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柴靜,山西臨汾人,1976年出生。
曾在湖南文藝廣播電台主持"夜色溫柔",在湖南衛視主持"新青年"。
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台,先後在"時空連線""新聞調查""24小時""面對面"等欄目擔任主持人與記者。
現為央視一套專題節目《看見》主持人。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首度出書講述十年央視生涯。個人成長的告白書,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從對新聞一無所知的新人,嚐遍失敗、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女記者和主持人,柴靜從未停止反思和追問,《看見》告訴你柴靜何以成為柴靜,她經歷過什麼,思考著什麼,又記下了什麼。
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藥家鑫事件……在新世紀頭十年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靜的身影,通過她在新聞熱點第一線的真實記錄,我們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讀懂中國,了解我們身邊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與我們的命運休戚相關的大事,知道它們如何發生,我們又該怎樣面對。
我們自己的故事。採訪是生命間的往來,在柴靜的節目和文字中,無論是汶川地震、徵地拆遷、家庭暴力,還是盧安克、藥家鑫,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在他們身上,也可以看到我們自己,他們的故事,某種意義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首度出書講述十年央視生涯。個人成長的告白書,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從對新聞一無所知的新人,嚐遍失敗、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女記者和主持人,柴靜從未停止反思和追問,《看見》告訴你柴靜何以成為柴靜,她經歷過什麼,思考著什麼,又記下了什麼。
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藥家鑫事件……在新世紀頭十年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靜的身影,通過她在新聞熱點第一線的...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二○○○年,我接到一個電話。 “我是陳虻。”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停頓了一下,可能是想給我一個發出仰慕尖叫的時間。
“誰?”
“我,陳虻……沒給你講過課?”
“你哪個單位的?”
“嘎……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的,找你合作個節目。”
我們在央視後面梅地亞酒店見了面。
我打量他,中長頭髮,舊皮夾克耷拉著,倒不太像個領導。他翹著二郎腿,我也翹著。
他開口問的第一句話是:“你對成名有心理準備麼?”
喲,中央台的人說話都這麼牛麼?
我二十三四歲,不知天高地厚得很:“如果成名是一種心理感受的話,我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有過了。”
“我說的是家喻戶曉式的成名。”
“我知道我能達到的高度。”
他都氣笑了:“你再說一遍?”
“我知道我能達到的高度。”
……
“如果你來做新聞,你關心什麼?”他開了口。
“我關心新聞當中的人。”
他在煙霧裡瞇著眼看了我一會兒:“你來吧。”
“我不去。”
我有我的節目,湖南衛視的“新青年”,人物採訪,很自在,又用不著簽約,我住在北京,每月去一趟,錄完拿現金。 “體制裡的工作我幹不了。”
他也不生氣,把煙頭按滅了,站起身:“這樣,你來參加一次我們評論部的年會玩玩吧。”
年會上來就發獎,新聞評論部十大先進。
這十位,長得真是……頭一位叫孫杰,歪著膀子上了台,手裡拿一卷衛生紙,發表獲獎感言:“感冒了,沒準備,寫在這紙上了,我講幾個原則啊……”講完把紙一撕,擤擤鼻涕下台。
當時正是評論部拆分的階段,接下去放的是崔永元改編配音的《分家在十月》:“運動啦,七八年就來一次……兄弟們,搶錢搶女編導,一次性紙杯子也要,手紙也要……”領導們坐第一排,在片子裡被挨個擠兌。
“李挺諾夫硬挺著入睡的夜晚,氣恨地說:'《痛并快樂著》,這書只配用來墊腳。'……”坐在第一排中央的新聞中心主任李挺正被群眾搶錢包,現錢全部被撒向空中,大家哈哈大笑。其中一百塊紅艷艷,飄啊飄,飄到了我手裡。
嘿,這個地方好。
陳虻拿了一張破紙,讓我在上面簽個字:“你就算進中央台了。”我狐疑地看了一眼。這連個合同都不是,也沒有記者證,沒有工作證,沒有工資卡,連個進台證都沒有。
“我們看中了你,這就夠了。”
瞧他的嘴臉。
他帶我去新聞評論部。我邊走邊打量,看了看部門口掛的牌子:求實,公正,平等,前衛。前衛……嗯,一個新聞部門,還想前衛?我左看右看。
他頭也不回地走在前頭,一邊敲打我:“你就是個網球,我是個網球拍,不管你達到什麼高度……”
哦,這人挺記仇。
他轉過頭盯著我:“記住,我都比你高一毫米。”
切。
一進門,辦公室正中間放一把椅子,化妝師熟練地一甩,往我身上套了塊布:“來,把頭髮剪了。”我一直披掛在半臉上的頭髮落了一地,像個小禿鴨子。 “這樣可以吹得很高了。”他滿意地撥弄一下我那劉海。
男同事們坐一圈,似笑不笑地看著我:“去,給我們倒杯水,主持人,我們一年到頭伺候你,你也伺候伺候我們。”我天生沒什麼機靈勁兒,還在南方女權文化里待慣了,不知道怎麼回應這種幽默感,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幾杯水。
他們跟我開玩笑:“柴靜,司長大還是局長大?”
