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沃爾特.李普曼
定價:NT$ 699
優惠價: 88 折, NT$ 615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百年傳播學經典鉅著─
普利茲獎新聞名家獻給當代大眾於社會訊息&政治思索間抉擇的經典閱讀
公眾輿論不總是理性而無私的,作者李普曼在《公眾輿論》一書中檢視公眾輿論對於現代民主政府的運作有何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他指出,一般大眾常會出於自身利益,而做出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而這本書就是關注公眾觀點如何受到非理性與個人利益的驅動,進而影響社會的各個層面。
書中描述人們在理解複雜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時,常常會有認知上的限制,此時人們就會衍生出一套既定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以簡化的方式來應對複雜的現實面,而「刻板印象」這個詞也成為社會學、心理學,乃至於傳播學等領域的重要概念。
此外,書中也提到公眾輿論如何被掌權者影響和操縱。李普曼提出「製造共識」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精英或政府機關如何利用媒體塑造共同的觀感,以達成自身的利益。
《公眾輿論》於1922年出版至今已超過百年,但仍舊在政治學、傳播學、社會心理學等領域有著不得不提的地位,書中巧妙地剖析了至今仍存在於媒體、公共意見與民主運作之間的複雜關係。作者細緻又精確地揭示了大眾傳播對塑造集體意識、影響政治決策以及塑造社會發展方向的深遠影響。
透過敏銳的觀察和引人入勝的軼事,李普曼闡述了現實與主宰集體敘事間的微妙問題。
這本書也敦促讀者批判性地檢視滲透其日常生活的資訊,並挑戰我們公共知覺背後的機制。
本書作者李普曼卓越的職業生涯橫跨數十年,撰寫過美國(也許是全世界)傳播史上最重要的專欄。在20世紀,他首創了冷戰概念,曾獲得包括兩次普利茲獎等多個獎項,產出數千篇文章與多部傑作,因此被稱為「偉大的闡釋者」。
《公眾輿論》是李普曼對功能性民主政府及公民在民主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思索。李普曼審視歷史上動盪時期所呈現的兩難困境,並對公民有效自治的能力提出質疑。他對媒體在塑造公眾觀念和意見中所扮演的角色給予重要關注,並預見性地警告宣傳的力量。
這部開創性探討現代民主、其運作方式以及對其最大威脅的著作,成為政治科學、新聞傳播領域的經典著作。李普曼對宣傳危害的理解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他的結論至今仍然具有相關性和啟發性。
作者簡介: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
生於美國紐約市,傳播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李普曼在哈佛大學就讀期間,就開始為《哈佛大學校園報》(The Harvard Crimson)撰稿,畢業後成為記者、專欄評論員與作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在1922年出版的《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後來更在1958年與1962年兩度以《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專欄《今日與明日》(Today and Tomorrow)獲得普立茲獎,成為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
李普曼著書範圍包含政治、外交、新聞學等領域,其他知名著作還包括《自由與新聞》(Liberty and the News)、《政治學前言》(A Preface to Politics)、《冷戰》(The Cold War)、《命運之人》(Men of Destiny)、《自由的方法》(The Method of Freedom)、《公共哲學》(The Public Philosophy)等。
譯者簡介:
陳琪徨
公立高中英文科正式教師、多年高中英文教材、參考書、全國模擬考編輯及命題經驗。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現於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進修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沃爾特.李普曼
優惠價: 88 折, NT$ 615 NT$ 699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百年傳播學經典鉅著─
普利茲獎新聞名家獻給當代大眾於社會訊息&政治思索間抉擇的經典閱讀
公眾輿論不總是理性而無私的,作者李普曼在《公眾輿論》一書中檢視公眾輿論對於現代民主政府的運作有何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他指出,一般大眾常會出於自身利益,而做出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而這本書就是關注公眾觀點如何受到非理性與個人利益的驅動,進而影響社會的各個層面。
書中描述人們在理解複雜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時,常常會有認知上的限制,此時人們就會衍生出一套既定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以簡化的方式來應對複雜的現實面,而「刻板印象」這個詞也成為社會學、心理學,乃至於傳播學等領域的重要概念。
此外,書中也提到公眾輿論如何被掌權者影響和操縱。李普曼提出「製造共識」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精英或政府機關如何利用媒體塑造共同的觀感,以達成自身的利益。
《公眾輿論》於1922年出版至今已超過百年,但仍舊在政治學、傳播學、社會心理學等領域有著不得不提的地位,書中巧妙地剖析了至今仍存在於媒體、公共意見與民主運作之間的複雜關係。作者細緻又精確地揭示了大眾傳播對塑造集體意識、影響政治決策以及塑造社會發展方向的深遠影響。
透過敏銳的觀察和引人入勝的軼事,李普曼闡述了現實與主宰集體敘事間的微妙問題。
這本書也敦促讀者批判性地檢視滲透其日常生活的資訊,並挑戰我們公共知覺背後的機制。
本書作者李普曼卓越的職業生涯橫跨數十年,撰寫過美國(也許是全世界)傳播史上最重要的專欄。在20世紀,他首創了冷戰概念,曾獲得包括兩次普利茲獎等多個獎項,產出數千篇文章與多部傑作,因此被稱為「偉大的闡釋者」。
《公眾輿論》是李普曼對功能性民主政府及公民在民主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思索。李普曼審視歷史上動盪時期所呈現的兩難困境,並對公民有效自治的能力提出質疑。他對媒體在塑造公眾觀念和意見中所扮演的角色給予重要關注,並預見性地警告宣傳的力量。
這部開創性探討現代民主、其運作方式以及對其最大威脅的著作,成為政治科學、新聞傳播領域的經典著作。李普曼對宣傳危害的理解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他的結論至今仍然具有相關性和啟發性。
作者簡介: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
生於美國紐約市,傳播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李普曼在哈佛大學就讀期間,就開始為《哈佛大學校園報》(The Harvard Crimson)撰稿,畢業後成為記者、專欄評論員與作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在1922年出版的《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後來更在1958年與1962年兩度以《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專欄《今日與明日》(Today and Tomorrow)獲得普立茲獎,成為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
李普曼著書範圍包含政治、外交、新聞學等領域,其他知名著作還包括《自由與新聞》(Liberty and the News)、《政治學前言》(A Preface to Politics)、《冷戰》(The Cold War)、《命運之人》(Men of Destiny)、《自由的方法》(The Method of Freedom)、《公共哲學》(The Public Philosophy)等。
譯者簡介:
陳琪徨
公立高中英文科正式教師、多年高中英文教材、參考書、全國模擬考編輯及命題經驗。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現於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進修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