘〈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劇〉,撫慰了失序的生活與心靈。而「黃葉句」則是生活的縮影,〈掃落葉〉的苦差事,來訪的友人卻搶著做;因傷疏於照顧的庭院,竟意外滋養她的身體。「咖啡細事」則是展現她對咖啡的喜愛,從咖啡豆的原始樣貌,到品種、歷史演變、飲用方式等,反思生命的哲理。
周芬伶將枯燥的史料,搭配兒時回憶、日常生活、細膩的觀察、聯想,轉化成一篇篇情感飽滿的散文,終於知道我是誰? 從哪裏來?為支持自己成長的土地留下一部完整的紀錄。
作者簡介:
周芬伶
臺灣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東海中文系榮譽教授,仍授創作課。
跨足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散文集有《絕美》、《熱夜》、《戀物人語》、《周芬伶精選集》等;小說有《妹妹向左轉》、《世界是薔薇的》、《影子情人》、《粉紅樓窗》等;少年小說《藍裙子上的星星》、《小華麗在華麗小鎮》等,前者曾被改拍為電視連續劇;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作品被選入國中、高中國文課本及多種文選;曾獲《聯合報》散文獎、中山文藝散文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吳魯芹散文獎、吳濁流小說獎、2018年金鼎獎、國際書展大獎等。2010年,散文集《蘭花辭》榮獲台灣文學獎首屆散文金典獎。
章節試閱
紫斑蝶
清明節為紫斑蝶南遷的高峰,每分鐘超過三百隻,蝶道與國道垂直相交,許多蝴蝶撞車死亡,牠們誤結一大片如紫霧覆蓋在車上,無聲砰撞、舔貼、粉碎、掉落,馬路上落花繽紛,無聲的默片,它們不呼喊,安靜地死亡……
對面聽說是高雄兩大鬼屋,正對著客廳落地窗與臥室大窗,怪不得前屋主作了兩層厚重窗簾,遮住這棟大樓。當時看房時,房仲只說鬼屋在附近,我想也許在總圖那邊,在脆貼圖時,許多人跳出來說「那不就是那間鬼屋?」都被我嚴正抗辯,真正住下來後,每日在那棟大樓穿來穿去,這裏有三多—自助洗衣、賣水站、小廟,有一店面只擺一尊四
面佛,滿滿的白紙花,旁邊是關公廟;自助洗衣店矮凳上坐著兩個妖異的異國女子,對了,這裏的小吃店可能大都是移工開的,像轉角的印度店、越南河粉店、樓下的海南雞飯,奇怪的是東西難吃而不道地,可能是越南人賣海南雞飯,香港人賣越南河粉,馬來西亞人賣印度咖哩。有一次看一家有人排隊,就跟著排吃海南雞飯,想這東西最考驗廚藝;價格不便宜,附上道具也很多,最重要的是有冷氣,以期待的心等待很久飯才端來,但見壽司米上四片薄薄的白斬雞,旁邊鋪著青江菜、高麗菜,感覺大不妙,一吃就是很普的便當菜,我感到絕望,吃一遍這裏的小店,完全放棄。
自南徂北,再由北遷南,我不算對吃講究,作菜也普通,但說真的沒吃過這麼雷的食物,真的好怪異,雞腿飯會端出黑掉又冷硬的焦物,明顯冰很久反覆炸過的不新鮮肉品,為什麼,是我的問題嗎? 或只是水土不服?