第一章 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二○○○年,我接到一個電話。 “我是陳虻。”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停頓了一下,可能是想給我一個發出仰慕尖叫的時間。
“誰?”
“我,陳虻……沒給你講過課?”
“你哪個單位的?”
“嘎……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的,找你合作個節目。”
我們在央視後面梅地亞酒店見了面。
我打量他,中長頭髮,舊皮夾克耷拉著,倒不太像個領導。他翹著二郎腿,我也翹著。
他開口問的第一句話是:“你對成名有心理準備麼?”
喲,中央台的人說話都這麼牛麼?
我二十三四歲,不知天高地厚得很:...
作者序
《看見》中,我沒有刻意選擇標誌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導裡,我只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因為工作原因,我恰好與這些人相遇。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漫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我試著盡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導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導自已。
——柴靜
《看見》中,我沒有刻意選擇標誌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導裡,我只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因為工作原因,我恰好與這些人相遇。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漫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我試著盡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導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導自已。
——柴靜
目錄
第一章 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如果你來做新聞,你關心什麼?”他開了口。 “我關心新聞當中的人。”
第二章 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九年之後,人們還會說“這是進非典病房的記者”,我常覺羞慚。我看到了一些東西,但只不過隱約地感到怪異,僅此而已,僅此而已。
第三章 雙城的創傷
對人的認識有多深,呈現才有多深。 ……雙城連續服毒事件調查到最後,我們發現,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心世界。
第四章 是對峙,不是對抗
能不能採訪準確,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能不能有樂趣這麼簡單,這事關人的性命,我要是問得不准確,不配坐在這椅子上。
第五章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
聚會上,朋友說,你現在做的這些題目太邊緣了,大多數人根本不會碰到這些問題。作家野夫說:“那是因為我們已經不是大多數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免於受辱了。”
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門吱呀一聲關上後,在這里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
第七章 山西,山西
我出生在一九七六年的山西。山西姑娘沒見過小溪青山之類,基本上處處灰頭土臉,但凡有一點詩意,全從天上來。
第八章 我只是討厭屈服
今天你的權利受到損害,你不說話,明天你就會失去更多的權利。
第九章許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
二○○六年二月底,我接到通知,迷迷糊糊去別的部門開會。被驚著了,因為在“新聞聯播”裡要開一個有我名字的專欄,叫“柴靜兩會觀察”。
第十章 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
準確是記者最重要的手藝,而自我感動、感動先行是準確最大的敵人,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絕不能走到探尋真相的半山腰就號啕大哭。
第十一章 只求了解認識而已
虐貓那期節目播出後,我收到王的短信,她要的並不是同情,節目也沒給她同情。她只要求得到公正,這個公正就是以她的本來面目去呈現她。
第十二章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
我腦袋裡舊思維習慣改不了,新的又不知道怎麼形成。錢鋼老師說,你可以看一看歷史,“你只管用力把一個人、一件事吃透了,後面的就知道了”。
第十三章 事實就是如此
華南虎照片的真假之爭,不僅事關技術,更是對事件各方科學精神的檢驗,真相往往在於毫末之間。
第十四章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去年地震的裂縫裡青草簌簌地拱動,濕黑的山坡上一層一層墨綠的杉樹林,梨花淺白,空氣裡都是水滴和鳥叫。很多坍塌滑坡的山體,現在已經慢慢重新覆蓋上了草木,就在這片山巒之間,正在建成新的房屋、村莊和家庭。
第十五章 只聽到青綠的細流聲
全世界媒體都在這兒,金牌運動員有無數人採訪,我說:“那咱們就採訪不顯眼的吧,失敗者也成,只要打動咱倆的就算。”
第十六章 邏輯自泥土中剝離
新聞調查六年,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徵地題材,各種口音,各個地方,各種衝突。節目組每天一麻袋信裡,一半是關於徵地的。
第十七章 無能的力量
從世俗的意義上說,盧安克做的事情沒用,沒效果,不可效仿,也不可推廣,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種令人內心惶然震顫的力量。
第十八章 採訪是病友間的相互探問
把一個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點,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這個人孤立和開除出去,才能看清這個事件對時代生活的意義。張妙死了,藥家鑫死了,但如果只是死,結束了就過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
第十九章 不要問我為何如此眷戀
理解的基礎是感受。人能感受別人的時候,心就變軟了,軟不是脆弱,是韌性。
第二十章 陳虻不死
談起陳虻時,有人說智慧,有人說尖銳,白岩松說“那是個非常寂寞的人”。他的寂寞不是孤單,是沒完成。
第一章 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如果你來做新聞,你關心什麼?”他開了口。 “我關心新聞當中的人。”
第二章 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九年之後,人們還會說“這是進非典病房的記者”,我常覺羞慚。我看到了一些東西,但只不過隱約地感到怪異,僅此而已,僅此而已。
第三章 雙城的創傷
對人的認識有多深,呈現才有多深。 ……雙城連續服毒事件調查到最後,我們發現,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心世界。
第四章 是對峙,不是對抗
能不能採訪準確,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能不能有樂趣這麼簡單,這事關人的性命,我要是問得...
商品資料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1-01ISBN/ISSN:9787549529322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