當我穿過那座我還不知的鬼屋,走向海邊的小北百貨,陽光照在手臂上像長刺一般,汗水從頭皮湧出覆蓋臉面,頭髮很快濕透,黏在頭上,我感到鬱悶,熱帶真的讓人憂傷失魂,我感受到不到自己,或者說正長出不同的自己。
人在海邊不知海,人在故鄉不知鄉,這是我生長的地方,在下淡水溪以南,大武山下,那裏有長長的海岸線,連綿無盡的防風林,還有原始森林,閩南人、平埔村莊、原住民部落、客家庄……混雜不分,很久以前我就逃離這裏的陽光,曾因此長得像黑人,鼻翼旁有蝶形晒斑,一直到北部唸書,才知我的皮膚不黑,也可以很白,直到沒人看出我來自臺灣尾端。只因離開太久,至少半個世紀,回鄉都是短暫停留,一年一次,數天都躲在家裏,我的穿著口音都像北部人,一出去鄰居一定誤認是定居美國的姊妹「什麼時候回美國? 這次留多久?」這意味我已成為外國人,非本鄉人。
我想回到南方,尋找平埔人、潮州人、惠州人、汀州人消失的原因,或者我已厭倦北方,我身上累積多少北方價值,北方觀點,自以為書寫著臺灣,那是虛假的臺灣,因連自身是誰都不知道的人,如何書寫其他。
在這裏居住,得先忍受酷陽,人們午後才出門,去的地方都是有冷氣的圖書館、百貨公司,去圖書館的也不一定看書,就是每天去佔位置,去百貨公司也不是購物,而是吹冷氣吃地下室美食街。尤其假日時,街道上沒人,百貨公司滿滿的人,吃個飯摩肩擦踵,鼎泰豐排號到兩三小時,一開門人們像喪屍一般往前衝,真是太難了,好一點的到有樂團演
唱的咖啡屋聽歌,點一份餐點,坐到天黑才回家。
白天躲太陽什麼事都作不了,整天在家吹冷氣應該能讀點書或寫作,可是南方的寫作者可能會往山上跑或睡大覺,太陽下山才活過來。在十八歲離鄉以前,常常也是躲太陽到近黃昏,那時沒冷氣,電扇越吹越熱,人生煩悶,時間死了一般,住在南國人大抵如此,十八歲之前,我只發表過兩篇文章。
在熱地獄中能形成什麼作品或思想? 卡繆住的北非在他筆下是個天堂,但也是他寫出在刺眼的陽光下會想殺人的異鄉人,陽光太罪惡了,沒居住過熱帶的可能無法體會:奈波爾所處的家鄉與紐約大都會如此懸殊,會讓一個人分裂成兩個人。
在南方的我確實是另一個人,當鬼月來臨,各社區搭起長長的帳蓬,像百家宴般,大圓桌一個挨著一個,紅色的桌布上擺滿供品,除了鮮花瓜果,就是一些超市零嘴︰乖乖、馬鈴薯片、巧克力餅、果凍……各式罐頭、金銀紙,那棟鬼屋聽說跳死好幾個人,因金融海嘯完工時建商破產,住戶很少,空屋很多,二十幾層建築總戶數近千,分四區呈田字排列,幾無公共空間,每個區塊只留一走道,中間成十字通道,走道上可能跳死過人,加了化纖坡璃棚蓋,上面許多大破洞,難不成是有人跳下來? 通過時覺得很恐怖,陽光曬不進的惡靈古堡,聽說屋子裏整天是黑的。在這裏的大樓為怕陽光直射,陽臺通常作得很大,裝了鐵窗之後弄小花園掛盆栽,這樣酷日照不進,以致房子白天都陰陰黑黑,我這棟也差不多,白天得點燈。熱時還是熱,但我這棟蓋得更早,以前面海,現在被鬼屋擋住。自從知道開窗就面對那棟鬼屋,我的心很毛,有幾天睡不好,問了仲介,他說︰「那是我小時候的事了,你那棟在中華路上,跟它是兩回事。」住高雄的學生說他有許多同事住鬼屋,房租還不便宜。
鬼屋再過去是近百層大樓,它比一零一大樓矮,看來更具大,聽說在屏東潮州也能看見,前幾年來住過一晚,玻璃帷幕外就是大海,晚上的夜景不輸許多大城市,這裏何時變得如此美麗? 小時候母親帶孩子來逛大新百貨公司,坐電扶梯覺得高雄好進步,可街道還是舊舊的,樓房也不高,大新百貨好像也只三層樓,之後好一段時間高雄更破舊,愛河
很臭,遠遠的海港漂著油污,腥味摻著臭油味,令人想吐,去找大新百貨,它已變成藥妝店,詫異的是以前覺得它很大,現在比一般屈臣氏還小,帶著落寞離去。經過二十年,偶爾路過高雄,都沒興趣逛,妹妹住左營,離市區有距離,大多在附近散步,或者直接回潮州。
那晚住八五大樓的感覺過於美好,對自己說一定還要來住,晚餐前去逛一樓香材店,很有規模,看了很久買了幾樣小品,隔天退宿時在網上看到八五大樓倒閉的新聞,真是驚嚇,我竟是倒閉之前一夜住在這裏,之後它將成為更大的鬼屋,亞特蘭大的詛咒一再重覆。而輾轉經年,我又回到這裏。
樓起樓塌,在毀滅中重燃希望,我想重造祖居,那裏供奉著祖先,還有從出生到年老的生命圖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圖形,以為自己這輩子會在臺中終老,這次車禍受傷之後,我要回南,重回鳳尾蝶的身世,它將自由翱翔於南方。住在高雄,回潮州只要三十分鐘,比住潮州郊區還方便,我家附近無屋釋出,整個鎮往外圍發展,曾經看過一些房
子,價格很便宜,離家很遠,越看越沮喪,後來看到高雄這房子,隔天就簽約,後來才知自己無意中履約重回八五大樓,如今是鬼城與新灣開發區。
得感謝這鬼月,大家無時無刻地拜好兄弟,我也在門口擺一桌,虔心祈求鬼朋友別來鬧我,也許傳聞是真的,中元時十字大街擺著滿滿大紅桌,那天整日暴雨,水淹到足踝,涉水走過十字街,泡在水中的供桌接近漂浮,但拜拜的人群立在水中聚集如水鬼,讓人想閃躲。仔細看那些從鬼屋出來的人都是普通人家,男女老少人間煙火氣十足,他們難得地打開大門,我看見裏面是有公共空間的,有小花園,只是光線很暗,錯誤的設計造成的災難,讓這原本迎向海邊陽光的大樓成為黑屋,這些還住在裏面的才是受難者,你看他們喃喃禱祝,焚香跪拜,不就是想以神之光芒對抗巨大的黑暗? 當我涉水渡過那一個個虔誠的臉孔,不再懼怕這鬼屋,跟人作朋友是湊熱鬧,跟鬼作朋友才是真謙卑。
我是誰,已無所知,在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我為什麼來到這裏? 剛開始身體轉好時非常想家,老家已殘破不堪,只能在附近覓一暫棲之地,然我家附近並無屋賣出,看房看到山郊野外,房子是很便宜,但附近是森林,沒有交通工具只有被困在這裏,看著黯淡空蕩蕩的公寓,心情惡劣,為何淪落至此? 回不了家的痛苦令人絕望,心想我大概住幾天會自殺。
我想重修祖居,這個念頭是唯一的救贖,四十幾年前,母親獨自重建祖居,將四合院改建為五間連棟大樓,建造期一年多,為疏散十幾口人,添置一個店面,一棟郊區透天厝,她的豪舉難道沒有遭到阻力? 期間大祖母住在市區店面二樓,半夜起床摔倒驟逝,母親住在郊區透天,未能及時發現,想必壓力很大。但是老家實在太破舊了,老鼠在天
花板開運動會,漏雨等等,想是她不喜古厝,喜歡洋樓,蓋好後,她分兩個叔叔各一間,嬸婆一間,這種無私的作法獲得人心,叔叔嬸婆賣了房都有更好的發展,為此他們感念母親,每年過節都回來探望祭祖,大家庭的大媳婦就要有此魄力與擔當。
父母親過世前,將產權交給我們五姊妹,父親原不肯簽字,顧忌小弟已將房子抵押貸款兩次,最後都由我們贖回,留給小弟,祖屋不保,最後只有讓步。姊妹們沒想爭祖產,只是權宜之計,我們只是保管者,將來要還給侄子。
老家後面的古厝還在,如果當年沒改建,會成為鎮裏的古蹟群,聽說民初剛建好的紅磚古厝,曾轟動鎮內,如今這一條街都蓋成馬賽克洋樓,我的房屋情結可能是對祖屋的感情太深,深到必需擔起改重修的任務,才能解此糾結。我是不是有房屋情結? 應該說對空間較敏感,對能裝載物品的容器,如杯、碗都很喜歡,那不只是物質性,還有人性,人在其間的活動令我流連不去。
重修是大工程,要先找到建商,在後疫情缺工的年代,找到合宜的建商最重要,還好建築所寫詩的學生,父親是高雄建商,請他負責很適當,愛子心切的他也同意,幾次見面商量談成重修計畫。
遵照母親的作法,先買一棟疏散屋,潮州郊區是不可能了,那就往屏東、高雄看,在極短的時間買下一大齡房子,以我的預算,新屋只能買室內十多坪的小兩房,十幾二十年的大一些,地點都不好。
直到看這個房子,樓中樓有四間房,屋況還比十幾二十年的好,就此下訂。重修祖屋與買房是筆大錢,我是把退休金全都砸進去了,受傷之後,常想還有什麼事能作該作,時間如此緊迫,餘生不多,能為老家或故鄉作點事,這算是最後的願望。
滿滿的馬賽克
第一次見陳桑是在東海,他來東海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這個兒女的狂愛者,話題從他們的出生到現在,也轉到他從臺北遷移到南部的奮鬥史。這個年紀超過六十仍有著漂亮的雙眼皮大眼睛,很像整過容的某鄉土劇演員,他的話語也像劇本中的臺詞,充滿劇情與衝突—住臺北市學美工的他,有自己獨特的建築美學,他約我去看他蓋的自宅,五層樓有空中花園,不遠處即臺積電二奈米廠,夜裏燈火高燃如火燒,聽說這一帶的土中包著油,為蓋這些廠,進行整塊挖土工程,這塊煉油敞的原址,燒出的晶片是否仍有油味?陳桑的房子很氣派,一樓挑高六米,外面貼的馬賽克為金棕色,這可說是南方浴室風格之延長,一個日本作家說︰「看到那些如浴室廁所似的馬賽克大樓,就確定這是臺灣,沒錯!」我想反駁他,清真寺與西班牙房子也是滿滿的馬賽克,不也美極,那些幾何圖形與那積木般的方塊組合說明臺灣人的實際與浪漫不衝突,但我不再想要馬賽克,弱弱地提出如果是清水模建築呢? 他大聲回我近乎喝斥「那怎麼可以? 人家會說房子只蓋一半就跑了,那是水泥毛胚屋。」我再也不敢說話,在那木頭裝潢的櫃子擺滿古董的客廳,以金色為主調,他打造他的皇宮,熱愛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像國王一樣霸氣且滔滔不絕,語言嚴密如城牆旁人很難插一句話。我相信他的執行力,以我的財力只要維修、加固、粉刷,外觀沒什麼好堅持的。只有窗戶太多,夏日酷陽貫穿屋內,請求減少一半,他沒回我,繼續談他的妻兒。
很羨慕這麼大聲表達愛的男人「……我跟兒子說,你要什麼,爸爸都會想辦法買給你,可是你都不說……」孩子不敢說,說了就會買不停,因此沉默少言,每個週末一家四口到處吃五星級餐廳「我就要讓你吃最好,讓你面對大老闆大官也不畏懼!」如果我有這樣勇於表達愛的家庭,一切會不一樣吧? 容格說你的命運早就存在你的潛意識,是你自己編寫好的劇本。
大家庭的愛大多是模糊不清的,我看不清祖父、大祖母與父母親之間的愛,父親對母親較像生意伙伴。母親迷戀嬰兒期的奶娃,連生七個,哺乳期近二十年。幼時印象中的母親都在餵奶,常餵到睡著,鎮日貼著不離手,她太累了,常睡倒在床上繼續餵奶,床上一堆鈔票來不及數,以紙鈔鋪床直到清晨開店。上面一堆長輩,下有七個孩子,還要經營要
一家店,孩子一斷奶都轉給小祖母。我是小祖母帶大的,聽說常被抱著去高雄找姑姑,她愛過我嗎? 可能有過,後來完全沒有,我像是一件行李被拎來拎去,姑姑生孩子手術時住院,我也跟著小祖母去作月子。在一處高雄偏僻的小醫院,記得馬路還是石子路,常常揚起一陣灰,那時的高雄只有鹽埕區較熱鬧,外圍還未開發,跟屏東鄉下差不多。低矮的房子,狹小的街道,我在街口走來走去,不知要幹嘛,這裏太無聊,姑姑住的警察宿舍很小,孩子生好幾個,小祖母顯然更愛自己孫女多一些,我較像是她老闆的女兒,她是拿錢辦事的媬姆,更多的是客氣與生份。那時覺得高雄鄉下比潮州更鄉下,連商店都很少,也沒戲院或夜市,這裏的人只講安居,不求育樂,連個散步的公園也沒,可能是還未規劃工業區的楠梓一帶? 當警察的姑丈因愛喝酒頻頻犯錯,越調越偏遠。他們是自由戀愛結婚,又是小家庭,對於大家庭出身的我覺得浪漫,聽說姑丈在高雄鹽埕區某個十字路口值班,姑姑在路口親戚開的麵包店當店員,那家麵包店我住過,整天香到不行,晚上睡覺聞香難眠,但不敢跟姑姑討麵包吃,那時的麵包是奢侈品,一個抵一碗麵。連在麵包店站著也顯得華貴醒目,姑姑因此被姑丈看見了,瞄來瞄去成就一段姻緣。姑姑唸過書,家世也不錯,雖是小老婆的女兒,很受疼愛。那時警察的形象不好,至少是公務員,我們家就愛公務員,沒想姑丈一生浪漫,不久又有了別的女人。姑姑長得有點爆牙,個子嬌小,心地非常善良,整個家族中,只有她最疼我,因她長得不美,在愛美的家庭中不受重視,但父親很愛她,她也最敬重這個哥哥,她對我好,因她知道我不受疼愛,她要當那個疼愛我的人。這可能是我最早感受的愛,對我意義重大,在她的婚禮,指定我當花童,那是我唯一的機會,因姊妹都很漂亮,可說是專業花童,一般輪不到我。
說起我幼時的長相會氣死人,爸媽都漂亮,照理生不出醜孩子,我就是唯一的醜孩子,小眼小鼻三角臉,五官皺在一起︰也可能不是真醜,而是保持落胎的老人臉,五官皺成一團,陰鬱沉默得像鬼,爸爸常當眾說:「生得這麼醜怎麼辦? 撿角了。」是啊,可能還懷疑是抱錯的,沒道理啊,如今回想,可能是基因的缺失,生下不被理解的高敏兒,高敏兒們有的長得特別漂亮,有的醜怪,我大約花了轉世般重新投胎的力量,才在大學時變漂亮,之前我像一個繭,古怪又難看。
這樣的小孩誰有耐心愛呢? 只有姑姑。我到她家,她總忙著作好吃的給我吃,像自己的孩子般對待,在她生子之時,我在她家住了整個暑假。
紫斑蝶
清明節為紫斑蝶南遷的高峰,每分鐘超過三百隻,蝶道與國道垂直相交,許多蝴蝶撞車死亡,牠們誤結一大片如紫霧覆蓋在車上,無聲砰撞、舔貼、粉碎、掉落,馬路上落花繽紛,無聲的默片,它們不呼喊,安靜地死亡……
對面聽說是高雄兩大鬼屋,正對著客廳落地窗與臥室大窗,怪不得前屋主作了兩層厚重窗簾,遮住這棟大樓。當時看房時,房仲只說鬼屋在附近,我想也許在總圖那邊,在脆貼圖時,許多人跳出來說「那不就是那間鬼屋?」都被我嚴正抗辯,真正住下來後,每日在那棟大樓穿來穿去,這裏有三多—自助洗衣、賣水站、小廟,有一店面只...
目錄
第一卷 迴文
紫斑蝶
滿滿的馬賽克
家是將離開的地方
一路向北
穿過拱門
扁平
力力社
隱藏的撒瑪爾干
海那邊
邊逃邊困
紅毛
金茄藤銀放索
大腳仙
落成
崇蘭風度
藍家雲錦
善堂開張
第二卷 長假
涉江採芙蓉
艾的美敦書
兔子洞
芙羅拉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劇
姊姊拜託來看我
第三卷 黃葉句
掃落葉
神秘花園
退食
無弦歌
聖歌與棒球魂
第四卷 咖啡細事
蝴蝶前身
花蝴蝶
煮豆成岕茶
磕肥
笠山咖啡
意識的芳香
太極
第一卷 迴文
紫斑蝶
滿滿的馬賽克
家是將離開的地方
一路向北
穿過拱門
扁平
力力社
隱藏的撒瑪爾干
海那邊
邊逃邊困
紅毛
金茄藤銀放索
大腳仙
落成
崇蘭風度
藍家雲錦
善堂開張
第二卷 長假
涉江採芙蓉
艾的美敦書
兔子洞
芙羅拉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劇
姊姊拜託來看我
第三卷 黃葉句
掃落葉
神秘花園
退食
無弦歌
聖歌與棒球魂
第四卷 咖啡細事
蝴蝶前身
花蝴蝶
煮豆成岕茶
磕肥
笠山咖啡
意識的芳香
太極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